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服刑小夥寫就紀實小說《回溯》講述自己的故事

2020-12-25 東北網

東北網9月20日訊(記者 佘雨桐)20日,小說《回溯》研討會暨聯合幫教會在黑龍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召開。小說《回溯》是由該管教所原服刑人員(現在新建監獄服刑)史新(化名)創作的。而一直幫助、鼓勵她創作的國家一級作家張雅文當日也帶著新書《媽媽,快拉我一把》再次來到黑龍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幫教會現場。圖片由監獄局提供

2017年3月,張雅文在黑龍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採訪未成年服刑人員時,得知史新也有個當作家的夢,張雅文就鼓勵他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史新十分高興,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之路。為了幫史新圓夢,小說成稿後,張雅文立即聯繫了北方文學出版社,得到了該社大力支持。出版社責成專人指導史新寫作,幫助他編輯修改稿件。如今史新的小說《回溯》已發表在北方文學雜誌第八期。

在小說《回溯》研討會暨聯合幫教會上,史新向自己的「文學啟蒙老師」張雅文獻上一束鮮花和一張賀卡,表達感激之情。

史新說:「記得張雅文奶奶告訴我,我能夠寫作並且作品還能發表的時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當即答應並保證自己一定全力以赴。思慮許久,我決定以自身經歷為題材寫下一篇紀實小說。我想用自己的經歷警示他人,珍惜生命,尊重法律,把握人生,不要重蹈我的覆轍。初期寫作時遇見了很多困難也想過要放棄,但是,張奶奶告訴過我,只要真實地將自己的故事寫出來,完成自己的初衷,就是成功。還有顏警官、還有張管區長,他們都在鼓勵我,幫助我。就這樣,我堅持住了,歷時七個月,以我自身經歷為題材的小說《回溯》終於完成了。」

「我要感謝張奶奶,是您的鼓勵開啟了我人生的另一扇門。要感謝未管所和新建監獄的警官們,是你們為我創造了寫作的條件,完成了我的心願。要感謝《北方文學》雜誌社的佟主編與付編輯,是你們為我修改稿件,幫助《回溯》出版。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會努力學習、繼續堅持我寫作的夢想,希望還能夠得到各位叔叔阿姨的幫助。我還想對同犯們說句話,只要積極改造,認真做好每件事,任何夢想都會實現。」研討會上,史新動情地說到。

據了解,黑龍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新一屆黨委堅持創新發展,堅持教育和關愛兩大主題,在教育改造工作中有思路、有創新、有特色。開創性地形成了「五個課堂」教學法,打造了「五個延伸」幫扶模式,構建起了獨具特色的未管文化。

