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更加的繁榮,女孩子的嫁妝也得到的很大的增長。在這個時候,似乎大多數父母都變得特別喜歡自己的女兒。士人家庭一般都教自己的女兒讀書,希望她聰明伶俐、甜美、順從、可愛。
當然,對於自己女兒的婚姻,父母們也總是非常的重視。慈父慈母們當然想讓自己的愛女找到好婆家,但是他們也知道給自己的女兒找一個好的配偶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年齡是為女兒婚事操心的家長非常注意的問題,從自己女兒年齡的問題來看,進而會考慮未來新郎與女兒的年齡差。
宋朝的士人家庭一般在自己女兒青春期到來不久後就把她嫁出去,這當然是中國古代非常流行的做法。甚至一些朝代有專門的法律規定,女子最晚應該最晚幾歲嫁出去,不然就會多徵稅。
年輕的姑娘在很短的時間跨度裡結婚,因為她們被看成是盛開的花朵,應該在十分短暫的最好的季節裡採摘。並且,長久以來的歷史傳統所規定,女子的婚姻大事不能被耽擱。宋朝的法律規定,女子13歲,男子15歲為最低的結婚年齡。朱熹和司馬光曾經建議女子在14~20歲,男子在16~30歲結婚為最適合的時間。
但是宋朝女子的婚姻的年齡一般為十九歲左右,一般在15~22歲結婚。這個結婚年齡實際上是比明清時期上層社會的婚姻稍微晚一點的。這也有可能是宋朝士人階層對於自己女兒的喜愛有關,他們需要為自己的女兒準備豐厚的嫁妝,精挑細選一個使整個家庭滿意的女婿。
如果一個女子20歲以上還不結婚,年齡相對來說就有一些偏大了。唯一合法的理由就是為父母或者祖父母服喪,即便是在這種時候,人們仍不願意看到女子等的太久。如果是因為這個理由,女子到了20歲不能結婚,就可以向官府提出申請舉辦婚禮。當然在一個家庭中察覺到,自己的長輩快要去世時,人們通常會急急忙忙的籌辦婚禮。
如果一個女子很晚才結婚,就會認為是不幸的。因為年齡大了意味著生孩子比較困難,孩子長大以前父母就已經老了。並且如果一個女子很晚結婚就會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不好的猜測,甚至會有一些流言蜚語。導致一個家庭的名聲受到損傷。
如果女子的婚事被耽擱了,她的家庭是要受到社會的譴責的。當然有一些女子的婚事並不是故意被耽擱的,因為一些富貴的人家不必為彩禮、嫁妝發愁,可以很容易的讓女子在適合的年齡結婚。但是那些貧困的女子,自己孑然一身、沒有嫁妝,她就很難被嫁出去,這時候家長們就不得不積極的討好媒婆,並且接受任何可能的提親,沒有選擇的餘地。還有一種女子的婚事被耽擱,就是女僕,她為主人家服務,接受主人家的安排。這非常有可能,到很大的時候才會結婚。
在宋朝,男子結婚的年齡一般比女子的要大。除非是獨子,要有傳續香火的職責,否則其他的男子尤其是要考取功名的一般結婚不是很早。甚至有的男子過了40歲還未娶妻。目的就是為了把婚事推遲到中了進士以後,可以娶到一個更好的妻子。
雖然一般的情況下,新郎會比新娘大幾歲,但是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規定新娘不能比新郎大。一些15歲或者16歲結婚的男孩一般都比新娘小,主要是因為他們想讓自己的兒子儘早結婚,更快的抱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