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微課丨家庭教育究竟是什麼?

2020-12-27 齊魯女性

疫情防控關鍵期,怎樣緩解孩子的焦躁情緒?如何避免觸發家庭「內戰」?怎樣營造這段時間的親子關係?齊魯女性特別開啟「戰疫微課」,從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出發,與您分享教育專家的建議。

人一生當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本期邀請山東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聊城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王連森,他所分享的話題是:家庭教育究竟是什麼?

當前,家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不知您是否曾經仔細想過「家庭教育究竟是什麼」這一問題?——如果連這個前提性問題都還沒搞清楚的話,那後面展開的「家庭教育」就可能迷迷糊糊,甚至走偏變樣。

說到「家庭教育」,人們一般都會認為,無非是對孩子進行些言語教導,教教怎麼做人、怎麼辦事,當然還會陪孩子寫寫作業,送出去上上輔導班……如果只是這麼簡單地理解家庭教育,就太窄太淺了!也就難以理解為什麼孩子就不知不覺長大了,並且是長成這個樣子了,譬如會奇怪:突然有一天孩子怎麼說出這樣的話?怎麼會做出這等事?——我可是從來沒這麼教過他啊?!

家庭教育其實是很豐富的,我們應該寬泛地去理解家庭教育,從根本上去追問一下「家庭教育的本質」。

追問家庭教育的本質,首先要回到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其實教育的本質很簡單,就是:施加影響以期改變——對孩子施加影響,然後期望著他在身心兩個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展。當然,可以更為簡練地表達:教育即影響。

那麼,家庭教育也是影響,是對孩子的影響,是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這裡的關鍵問題是:是什麼對孩子的影響?

我認為,實際上,家庭教育就是與家庭有關的人事物對孩子的影響

那麼,有哪些人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呢?

當然首先是爸爸媽媽。其中媽媽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孩子小的時候,特別是0-3歲,孩子與媽媽接觸最多。我們常說三歲看大,0-3歲是生命成長中極其寶貴的時期,媽媽應該充分發揮好對孩子的影響。當然,爸爸也責無旁貸。因為爸爸與媽媽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一般來說,爸爸更理性,媽媽更感性;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親決定孩子「飛」得多高,母親決定孩子「飛」得多遠……——理想的家庭教育是需要父母齊心合力的!

除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他人」,特別是在目前祖輩幫著帶孩子非常普遍的情況之下。另外,同輩即兄弟姊妹之間,也會相互影響,特別是他們稍大一點的時候,相互交流、相互模仿、相互學習的「朋輩效應」是很強的。還有,大家庭或家族中的親戚朋友,包括街坊四鄰,也會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除了人,在家庭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事,也會影響到孩子。我們應寬泛地去理解「事」是什麼——凡是人與人交往、人作用於物,就會生成事,就會發生事。這兒講一個網傳的故事——說是有個七歲的小女孩給爸爸手寫了一個獎狀並「頒發」給他,這和常識是反著的,因為一般都是大人特別是老師,才給小孩子發獎狀。什麼緣故呢?原來是,一天傍晚,小女孩和爸爸,還有爺爺,一起去湖邊散步,走著走著,突然,爸爸發現有人落水,就毫不遲疑地跳進湖裡,救起了一對母子。小女孩有些吃驚地親眼目睹了這一幕,很為她爸爸的英勇行為所震撼,於是就自己動手做了個獎狀,發給她心目中的大英雄——爸爸。大家看,生活中隨機發生的一件事——我想這位爸爸不會是刻意做給女兒看的,當時就算是女兒不在身邊,他也會下水救人的——(這樣一件事)給了孩子多大的心靈觸動啊!

