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自己祖先是落後的傳統奴性文化嗎?可沒有先輩哪來的我們!

2020-12-20 李十八看世界

小編曾記得清明節掃墓給祖先下跪祭拜,被周圍幾個打扮看起來挺時尚的年輕男女背地裡指責「現在怎麼還做那麼奴性的行為?」、「真是跪久了站不起來了?」 為什麼他們出國旅遊時候遇到日韓的的一些舊禮儀簡直誇上了天,是說東方優良文化的遺留地;對英國首相見女王行屈膝禮下面一片讚美,說這是英國最美好的文化傳統,連英國媒體都指責這太過了。你去說他,他還嚷嚷「女王又不缺你這一個子民」這樣的話。那麼跪拜自己祖先是落後的傳統奴性文化嗎?

為什麼中國對自己跪拜祖宗、自己親人都被指責是落後的奴性文化,然而對外國這些舊禮儀卻被說那是優良文化,要尊重對方?不管古人還是今人的生活,都離不開祭祀。祭祀的對象,就是尊崇的對象:天地、君王、父母、師長等,這些都是很自然的感情。天地沒有強迫人們崇拜它們,因為離開天地,人沒法活。所以必然得尊崇和祭拜天地。

祭祀自己的祖先時,按祭拜要求行跪拜禮儀,跟傳統奴性文化有必然關糸?所謂的奴性之說,無非是因為一個"跪"字。後人跪拜祖先,是對祖先表達尊敬、追念的、一種外在形體行為而已:難道後人應該是,大剌剌的立於祖先之前?再說吧,跪拜的是自己的祖先,又有何不當?什麼時候、對什麼人,應行跪拜之禮,是有講究的,不是什麼人都值得跪。跪拜自己的祖先,總比那些個,喜歡在夷人面前低眉順眼、討好賣乖的少了奴性吧!

小編肯定這不是落後的奴性文化,一般這麼想或者這麼質疑別人的這不是時尚,而是忘記自己的祖宗,換而言之,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一個人都可以忘記禮義廉恥,還有什麼可以指責別人,在質疑別人的時候,我們能夠先質疑自己,檢查自己的過錯,才能看到自己的不錯,所謂優勝略汰,而這種另類的時尚,在人群的大海中,只不過是一粒微塵。試想,沒有先輩哪來的我們

