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一個熱門的話題:叫做多大結婚才算是正常的,有的網友說:男子60周歲,女子55周歲,這樣結婚後雙方都有退休工資,也不上班還可以盡情的享受生活,多好啊,說實話,有的時候不得不服網友們的腦洞真是大開呀。
我認為年齡大小不應該是衡量是否應該結婚的標準。首先,要搞明白為什麼要結婚,結婚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要結婚這個問題我想很多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人是因為愛情,有人是因為累了,想找個人依靠,一起過下輩子。有人可能是因為婚姻能滿足自己的一些需求,比如,金錢的需求,比如成長的需求,甚至已婚形象的需求。
我覺得這個問題就像你覺得談戀愛多久可以結婚,多大年齡生孩子最好一樣,因人而異,每個人都不同。從統計學看,大多數女性結婚年齡在22-25歲,男性在27-29歲,35-40歲。但是,從來沒有適合結婚的年齡,只有適合結婚的感情。
張愛玲說:我一直在尋找那種感覺,那種在寒冷日子裡,牽起一雙溫暖的手,踏實向前走的感覺。而現實是,相親之前,一定先問是否本地人,有房嗎?有車嗎?卻很少有人關心,他或者是她性格如何,愛好什麼,有些人甚至列出半年結婚,一年生子的計劃,人生,為什麼要被年齡限制?
婚姻是一種習慣,當你們雙方都習慣了對方,再也習慣不了別人時,那就可以結婚了。如果真的要問該結婚的年齡,應該是你的心理年齡是否已經成熟到明白婚姻是什麼,喜歡他的優點也可以忍受他的缺點,互相嫌棄卻又離不開的地方,什麼都介意但又能原諒,可以一起分享最好的,也可以一起分擔最壞的,為了將來,你們都願意拼命努力。
人終究是生而孤獨的,一群人的狂歡,是一個人的寂寞。人生路漫漫,父母陪我們上半輩子,子女陪我們下半輩子,這是親情。至於友情,更是分分合合、緣聚緣散,哪怕真有一輩子的朋友,人家也有自己的家庭跟生活,不能跟你時時刻刻在一起。而每天深夜總會來臨,你的枕邊始終空無一人,你未來再成功,真就能保證夜夜不落寞嗎?
所以,得有這麼一個人,陪你,陪你相守到老、舉案齊眉。至於什麼時候能有?隨緣吧,在此之前,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好在未來遇到最好的那個人。
想起一位父親對女兒婚姻的看法:「她不應該為父母親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只有該結婚的感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不要羨慕他人的幸福,也許那並不適合你。願我們被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