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6億,A股即將迎來「茶企第一股」,中糧實控,厚樸為第二大股東...

2020-12-22 投中網

中國茶飲市場總是不缺故事。

近日,有消息稱,新式茶飲品牌奈雪の茶引入原瑞幸咖啡首席技術官(CTO)何剛,或為上市做準備。原本奈雪の茶定於2020年初向美股遞交招股書,奈何開年以來的疫情導致市場情緒承壓,其上市時間與地點均有變化,或最快將於年內在A股或港股上市。

消息傳出,4000億茶飲市場震動。如若奈雪の茶上市,將會是中國茶企市場第一股。而今,這一「預備第一股」悄悄被另一傳統茶葉品牌截了胡。

投中網7月24日消息,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茶股份)日前已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請並已獲得受理。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9375萬股,募資金額5.4億元。

這是一家已有71年歷史的老牌茶企,國家商務部的審批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企業,且前農業部副部長直接坐鎮出任第一任總經理。在中國茶葉市場上市企業一直空缺的A股,「身份不俗」的中茶股份有望「闖關」成功麼?

持股55%,中糧集團為實控人

一部中茶股份的歷史,半部國內經濟體制改革歷程。

招股書顯示,中茶股份成立於1985年4月24日,註冊資本68750萬元,但如若追溯其歷史,則可追溯到1949年,其後的半個世紀內,歷經數次股權變更。

這是新中國第一家國有茶葉公司,曾統一經營和管理全國茶葉的收購、加工、出口和內銷業務。時任農業部副部長、有「當代茶聖」之稱的吳覺農出任第一任經理。1956年,在原有的公司之上成立中國茶葉出口公司,將咖啡和可可的業務囊括其中;1961年,中國茶葉出口公司和中國土產出口公司合併為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統一經營茶葉和土產類商品的進出口業務;1970年,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和中國畜產進出口總公司合併成立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經營茶葉、土產、畜產三大類商品的進出口業務。直到1985年,終於註冊成為現在的中茶集團,後經過了股份制改造,中茶股份得以成型。

根據不同的茶葉與產區,當前,中茶股份旗下擁有中茶科技、中茶黃山、中茶湖南等14家一級控股子公司,擁有「中茶」「海堤」「猴王」等茶葉品牌,覆蓋烏龍茶、普洱茶、花茶、紅茶、綠茶等多種產品。

股東層面,招股書顯示,其共有10位,且以國資為主。控股股東為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持有40%的股權;第二大股東為厚樸投資旗下的Polystone,持有25%的股份;天津紫茗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8個股東,持股在2%-7%之間。

股權穿透之後,投中網發現,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中土畜由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大型央企中糧集團全資控股。此外,通過中土畜通過一致行動人中茶員工持股平臺,還控制了公司15%的股權。也即是說,中糧集團通過中土畜合計間接控制了中茶股份55%的股份,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年入16億,仍有5家子公司虧損

產品方面,中茶股份的產品主要分為品牌茶和原料茶兩類。前者以經銷模式為主,包括「中茶」核心品牌及「海堤」、「猴王牌」、「蝴蝶牌」、「百年木倉」等子品牌;原料茶業務則以直銷模式為主,根據下遊客戶需要,銷售經初加工的優質原料茶,招股書表示,統一、農夫山泉、三得利、今麥郎等知名品牌均是其重要的下遊客戶。

這些產品也為中茶股份帶來了相對可觀的營收。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中茶股份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2.3億元、14.9億元和16.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5.11%。同期實現淨利潤分別為1.8億元、1.45億元和1.66億元。

然而,如果單獨來看中茶股份旗下的14家控股子公司的業績卻並沒有那麼樂觀。其14家子公司中,仍有中茶融通、中茶雄安、中茶網絡、中茶黃山、中茶科技5家子公司仍在虧損狀態,而盈利排名前三位的中茶雲南、中茶廈門、中茶福建盈利水平則分別為分別盈利7134.03萬元、5878.76萬元、4855.69萬元。

當老牌茶企撞上網際網路電商時代,便出現了難以先發制人的窘境。目前,中茶股份的銷售仍主要依賴統渠道和門店渠道,二者的營收佔比高達63.42%,而電商渠道的營收佔比僅佔6.45%。以天貓平臺為例,投中網查閱「中茶旗艦店」,這家顯示10年老店的店鋪粉絲數量僅為31.4萬,銷量最好的產品月銷量僅在800份左右,約為小罐茶的三分之一,藝福堂的十分之一。

