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異國異土,文化和語言困境下的成長
「I don’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saying. Can you please talk in Spanish? 」客戶CFO的指尖敲擊著桌面,一板一眼地說著, 我們同行四人,包括著CFO,都略略感到尷尬,但也只是互相會意了下眼神,便由本地財經迅速接上,繼續著前一刻的話題。
在G國,無論是底層員工還是中高層領導,客戶側不說英語或者會說英語但不願意說英語,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作為一個不會西語的對帳會計,對帳過程無疑是坎坷的,但難歸難,不去適應客戶習慣、不把對帳任務完成可不行。
去之前大家開玩笑說,語言不通靠微笑,此話只可半信,商戰即戰場,客戶沒有那麼多時間陪著我傻笑,如果不能體現價值,客戶又何故理睬我?因此,前期的準備工作很重要,一是要提前溫習帳單和歷史差異,把要和客戶溝通的問題都和本地財經明明確確過一遍,保證任務完成不遺漏;二是熟悉對帳常用西語詞彙,即使說不好,也要能把客戶和財經的對話七七八八聽懂個大概,避免在過程中過多打斷客戶談話,反覆讓財經翻譯。但同時,也一定要適時進行話題總結並提問,保證自己的信息理解正確同時也讓展現更多自己的話題參與感和身份重要性。
G國的中國人數量相對較少,客戶一般會對來自中國、生活在阿根廷的我充滿好奇,但往往又因為缺乏對中國的了解而讓話題很難以持續。這種時候,主動表現自己對G國的了解和興趣能夠快速提升客戶好感。在出差期間,我讀了G國極富盛名的著作《百年孤獨》,遊了歷史名城卡塔赫納,探訪了亞馬遜流域上的原著民族……這一切都成為了我和客戶在飯桌上的談資,就算語言時常不通,但一起翻閱照片、一起捧腹大笑,文化上的認同感幫助我們克服語言溝通上的逆境、彼此間多生出了些親切,也因此,多日後回到阿根廷的某一天,我還收到了來自客戶的Whatsapp,客戶說,「You’re very nice. I am going topractice English and you can practiceyour Spanish with me」。對帳是和客戶構築信任的過程,文化和語言差異本是阻力,但善加利用後亦可成為種助力。
2
渠道打通,拿到客戶AP就夠了嗎
X客戶是出了名的難對帳,客戶不回覆郵件,17年時有對帳會計特意出差到代表處,仍未能約見該客戶。針對於該客戶的對帳打通,代表處的配合併不積極,原因是客戶關係本就薄弱,此外客戶新上線了網站,裡面提供AP信息,因此代表處認為渠道已經打通、沒有必投入大量資源來讓客戶進行人工確認。
但對帳工作的內涵並不僅僅是核對AP。經和客戶網站對帳,我發現了大量的帳面差異,該客戶由於涉及提前開票場景,總是存在著巨額超期,但從對帳結果看來,客戶未及時回款絕不僅僅都是因為提前開票這麼簡單,我們需要面見客戶、打通溝通渠道,才能了解每一條數據差異背後的原因。
經過反覆溝通和對對帳問題的多次升級,代表處終於下定決心要打通溝通渠道、與客戶帳務人員建立長期對帳關係。這一過程比我想像中更難,財經想要聯繫到客戶的帳務人員根本就是毫無渠道,只能通過系統部提供客戶關係、CFO層面約見的形式,最終獲得了會談的機會。
第一次會談的過程是順利的,客戶CFO對我們的對帳訴求表示非常理解,也表示會立即提供接洽人員聯繫方式。但會談結束後一周過去了,客戶側毫無音訊,我們只得隔三差五地給CFO發封郵件、發條Whatsapp來進行提醒。等待多日後CFO提供了一個高層人員的聯繫方式,於是我們又與客戶帳務部、資金部領導進行了約談並重新溝通訴求,最終確定了客戶對帳負責人員和對帳時間。
渠道的打通雖然大費周折,但它所帶來的回報也是可喜的,經和客戶面對面對帳,我們發現客戶的財務系統AP和網站AP存在明顯差異,網站AP並不能代表客戶的應付實質,另外由於客戶內部流程複雜、分工過細,也出現了多個手工錯誤,包括未及時錄票、贖期起算點錄入錯誤等等,都將影響代表處的回款。在對帳過程中,客戶帳務人員也對帳面差異大感驚訝,表示本次對帳能夠有效幫助其加強內部管理、識別人工差錯。在告別之際,她還主動表示未來會積極響應華為對帳請求並幫助定位差異原因。
很多業務人員至今仍認為獲取到了對帳明細就算是完成了對帳工作,事實不然,獲取明細只是第一步,作為對帳會計,我們需要尋找出差異、定位出原因,並從源頭上消除差異,從而保障財報數據準據和資金資產安全,而為達此目的,和客戶建立起直接對話通道是重要前提,雖最初周折,但卻是與客戶互惠共贏的長效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