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能在《九州劫》中贏得「小牧長久手」之戰嗎?

2020-12-08 九州月半叔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

日本的戰國時期,在織田信長因為本能寺之變隕落後,繼承了織田信長政治遺產的豐臣秀吉加快了自己擴張的步伐,在統一日本的大業中,擋在豐臣秀吉面前的最大阻礙,當然是德川家康的關東勢力。豐臣秀吉為了擴張領土,於是和德川家康進行了一系列激烈的交戰。而在這些戰事中,"小牧長久手之戰"則是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場戰役,此戰的結果是德川家康軍事集團獲得大勝,那麼今天月半叔就帶大家看看這場戰役中德川家康是如何取勝的吧

戰役伊始,豐臣秀吉的軍隊和德川軍在境內的小牧附近對峙,擁有兵力優勢的6萬豐臣軍,派遣了總約2萬人的奇襲隊準備南下進攻德川家康起家的三河地區。對德川家康來說這是一個兩難的局面,若是放著出動的敵軍不管就意味著自己的故土要遭受蹂躪和蠶食,而追擊遠去的敵軍就等於捨棄己方的地形優勢,同時兵力雄厚的豐臣軍還有4萬大軍在背後虎視眈眈,若是貿然出擊很可能被前後夾擊,可以說豐臣軍出動2萬軍隊奇襲三河的做法掌握了戰爭的主導權。然而德川家康並非庸手,在探知了豐臣軍的所有行動後,十分果斷的從小牧調動了大約1.4萬的兵力,火速追擊豐臣軍。

當豐臣軍進入長久手之後卻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一方面毫不知情地在四面環山盆地駐紮,另一方面也沒有在四周配置望塔和偵查小隊,可以說在情報掌握上就已經陷入了不利的局面。德川軍抵達之後對豐臣軍展開了迅猛的攻勢,激戰之后豐臣軍死傷慘重、不支潰退。在德川家康的指揮下,秀吉的軍事行動在實質上已然被挫敗。這場戰役由於德川家康足智多謀的戰略以及部隊優秀的表現,導致豐臣秀吉在戰役初期就失去了兩支部隊,損失相當慘重。

從這場戰役中能看出德川家康在兵戎相見的戰場上有著敏銳的直覺,在不少的影視和遊戲作品中德川家康的形象都有所體現,如大河劇《德川家康》、《全面戰爭三國》中對其形象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描繪,同樣在SLG遊戲《九州劫》中也對德川家康的形象有著獨到的刻畫。

在《九州劫》的世界中,德川家康是一名五星將領,其身穿金色與紫色相間的大鎧,手持一桿長槍,屹立在德川家的家徽之下,再搭配上其臉上堅毅的表情,顯得自信而威武。同時,其獨有技能"東照神君"也取典自其被朝廷所賜封的稱號"東照大權現"而在後來被世人所供奉的往事。

遊戲中,德川家康可以和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組成"戰國三傑"陣容,其效果可以讓地方的三個目標進入潰逃狀態,同時在受到傷害時會損失一定的兵力,持續8個回合。三傑陣容在目前版本中依舊強勢,除卻"刮骨"基本沒有在怕的,無論是日常戰役還是國戰中,你大可以完全信任"三傑"。

