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師「滯留」南極 雪龍號和雪龍2號歷時42天接力送回國

2021-01-11 騰訊網

近日,武漢大學南極科考隊員趙羲因疫情「滯留」南極,被雪龍號和雪龍2號歷時42天接力送回國的硬核返程故事引發關注。作為一個武漢人,趙羲在疫情期間卻「滯留」在南極,她為家鄉焦慮過也祈福過。而在結束了158天的南極考察任務順利回到武漢後,回首2020年以來的經歷,趙羲說:「我錯過了與武漢並肩戰鬥的機會,但是無論是南極的科考還是武漢的戰疫成果,都讓我更加理解『合作』的力量。一個人,一座城,面對大自然的挑戰可能都是脆弱的,但是合作能讓我們走得更久更遠。」

來自武大的南極科考隊員因疫情「滯留」南極

4月22日,我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和初次出徵南極的「雪龍2」號順利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趙羲副教授也是隨隊回國的科考隊員之一。從2019年11月20日趙羲乘飛機抵達南極,到2020年4月22日乘船抵達國內,趙羲圓滿完成在南極的度夏任務,結束了158天的南極考察。而實際上,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趙羲的這次考察時間比此前的計劃延長了兩個多月。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武漢大學了解到,趙羲參加的是此次南極科學考察固定翼飛機隊的航空調查任務。在考察期間,固定翼飛機隊共執行了15架次的科研飛行觀測。在這15架次科研飛行觀測中,趙羲上機執行了一次,其他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在地面負責數據處理。固定翼飛機隊原計劃2月10日乘飛機從澳大利亞凱西站轉機回國,但考慮到經停他國的風險,自然資源部決定所有隊員乘坐我國科考船回國,不停靠任何國家。

但是轉乘科考船回國也意味著需要在南極「滯留」兩個月左右,對於趙羲來說雖然多出了兩個月與南極近距離接觸的時間,但是心系武漢疫情的她也多了兩個月揪心的日子。趙羲的丈夫和孩子,雙方的老人都在武漢居住,且都住在一起,在南極她也非常擔心家人和其他在武漢的親友、學生們。「我們中山站雖然有網絡,但是信號不能支持視頻,所以日常只能靠打電話和文字聊天。」

趙羲介紹,由於中山站在整個疫情期間都沒有新到站的隊員,而大家的生活環境又基本是無菌環境,所以日常不需要防疫。不過到了3月,相隔一公裡左右的俄羅斯站有了新到站的隊員,為了防疫此前經常來中山站串門聯誼的俄羅斯科考隊員們都得隔離14天後再來拜訪。

雪龍號和雪龍2號歷時42天接力送科考隊回國

在等待了一個月後,趙羲登上了返程的雪龍號。在乘坐雪龍號航行了17天後,她又被安排乘坐雪龍2號25天。作為一個有幸被雪龍號和雪龍2號歷時42天接力送回國的南極科考隊員,趙羲覺得這一路航行讓她大開眼界。

「雪龍號船體更大一些,可以說是我國極地科考功勳船了。而首次投入使用的雪龍2號,設備更新、更齊全、更智能化,生活設施和條件也更好。」而作為一個海冰遙感的研究者,乘坐科考船平穩地穿越海冰區讓她也感觸頗深。「很慚愧,作為海冰遙感研究者我之前都只是在影像資料上看到過海冰,這次現場看到海冰真的感覺很震撼。」

除了趙羲,此次一同回國的還有180多名考察隊員。在國家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支持下,所有考察隊員入境前14天每日兩次進行體溫監測,抵達上海後由海關工作人員登船檢疫並進行核酸檢測。「因為我們身處南極這片『淨土』,又長期沒有與外人往來,所以對於我們入境後不需要在上海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

4月24日,武漢大學派車將她和科考設備點對點接回了學校。而武大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博士生曾昭亮,還在繼續留守南極中山站,執行越冬任務。「其實我是南極科考的新隊員,這次是我的第一次南極之旅,沒有想到卻如此令人難忘。」趙羲說。

目前已在家進行線上教學 每天鍛鍊增強抵抗力

如今,趙羲已經回家一周有餘,150餘天未與家人見面的她格外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日子。趙羲有一個8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在南極時,兩個孩子生日期間,趙羲還找到負責氣象觀測的隊員,在探空氣球上寫下生日祝福以表對孩子們的思念和期盼。回國後,趙羲也常常會拿出在南極拍攝的視頻和照片給孩子們講講南極的見聞。

