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市場三要素:勢能、負荷、場域(一)

2020-12-1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知識革命洶湧而來,阻擋我們成長的只能是我們對待學習的認知。把握正確的學習姿勢,就是你成長進階的最重要的武器。

知識服務是知識服務者與知識消費者共同構建的一個學習生態。知識服務者與消費者也是知識服務市場的兩大核心角色,單純的分析服務者或消費者都未免以偏概全。這裡將其作為一個整體,按照知識學習的閉環流程來分析,梳理出核心的三大要素,即學習勢能、知識負荷與學習場域。下面將分別予以詳細介紹。

  1. 學習勢能(為什麼學:WHY/WHEN):認知、價值觀、情緒
  2. 知識負荷(學什麼:WHAT):熵值小、路徑短、吸收快
  3. 學習場域(如何更好的學:HOW):具身環境、交互網絡、學習深度

一、學習勢能

概念緣起及定義

首先介紹一個物理學概念「熵」,熵代表無序的混亂程度。

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系統總是自發地向混亂度增大的方向變化,總使整個系統的熵值增大,此即為「熵增」。而熵減則是一個由無序到有序轉化的過程,一切生命的自組織化過程都是熵減過程。

我們處在一個熵減的生命世界,學習本身就是熵減因子,它把個體認知系統外的信息知識,整合內化為個體系統結構化的認知。是一個由非結構化的資訊信息到知識乃至智慧逐步轉化提升的過程。

促進熵減發生的基礎條件是保持系統的開放性和能量的輸入,這是物理學的定律。在學習領域也同樣適用,學習也要保持開放性,學習的發生也需要有持續的「能量」輸入。此能量我們可以理解為促進學習行為發生的動力機制,這裡我把它稱為「學習勢能」。

可以說學習勢能就是個體能力與認知提升的源泉。

「問題不在於教給人各種知識,而在於培養人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準則。」

——盧梭

學習勢能是人類進步最寶貴的特質,尤其是在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慧最有可能替代甚至超越人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而獲得知識的能力,並且機器在這方面有絕對優勢。作為人類的特質來說,擁有持續探究和學習的動力才是人類有別於機器的最大特徵,顯然比掌握了多少知識有意義的多。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那與眾不同的大腦裡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只要他感興趣的便會努力鑽研。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四五歲時,就對指南針發生興趣,長時間擺弄,他驚異那小針為什麼總是指著同一方向。他還不厭其煩地搭積木,直到把那又高又尖的「鐘樓」搭好為止。正是這種濃厚的興趣和伴之而來的思索、追求,使他成為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是最重要的學習勢能之一。

國家《教育規劃綱要》中也提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培養學生的學習勢能和獨立思考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SBS電視臺和首爾大學學生生活研究所共同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根據調查結果,進入首爾大學的學生能把書讀好的原因很簡單,並不是學校、補習班、老師、或家教等外部因素,而是學生自己的學習動機,有自己的讀書法。認為是藉由自己導向的力量,發揮讀書的作用力,這樣子把書讀好的學生比例是最高的。

讀書的成敗關鍵就在於自己的力量。只要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任何教材都可以讀得很好。無論是誰,若有自我導向的力量,畢業進入社會之後仍可以終身讀書持續學習。這比起哪一所學校畢業更加重要。

成人學習勢能特性

與學生不同的是,成人的學習動機更加複雜和功利。成人學習者通常有著更為清晰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學歷提升的直接需求,適應個人職業或轉崗的發展需求,知識更新與個體修養的內在需求,以及致力於解決現實問題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等等,這些都決定了成人學習帶有功利性、實用性。

在這裡,成人的學習勢能可以是個人價值追求、使命初心、好奇心驅使、興趣愛好、工作或生活壓力、認知升級等等,凡是能促使個人學習起來的內外部動力機制都可以稱為學習勢能。

總的來說,學習勢能就是打造一種內部深層次的持續學習的動力機制,或者說是一種底層需求,它有別於一般即時性消費產品需求,是一種長期性的延遲滿足心理機制。

這種底層需求往往和一個人的認知、秉性、毅力、態度、價值觀有直接的關係,代表了一個人積極向上、不懈努力、積極進取等最深層的特質。它一般不會輕易被滿足,可以源源不斷的蘊發出動力,動力持續的強弱就代表了學習勢能的強弱。

個人的認知/價值觀/興趣秉性/環境壓力都可轉化為一種長期的勢能需求,當需求有了清晰的目標時,個人就具備了學習動機,有了學習動機,下一步就是指導具體的學習行為了。但指導學習動機和行為的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那就是人的情緒。情緒也是一種動機,情緒像需求和認知一樣,提供行為以能量,並且指引行為。同時,情緒可以算作是行為的一種反饋,它能激勵人努力學習,提升學習效率。適度的情緒興奮,可以使身心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適度的緊張和焦慮也能促使人積極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相比個人的認知、價值觀這種長期勢能,情緒可以算作是一種短期勢能。情緒在學習行為中像一個需求調節器,可以起到增強或減弱學習勢能的作用。如果是興趣和高興的情緒反應,人們會加強該學習行為;如果是痛苦、憎惡或憤怒這樣的情緒反應,人們會減弱或終止該學習行為。

