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盈瑩的風評起伏有點兒大呀
前一段時間又是黑馬,又是斜槓青年的。還沒風光幾天,這幾日就被網友詬病性格有問題:好勝心過強,架勢咄咄逼人,不顧及他人感受……
話說,上周五《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姐姐們重新分組,她和黃齡,吳昕一組。
為了取勝,決定走聲樂路線,自己和黃齡OK。吳昕可是不懂樂器。為此,她讓吳昕去學,愣是把吳昕難為哭了;還有呢,讓李斯丹妮教自己組跳舞,被張雨綺忽略——我們組還沒整明白呢!
在自己系統裡待久了
樂器,不是背課文,哪怕是超難的《離騷》10天也絕對能倒背如流。樂器那是要天賦和長期訓練的。
她覺得努力就能行,這思維方式沒毛病,但在自己的系統待久了,難免弄不明白他人的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你從小學樂器,再接觸其他樂器很快便會上手,十天練會一首曲子不難。但吳昕可不盡然。
對此,藍盈瑩在節目中也表示:我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別人,沒有太照顧別人感受(其實說成別人的情況更合適)。
然而,你要據此就說她性格有問題,未免有失偏頗。
她本人不壞,善良樂於助人,努力上進,勤奮自律,妥妥滴正能量。
唯一讓人有點兒不悅的是:這位姐姐太努力了,自帶馬達,自我驅動,儼然一位學霸。更是不忌諱表達自己的欲望——我認為一個人有野心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
我們被謙遜、內斂的文化影響多年,對好勝心太強,有侵略性的人,有些忌憚和牴觸。我們的文化讓我們更喜歡謙虛,柔和的人。
所以,有人會抓住這點兒,對她頗有微詞。覺得這樣的人不適合集體,做朋友讓人好友壓力。真的嗎?
符合真香定律
首先,愛贏,無可厚非。這種人在任何時代都有,只要不犯法,不使用惡劣手段,我認為這是個人生活態度的問題,與對錯無關。
然而,這種人可不可以做朋友,那就另說了——要看你是男還是女。
男人、女人性格不同,交友策略不同。
咱先說女性。
假如咱們跟吳昕一樣,不得不跟她待在一個屋簷下:同宿舍,同組,或者咱家裡就有這樣一個姐妹,又當如何?
一開始定如吳昕般被趕著走。最初可能會哭死,為難。但熬過這段時間,會驚喜地發現自己進步了!她對人有促進作用噠,接下來就是拉起手來共同向前了。
這可不是我一廂情願的想像,而是有科學根據的。
圖片來自吳昕微博
女學霸是盞明燈
有本書叫《輸贏心理學》,是兩位社會學家寫的,從心理學、生物學等多角度分析了有關輸贏的行為規律。
書中介紹了哈佛大學和北大兩個學者的研究,他們分析了2134個學生的高考成績和上大學後的成績,想看看他們的成績是如何受室友影響的。結果發現,女學霸對所在宿舍簡直是盞明燈。
若一個女生入學成績較差,但她有幸跟學霸做室友,那麼她就可能被室友激勵,且直接被室友幫助,繼而成績提升。
而男生就沒這種情況。
男生宿舍有學霸,他們會覺得學霸礙眼——打擊到了自己的小小自尊心,趕緊跟學霸劃清界限,自甘墮落——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我可不想讓你天天傷我的心,我要躲在自己的世界裡尋求安全感。
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新聞中有「最牛女生宿舍」的報導,而鮮有「最牛男生宿舍」的原因。
為啥差別這麼大呢?
因為女人面對競爭更理性。
男人總說女人感性,但我們女人不是在什麼時候都感性。
男人的睪酮素水平高,決定了他們什麼都想競爭,總惦記著跟他人一較高下。不僅如此,男人還容易高估自己,行為冒進。一旦比不過別人,他們就會受打擊,自暴自棄。
女人呢,沒那麼多睪酮素(雄性激素,男女都有。男人要高得多),我們不怎麼喜歡競爭,但真必須面對時,女性反而能清醒地看待自己,知道自己暫時沒人家好。但我可以努力,可以求助呀,於是女學霸成了她們的「助攻」。
更深層原因
《輸贏心理學》這本書沒有對此作出進一步解釋,我鬥膽表達一個自己的觀點:從進化心理學上講,這是由男女生殖策略的不同引起的。
遠古時期,女性懷孕、養育後代期間不能工作,須依賴男性打獵摘果,為後代提供資源。
於是,逐漸演化,女性在找男性伴侶時,更看重對方的經濟資源,男性更注重女性的生殖資源(女人普遍喜歡有錢的,年齡比自己大的。男人喜歡年輕有活力的)——發展成,為了傳遞基因,男人必須注重經濟資源積累,女人最好注重外貌維護。
但能帶來經濟價值的資源——物質、財富、地位等就那麼多,大家肯定要競爭呀——這可是大事,關乎能不能獲得女性的「生殖資源」留下後代。所以,必須卯足了勁兒上。於是睪酮激素分泌水平提高,促使男性爭取財富、地位、機會、名譽……
然而,競爭嘛,總有輸贏,競爭不過人家,咱就不要浪費精力了,到其他地方(女性那裡)碰碰運氣——這個地方的競爭就結束了。由此進化出男性的競爭策略——喜歡競爭,也更容易在挫敗後放棄。
女性呢,在漫長的養育過程中,苦逼又瑣碎,大家最好組個群——我幫你照顧下娃,你關鍵時候挺我一下。在這種情況下,女人更擅長連接:連接運用資源。即便咱們在群體中要互相競爭一下,我競爭不過你時,可我知道你對我有利,我可以連接起你,幫我獲得更多的「經濟資源(實在好處)」。於是,女人面對競爭更為理性。
因此,女孩中的「藍盈瑩們」非常適合做朋友,這樣的朋友來一打!男孩中的「藍盈瑩們」不會受其他男孩歡迎。
現在父母都想讓孩子進個好學校,覺得到好學校都是好學生,大家可以互相促進嘛,交的朋友普遍層次也高。
嘿嘿,你想得美~
假設,你有個男孩。成績平平,卻被你「操作」進了好學校。面對大批學霸,他會奮起直追嗎?
不不不,他大概率會自暴自棄。
《輸贏心理學》這本書上講了一個美國經濟學家做的實驗:那就是讓學渣和學霸一起學習,安排同桌,互相幫助。
結果呢,不僅沒有促進,反而差生更差。而那些被安排在一起的中等生,卻進步神速。
教授得出結論:競爭在旗鼓相當時,才會起到激勵作用。之後呢,也有很多人驗證了這個結論。
這很好理解,你想想一下,如果你走到一個拍賣會,裡面就倆人,你和馬雲,還競爭個啥?差距大的競爭只會打擊人,使人自卑。如果咱倆都是旗鼓相當,坐在一起競拍較勁才有意思。至於交朋友?你想多了。學渣不想跟學霸交朋友,恨不得躲遠點兒,你別來打擊我。學霸也不想搭理學渣——我還要刷題呢,懶得扶你。
所以,對於男孩,上學策略是:進跟他旗鼓相當的學校。
女孩呢,最好到學霸雲集的地方,有「藍盈瑩們」的地方。因為女孩,天生擅長連接。
本文結束,謝謝閱讀。歡迎收藏、轉發。
參考書籍:《輸贏心理學》《進化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