我有一寶貝女兒,今年11歲了,很愛她,一度覺得女兒就是我的一切,有了她就有了期待與牽掛,我的命不在只屬於自己。
那是十二年前(2008年7月),一個小天使悄悄來到了我的肚子裡,驚喜、興奮,後面緊接著是難受的孕吐,每天早上起床什麼都沒吃,就要開始幾分鐘的噁心嘔吐,空空如也的肚子裡面吐出來的完全是苦水,就這樣折騰了幾個月,中間還出現了一次流血,要保胎,當時把全家人嚇得不輕,媽媽和婆婆給了我無微不至的照顧,甚至一公斤重的東西都不讓我拿,小心翼翼的保護著直到平安出生。
和每一個準媽媽一樣,對肚子裡的孩子無比期待,每天撫摸、放胎教音樂、早起問早安,晚上講故事,白天還給她寫日記。
女兒出生後,當時剛好項目停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在這個項目上,當時是5個大人帶一個孩子,雖然我每天都在身邊,但還是跟我不太親,記得兩歲多的時候,我一次我帶她出去外地,晚上不睡覺,哭著喊著說要找爺爺,當時我那個酸楚啊,難道就因為沒吃母乳就跟我不親嗎?我可是全身心付出的啊。
前久找到了答案,聽她的古箏老師(最近在學心理學)跟我說,造成她今天這樣的性格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帶的人太多,這樣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長大了反而放不開,性格孤僻,慢熱,把自己封閉起來。帶娃真的處處都是學問!
幼兒園學珠心算、4歲多報名學習舞蹈,學了兩期,不去了;五歲多學畫畫、上小學以後,每周學校有兩次美術課,就想著沒必要在外面學了,於是停了外面的課程,其實美術的課程她後面是想學的,但當我反覆給她確認,學就要好好堅持的時候,她猶豫了,然後就一直也沒報;五歲的時候去了樂器店,試彈了一下古箏,就非要買回來,然後就開始報班學習,一開始我也興趣高漲,每節課陪著去上,回來陪練,她不會的我也能指導她,慢慢的她自己會記譜,自己會抄作業後,我不能再陪她進教室去學習了,我不會教她,她自己也慢慢懶惰了,每天練琴就是個苦差事,晚上家裡不提練琴還好,一提就是雞飛狗跳,吵得不可開交。
幾次都想停了,但是真到停的時候老師捨不得放棄她,因為她手型、樂感很不錯;她自己其實也不甘,我能感受到;對於我來說,更是不舍,不能一遇到困難就放棄,畢竟堅持一樣東西是不容易的,那有不辛苦的啊,尤其是學習樂器;那就磕磕絆絆一直學到現在,6年的時間了,她還沒有完全享受這件事情,我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文化課程方面,一二三年級成績都挺好,三年級上學期還考了三科滿分的成績,於是乎驕傲使人退步,後面成績逐步下滑,焦慮啊,又開始不停的給她報班,英語、數學,剛開始,效果明顯,慢慢的就疲乏了,成績沒提高,錢不少花,她還覺得累,她爸也怪我,不要只知道報班,要適當的給孩子做減法,意思就是什麼班都別報,讓她好好休息,可是大家都在報,你能忍住麼,一步慢步步慢啊。
就是在這樣的焦慮死循環中,感覺無法逃離,花了錢大家都不開心,現在回想下來,還是好多方法沒用對。
這兩天咱們群裡卡卡戰友的推薦參加了春藤學院劉佳老師的《如何發掘孩子的天賦和優勢》課程學習,發現了培養教育一個孩子真是責任重大,而且它是一門專業的課程,千萬別覺得孩子生了,管吃飽穿暖就行。就像課程裡說的:「每個孩子都是不完美的,但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藏,別讓錯誤的教育方式埋沒孩子的天賦優勢!」
第一堂課就深深刺痛了我,有時候你認為的孩子極其不好的地方,可能就恰恰是孩子的優勢所在,課程裡的小女孩高敏感度,挑食、很多事情特別在意,這些我感覺說是在說我女兒啊,學習之前我怎麼也不會想到,轉換視角再創造機會培養,這個我原以為的困擾其實可以發展成優勢的。
課程裡面就說了:如果我們把它當成是困擾,那你認為就是一個缺點,其實小缺點裡或許就隱藏著孩子的天賦,我們做父母的要多點耐心,學著轉換視角,用欣賞和優勢的視角去看待孩子,並且要學會創造條件、機會去讓孩子發揮優勢,讓其享受優勢帶來喜悅與成就感,從而建立自信。
轉換視角發掘孩子的優勢,像我女兒手工就很棒,做起來特別專注,無論是拼樂高、自製小玩具、給小狗做房子,做氣球等等,下面給大家展示一些她做的氣球。
如何創造條件,我也還在學習中,期待下次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