但是對學習者自身而言,並不是一味的積極情緒就是好的,或消極情緒都是不好的。

著名心理學者洛薩達提出過一個命題—— 一個人積極向上的情緒是由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綜合而成。其中的大致比例是17:6,比值約為2.9013,被稱作心理學的魔力數值。

洛薩達提出:當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比為17:6的時候,人是最積極向上的。當比例過高或低於17:6時,人都容易消極,太過積極和太不積極一樣有害。這就是洛薩達心理線。

對教育培訓或知識服務者而言,對學習者進行正向及負向的情緒激勵同樣也是必要的,要以正向激勵為主,輔助以適當的負向激勵。

只有積極的反饋才能激勵人們堅持自己的學習行為,並在學習行為中投入更多精力、決心和創造力。但是少量的負向反饋顯然也很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負向反饋很容易引起注意,如同在你耳邊重重一擊,同時也能夠防止陷入自滿或自以為是。但是要確保負向反饋是理性、客觀、冷靜的,千萬不能以「建設性意見」的名義進行人身攻擊。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你也永遠教不會一個不想學的人。想要學有所得,首先要探尋自身的學習勢能,理清強化學習勢能,知道為什麼學,樹立清晰的目標,付諸於行動。合理規劃和選擇學習活動,把握自身學習情緒,利用情緒強化自身學習勢能,讓自己能夠理性的學,持續地學,快樂地學!

 