我們再來看「物」。物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可小覷。生活中能影響到孩子的最典型的一個物恐怕就是獎狀了。不會有哪個孩子,領到獎狀後,回到家就趕緊藏著掖著,而是幾乎都會立刻張貼在牆上「顯擺」一下的。這一「顯擺」,就會對自己產生鼓勵。除了若干「掛件」「擺件」外,還有「活」的物,比如家裡養的花草或者小動物,在他們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啟迪而影響到孩子的成長。——這說的還是家裡獨立的一件件東西,除此以外,整個家居布置,還有庭院、樓下,房前、屋後的周邊環境,它們是否美觀、整潔,其實也都會多多少少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心靈成長。

以上就是我對「家庭教育是什麼」的理解。再強調一遍:家庭教育就是與家庭有關的人事物對孩子的影響。

那麼,這些人事物在哪兒呢?無非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我們可以人為設計出一些「人事物」,來「能動地發揮」影響。

譬如,「人」是可以設計出來的。我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身教」,就需要家長做出好樣子,而這個「好樣子」就是人為設計的。

至於「事」,就更多啦,譬如,和孩子交談,陪孩子玩,一起看書,帶孩子看望老人,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等等,都是大人可以用心去設計的「事」。

至於「物」,也要用心設計,譬如給孩子選購圖書、玩具,一定要「走走心」,選購那些真正適合於自家孩子特點的,並非越多越好,多了反而眼花繚亂,分散注意,不利於專注力的養成。

還有一個方面的「人事物」,常被我們所忽略,就是那些我們沒法設計、很難控制或無法控制的,而它原本就存在的一些「人事物」,也會「自然地發揮」影響——譬如,前面提到的親戚朋友與鄰居,甚至是祖輩先人(儘管他們有的已經作古了,但關於他們的故事仍會讓孩子受到影響)。對這些「人」,我們不能去要求:對我孩子要好啊;在我孩子面前,要注意言行啊。如果去要求就過分了。另外,孩子自己玩,或者在鄰居家、在戶外玩,也是大人沒法去直接控制的。再者,周邊環境一般也是我們無法去控制的。

對於以上兩個方面的人事物,為了孩子全面而健康的成長,家長必須都予以關注並有所作為——也就是要進行「幹預」。有些家長會說,管不管,孩子都會長大的。但長大是長大,可未必能長好啊!正如種莊稼,不管它的話,也會長起來,但很難飽滿、充實。要想長得飽滿充實,就得給它澆水施肥、修枝剪葉,還得擋風防蟲。

那麼,家長應當怎樣幹預呢?還是要分兩個方面:

對第一個方面的「人事物」,既然我們可以人為設計,那就應該往好裡設計,這時候就需要家長認真對待家庭教育把它當作一門學問,自覺主動地去學習一些基本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當然還可以包括生理方面的知識),去把可能影響到孩子的「人事物」設計得科學一些,的確能對孩子,特別是能對自家孩子,發揮出正向、積極的有利影響。此時,有三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千萬不要過度發揮家長的作用。譬如,有些家長愛給孩子講道理,看見孩子還聽得進去,就一天到晚地不停地說;今天說了,明天又說——這樣不知不覺就成為嘮叨了,孩子也就逐漸聽膩了,聽煩了,就會漸漸變得「不聽話」了,這就是「過度發揮」。第二,儘管我們的「設計」會對孩子產生有利影響,但其實,有時還會附帶著或生發出一些不曾想到的不利影響。這時就要注意權衡,儘可能地使利大於弊。譬如,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往那兒一坐,實際上就會對孩子產生或多或少的幹擾。還有家長一陪到底,並不斷地指手劃腳,甚至替孩子寫,替他改錯,以至於第二天拿給老師看的都是對的,都是滿分,這對老師也產生了誤導。這種作業輔導就利小弊大、得不償失了。第三個要注意的是,儘管我們費了心思去設計了,但可能沒有影響到孩子,這也是完全可能的。此時不要對孩子發火。其中緣故,多數是我們設計得並不合理,特別是並不適合自家的孩子,或者時機不對等等原因,此時就得考慮做好及時調整,不能一意孤行。

對另一個方面,也就是無法設計的、難以控制的那些「人事物」,雖然我們不好去控制,但是我們可以去留意它、分析它,如果有好的影響,就儘管讓它在那兒好好發揮,但是一旦發現有壞的苗頭,就一定要躲開,防止那種不利影響的發生。當然,這個時候也有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你別在躲開的同時,也把好事兒,也就是有利的影響,也給躲開了。譬如,很多家長都怕自己的孩子跟那些所謂「壞」的小朋友玩,怕被帶壞了。其實,從小跟這些所謂「壞」的小朋友過過招,有什麼不好呢,將來社會要比這複雜的很呢,如果不從小鍛鍊一下,將來怎麼適應?!