從整個茶葉行業來看,中茶產品的整體市場佔有率仍然不高,以其2019年銷量最好的烏龍茶為例,在國內該類別中的銷量總量佔比僅佔有1.74%,未來仍存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且在早前,中茶股份的融資來源主要為銀行貸款,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金額有限。

此外,招股書也透露了茶產業存在「存貨跌價」風險。2017-2019年,中茶股份存貨帳面價值分別為6.6億元、7.15億元和9.67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8.38%、39.64%和45.75%。

對於中茶謀求上市,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中國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小罐茶、竹葉青、八馬等茶企紛紛入局,通過產品和品牌創新擴大市場份額,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茶感受到了危機,需要通過上市融資達到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

缺失A股,茶飲何以成「茅臺」?

在中國的文化裡,喝茶,不僅喝的是茶,還是其中的風雅,白酒亦然。老話說,「茶酒不分家」,但在資本化的道路上,二者卻大相逕庭。

2020年以來,18家酒股的行情驚心動魄,茅臺市值破20000億元,五糧液市值也已逼近8000億元。反觀茶企,迄今為止,卻未能誕生一家茶企公司。按說,在中國文化中,茶葉和白酒都是國人的嗜好品,近緣性相當,且前者的市場規模也已經突破4000億元,為何誕生不了茶飲界的茅臺?

且近年來,華祥苑、八馬茶業、謝裕大、七彩雲南等茶企幾欲「闖關」,均未能如願。排隊數年的安溪鐵觀音,亦因被質疑業績超常增長、隱瞞關聯交易,撤回招股書。

如果把視野放到全球資本市場,中國茶企上市企業也僅有天福(開曼)控股有限公司一家,於2011年登陸港股,但是也存在業績增長緩慢的問題,當前市值接近60億港元。

「茶葉行業集中度低,企業數量多而分散,以中小、私營企業為主,多數企業缺乏現代企業經營理念,未能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茶股份在招股書中如此解釋道。且通過萬得(Wind)數據來分析,目前正在「闖關」的茶企幾乎都存在毛利較高的問題。

數據顯示,2017-2019年,中茶股份的毛利率分別為39.56%、39.37%、41.25%;瀾滄古茶則分別為65.56%、64.03%、61.94%;而港股上市茶企天福集團的毛利率分別為60.59%、60.27%、58.86%。這在食品飲料行業中均處於高位。

一直關注這一賽道的天圖投資管理合伙人、CEO馮衛東亦向投中網表示,「對於茶飲行業,此前大家還都在講小產地與小產區的故事,碎片化嚴重,很難成大器,只有走到標準化的路徑上,再加上與服務相結合的體驗,才能講述大故事。」而當前的資本助推,恰是能推進整個行業的標準化與產業化,當前的新中式茶飲很適合講述這樣的故事。

近兩年,隨著小罐茶等新型茶企的崛起,中國茶行業有所改觀。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小罐茶在工業化標準等方面對行業起到了倒逼作用。

老牌茶企未起,新牌茶飲已來。近年來注重營銷的小罐茶異軍突起,新式茶飲品牌喜茶、奈雪深受資本青睞。奈雪又已完成深創投領投的近億元新一輪融資,正在籌備衝擊港股。留給中國傳統茶企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就在中茶股份招股書公布當日,瀾滄古茶也披露了招股書,擬在中小板上市,計劃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擬募資6.28億元。中茶股份的「茶企第一股」身份,有可能被截胡麼?