作者:伍修,微信:mytx321

本文由 @伍修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知識服務市場三要素:勢能、負荷、場域(三)
    知識服務是知識服務者與知識消費者共同構建的一個學習生態,知識服務者與消費者也是知識服務市場的兩大核心角色,單純的分析服務者或消費者都未免以偏概全。這裡將其作為一個整體,按照知識學習的閉環流程來分析,梳理出核心的三大要素,即學習勢能、知識負荷與學習場域。本文為第三部分,歡迎閱讀。
  • 知識服務市場三要素:勢能、負荷、場域(二)
    知識服務是知識服務者與知識消費者共同構建的一個學習生態,知識服務者與消費者也是知識服務市場的兩大核心角色,單純的分析服務者或消費者都未免以偏概全。這裡將其作為一個整體,按照知識學習的閉環流程來分析,梳理出核心的三大要素,即學習勢能、知識負荷與學習場域。
  • 知識服務的未來(一):學習的本質與特徵
    可以說未來的競爭將是學習能力的競爭,知識所發揮的價值將達到最大化。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將知識在歷史中所起的作用,做過三個革命階段的劃分。第一階段,知識運用於生產工具,稱之為工業革命。第二階段,知識運用於工作之中,稱之為生產力革命。第三階段,把知識用於知識自身,稱之為管理革命。三次革命的結果是人類用一個世紀創造的財富,是之前18個世紀的總和。
  • 巨量服務市場舉辦「百大計劃服務商私享會」,釋放品牌營銷新勢能
    (原標題:巨量服務市場舉辦「百大計劃服務商私享會」,釋放品牌營銷新勢能)
  • 布迪厄與場域理論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法國人P·拉賓諾對他啟發很大,拉賓諾選取了一個群體(法國的社會改革者精英),這個群體在20世紀20年代關心城區規劃,反對種族主義和階級壓迫,拉賓諾對這一群體進行了人類學的研究。布迪厄由「群體」(group)這一研究單位擴大到「場域」,在場域中,群體佔據了位置,他的人類學研究方法正是依託於場域這個基本單位而展開的。
  • 學習者本位的未來學習場域形態及其建構
    1未來學習的本質及終極價值學習一詞古已有之。過去的學習指向個體認知活動,重在知識與技能的習得。那麼,在信息化、學習化社會背景下,在複雜、多變、不可預知的情境下,未來學習的本質特徵又是什麼呢?實際上,未來學習指的是在一個開放且多元的信息環境下,知識體系通過轉化系統而形成的實踐智慧。
  • 什麼是認知負荷?心理負荷?
    心理努力是指認知負荷中實際分配的用於容納任務所加需求的認知容量方面。心理努力在學習者學習時測量。績效可通過學習者的成績來說明,如測試中答對題的數量、答錯題的數量及所用的時間等。學習者所支付的努力的強度是獲得可靠認知負荷估計的要素。認知負荷理論是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約翰·斯威勒(John Sweller)於1988年首先提出來的,它以Miller等人早期的研究為基礎。
  • 9個負荷計算的入門基礎知識,分享給大家,新手入門電氣設計必備
    負荷計算是電氣設計人員必須掌握的一本必修課,選導體、設備還有保護開關的選擇,電網系統分析,都離不開負荷計算的內容,為此小編特意總結9個負荷計算的入門基礎知識,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在工作和學習中作為一份參考。電氣設計在線教學狄老師!
  • 心理諮詢知識總結:「完形療法是第二個支柱—場域理論」知識分享
    《心理諮詢師知識總結》完形療法的第二個支柱——場域理論2020.5.25.場域理論的目標:幫助來訪者發現線索,發現目標,發現關係之間的相關性。把碎片化的場域拼湊起來,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場域和自己。
  • 無線Heat Map場域是怎樣一情況
    無線Heat Map場域是怎樣一情況 維庫電子市場網 發表於 2019-09-09 11:54:26 在物聯網時代,所有裝置幾乎都將透過無線技術連接上網。
  • 場域概念的教育學建構
    所以他說,「歸根結底,一種資本(例如希臘語或積分學的知識)的價值,取決於某種遊戲的存在,某種使這項技能得以發揮作用的場域的存在」[1]135,「在經驗研究中,確定何為場域,場域的界限在哪兒,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與確定何種資本在其中發揮作用,這種資本的效力界限又是什麼之類的問題如出一轍(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資本概念和場域概念是如何緊密相連的)」,「無論什麼時候,都是遊戲者之間力量關係的狀況在決定某個場域的結構
  • 攝影基礎知識:曝光三要素
    很多人會覺得手動曝光模式太過複雜,操作性太強而不實用,如果掌握了曝光三要素對曝光、效果的影響之後,手動曝光模式會讓你特別滿意的。曝光三要素 我們今天就來講一下曝光三要素的知識,就可以快速掌握各個拍攝模式的運用了。1、光圈光圈是鏡頭中控制光線進入相機的孔徑大小的裝置,用F表示。
  • 我國構建數據新型要素市場體系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維克託•邁爾-舍恩伯格[4]和史蒂夫•洛爾等人對數據資源和技術對人類社會商業模式的變革進行了系統探討,並總結為三個基本特徵:一是從生產方式規模化角度,認為數據要素可以用來描述新型勞動資料形式的規模化特點,大數據的生產與計算機網絡連接在一起帶來的生產規模擴大;二是從生產方式自動化角度來看,數據要素的自動化、智能化特點能夠促進商業智能難題的解決;三是從勞動資料生成形式來看,對比一二次工業革命,機器需要與工業體系匹配推動經濟發展
  • 文本場域激活語文知識
    語文知識的重要性已成共識,但語文知識如何教、怎麼教好仍然是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要教好語文知識必須回到具體情境中,並對其進行激活、喚醒,才能讓語文知識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知識教學要回歸生活情境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出,知識的教學過程要展現知識發現的情境。
  • 研華以三大物聯網平臺、兩大實境場域 展現智能城市落地決心
    為落實「驅動智能城市創新,共建物聯產業典範」願景,研華一改過去情境展示,而以三大物聯網平臺、兩大實境場域,來完整展現研華加速智慧城市落地之決心;同時,也分別於1月21日及1月22日舉辦智能製造及智能農業等兩大論壇,邀請兩岸產、官、學、研等各界專家與會,分享未來發展與趨勢。
  • 認知負荷理論
    當要求處理信息時,工作記憶一次只能處理兩到三條信息,因為存儲在其中的元素之間的交互也需要工作記憶空間,這就減少了能同時處理的信息數。工作記憶可分為「視覺空間緩衝器」及「語音圈」。長時記憶於1995年由Ericsson和Kintsch等提出。長時記憶的容量幾乎是無限的。其中存儲的信息既可以是小的、零碎的一些事實,也可以是大的、複雜交互、序列化的信息。長時記憶是學習的中心。
  • 《重力勢能》答辯題目與解析
    《重力勢能》答辯題目與解析一、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係?【參考答案】答:重力是保守力,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重力做功是重力勢能改變的量度。二、重力勢能中,數值前面的正負號代表什麼?
  • 鄒傳偉:如何建立合規有效的數據要素市場
    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並列為要素之一,提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包括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等三方面工作。數據要素是一個新命題,有大量前沿問題需要研究。
  • 「政治勢能」專題之三 | 政治勢能依附與中國社會問責:一個公民行動策略的分析
    在這種背景下很容易產生一種扭曲的政績觀,即各級官員基於個人前途考慮,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只對上級負責,而不是對其所服務的公民負責[18]。作為問責主體的公民也因缺少強制性的力量,其問責影響力相對不足,問責訴求經常會遭到政府的忽視。在此種背景下,公民要實現有力的社會問責行動,就要依賴於有效的行動策略。
  • 智慧學習環境中的認知負荷問題
    李冀紅、黃榮懷摘要 如何合理使用媒體資源和技術工具,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習者的認知加工和學習效果,已成為智慧學習環境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從認知負荷理論的視角出發,對智慧學習環境與學習者認知負荷有關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梳理和解析,總結了智慧學習環境中影響認知負荷的四個要素——知識、技術、策略和學習者。圍繞這些要素,本研究結合大量相關實證研究成果,針對智慧學習環境中可能遇到的信息加工和知識建構、媒體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教學策略的設計與選擇以及學習者特徵等關鍵問題進行深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