總而言之,家庭教育並不簡單,應全面地認識到所有與家庭有關的人事物都會影響到孩子。真正負責任的家長應該靈敏地、認真地、仔細地對所有可能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都加以注意,並進行適時適當的幹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讓孩子得到全面而健康的成長!

供稿:省婦聯家兒部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PP 璇璇 校對:璇璇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微課|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總會想「我的方式是否合適?」是否存在「最佳」的教養方式呢?為解決家長們當前存在的困擾和疑惑,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以下簡稱「北外國際」)共建項目部開展了家庭教育系列公益微課——特殊時期的家庭教育。
  • 探索中國家庭教育民間模式新樣本,微課傳奇是怎麼做的?
    在中國家庭教育行業中,深耕於家庭教育垂直細分領域的微課傳奇提供了一個新樣本,亦是家庭教育中民間模式的一個探索。家庭教育新樣本在過去的認識裡,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觀念也逐漸發生改變,家庭教育是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 【相融語文閱讀篇】《獨闖黑魔營》微課導讀(三年級)
    從今天開始,我們的「相融語文」將陸續推出「課外閱讀的導讀微課」,相信大家可以在這些優秀教師的指導下,走進經典去「感受閱讀的快樂,體會表達的樂趣」。2020年的暑假,居家戰疫,靜品書香,讓我們和一本一本好書相遇,為生命打好底色,為未來點亮明燈!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閱讀和表達中享受自然的美好、體悟生命的可貴、收穫成長的喜悅!
  • 【家·優站65】家庭教育微課之《解讀孩子心靈的密碼》
    【家·優站65】家庭教育微課之《解讀孩子心靈的密碼》 2021-01-07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層動態丨小白楊中學戰疫童謠詩歌作品展
    基層動態丨小白楊中學戰疫童謠詩歌作品展 2020-08-12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講好家庭教育微課
    大家好我是劉老師,我自己運營了一家機器人教育培訓學校,在招生過程中,現在用傳統的招生手段(地推發單,擺點等方式)根本找不到什麼學生,家庭教育和網際網路招生是一種新趨勢。之前做過一場線上活動,29.9免費4次機器人課的活動,找了一個吃喝玩樂的平臺推廣,一周時間引流學員上門150人。從中我們也看出了網際網路招生是一種新的趨勢。
  • 招募 |8+親子互動視頻微課,隨時隨地自然進階
    >1張博物微課畢業證書千足百喙目的:觀鳥初階形式:線上微課+互動VIP問答簡介:你在夢中追逐的那隻鳥,究竟是什麼鳥呢?引導孩子思考,昆蟲究竟是好是壞?讓自然導師帶領孩子探索昆蟲學的奧義,掌握正確認知昆蟲的博物世界觀。
  • 微課推薦丨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急重症感染控制管理如何做?
    本期微課,醫管通邀請到臺灣資深護理專家林虹妙老師,將結合臨床一線的實戰案例,介紹臺灣醫療機構臨床防範辦法,為大陸地區醫院的管理提供參考。中山醫學大學護理碩士中國醫藥大學婦幼科護理師沙鹿童綜合醫院開刀房護理師彰化基督教體系麻醉科護理長中港澄清醫院護理督導長中臺科技大學臨床教師識別以下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原文連結登陸醫管通帳號(新用戶需註冊帳號)觀看完整微課
  • 雲端戰疫丨回望來路 預見未來
    一部精心製作的視頻短片《戰疫,在雲端》帶著大家一起回顧了全體分院人立足本職同心戰疫的奮鬥歷程,引發了所有觀看者的感動和共鳴。她指出,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們帶來很多思考和啟示,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哪些是不可或缺,什麼是可有可無。希望每個人都能更加珍惜健康、親情和友情,祝願大家擁有一個充實而愉快的假期!
  • 人物| 華師教授胡小勇:好課才有好微課,教學設計讓微課更優秀