相關焦點

  • 年收16億,中國茶葉A股IPO,瀾滄古茶緊隨其後,誰是茶葉第一股
    目前,公司的直接控股股東是中糧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而中茶股份現為中糧集團下集中從事茶葉業務的專業化公司。 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糧集團的成員企業,成立於1985年4月24日,註冊資本68750萬元。其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中國茶業公司,它也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家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國性專業總公司。
  • 第二大股東新光控股重債加身破產重整,百年人壽8億股股權或易主
    近期,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養老」)即要求法院,凍結新光控股及實控人名下合計4.23億元銀行存款,或查封、扣押相應價值的財產。無力償債,資產處置成為新光控股出路之一。據了解,目前新光控股所持有的百年人壽8億股股權(佔比10.26%)已全數凍結。百年人壽新聞發言人回應藍鯨保險稱,並不排除債權人追償債務,導致百年人壽未來股權發生變更的可能性。
  • 3000億茶葉市場無一A股公司 中茶股份、瀾滄古茶能否破局?
    與龐大的市場規模不對等的是,茶企的資本化步伐顯得十分緩慢。直至2014年,新三板才正式出現了第一家茶企——謝裕大。此後,包括茶乾坤、松蘿茶業、抱兒鍾秀、龍生茶葉等多家茶企,也選擇了在新三板進行資本化嘗試。另外,港股中也出現了天福(06868,HK)、龍潤茶(02898,HK)等若干茶葉公司。
  • 萬家樂第一大股東擬轉讓所持股份 陳環或入主成新實控人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宋思艱重大資產重組尚在推進,萬家樂(000533,SZ)4月8日晚拋出一條重磅消息:第一大股東廣州蕙富博衍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蕙富博衍)收到弘信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信控股)擬協議收購蕙富博衍所持萬家樂全部股權的意向函。
  • 「中國茶王」之:中國茶葉VS.瀾滄古茶,A股「茶葉第一股」花落誰家?
    如今,在註冊制大背景下,這個僵局終於開始起了變化:今年6月中下旬,中國茶葉和瀾滄古茶分別向上交所和深交所遞交了IPO申請。二者在業內都算是規模較大的全產業鏈覆蓋茶葉生產商,究竟誰能打破前輩的「魔咒」先行一步,成為A股的「茶葉第一股」呢?下面風雲君將依次解析兩家公司。
  • 國臺、郎酒、習酒爭奪「醬香酒第二股」 天士力投資白酒20年迎來...
    而在醬香酒熱潮下,「醬酒第二股」的爭奪日益激烈,國臺、郎酒、習酒都在爭搶上市先機。白酒行業觀察人士歐陽千裡指出,資本市場對誰將成為茅臺之後的醬香酒上市企業興趣濃厚,郎酒、習酒、國臺都都選定在2020年上市並非巧合,但三家公司在2020年同時成功上市的可能性並不大。
  • 八百多股東沒有一位實控人,新三板到A股上市怎麼混怎麼改?
    來源:一波說今年6月底,浙江建德的「新化股份」成功登陸A股主板,截稿時目前市值為32.61億。從股權架構上看,這家「混改」民營企業上市前,第一大股東為建德市國資,第二大股東是董事長胡健,其他尚有807位股東持股比例均在5%以下,合計持股比例為62.96%,但無公司實際控制人。
  • 2.16億股再遭司法輪候凍結,「醬油第一股」頻受控股股東拖累
    股份頻遭輪候凍結作為「醬油第一股」,創立於1996年的ST加加,在2012年初登陸資本市場,從股權結構來看,與多數食品類上市公司類似,該公司亦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財務數據顯示,ST加加的第一大股東為卓越投資,持股比例為18.79%,第二大股東為創始人楊振,持股10.22%,楊振同時是卓越投資實控人。另外,楊振之子楊子江和妻子肖賽平分別持有ST加加7.16%和6.13%股份,位居第三和第四大股東。合計來看,楊振家族實際持有ST加加42.17%的股份。
  •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隕落記:業績6年原地踏步,信披違規曾被處罰...
    醬油是我國調味品行業的第一大產業,產銷量和企業規模均居調味品行業首位,產業發展潛力巨大。2019年,調味品板塊高歌猛進,走出多隻長線牛股。醬油龍頭海天味業的市值就跑贏萬科達到2900多億民幣。今日不同往時,要說今日的醬油一哥非海天味業莫屬。但昔日的加加食品可是號稱「醬油第一股」的。
  • 議市廳丨「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隕落記:業績6年原地踏步,信披違規...
    醬油是我國調味品行業的第一大產業,產銷量和企業規模均居調味品行業首位,產業發展潛力巨大。2019年,調味品板塊高歌猛進,走出多隻長線牛股。醬油龍頭海天味業的市值就跑贏萬科達到2900多億民幣。  今日不同往時,要說今日的醬油一哥非海天味業莫屬。但昔日的加加食品可是號稱「醬油第一股」的。
  • 三泰控股:實控人補建解除質押1.22億股
    三泰控股:實控人補建解除質押1.22億股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09 16:38:09