相關焦點

  • 小說集《亞力山大伯爵的巴揚》出版 講述哈爾濱城市風情
    東北網6月21日訊(記者 許諾)日前,由作家申志遠創作的中篇歷史諜戰小說集《亞力山大伯爵的巴揚》正式出版,小說反映了哈爾濱城市風情。《亞歷山大伯爵的巴揚》小說集。《亞力山大伯爵的巴揚》收錄了申志遠近年來創作的9部中篇小說,從不同視角表現了哈爾濱這個充滿異國情調的城市故事。小說講述了一個被遺棄的紅色特工在哈爾濱的間諜生涯,故事情節驚心動魄,詩意濃鬱,被評論為洋溢著詩意憂傷的諜戰故事。其中,《擊斃1909》一篇,申志遠以精確、詩意的語言和片段式的場景還原事件,書寫了特定的時代風貌和地域文化。
  • 紀實文學《追夢》出版發行|講述民營企業家和母親的人生故事
    紀實文學《追夢》出版發行講述民營企業家和母親的人生故事貴州民族報訊 (記者 趙江)近日,由六盤水市文聯原主席、六盤水文學院名譽院長金永福撰寫的紀實文學勵精圖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讓企業在自己的耕耘中燦爛起來。他從一個窮孩子成長為一位民營企業家,在他的家鄉六盤水市金盆鄉創造了奇蹟,成為了當地無人不知的民營企業家。但他富而思源、回報桑梓,更有一顆滾燙的愛心,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參與支持扶貧濟困、興教助學、恤病救災等公益慈善事業,在社會責任公益中展示企業家風採。
  • 80後小夥墓地住帳篷3天:寫恐怖小說找靈感(圖)
    信息 80後小夥墓地住帳篷3天:寫恐怖小說找靈感(圖) 14歲輟學之後,任海寶看到很多人寫過自傳,就想著為自己寫自傳。「後來寫著寫著就轉變了方向,改寫玄幻小說。」  沒想到,稿子剛傳到網上兩天,點擊量就達到14萬,這也給他很大的信心。平時除了工作以外,他下班回家就是寫東西。他身邊一直帶著本子,只要有任何的靈感,他就會馬上寫到紙上,之後利用休息時間進行整理。
  • 教師寫小說 講述小學生成長故事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張尉心 楊明銘 通訊員 葉澤華)日前,由龍華新區丹堤實驗學校教師吳依薇創作的原創校園小說《升旗手》出爐,該書是一部展現深圳小學生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的作品,主要講述了小主人公唐小鹿在經歷父母離異、厭學逃學等挫折之後重新拾回夢想,並在方老師的耐心教導下成為一名升旗手的故事。
  • 衢州小夥成腦癱玄幻寫手:9年寫210萬字 把夢想寫進小說
    男主角都有我的影子,由笨小孩變成絕世高手——衢州小夥想寫出好看的故事,能養家,能收穫愛情­  進擊的腦癱玄幻寫手­  一根手指每日更新5000字­  昨天下午1點,住在衢州城區的27歲腦癱男青年毛晗濤端坐在電腦前敲擊著鍵盤
  • 李迪遺作《永和人家的故事》出版,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日子
    近日,作家李迪的紀實文學《永和人家的故事》由作家出版社推出,遺憾的是,李迪已再聽不到讀者的反響。2020年6月29日,因病醫治無效,李迪永遠地離開了讀者。李迪,北京人,當過知青當過兵。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先後寫作出版《野蜂出沒的山谷》《槍從背後打來》《丹東看守所的故事》《警官王快樂》《宣傳隊》《凌晨探案》《004號水井房》《聽李迪講中國警察的故事》《加油站的故事》等中長篇小說、報告文學三十餘部。他寫於八十年代的代表作《傍晚敲門的女人》相繼在俄國、法國、韓國出版,開創了中國推理小說走向世界之先河。
  • 用英文寫重生小說,入坑網文界的西班牙小夥寫的還不錯!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異世界的作家,是如何運用自己的創作天賦,在網文界賺取不俗的佣金的。我們要說的是一位來自西班牙的小夥Alemillach,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名電腦工程師。原本他想要進入文學領域,但覺得文學領域無法發揮他肆無忌憚地腦洞,就開始翻看一些英譯版網絡小說。
  • 省十裡坪監獄請服刑人員講述離監探親經歷
    一曲《父親》,讓剛在臺上朗誦完畢的季某瞬間眼眶溼潤,當女兒在舞臺上大聲喊出「爸爸,我愛你」時,季某再也無法壓抑自己的情感,一個箭步上去,擁抱住自己的女兒,淚水洶湧而出。季某哽咽地對女兒說:「這幾年,爸爸最愧對的是你和弟弟,爸爸沒盡到做父親的責任,今年出去後一定好好陪陪你們,做一個盡心盡責的父親……」這一幕讓在場不少服刑人員為之動容。2018年春節,對於省十裡坪監獄12名服刑人員而言,意義非凡,因為他們終於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中,享受了一次難得的親人團聚。回到十裡坪繼續服刑後,他們帶回了一個個暖心故事。
  • 鄧倫防護服造型演繹大連小夥,《在一起》電視劇都講述了哪些故事及...
    據了解,這次鄧倫演繹的正是在武漢抗疫中大連小夥的形象。另外,《在一起》這部電視劇都講述了哪些故事呢?每段故事的主演介紹,一起來看一下。 鄧倫防護服造型演繹大連小夥 6月22日,網上曝光了一段鄧倫穿著防護服拍戲的畫面,畫面當中的鄧倫正穿著防護服與工作人員進行交流,雖然只是鄧倫班長側臉,但是也同樣可以看得出來,鄧倫穿著防護服也是非常的帥氣。
  • 無心法師小說四部小說分別講述什麼劇情 故事大結局揭秘