作為一個獲取了南極科考第一手經驗和資料的教師,她也開始通過線上網課的方式與學生們分享著這150多天的收穫。「我在南極的時候只能遠程指導他們的論文,現在回來繼續遠程指導,很期待和學生們恢復面對面交流的日子。」

趙羲告訴北青報記者,實際上相比於長期在國內生活的人們,良好的防疫措施和增強自身抵抗力對於歸國的南極科考隊員來說更為重要。「因為在南極我們的生活環境基本是無菌的,連蚊子、蒼蠅都沒有,甚至我在南極這麼久大家連感冒都沒有過。所以突然回到普通生活的環境,對於科考隊員來說需要格外注意適應。」

為了增強自身的免疫力,趙羲在中山站內一直堅持鍛鍊身體。「中山站有健身器材,長期駐站的越冬隊員還會組織集體鍛鍊。回來的科考船上也有設備齊全的健身房,因為大家都非常注重鍛鍊提高免疫力,所以很搶手,常常需要排隊。」

回到武漢後,趙羲仍然每天堅持居家鍛鍊,目前她對環境變化的適應還不錯。回首2020年以來的經歷,趙羲說:「我錯過了與武漢並肩戰鬥的機會,但是無論是南極的工作還是武漢的戰疫成果,都讓我更加理解『合作』的力量。一個人,一座城,面對大自然的挑戰可能都是脆弱的,但是合作能讓我們走得更久更遠。」

