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3 12:02 | 都市快報
快開學了,有關培訓班的話題,這幾天一直在朋友圈霸屏。比如杭州有高中生一天花8000元在補課,不少家庭一半收入都花在培訓班上,陪課家長連奶茶都捨不得喝……
一位媽媽留言:「去年暑假,我兒子也報了培訓班,一個月時間,每天2個小時,600元/小時,期末考試孩子的英語70多分,暑假結束,新學期開學考,英語40多分,3萬多元打了水漂。」
開學第一考,試卷拿回來 我傻眼了,40多分!
聯繫上這位「有故事」的媽媽,她姓徐,兒子在城西一所公辦初中讀初二。徐媽媽快人快語,說:「這是去年暑假的事,一個月花了3萬多,我真是氣得頭頂冒血!」
兒子成績是中上,特點鮮明:理科好,文科弱,尤其是英語。
初一期末考結束,英語考了70多分,班裡平均分都有80多。不補不行了,小學補習英語的陰影,也不能影響我再給他報班的決心。
聽朋友圈一個熟人介紹,找到這家培訓班。每天下午兩小時,每小時600元,一天就是1200元。這麼高的價格,肯定有些真本事吧。賭一把,賭贏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賭輸了,大不了就停掉。
我就讓孩子先拼一個月。老師很負責,天天追在兒子後面讓背單詞,不背完不讓回家。課是每天14:00-16:00,結果有天到了22:00,孩子還沒回家。聯繫上老師,說單詞沒背出,不能回家。
看到老師這麼負責,我本來抱有美好期望的,心想總算趁假期補回來一些。誰知道,開學第一考,英語試卷拿回來,我傻眼了,40多分!3萬多塊錢花下去,拿到這結果,你說我是不是頭頂冒血,氣不打一處來?!一個暑假天天學,就是泥菩薩都應該顯靈了吧。
就這樣,機構老師聯繫我,說還為兒子設計了後續一系列課程,總共要交16萬。這些不吃不喝也交不起了,停掉!
英語、書法、滑板、桌球……
一年十來萬培訓費
徐媽媽在建築行業工作,年薪二三十萬。採訪中,她每說三五句話,後面就跟著一串「哈哈哈」,性格非常開朗。
因為時間比較自由,她主管兒子的教育,自稱一直以來都能「下狠手」。但是「下狠手」的前提,都是兒子喜歡或需要的,兒子極力排斥的,她也不會強求。
「一年十來萬花在培訓班上是肯定有的,畫畫、滑板、書法、桌球、英語……涉及門類很多,都是兒子喜歡的。」
先來說說英語,錢花得最多,唉,成績最差!
兒子小學裡三年級開始上英語課,徐媽媽就給他二年級報了班,提前學點,總遊刃有餘些。在一家機構,請外教一對一教學。外教是加拿大人,一句中文都不會說。一小時280元,先買上72課時,就是2萬多。每年課一上完,老師就來推銷,徐媽媽說自己不擅長拒絕別人,就接著續報名了,上了總比沒上好吧。
連續上了幾年,徐媽媽發現兒子口語慢慢長進,但成績就是提不上來。因為外教不教應試,語法、單詞啥都不管。
最後連兒子自己都發現了,告訴媽媽,說這個英語班不能提高成績,要麼不上了。徐媽媽問兒子,別的效果有沒有?兒子說敢和外國人說話了,有些自信了。有效果總比沒有好,徐媽媽就一直讓兒子學下去。
到了小學二年級,各種培訓班全面鋪開,周末全在外面。大致有這些:
書法。兒子的字很難看,學一學硬筆書法。書法老師請到家裡,120元一小時,一次兩小時。每周一次課,寒暑假會密集上課。一年1萬多,近2萬元。
滑板。兒子是剖腹產的,擔心他平衡感不好,滑板聽起來對鍛鍊平衡感很有針對性,訓練一下也是好的。兒子五六歲開始在少年宮學,學到六年級,因為價格不貴,學了很久。到最後,連老師都說別來了,因為班裡都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學了幾年,極限運動那種前翻後翻的不會,但平衡感確實好了不少。
桌球。這個值得說說。小學一年級,兒子視力4點多,看不清黑板,帶去醫院做檢查,他不配合,最後沒看成。看到身邊有個朋友的兒子在矯正視力,眼睛要盯一個跳動的小球看來看去。徐媽媽心想這不就和打桌球類似嘛,之後就找老師,開始帶兒子打桌球。一對一訓練,150元一小時,一周一次,一年萬把塊錢。視力到了六年級,達到5.2。「這是最划算的一個班了。」徐媽媽感嘆。