  • 閆希軍關聯交易、資本催熟「有術」,國臺酒業或成醬酒第二股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2019年,國臺酒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72億元、11.76億元、18.87億,淨利潤分別為0.47億、2.4億元及4.1億元。兩年時間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實現了3.29倍和8.72倍的增長。國臺酒業業績增長迅速,一方面是因為站上了「醬酒熱」的風口,另一方面也因為國臺酒業實控人閆希軍家族資本催熟「有術」。
  • 奈雪的茶完成C輪融資 絕味食品遭控股股東減持
    來源: 鳳凰網奇點商業2021年的開端,值得祝賀。去年低迷以久的中國電影市場,在新一年的開始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元旦假期3天,電影票房超12億,而元旦當日票房超6億,刷新同檔期影史紀錄。同時,資本市場的故事還在上演,奈雪的茶宣布完成C輪融資,距離成為新茶飲第一股又近了一步,而與之相對的是絕味食品遭控股股東減持,累計套現金額高達25.59億元。
  • 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新理益集團解除質押1.8億股
    原標題: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新理益集團解除質押1.8億股    長江證券
  • *ST高升:第一大股東所持公司全部股份將被拍賣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段芳媛) *ST高升(000971)4月15日晚間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宇馳瑞德的破產管理人將於4月28日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的拍賣平臺公開拍賣宇馳瑞德所持有的公司所有股份1.59億股限售流通股股票,該部分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
  • 2.16億股遭司法輪候凍結,ST加加還能如願「摘帽」嗎?
    ST加加通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系統進行了核實,此次涉2.16億股,佔卓越投資持股比例的100%。ST加加表示,經過核實,此次司法輪候凍結所涉案件系與山西糧油集團商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買賣合同糾紛,凍結申請當事人為山西糧油集團商業發展有限公司。但ST加加及控股股東尚未獲取該凍結事項相關的裁定文書。
  • A股:天齊鋰業、大華股份、ST力帆等多股發布消息公告
    *ST力帆: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滿江紅基金根據重整計劃中的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公司將按照每10股轉增24.997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票。轉增股票不向原股東分配,全部由重整投資人有條件受讓。滿江紅基金、產業投資人將分別受讓公司13.4955億股和9億股轉增股票,佔重整並完成限售股回購註銷後公司總股本的29.99%、20%。本次權益變動將使公司控股股東由力帆控股變更為滿江紅基金,滿江紅公司成為公司實控人。
  • 深夜大消息!又一A股實控人徹底涼了:500億涉黑涉毒帝國覆滅,11大罪名剛被提起公訴
    根據ST中科創的中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深圳市中科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仍持有該公司7700多萬股,持股比例32%,仍為第一大股東。公開資料介紹,中科創集團總部位於深圳,曾為超過100家上市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累計管理資產逾500億元。此前,中科創金融曾多次參加博鰲亞洲論壇,還是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金牌級合作夥伴之一。在中科創集團的大事記中也是滿眼「輝煌」,張偉曾被評為「深商風雲人物」,中科創集團還被宣稱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第一股」。
  • 茶企缺席A股27年 中國茶葉、瀾滄古茶如何破局?
    湊巧的是,在國內資本市場,茶企同樣並不討喜。茶和酒,作為備受中國人喜愛的兩大飲品,在零售端似一對「孿生兄弟」,但在資本市場卻命途迥異。中國白酒企業中,30餘家登陸滬深A股市場,截至7月28日收盤,貴州茅臺(600519.SH )股價高達1670元/股,以2.1萬億元的市值冠蓋群芳。
  • ...國內十大半導體公司「的它竟要登陸A股,實控人還是「中國芯教父...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隻即將登陸創業板的新股,名為中星技術。近日,中星技術預先披露創業板IPO招股說明書,擬發行1.2億股;公司業務範圍涵蓋安防系統集成、安防智能產品製造及運營服務,是目前國內既掌握SVAC國家標準同時又具備完整產業鏈的安防監控企業,提供「產品+解決方案+運營」的安防產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