從"小牧長久手"之戰中就可以看出,德川家康絕非世人所言中,"除了活得長一無是處"那樣不堪,德川家康能夠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這兩位人傑齊名,並開創了影響深遠的江戶幕府足以說明他並非庸人,諸位主公又對其有著怎樣的評價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分享你對於德川家康的獨特看法吧。看歷史滄桑,品九州軼事,點點關注,明天我們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小牧·長久手之戰,是秀吉和家康兩雄唯一的一次大激戰
    (賤嶽之戰)瞄準織田家的繼承人的二兒子的織田信雄雖然在秀吉的支持下,秀吉卻對掌握織田家感到不滿吧。戰後,信雄雖然北伊勢和伊賀的增加,但由於秀吉從安土城撤退,兩者的關係惡化。對於瞄準天下的秀吉來說,信雄的存在似乎也只是睡衣而已。秀吉作為信雄的家臣,展示了懷柔親秀吉派三家老的動向。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如何總結德川家康的一生?前半生一味忍讓,後半生邁向統一
    摘要:如何總結德川家康的一生?前半生一味忍讓,後半生邁向統一德川家康是三河岡崎城城主松平廣忠之子,幼名竹千代,後來先後改名為元信、元康、家康。與遊戲不同,真實的松平家經過數代人的發展,勢力逐步增強,但對三河並未形成控制。到了家康父親這一輩,松平家遭遇織田家及今川家的侵蝕,不得已選擇今川家投靠,家康的人質生活就此展開。
  • 日本歷史上,德川家康有名的家臣,德川的三天王都是誰?
    直政的父親·直親的堂兄·井伊家當主·井伊直盛,作為今川家的家臣在桶狹間之戰中戰死。直盛死後,直親被井伊家當主推舉。此後,作為嫡子的直政被生下,井伊家被認為是安泰的時候,直父母,由於桶狹間的戰鬥今川義元討伐死,繼任了的今川氏真被懷疑與德川家康的內通,被殺害了。留下的直政,因為還年幼,在直政的邊緣,上一代直盛的女兒次郎法師這個尼姑代替直政成為了當主。名字也改為「直虎」。
  • 日本戰國人物:「超長待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又被戲稱為「老烏龜」,因為他特別能「忍」,又特別能活,「熬死」了一個又一個梟雄。德川家康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今川人質、追隨信長、追隨秀吉、建立幕府。「賤嶽之戰」後,豐臣秀吉擊敗柴田勝家,又聯合織田信雄消滅了織田信孝。但隨後,豐臣秀吉和織田信雄決裂,松平家康立即與織田信雄達成聯盟,以「保護信長之子」的名義對抗豐臣秀吉。雙方爆發了「長久手之戰」,然而由於織田信雄主動投降,松平家康遂與豐臣秀吉議和,後又宣布臣服。
  • 《九州劫》手遊中的著名君臣組合
    當賢臣遇上明主,兩者強強聯手,一般都能造就一個時代或者成就一段佳話。在《九州劫》手遊中,就為我們展示了多組賢臣明君組合。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九州劫》手遊中兩組強力的君臣組合——「桃園三兄弟」和「戰國三英傑」。
  •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病逝後為何從久能山遷葬日光東照宮?
    摘要:德川家康統一日本,病逝後為何從久能山遷葬日光東照宮?德川家康是江戶幕府的第一任將軍,也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歷史人物之一。他結束長期的戰亂,為持續264年的幕藩體制奠定根基。德川家康是三河國岡崎城主松平廣忠的兒子。當時松平氏是夾在西方織田氏與東方今川氏之間的弱小勢力,家康的童年還是以人質身份在今川氏渡過的。不過在1560年桶狹間之戰今川義元戰死後,他便趁著今川氏陷入混輪之際返回岡崎城獨立,並與織田信長締結清州同盟。
  • 忠於豐臣家的石田三成能否在《九州劫》中獲得關原合戰的勝利?
    進入戰國的中後期在"太閤"豐臣秀吉死後,文官領袖石田三成看破了德川家康的政治野心,其決心以武抗拒德川家康的統治,進而維持豐臣秀吉的留下的政治遺產,就此雙方開始了關乎權力的戰爭。在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戰役——"關原合戰"中,石田三成帶領的西軍和德川家康帶領的東軍就此展開對峙,這時處於西軍一方的島津義弘提議發動一次夜襲,倘若成功或可決定戰爭的走向,而石田三成卻否決了這項提議,這又是為什麼呢?
  • 戰國三英傑的勇武之處,《九州劫》手遊帶你認識幕府英才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三人是戰國時期承前啟後的三位統治者。同時源於他們三個才能甚高,也被後人評為戰國三英傑。不過他們的過人之處到底在哪,為什麼這三個人時至今日仍然被後人津津樂道?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戰國三英傑的世界中,來感受一下他們的智慧和勇武之處吧。
  • 九州劫:愛江山不愛美人?日本戰國三傑和第一美女複雜的關係
