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煥‖母親的一生

2021-02-20 當代鄉土作家

當我在稿紙上莊重地寫下「母親」這兩個字的時候,充滿了感恩、尊重,內心像大海的波濤一樣洶湧澎湃,起伏難平。

之前,也一直想寫母親,幾次動筆又放下,我怕我凝澀的筆寫不出母親的勤勞、善良,以及對兒女無私的關懷和愛護。如今,母親重病纏身,我卻無能為力,唯用禿筆一枝,粗記母親辛苦操勞的一生。

母親生於一九四一年,是家中兄弟姐妹中最小的,雖然戰亂貧窮,卻絲毫不影響外爺外婆對這個小女兒的喜愛,母親的童年是幸福的,無憂無慮的。然而,好景不長,母親八歲那年,外爺病逝了,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裹著小腳的外婆身上,年幼的母親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著鐮刀挎著竹筐,到田埂邊去割草餵豬餵牛。現在,母親手上當年割草留下的傷口疤痕還清晰可見,不過,這練就了母親認識了田野裡各種的花花草草,並對它們的名稱和用途如數家珍。

奶奶和父親娘倆的生活因為母親的到來而有了生機,緊接著我們姐妹四個的出生,更使這個家充滿了歡聲笑語。同時,問題也來了,一家老小七口人,七張嘴要吃要穿,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白天,母親和父親一起出工掙工分,晚上母親還要加工做衣服做鞋。多少個夜晚,我迷迷糊糊一覺醒來,母親仍在煤油燈下「嗤嗤」地納著鞋底,儘管沒日沒夜的辛苦勞作,我們家的生活依然是捉襟見肘。

七十年代,我們姐妹幾個陸續入學,一個人兩元錢的學費使母親出去借了好幾家。窮則思變,母親到幾十裡外的舅舅家借了一百多斤麥子,把它磨成白面後蒸成饅頭,偷偷地拿到集市上去賣,那時候在農村,「賣饃」這個小生意,絕對是一個能養家餬口的生計,村裡的幾個婦女效仿母親,也賣起了饅頭。七十年代後期,還沒有改革開放的中國把做生意視為「投機倒把」,發現是要沒收的,無奈母親和父親不得不夜裡兩點鐘起來蒸饃,天亮以前必須趕到離家十五裡外的集市上去賣。黑黢黢的夜裡,母親和村裡的幾個婦女挑著饅頭,悄無聲息地穿行于田間小路上,頗有幾分「地下遊擊隊」的味道,被村民們戲稱「賣黑饃」。臨近太陽偏西,筐裡僅剩兩三個饅頭,母親卻捨不得吃,拿回來讓她的幾個女兒們吃。母親賣著白面饃,自己卻又黑又瘦,體重尚不足五十公斤,她用她的血和汗,把幾個女兒滋養得健健康康,珠圓玉潤。我受罪的母親啊,孩子們該如何回報您 ?

                     【十年前的母親】

記得上小學三年級的一個深秋,我和三姐同時患上了一種叫「傷寒」的病症,高燒不退,延綿數日,母親幾乎整天的不眠不休,日夜守候在我倆身邊,為給我們治病,母親和父親上信用社貸款,把我倆送醫院輸液,熬中藥喝,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我和三姐的病一天天好起來,母親卻累得幾乎要虛脫了。

母親不識字,再苦再難也要讓我們姐妹幾個上學念書,為讓我們好好學習,家務活、地裡活基本上沒讓我們幹過,她想讓我們學有所成,跳出農門,奈何我們姊妹幾個生性愚鈍,都沒上成學,辜負了母親的殷切希望。以後,又一個一個結婚成家,在農村的我們沒有走出去,依舊生活在母親周圍。我們忙於生計,孩子們都是母親父親幫著帶大,他們老倆兒給幾個外孫縫棉衣棉褲,做可口的飯菜,和外孫們寸步不離,生怕有一點兒閃失。母親不僅養育了我們,又照顧著我們的兒女們,我們兩代人,在母親寬廣的臂膀下,享受著溫暖,享受著愛的晴空,所以說,母親是我們姊妹們在無遮攔的天空下的蔭蔽!

