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關注「培訓班的那些事兒」,原來中小學生們的補課費,竟然這麼貴!家長們紛紛吐槽,家家一把辛酸淚:
網友「土豆沒了皮」:身邊有小學生家長一周三奧,一月8000元!看來,比拼才剛起步。
網友「Nefeltari」:很正常,為了我們,家長會把錢投下去,只有我們有這個意願。我一年將近要花17萬,包括學費10多萬,補習費3、4萬,吃喝拉撒睡。
在眾多網友留言中,有位家長引起大家關注:
「去年暑假,我兒子也報了培訓班,一個月時間,每天2個小時,600元/小時,期末考試孩子的英語70多分,暑假結束,新學期開學考,英語40多分,3萬多打了水漂。」
記者聯繫上這位「有故事」的媽媽,姓徐。她兒子在杭州一所公辦初中讀初二。她快人快語,說:「這是去年暑假的事兒,一個月花了三萬多,我真是氣得頭頂冒血。」
「兒子成績是中上,特點鮮明:理科好,文科弱,尤其是英語。初一期末考結束,英語考了70多分,班裡平均分都有80多分。不補不行了,小學補習英語的陰影,也不能影響我再給他報班的決心。」
聽熟人介紹,找到這家培訓班。每天下午兩小時,每小時600元,一天就是1200元。
徐媽媽心想:這麼高的價格,肯定有些真本事。決定賭一把,賭贏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賭輸了,大不了就停掉。
「我就讓孩子試了一個月。老師很負責,天天追在兒子後面背單詞,不背完不讓回家。課是每天14:00-16:00,結果有天到了22:00,孩子還沒回家。
聯繫上老師,說單詞沒背出,不能放回家。看到老師這麼負責,我本來抱有美好期望的,心想總算趁假期補回來一些。
誰知道,開學第一考,英語試卷拿回來,我傻眼了,40多分。3萬多花下去了,拿到這結果,你說我氣不氣!」
「就這樣,機構老師聯繫我,說還為兒子設計了後續一系列課程,總共要交16萬。這些不吃不喝也交不起了,停掉!」
徐媽媽在建築行業工作,年薪二三十萬。採訪中,她每說三五句話,後面就跟著一串「哈哈哈」,性格非常開朗。
因為時間較自由,她主管兒子的教育,自稱一直以來都挺能「下狠手」。但是「下狠手」的前提,都是兒子喜歡或需要的,兒子極力排斥的,她不會強求。
「一年十來萬花在培訓班上是肯定有的,畫畫、滑板、書法、桌球、英語……涉及門類很多,都是兒子喜歡的。
先來說說英語,錢花最多,唉,成績最差。小學裡三年級開始上英語課,就給他二年級報了班,提前學點,總遊刃有餘些。在一家機構,請外教一對一教學。外教是加拿大人,一句中文不會說,一小時280元,先買上72課時,就是2萬多。
課一上完,老師就來推銷,我不是很擅長拒絕別人,就接著上下去。畢竟上了總比沒上好嘛!」
連續上了幾年,發現兒子口語慢慢長進,但成績就是提不上來。因為外教不教應試,語法、單詞啥都不管。
最後連兒子自己都發現了,告訴媽媽,說這個英語班不能提高成績,要麼不上了。徐媽媽問兒子,別的效果有沒有?兒子說敢和外國人說話,有些自信了。
有效果總比沒有好。和很多家長一樣,抱著這個想法的徐媽媽,就一直續費報名。
她說,到了小學二年級,各種培訓班全面鋪開,周末全在外面。大致有這些:
1.書法。兒子的字很難看,所以學一學硬筆書法。書法老師請到家裡,120元一小時,一次兩小時。每周一次課,寒暑假會密集上課。一年1萬多,近2萬元。
2.滑板。兒子是剖腹產的,平衡感不好。想給他訓練一下,滑板聽起來很有針對性。五六歲開始在少年宮學,學到六年級,價格不貴,但學得很久。到最後,連老師都說別來了,因為班裡都是年級較小的孩子。學了幾年,極限運動那種前翻後翻的不會,但平衡感確實有些。
3.桌球。這個值得說說。小學一年級,兒子視力4點幾,眼睛看不清黑板,帶去醫院做檢查,他不配合,醫生生氣了,最後沒看成。看到身邊有個朋友的兒子在矯正視力,眼睛要盯一個跳動的小球看來看去。這不就是和打桌球類似嘛,之後就開始打桌球了。跟著老師一對一訓練,150元一小時,一周一次,一年萬把元。視力到了六年級好了,達到5.1、5.2。「這是最值的一個班了。」徐媽媽感嘆。
4.畫畫。在少年宮學的,物美價廉。兒童畫、卡通畫等。
5.小記者、口才班。也是少年宮的項目,學了一兩期後,孩子沒興趣,停掉。
6.吉他。請了老師來教,一小時也是一兩百,學了段時間,就停了。
……
最後,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
兒子英語越補越差,
媽媽的口語卻對答如流!