    其中以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和建立了幕府的德川家康最為世人津津樂道。這三人也被稱為戰國三傑,而且這三人還和有「戰國第一美女」之稱的阿市關係密不可分。阿市,原名織田市,看到這個名字,大概大家就能猜到她和織田信長的關係了。沒錯,她是織田信長的親妹妹,阿市從小就長得十分可愛,隨著年齡的增長,阿市出落得越來越美麗動人。
  • 黑田如水幾乎統一九州,德川家康對他也很忌憚
    然而就車臣民之敗落和德川家的崛起這一歷史事件而言所捲起的巨浪卻幾乎涵蓋了整個日本一一從北陸到東海,從奧羽到九州、無數家族在時代的漩中苦苦掙扎。「關原合戰」的幾乎同時,東北方有著名的「長谷堂合戰」爆發,而在西日本,亦有一場大戰不得不提這場戰役的主角便是大名鼎鼎的黑田如水。
  • 在《九州劫》中明智光秀能否在「本能寺之變」後稱霸九州
    一明智光秀渴望恢復傳統的秩序,但織田信長想徹底廢棄傳統秩序,自己做日本的秦始皇,這是根本矛盾;二明智光秀是源氏貴族出身,和朝廷有共同語言;三明智光秀戰功卓越,軍事能力強,成功的把握比較大;四明智光秀是半路加入織田家的對信長的忠誠程度並不如最初的班底;五織田信長此前以光秀招待德川家康的魚臭了為理由,在大庭廣眾下暴打了光秀一頓,光秀也因此對信長懷恨在心。
  • 為了抑制基督教在日本的傳播與發展,德川家康大肆迫害基督徒
    在與西方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如果誤解和恐懼佔據了主導地位,那麼,引發事件是必然的。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他們對待西方的態度明顯是非常世俗的:他們需要葡萄牙人帶來的各種器物以及先進的武器,卻不願意看到基督教對日本社會的改變。所以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大肆迫害基督徒。
  • 德川家的誕生:德川家康的改姓與統一三河國
    永祿四年(1561年),由於上杉謙信對北條氏康、武田信玄的領地發起攻擊,今川家為了支援盟友放鬆了對三河國的管理,松平元康便趁著這個機會,通過水野信元的中介與織田信長達成和睦,雙方互相承認對方的領地與勢力範圍,不再進行合戰。此時松平元康的妻子關口瀨名、嫡子竹千代都在駿府當人質,因而松平家與織田家只是議和,並未結成軍事同盟。
  • 幕府時代的逸才毛利元就 生不逢時的他能否在九州劫中大有作為?
    此戰以後,元就的勇名為天下所知。此後,毛利家東克,西破,勢力急劇擴張。最終於""中一舉擊敗大內家權臣,繼而攻滅,威震,並一度染指。一舉奠定了毛利家的西國霸主地位。作為毛利家霸業開創者的毛利元就,被後世譽為"戰國謀神"。著名的"三矢之訓"就是毛利元就教育其三個兒子的典故。
  • 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
    摘要: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三方原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德川家和武田家第一次在戰場上一決勝負,此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仍向武田信玄發起挑戰,有人認為這不愧是後來的日本霸主!不過,這根本就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鬥。
  • 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真的是因為友情而聯盟嗎?雙方各取所需
    摘要: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真的是因為友情而聯盟嗎?雙方各取所需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這對戰國聯盟典範,絕對是當時最穩固的聯盟,沒有什麼困難和危險能夠動搖德川家和織田家的聯盟。這一切都是因為兩人的友情嗎?德川家康的幼年極為不幸,原本作為人質被送往今川家,沒料到家臣謀叛,半路上把家康劫走送往織田家。此時的德川家康10歲,而織田信長已經19歲。不少作家對此大做文章,在小說中描述德川家康下定決心,此生一定要追隨織田信長。
  • 三方原擊潰德川家康,武田信玄的目的真的是「上洛」嗎?
    1572年,武田信玄受幕府將軍之託,率兵攻打德川家康,即三方原之戰。這場仗把德川家康打得大敗,而威震日本大名的甲州鐵壁軍團也正是在這場仗中凝結而成。武田家在三方原之戰前後確實從未攻打過家康,而且明明把德川軍打的落花流水,卻沒乘勝追擊置家康於死地。通過三河國之後正是織田信長的尾張國,不過此時的織田家已經將根據地移至美濃國,信長本人則身在京都跟幕府將軍對打,無法動彈,清州城如同空城。倘若信玄沒病倒,應該可以拿下尾張,上述這些事實令後人誤以為信玄南下的目的是上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