母親和父親在六十歲的時候,又承包了二畝地種菜,他們閒不住啊。農村有句話叫「一畝園,十畝田」,就是說一畝菜園的做工抵得上十畝田地的做工,很費時費力。母親起早貪黑,挖地、澆水、施肥,把幾畝菜園侍弄的鬱鬱蔥蔥,生機勃勃,母親種的大紅袍蘿蔔,又脆又甜,遠近聞名,街坊鄰居爭相購買。

                       【現在的母親】

七年前,有一天,母親起不了床了,動一動脊背就撕心裂肺的疼,醫生診斷說,母親是勞累過度引起的脊椎壓縮性骨折,是相當疼的,年輕人都忍受不住。我親眼見母親疼的滿頭大汗幾乎支撐不住,可她硬是忍著一聲不吭,這需要何等堅強的毅力。隨後,母親的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得了腦梗半身不遂,又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在病魔的風刀霜劍下,一輩子要強的母親不得不坐上了輪椅,接受兒女們的照顧。

今天的母親,兩鬢斑白,衰弱老邁,身心交病,皮膚皺巴得像樹皮,流水般的歲月無情地在她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皺紋,那道道皺紋,好像在訴說著七十多年來的千辛萬苦,艱難不易。

母親的一生,爭氣要強,任勞任怨,只有付出,不圖回報,只要兒女能過上好日子,就是她最大的心願。願天佑母親,病體安康!願天下所有辛苦操勞的母親,都身體健康,晚年幸福!

 

                                      (部分圖片來於網絡) 

【作者簡介】

楊煥,河南鄧州人。我的無處安放的中年歲月,只有在文字的世界裡自由徜徉,放飛夢想!

 