相關焦點

  • 南方日報:跪拜,散發著一股黴味
    原標題:跪拜,散發著一股黴味   前些天,北京一家書院的開學典禮搞了個學員集體跪拜老師的場面,照片既出,引發眾多網友爭論。從照片上我們看到,幾溜身著灰色長衫的學員雙膝跪地,正在向坐在藤椅上紅襟黑衫的老師齊齊叩首。
  • 奴性之人的攻擊邏輯
    奴隸雖不在,奴性卻永恆時代已經沒有奴隸這個稱呼了,但奴性一直在。很多人後腦勺上沒有辮子,但精神上的辮子拖得比滿清還長。這個世界沒有皇帝了,很多人一直渴望三叩九跪拜君王。這些骨子裡滲著奴性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博弈論。經濟學上的理性人,並不指一個人會做一個守法的君子,而是指一旦選好自己的目標,哪怕這個目標不高尚,他也會在理性的作用下最優化自己的策略。這個理性,其實是達成某個目標的工具理性。
  • 祭祖時穿龍袍,百官跪拜
    清朝雖然早已覆滅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愛新覺羅氏經過數年發展人口眾多,遍布全國,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許多傳統文化在這個時期未被傳承而消失,守陵這一傳統文化在許多地方早已消失,但三陵位置偏僻,且幾乎全村都是族人,一代一代就把守陵人的習俗傳承了下來。
  • 清朝改變了漢人的哪些傳統?滿人與漢人,到底是誰被同化了?
    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際網路,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如果您對文章、圖片資源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於它的評價似乎是負面的更多,閉關鎖國,使得中國落後於世界;近代的百年國恥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膝蓋是軟的,崇洋媚外;文字獄極大的摧殘了中國的文化。
  • 你知道你在培養孩子的「奴性」嗎?
    「奴性」這個詞殺傷力非常強,一看到就會有渾身不舒服的感覺,而歷史上卻又有太多中外名家學者研究和批判中國人的「奴性」,論述這種「奴性」進入了中國人的基因,已經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我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會願意讓自己具備「奴性」,但這種所謂中國人的「奴性」又是從何而來?是不是真的是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基因,已經不能自主選擇,只能代代相傳?
  • 乾隆皇帝七世孫親自主持祭祖大典實拍:穿龍袍,率百官跪拜祖先!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王朝就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雖然後來還有張勳復闢等一系列荒唐行為,但是總體來說時代還是在向前發展的,近幾年來,由於文化的包容和風俗習慣的轉變,一些清朝皇族對祭祖十分熱衷,希望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來追憶自己的祖先,而乾隆皇帝的七世孫愛新覺羅恆紹就是其中一個
  • 你真的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嗎
    筆者雖然大學和碩士都學得理工科,所學理論皆為標準的西方科學,但從小就喜歡文史哲和傳統文化,碩士畢業工作之餘就廣泛涉獵傳統文化古籍經典,也拜師接觸並學習了一些知識,總類涉及山醫命卜相五個方面,隨沒達精微但也足以顛覆了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並無以言表的對老祖宗的智慧產生了無限的敬佩之情。
  • 「漢地十八省」這種認識,其實是奴性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回到頭來,我才會說相信並默認「漢地十八省」的人,都是民族主義者和奴性思維者,毫無自己的意識和靈魂。「漢地十八省」就是一個時代產物,是過去封建時代,異族以及異族統治者強加給漢人和各民族人民的意識枷鎖。
  • 愛新覺羅後裔每年祭祖時,穿龍袍、當「皇帝」,還有文武百官跪拜
    其實,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守陵人,在帝制封建王朝時代,守陵人是作為一種職業而存在的。古代的帝王活著的時候就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陵墓建成後需要人來守護,於是就誕生了守陵人。我們今天所提及的是清朝守陵人。清朝的皇陵有北京的清西陵和清東陵,以及關外三陵。
  • 教育觀察:「跪拜」不應成為文化傳承的招牌
    「跪拜」是一種古代禮儀,承載著一定的文化內涵,但這一禮儀隨著時代的發展早已廢止。對於這些已經廢止的儀式,我們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呢?《論語》中孔子的一段論述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大意是說:「用麻來織禮帽,符合禮制,今天大家都用絲織,節儉,我跟隨大家。
  • 孝道與感恩文化,從身邊做起,從給父母跪拜做起
    我國孝道文化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比如有敬養父母、生育後代、忠孝兩全等,這個是一個由個體到整體,而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體系。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應該傳承和應用在實際生活中的。,感恩父母18年的培養,才有今天走進高考場地的自己。
  • 跪拜感恩?貴州公司員工晨會「三拜」,公司回應:這是企業文化
    在當下的生活中,跪拜我們都知道那是尊敬長輩的一種方式,雖然現在的很多地方,已經沒有了這個傳統,但少數地區還保存著這個習慣,特別是過春節的時候,給家中的長輩拜年問好,但對非自家的長輩,你是否會願意行跪拜之禮呢,近日,貴州一家公司的員工在室外集體跪拜視頻,引起網友熱議。
  • 古人從何時起開始「跪拜」?跪拜禮從坐姿到禮儀的沿革
    文化雖無形態,但文化又包容眾生百態,文化可以是民風民俗、也可以是社會生活,文化也可以複雜如民風傳統、可以簡單如習慣講究。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魅力,中華傳統文化由無數個富有魅力的單元組成,這些組成傳統文化的碎片到了今天,依舊被傳承、被講述,身在後世的我們不免對這些文化的底蘊、對產生這些文化的遙遠過去產生探求欲。
  • 奴性教育,輸不起的教育,你中招了嗎?
    什麼是奴性教育?談談我自己的理解。我認為,奴性教育就是絕對的服從教育。在絕對奴性教育中長成的個體生命,人生會相對艱難,嚴重者可能會丟掉性命。儘管我跟她談教育 、談 方法 ,但她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到四年級的時候,不僅外貌、形體及氣質上沒有了初來的靈動,就連說話、表達 以及思維都明顯滯後,如同傻了一般。更可怕的是回答問題時,縮脖端腔兒、唯唯諾 諾、總是不會,看上去既讓人可憐又令人生氣,而且再也無法讓周圍人喜歡她。這個家長對孩子就是典型的奴性教育。
  • 高考前校園跪拜,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無獨有偶,湖南益陽某中學又爆出猛料,7月7日,高三畢業班班主任帶領全班同學高考之前,在校園主幹道上集體跪拜雕像。據該校校長稱,師生祭拜孔子雕像是學校慣例,目的就是為了保佑孩子們都能上大學,同時也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學生跪拜都是自願。
  • 過年,當我們祭拜祖先的時候,是在祭拜什麼?
    父親是一個特別熱愛燒香放鞭炮祭拜祖墳的人,除此之外,他還是個特別熱衷過傳統佳節的人,每次過節他老早就開始忙活,正因如此,小時候的我,吃了好多粽子餈粑之類傳統小吃,很有口福。有一次,父親放鞭炮時,手指受了一點小傷,被我們全家人數落;再後來,父親年齡越來越大,耳朵背了,我們更不想讓他用手點鞭炮。我在他身邊監督他,把鞭炮放在祖墳前的石頭上,用點燃的紙錢去引燃鞭炮。所以,到目前為止老父親身體健康,除了有點嗜酒之外,沒有其他意外發生過。到這裡,大家不要以為我會說一個關於我父親或者我爺爺故事。
  • 古代的跪拜禮有哪些講究?稽首、頓首、空首等禮儀有何不同?
    但跪拜禮在中國仍然沒有消失,不過它的形式倒是有了很多的變化,比如現在我們很多人在給長輩行禮的時候,仍然是會用跪拜禮。不同的是,大家也不用這麼嚴苛,往往就是簡單磕頭就行,但一些宗教的祭祀,人們還是會嚴格按照跪拜禮來執行。
  • 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懺悔
    契丹人雖然建立了國家,且有自己的文字,卻將自己的文化棄如蔽屣,一旦國破,民無所依,一如水入沙海,渺然無蹤。而猶太人無論是群體遷徙,還是獨自謀生,無時不牢記他們祖先的教誨,默誦他們祖傳的經典《塔納赫》,代代相傳,無使斷絕,如濃油入水,卓爾不融。追溯人類歷史,一個民族國破可重建,但若失去了自己獨立的文化,那個民族也就消亡於地球。我們這個民族還保存了多少自己的文化呢?
  • 奴性之人的攻擊邏輯:你永遠不知道那些向弱者揮刀的人,會殘忍到什麼程度
    奴隸雖不在,奴性卻永恆時代已經沒有奴隸這個稱呼了,但奴性一直在。很多人後腦勺上沒有辮子,但精神上的辮子拖得比滿清還長。這個世界沒有皇帝了,很多人一直渴望三叩九跪拜君王。什麼是奴性,我們以魯迅筆下的阿Q為例。他是一個長期遭受壓迫的小人物,內心非常自卑。但他一有機會就想去奴役別人,體驗一把當奴隸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