    第三季又講述了那些劇情呢?《無心法師》原著小說一共是四部,每一部都講述了不同時代下發生的故事,而電視劇兩季的劇情已經把前三部的小說都已經敘述完,這麼看來第三季的劇情就是《無心法師》第四季的小說劇情了,先一起看看《無心法師》四部小說都分別講述了什麼樣的劇情吧。
  • 怎樣進行小說的創作,如何對故事進行生動地講述
    常聽學習寫作的人這樣問:有人說寫小說就是編故事和講故事,那麼,要如何進行小說的創作,如何對故事進行生動地講述?要弄清楚這個答案,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小說是什麼?小說和故事有什麼關聯?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對人物、情節和社會環境的具體描繪來反映生活。這種具體描繪就需要對通過一系列紛繁複雜的故事系列,塑造人物形象,為讀者展開一幅幅人生畫卷。一、小說中怎樣寫故事?
  • 如何讓小說回到審美藝術的軌道?要注意不為寫故事而寫故事
    卞晨絢寫小說,是一個令我意外的發現;待到讀完《鯨落》這個中篇,這種意外更加重了一重。她的作品有著與通常所見文學期刊的小說不一樣的相貌和氣質,例如重視故事到了精雕細琢的地步,其中甚至不乏在遠離日常的歷史縱深中「創世」的魄力——這些仿佛都不該是她這個代際的作者筆下應該有的東西,如果有,也應該在網絡小說中。但顯然,我們不能把「有故事」的小說都看作是網絡小說,她精緻化的文本及其透過人物所表現出來的主題取向構不成消遣閱讀的商業賣點,不是消費性文本所能夠比擬的。
  • 小說寫作 | 故事是素材的融合,小說是故事線的交叉.
    任何小說的創作,都有一個積累和發現素材的過程,它是形成小說題材的基礎。素材獲取的豐富和真實程度,是決定小說能否進入成功創作的關鍵環節。這些材料有可能來自於書本,也可能來自於現實生活裡的一則八卦、一則短短的新聞。這些沒有被作者加工過的材料,就是素材。經常會有讀者問我,你寫了這麼多故事,很好奇你的素材都來自哪裡?
  • 腦癱小夥用一根手指寫玄幻小說 9年敲出210萬字(圖)
    男主角都有我的影子,由笨小孩變成絕世高手——衢州小夥想寫出好看的故事,能養家,能收穫愛情  進擊的腦癱玄幻寫手  一根手指每日更新5000字  昨天下午1點,住在衢州城區的27歲腦癱男青年毛晗濤端坐在電腦前敲擊著鍵盤。
  • 《荊棘鳥》作者麥卡洛去世 一生寫了25部小說
    麥卡洛一生寫了25部小說,她的第二本小說《荊棘鳥》出版於1977年,該書在世界範圍內暢銷了3000萬冊 ,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根據該書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上世紀90年代在中國播映時,賺得了無數觀眾的熱淚,小說也曾經風靡一時,尤其受到當時的大學生的歡迎。  曾被澳評為「活著的國寶」   考琳·麥卡洛1937年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西部。
  • 江山小夥創作長篇章回體神話小說
    前段時間,小夥趙容華在江山信息網西南論壇發布了連載小說《江郎傳》,(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閱讀小說)因為這篇小說表現和記載了江山傳統的優秀文化及人文習俗
  • 紀實文學怎麼寫?與文筆虛構無關在細節真實
    2015年12月18日訊,紀實文學該怎麼寫?對這個問題,人們會立刻給出答案:找本教科書,自己翻翻不就懂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眼中的紀實文學是工具式寫作,有標準格式,無需創造力,文從字順即可,紀實文學的難度在採訪、在選題、在細節真實,它與文筆無關,與虛構無關。
  • 耗時9年 山東90後小夥創作勵志小說《做最好的自己》
    一場勵志演講啟發創作一部小說  談及這部小說的創作初衷,李長鵬說,這都是因為在母校的一場勵志演講。2012年2月25日,李長鵬在香港獲得第十屆香港國際武術節雙節棍比賽冠軍後,在母校東營職業學院大禮堂面向1400位學弟學妹分享了個人專場勵志演講《做最好的自己》,聽眾反響激烈,這些年,李長鵬又多次受邀在東營職業學院及眾多公益場合分享此類演講,演講內容也得到了持續的豐富和完善,覆蓋聽眾累計超過10000人。
  • 網絡小說爆紅海外,外國小夥因此戒掉女朋友:中國故事太讓人著迷
    網絡作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幻想,以及夢境想像寫成獨特的玄幻小說,藉此以文字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喜愛小說甚至不分年齡性別,甚至也不分國籍。70年代的人們迷戀國外的名人著作,現在外國人卻迷戀上了中國的網絡小說,並且有點著迷,甚至戒掉了女朋友。
  • 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講述脫貧攻堅感人故事
    12月7日至8日,由中央民族樂團創作出品的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民族音樂紀實劇《家園》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立項的重點新創劇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即將實現之際,記錄這一划時代歷史進程的適時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