相關焦點

  • 獨一無二的楊煥,指的是書法和詩詞方面都很有造詣,在玉州乃至玉林市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獨一無二的楊煥,指的是兼具書法和詩詞的才華,特別在詩詞方面的造詣,在玉州乃至玉林市都可以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他身兼數職,有空請認真看完視頻哦。
  • 林子|我們是母親一生的枷鎖
    文|林子 編輯|淑為 圖片|均來自網絡我們是母親一生的枷鎖從生下我們的那刻起母親就失去了自由兒女,是她這一生的枷鎖>因為,縱然我們身在何處身在何位總逃不脫母親溫柔的眼眸因為,我們的每一次苦難最先是,也一定是從母親那裡得到安撫也許你從未計算過
  • 母親的素養,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有男孩,點擊上方卡片一鍵關注
  •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
    作者:[日]稻盛和夫 譯者:鄧超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內容簡介:《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在書中,稻盛和夫深情談論家庭對他的塑造和影響,明確指出他成功的真正根源是母親教給他的「利他」與「鬥魂」,同時他結合自己在成長時期閱讀到的中國古籍《了凡四訓》中「存善念,從善行」的論點提出:人有兩顆心,一顆是被「獨善其身」的利己欲望充滿的心,另外一顆「心」,就是「想要助人、善待所有人」的「利他之心」。他還告訴在人生即修行的過程中,每個孩子的心靈從小都是需要看管和照顧的。
  • 一聲媽媽,一生媽媽,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感恩母親,感謝媽媽)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從你呱呱墜地開始,她就真正成為了一個孩子的母親。你牙牙學語,第一次開口,軟軟糯糯的聲音「媽~媽~」她開心到要飛起來。青春叛逆期的你,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秘密,即便你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衝他大喊大叫之後,那個仍舊認真聽你訴說的人,不計前嫌給你寬心,讓你解惑的人就是母親。
  • 母親的素質,決定孩子的一生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現在大多的家庭還是主要由媽媽來承擔孩子的教育責任,因此,媽媽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大多數家庭由母親承擔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下,這個命題不無道理。
  • 母親的素質,決定孩子的一生!
    因此,媽媽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由母親承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下,這個命題不無道理。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家庭教育中父愛的缺失,並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與父親疏遠或者隔絕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往往缺乏性格中的堅毅,而多了兩分奶氣。
  • 母親的素質,決定孩子的一生
    因此,媽媽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由母親承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下,這個命題不無道理。一個人從小到大,只要他(她)的母親伴隨著他們的成長裡程,母親的一切,包括母親的形象;母親的做人原則;母親的思想......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始終影響他們的孩子,那些孩子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 母親的素質,決定孩子的一生!
    因此,媽媽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由母親承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下,這個命題不無道理。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家庭教育中父愛的缺失,並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與父親疏遠或者隔絕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往往缺乏性格中的堅毅,而多了兩分奶氣。
  • 一個母親的素質,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每個人都是通過的母親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在我們還沒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就只能通過母體來和外界進行交流,所以自古以來,母親對於孩子的影響一向是巨大的,從孩子的飲食起居到孩子的上學輔導,不得不承認的是,母親在我們的生活中擔任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多年之後,你會在不經意間發現,原來我和自己的母親竟然是如此的相像,所以,母親的素質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 易怒的母親是孩子一生的悲劇
    一位安寧的母親是家庭中最寶貴的風水,也是孩子一生中的福氣。脾氣決定孩子的生命!看到這一點,您可能會說:「我知道您不會大喊大叫,但是當憤怒浮出時,也無能為力,該怎麼辦?」不妨聽聽這位母親的故事,相信您會有所收穫。
  • 【如是歡喜專欄】母德巍巍 銘感五內(一)母親克己復禮的一生
    一、母親克己復禮的一生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回顧母親的一生,《論語·顏淵篇》的這幾句話總是縈繞於心。「克己復禮」,用今天的話說,克,是克服、戰勝;己,是私心、私慾;復,是恢復、光復;禮是禮讓、禮敬。
  • 閱讀資料:讀者文摘 母親一生撒的八個謊言
    閱讀資料:讀者文摘 母親一生撒的八個謊言 2009-09-02 09:59:26 來源:高考網
  • 中國老家規 母親的教養影響孩子的一生
    母親留下的家規,既是教養,亦是禮儀,潛移默化影響人的一生。 作家老舍說過:「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 母親的這些行為,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說:「你看,問題就出在這裡,你兒子的母親太聰明了,他這麼小怎麼可能比他母親聰明呢?」不知大家是否留心過很多名人傳記中是怎樣描寫母親的:母親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她始終默默地為孩子奉獻而毫無怨言,母親堅強、善良、有主見,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母親的……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這樣的母親才可能培養出了那麼出色的孩子。
  • 【三十而已】母親的三觀決定孩子的一生的走向
    顧家的做法,雖然可能會犧牲費勁得來的幼兒園的名額,但是卻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三觀,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自己的孩子未來也因為某種情況而歧視別人,那麼她的孩子品行又會好到哪去呢?一個媽媽的三觀能決定孩子的一生唯有媽媽品行端正,才能養出心地善良的孩子。
  • 白先勇:母親命運的起伏,跟父親的一生榮辱息息相關
    按習俗,新娘上花轎前,照例要痛哭幾聲表示捨不得娘家,母親的四姑趕在後面掐了母親幾下,她還是哭不出來。她剛吃完奶娘特別為她燉的一隻雞。母親一生不耐虛禮,從不做作,完全是個真情真性的人,到了老年,還是保持一顆赤子之心。這是母親最可愛可貴的地方,她是個「真人」。母親自從嫁給父親後,就沒有過幾天太平日子。
  • 決定孩子一生的,並不是家庭的貧富,而是母親身上的這些特質
    3歲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認為父母就是世界的全部,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映射了母親的性格,可以說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有很多書籍裡面記載的優秀偉人都會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一位好母親。從孩子出生以來,母親是第一位教育者,母親的性格,行為都會影響著孩子,所以說能夠決定孩子的一生的,不是貧窮和富貴,而是母親身上的這些特質。
  • 人民日報:教育好孩子,是母親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對於母親來說,教育好孩子是自己的終身責任,也是任何事業都比不上的成功。一位母親無論有多成功、為自己家庭掙來多少錢,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更加光榮。人民日報也曾發文指出:&34;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對孩子的教育更是無法重新開始,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也將伴隨著孩子一生。
  • 母親的教育孩子都會用一生來演繹
    孩子的教育與母親密切相關:關係到母親的教育狀態,品德修養及文化素養。如果把家庭教育比成一棵樹,那麼母親的教育就是根。母親教育好,就根系發達,枝葉茂盛。毛澤東在回憶自己的母親時說:「我母親是個心地善良的婦女,為人慷慨厚道,隨時願意接濟別人,她可憐窮人,他們在荒年前來討飯的時候,她常常給他們吃。「母親的濟貧濟困的思想後來成為了毛澤東為窮苦人打天下的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