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愛寫作的獅子」微信公眾號
最近,「培訓班的那些事兒」火了。原來中小學生們的補課費,竟然這麼貴!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北京的韓靜算了一筆帳,這個寒假她花在兒子課外輔導上的費用大約是7000元:一對一的數學輔導每次兩個小時大約600元,一共上了10次,再加上一些英語的網課,「兒子放寒假成了我們集中花錢的日子。」韓靜說。
據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及北京市統計局聯合發布的2016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顯示,2016年北京市職工平均月工資為7706元。也就是說孩子一個寒假的課外班費用就得用掉一個人的工資。
韓靜的故事絕不僅發生在北京。
比如這位杭州媽媽。「去年暑假,我兒子也報了培訓班,一個月時間,每天2個小時,600元/小時,期末考試孩子的英語70多分,暑假結束,新學期開學考,英語40多分,3萬多打了水漂。」
這位「有故事」的媽媽,她姓徐,兒子在城西一所公辦初中讀初二。徐媽媽快人快語,說:「這是去年暑假的事兒,一個月花了三萬多,我真是氣得頭頂冒血。」
「兒子成績是中上,特點鮮明:理科好,文科弱,尤其是英語。初一期末考結束,英語考了70多分,班裡平均分都有80多分。不補不行了,小學補習英語的陰影,也不能影響我再給他報班的決心。」
聽朋友圈一個熟人介紹,找到這家培訓班。每天下午兩小時,每小時600元,一天就是1200。徐媽媽心想:這麼高的價格,肯定有些真本事。決定賭一把,賭贏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賭輸了,大不了就停掉。「我就讓孩子一個月加強學習。老師很負責,天天追在兒子後面背單詞,不背完不讓回家。課是每天14:00-16:00,結果有天到了22:00,孩子還沒回家。聯繫上老師,說單詞沒背出,不能放回家。
看到老師這麼負責,我本來抱有美好期望的,心想總算趁假期補回來一些。誰知道,開學第一考,英語試卷拿回來,「我傻眼了,40多分。3萬多花下去了,拿到這結果,你說我是不是頭頂冒血,氣不打一處來!」
「就這樣,機構老師聯繫我,說還為兒子設計了後續一系列課程,總共要交16萬。這些不吃不喝也交不起了,停掉!」
英語、書法、桌球……一年十來萬培訓費。徐媽媽在建築行業工作,年薪二三十萬。採訪中,她每說三五句話,後面就跟著一串「哈哈哈」,性格可以說非常開朗。
因為時間較自由,她主管兒子的教育,自稱一直以來都挺能「下狠手」。但是「下狠手」的前提,都是兒子喜歡或需要的,兒子極力排斥的,她不會強求。
「一年十來萬花在培訓班上是肯定有的,畫畫、滑板、書法、桌球、英語……涉及門類很多,都是兒子喜歡的。」
先來說說英語,錢花最多,但成績最差。小學裡三年級開始上英語課,就給他二年級報了班,提前學點,總遊刃有餘些。在一家機構,請外教一對一教學。外教是加拿大人,一句中文不會說,一小時280元,先買上72課時,就是2萬多。課一上完,老師就來推銷,不是很擅長拒絕別人,就接著上下去。畢竟上了總比沒上好嘛。
連續上了幾年,發現兒子口語慢慢長進,但成績就是提不上來。因為外教不教應試,語法、單詞啥都不管。
最後連兒子自己都發現了,告訴媽媽,說這個英語班不能提高成績,要麼不上了。徐媽媽問兒子,別的效果有沒有?兒子說敢和外國人說話,有些自信了。
有效果總比沒有好。和很多家長一樣,抱著這個想法的徐媽媽,就一直續費報名。她說,到了小學二年級,各種培訓班全面鋪開,周末全在外面。大致有這些:
1.書法。兒子的字很難看,所以學一學硬筆書法。書法老師請到家裡,120元一小時,一次兩小時。每周一次課,寒暑假會密集上課。一年1萬多,近2萬元。
2.滑板。兒子是剖腹產的,平衡感不好。想給他訓練一下,滑板聽起來很有針對性。五六歲開始在少年宮學,學到六年級,價格不貴,但學得很久。到最後,連老師都說別來了,因為班裡都是年級較小的孩子。學了幾年,極限運動那種前翻後翻的不會,但平衡感確實有些。
3.桌球。這個值得說說。小學一年級,兒子視力4點幾,眼睛看不清黑板,帶去醫院做檢查,他不配合,醫生生氣了,最後沒看成。看到身邊有個朋友的兒子在矯正視力,眼睛要盯一個跳動的小球看來看去。這不就是和打桌球類似嘛,之後就開始打桌球了。跟著位老師一對一訓練,150元一小時,一周一次,一年萬把元。視力到了六年級好了,達到5.1、5.2。「這是最值的一個班了。」徐媽媽感嘆。
4.畫畫。在少年宮學的,物美價廉。兒童畫、卡通畫等。
5.小記者、口才班。也是少年宮的項目,學了一兩期後,孩子沒興趣,停掉。
6.吉他。請了老師來教,一小時也是一兩百,學了段時間,就停了。
……
報這些班,徐媽媽說,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兒子常常學不下去,跟著學的自己卻突飛猛進起來。
比如一對一英語課。外教挺好,擔心兒子聽不懂,讓媽媽跟著一起上。兒子的學習速度和媽媽一比,完全趕不上。從開始的雞同鴨講,到後面,徐媽媽的英語水平飛速提升,和老師可以隨意聊天,自由談論新聞,比如體育新聞、社會上發生的大事等。
說到學畫畫,「快報超級興趣班不是有個油畫項目嘛,我看挺好,給兒子報了。畢竟不能總是畫卡通。結果他不願意,那我去。每周一兩次課,我上得很開心。前兩天,老師通知我,剛有一幅畫送去參加比賽,拿到入圍獎了。」
再說吉他,幾千塊買來,兒子摸了幾下不要學了,這多浪費。徐媽媽說自己像文藝女青年一樣,抱著吉他時不時練練,現在《歡樂頌》《雪絨花》這種簡單的曲子,信手拈來。
「我現在想通了,不要只盯著兒子弱項,天天補短。應該揚長才對。」徐媽媽說不給兒子報英語班了,成績倒緩慢提升了,真是塞翁失馬啊。
像徐媽媽這樣陪娃讀書,自己卻打怪升級成功的、陪出一身本領的,還有不少。
網友評論↓↓
All Blue:你永遠也教不會一個不想學習的人南湖的菱 :小孩沒會、大人會了,錢也算是沒白花。
(部分內容綜合澎湃新聞、樊未晨/中國青年報)
本期編輯 邢潭
推薦閱讀
乘客火車上發病,請求停車被拒後死亡!鐵路局給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