    胡小勇著作《設計好微課》除了給師生傳經送寶外,他還向其他微課愛好者、教育資源開發者以及感興趣的家長和學生「開班授徒」。他圍繞如何在抗疫期間提高微課資源的開發質量這一主題,穿插多個故事、視頻和微課案例,深入淺出講解了微課的定義、內涵特點、錄製方法、設計技巧等。
  • 家庭教育論壇丨第003期:幼小銜接中的家庭教育誤區
    容桂小學班主任工作室在楊柳春校長的指導下,開展了系列家庭教育論壇,不斷挖掘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原生性作用。工作室的成員們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家庭教育案例為切入點,結合工作實際,探討問題產生的根源,並試圖尋求科學可行的解決辦法,以便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不斷優化教育內容和方法,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為孩子們提供健康、快樂、科學的發展空間。
  • 石門中學家庭教育系列微課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為了改善親子關係,提升家庭教育質量,心理中心的老師們多次教研,精心研製了系列微課。本次為您呈現三期石門中學家庭教育系列微課,內容分別是《親子關係中的積極情緒》、《親子溝通中的金鑰匙——同理心》、《家長與孩子的一堵牆?——手機使用問題》。
  • 家庭教育論壇丨第001期:家校合作下「叛逆期」的家庭教育指導
    容桂小學班主任工作室在楊柳春校長的指導下,開展了系列家庭教育論壇,不斷挖掘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原生性作用。工作室的成員們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家庭教育案例為切入點,結合工作實際,探討問題產生的根源,並試圖尋求科學可行的解決辦法,以便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不斷優化教育內容和方法,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為孩子們提供健康、快樂、科學的發展空間。
  • 從微課傳奇看中國精準教育的現狀與未來
    微課傳奇誕生日,精準教育起步時微課傳奇APP誕生於2018年1月,是一支畢業於985名校的90後創業團隊所匠心打造的家庭教育類APP。早在2017年年底,微課傳奇就曾以微信公眾號的形式出現,並以微信群為載體進行教學。
  • 海外華人戰疫丨爸媽從國內寄來口罩
    海外華人戰疫丨爸媽從國內寄來口罩
  • 視頻丨廖彩杏微課回顧:如何使用繪本有聲書提升英語力(內地微課首秀)
    《如何使用繪本有聲書提升英語力-從多益 (TOEIC)985分談起》的微課。有很多家長因為錯過了報名時機,懊喪不已,希望能聽聽課程的回放;也有很多聽了課的家長意猶未盡,表示沒聽夠,希望我們把微課全程記錄、整編,然後發布出來。因此,我們綜合老師的課件PPT將微課整理如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家庭教育愛心課㉓丨 陪你健康成長 讓家更有力量
    家庭教育愛心課㉓丨 陪你健康成長 讓家更有力量 2020-03-06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教育論壇丨第008期:最深的愛是理解
    容桂小學班主任工作室在楊柳春校長的指導下,開展了系列家庭教育論壇,不斷挖掘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原生性作用。工作室的成員們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家庭教育案例為切入點,結合工作實際,探討問題產生的根源,並試圖尋求科學可行的解決辦法,以便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不斷優化教育內容和方法,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為孩子們提供健康、快樂、科學的發展空間。
  • 海外華人戰疫丨團購口罩,不是一個人戰鬥
    海外華人戰疫丨團購口罩
  • 《戰疫博物館》丨一份特殊的入黨申請書
    29 日,記者從市博物館獲悉,由蘭州市文旅局、蘭州市博物館、甘肅文化影視頻道聯合推出《戰疫博物館》系列短視頻第四期正式上線。視頻是由主持人彭嘉朗誦的一封《入黨申請書》,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分多鐘,但是字字句句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