報這些班,徐媽媽說,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兒子常常學不下去,跟著學的自己卻突飛猛進起來。
比如一對一英語課。外教挺好,擔心兒子聽不懂,讓媽媽跟著一起上。兒子的學習速度和媽媽一比,完全趕不上。從開始的雞同鴨講,到後面徐媽媽的英語水平飛速提升,和老師可以隨意聊天,自由談論新聞,比如體育新聞、社會上發生的大事等。
日常閒聊?No problem!
還有畫畫……
「快報超級興趣班不是有個油畫項目嘛,我看挺好,給兒子報了。畢竟不能總是畫卡通。結果他不願意,那我去。每周一兩次課,我上得很開心。前兩天,老師通知我,剛有一幅畫送去參加比賽,拿到入圍獎了。」
再說吉他。幾千塊買來,兒子摸了幾下不要學了,這多浪費。徐媽媽說自己像文藝女青年一樣,抱著吉他時不時練練,現在《歡樂頌》《雪絨花》這種簡單的曲子,信手拈來。
「我現在想通了,不要只盯著兒子弱項,天天補短。應該揚長才對。」徐媽媽說不給兒子報英語班了,成績倒緩慢提升了,真是塞翁失馬啊。
像徐媽媽這樣陪娃讀書,自己卻打怪升級成功的、陪出一身本領的,還有不少。
身邊凡是學樂器的娃,不少人背後都有一位指法更精準、樂感更好的爸媽。「你說怎麼辦,花了錢,娃不學,總不能浪費吧。」一位「中年少女」說,兒子學琴三年,自己已經會彈《致愛麗絲》了。
五年級男生多多的爸爸,陪娃get的是「奧數」技能。最近也因此在朋友圈裡「嘚瑟」了一下。
「一個同事在朋友圈曬出道女兒的奧數題,正上四年級。我瞄了一眼題目,就看出問題所在,幾秒內迅速做了解答,直接讓我同事震驚了。哈哈。」多多爸爸說,其實就是熟能生巧。
另一位四年級學生的媽媽,雖是理科出身,但自稱學的知識早「就饃吃了」。沒想到,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也重新燃起「數學理性之光」。
「主要是陪兒子刷題刷多了,兒子沒學會,我理清思路了。現在有時看到一道題,立即就知道對應哪個知識點,應該用哪個公式……」
近年來,培訓班亂象由來已久,校內減校外補,校內越減校外越補,學生不堪重負,已成社會頑疾。日前,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要求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鈎……直擊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
據介紹,專項治理行動主要聚焦三方面問題,打出「組合拳」:首先,治理無資質和有安全隱患的培訓機構。如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校外培訓機構要立即停辦整改;對未取得辦學許可證、也未取得營業執照,但具備辦理證照條件的校外培訓機構,要指導其依法辦理相關證照;對不符合辦理證照條件的,要依法責令其停止辦學並妥善安置參加培訓的學生。「產生校外培訓種種無序和各種亂象的一個重要根源是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明裡暗裡的條件要求,真正切斷這一關聯,才是釜底抽薪之策。」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黨委副書記陳國治一針見血。對此,《通知》規定,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鈎的行為,依法追究有關機構和有關人員責任。《通知》還要求,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等)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對象、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登記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劇場效應」是家長學生群體焦慮的源頭,如同在劇場中看演出,前面的人「站起來了」,即使自己不想,也不得不「站起來」,加入培訓大軍。對此,《通知》嚴格要求「零起點教學」,要求堅決查處一些中小學校存在的「非零起點教學」行為,嚴厲追究有關負責人責任;堅決查處個別在職中小學校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並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一經查實,一律依法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教師資格。 「通知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校外培訓機構和培訓方式,也不是簡單地禁止校外培訓機構涉足基礎教育學科類培訓,而是通過提高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準入門檻,依據規範標準該取締的取締,該規範完善的規範完善,該限制培訓領域的限制培訓領域。」陳國治分析道。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本次專項治理行動是全面治理的開端,重在治標,瞄準治本。下一步,教育部將進一步斬斷校外培訓機構與中小學校招生的聯繫,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建立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管理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緩解廣大學生和家長對校外培訓的依賴。
同時,小編建議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理性看待參加校外培訓的作用,不盲目攀比,切實減輕子女校外培訓負擔。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