畫畫。在少年宮學的,物美價廉。兒童畫、卡通畫等。
小記者、口才班。也是少年宮的項目,學了一兩期後,孩子沒興趣,停掉。
吉他。請了老師來教,一小時也是一兩百,學了段時間,兒子不感興趣,就停了。
……
兒子英語越補越差
媽媽的口語卻對答如流
報這些班,徐媽媽說,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兒子常常學不下去,跟著學的自己卻突飛猛進。
比如一對一英語課。外教蠻好,擔心兒子聽不懂,讓媽媽跟著一起上。兒子的學習速度和媽媽一比,完全趕不上。從開始的雞同鴨講,到後面,徐媽媽的英語水平飛速提升,和老師可以隨意聊天,自由談論新聞,比如體育新聞、社會上發生的大事等。日常閒聊,也沒問題。
畫畫也是這樣。
「超級興趣班不是有個油畫項目嘛,我看蠻好,給兒子報了。畢竟不能總是畫卡通。結果他不願意,那我去。每周一兩次課,我上得很開心。前兩天,老師通知我,我的一幅畫送去參加比賽,拿到入圍獎了。」
再說吉他。幾千塊買來,兒子摸了幾下不要學了,多少浪費。徐媽媽說自己像文藝女青年一樣,抱著吉他時不時練練,現在《歡樂頌》《雪絨花》這種簡單的曲子,信手拈來。
「我現在想通了,不要只盯著兒子弱項,天天補短,應該揚長才對。」徐媽媽說,不給兒子報英語班了,成績倒緩慢提升了,真是塞翁失馬啊。
陪女兒學古箏我都可以考級了
女兒還在練基本指法
像徐媽媽這樣,陪娃讀書,自己卻打怪升級成功、陪出一身本領的,還有不少。 記者身邊學樂器的娃,不少人背後都有一位指法更精準、樂感更好的爸媽。「你說怎麼辦,花了錢,娃不學,總不能浪費吧。」一位媽媽說,兒子學琴三年,而她自己已經會彈《致愛麗絲》了。
五年級男生多多的爸爸,陪娃學到了「奧數」技能。最近也因此在朋友圈裡嘚瑟了一下。「一個同事在朋友圈曬出一道上四年級女兒的奧數題,我瞄了一眼題目,幾秒內就給出答案,震驚同事。哈哈。」多多爸爸說,其實就是熟能生巧。 另一位四年級學生的媽媽,雖是理科出身,但自稱學的知識早「就饃吃了」。沒想到,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也重新燃起「數學理性之光」。「主要是陪兒子刷題刷多了,兒子沒學會,我釐清思路了。現在有時看到一道題,立即就知道對應哪個知識點,應該用哪個公式。」
昨天,有媒體微信號推送《杭州媽媽花三萬給娃補英語,補前70分,補後40分!旁聽的自己卻突飛猛進》這條信息後,點擊量飛升,家長們的留言爆棚。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批爸媽,Get新技能的爸媽數不勝數。
網友「耨耨」:真的是這麼回事。我陪兒子上課,學會了架子鼓,陪女兒上課學會了鋼琴……別的興趣班就不說了,光這兩門我覺得也是賺回來了呀。
網友「時光裡的左右」:我家兩個明年要一年級了,我是不是也要一起陪著打怪升級呢?畢竟現在陪兒子西洋棋我已經學到陣法了,陪女兒跳舞我已經在練劈叉了。
網友「聶濱涵」:陪女兒學古箏,我被老師表揚有天分,不到四個月可以考級了,至於女兒……還在練基本指法。
網友「小巫芝芝」:想當初我每天送侄女去學遊泳,然後我回來把三十幾年旱鴨子老公給教會遊泳了。
網友「GIGI的夢幻世界」:我第一次上學而思的時候,我有題沒聽懂,我那數學特差的媽媽聽懂了。
網友「L」:兒子學寫毛筆字不認真,老師讓我一起進去學。學了沒幾節課,比兒子寫得不知道要好多少個等級。他學了兩年啊兩年,時間、金錢、精力,想想都淚奔了。
網友「青苔上」:兒子一年級學遊泳請的私教,我在岸上看了十四節課,下水我就會遊了。出了一份錢,學會了兩個人。
網友「Leveya」:年紀大了,不好意思直接報興趣班,借著給孩子報班的由頭,把自己小時候想學沒學成的興趣班都給學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