(北青報記者 李卓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有線索請私信或發郵件(shehui@ynet.com)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克服碰撞冰山困難「雪龍號」安全返回上海碼頭 「雪龍2號」年內...
    「雪龍」船於2018年11月2日從上海出發開展第三十五次南極科學考察  東方網記者解敏3月12日報導:今天上午,中國第三十五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完成考察任務,順利返回上海碼頭。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船於2018年11月2日從上海出發,先後4次穿越西風帶,總航程30800餘海裡,其中冰區航行2102海裡,歷時131天。  今年1月19日,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航行中,「雪龍」船因受濃霧影響與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無人員受傷,船上設備運行正常。科考期間,考察隊克服了碰撞冰山後帶來的各種困難,在科學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
  • 「雪龍2」號今日將於深圳出發首航出徵南極
    「雪龍2」號裝備有國際先進的海洋調查和觀測設備,能實現科考系統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它還是一艘智能化船舶,能實現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運行和輔助決策,並搭載一架萊奧納多AW169型直升機,具備出色的應急及保障支撐能力。「雪龍2」號今年首航南極,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的突破,「雙龍探極」時代正式來臨。
  • 「雙龍」作別,「雪龍2」號駛離中山站……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當地時間3號上午,「雪龍2」號協助「雪龍」號完成在中山站卸貨等任務,啟程前往位於南大洋的太空人海進行大洋科考。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領隊夏立民:再見了中山站,再見了雪龍船。隨著一聲汽笛,雪龍2號船緩緩駛離中山站。
  • 「解剖」雪龍2號:在南極破冰前行需要怎樣的船體結構?
    「解剖」雪龍2號:在南極破冰前行需要怎樣的船體結構?「雪龍」號和「雪龍2」號雙雙抵達中山站,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將分批登陸。與歷次南極科考不同,第36次南極科考中,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首航南極,與「雪龍」號一起「雙龍探極」,開啟了中國極地考察新的格局。
  • 南極行·記者日誌|「雪龍」號最熱門泳池:用的是加熱的海水
    看著窗外的夕陽和映著餘暉的大海,腦中想像著自己是在大海中,劃著這艘船,乘風破浪前進,仿佛有種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角的感覺。已經開放的遊泳池是最熱門的娛樂設施,泳池裡的水是「雪龍」號特別引入的海水,加熱後使用。泳池不大,長約5米寬約3米,但是水深兩米,所以船上規定必須要兩個人一起才能下水 。
  • 「雪龍」科考船半日遊:高雄邂逅南極鐵軍(圖)
    客觀公正報導「雪龍」號訪臺  4月1日,我們此次赴臺駐點的同一天,從南極返航途中的「雪龍」號也史無前例地應邀駛入臺灣高雄港。  在高度政治化的臺灣,無風也要攪起三尺浪,更何況這次來的是條「大魚」據說「雪龍」號是被臺灣軍方情報部門列為解放軍戰鬥序列的科研船,停泊點又靠近臺軍左營軍港。
  • 南極科考船「雪龍」號今晨抵霍巴特港,與「雪龍2」號匯合
    南極科考船「雪龍」號今晨抵霍巴特港,與「雪龍2」號匯合 澎湃新聞南極科考特派記者 何鍇 2019-11-07 09:29 來源:澎湃新聞
  • 「雪龍」號科學家:意外停留採集到寶貴一手資料
    除了暢想去南極和帝企鵝共舞,恐怕再沒有像今年跨年這樣的情形:全中國老百姓,都在關注南極。  大家在為遠赴南極科考的「雪龍」號祈禱。  1月2日,正在執行中國第三十次南極科考任務的「雪龍」號破冰船,在營救俄羅斯輪船後,陷入南極浮冰的圍困中;經過5天積極自救,1月7日,「雪龍」號成功脫困。
  • 「雪龍」號停靠臺灣高雄港 將開展科學交流活動
    新華社高雄4月1日電(記者 張勇 劉奕湛)4月1日,應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東華大學和正修科技大學的聯合邀請,大陸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在圓滿完成第二十五次南極科考任務返航途中,首次停靠臺灣高雄港並開展科學交流,受到高雄市有關單位和民眾的熱烈歡迎。    「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將在高雄港停靠至4月4日。
  • 浦東送來了什麼神秘包裹,讓雪龍號的科考隊員歡欣雀躍?
    不久前,停靠在上海的雪龍號、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不約而同地收到浦東方面送來的神秘包裹,讓科考隊員們歡欣雀躍…… 這是什麼好東西捏? 10月13日、11月3日,浦東圖書館雪龍號分館、雪龍2號分館分別在兩艘極地科考船上掛牌成立。
  • 「雪龍」號科考船南極撞冰山後畫面曝光:船頭甲板冰雪重約250噸
    北京時間19日上午10時47分,正在執行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船,在南極阿蒙森海密集冰區中,與冰山碰撞。觸碰後,船頭甲板堆滿冰雪。冰雪體積初步估計有400立方米,總重量約250噸,船艏桅杆斷裂。目前,無人員受傷,設備運行正常。
  • 131天,雪龍號回家了!
    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安全完成考察任務,乘坐「雪龍」船於3月12日返回上海。考察隊經受了南極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克服了「雪龍」船碰撞冰山後帶來的各種困難,在科學考察和綜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此次考察隊由349人組成,分別開展了長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崑崙站、羅斯海新站等站點的綜合考察工作,並在東南極冰蓋開展了航空地球物理遙感觀測,在南大洋阿蒙森海開展了海洋綜合調查。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船於2018年11月2日從上海出發,先後4次穿越西風帶,總航程30800餘海裡,其中冰區航行2102海裡,歷時131天。
  • 極·行者 | 跟著「雪龍」環南極
    當地時間2017年2月25日,「雪龍」號科考船緩緩駛入普裡茲灣,這是繼2016年12月12日駛離後,完成14545海裡逆時針環南極航行作業的「雪龍」船再度回到起點。一路上有哪些「遇見」?2016年12月24日南極半島海域多學科海洋環境綜合考察正式開始,大洋考察隊進入密集作業的「黃金時間」:12天,5個海水斷面,42個重點站位。
  • 嗶哩嗶哩直播中國首屆「南極科普日」 發布南極科考新發現
    工人日報客戶端6月22日電 6月21日,嗶哩嗶哩攜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相關機構,連線南極中山並發布了我國南極科考的最新發現。作為本次直播的重磅環節,中國南極科考隊通過視頻直播,詳細介紹了我國南極科考的最新進展,首艘國產破冰船雪龍2號首探南極,雪龍號和雪龍2號在南極「雙龍聚首」,多項最新科考發現和珍貴畫面首次公開。
  • 親歷 | 在雪龍號上生活兩個月是什麼體驗?
    雪龍船停靠位置實際上,雪龍號今年上半年剛剛從南極返回,而昨天它已經被清洗、保養得光潔如新。紅色船體和白色船艙顏色分明,在陽光的照射下,人們難以相信這是一艘超過23歲船齡的「老傢伙」。「作為我國目前唯一一的一艘可以執行冰上作業任務的科考船,從第11次南極科考後,每一次極地科考任務就都由雪龍號擔任。」沈權如數家珍一般,「目前為止,雪龍船執行了共22次南極科考,8次北極科考。」至於雪龍船主要擔負的任務,他介紹稱:「我們在南北極有很多科考站,那麼雪龍船承擔的任務主要就包括為科考站提供後勤補給、人員運輸以及科考作業。
  • 臺灣研究員踏上南極長城站 兩岸南極探勘「破冰」
    郭富雯攜帶採樣工具、計算機、生物圖鑑等設備,「雪龍號」則提供考察服等基本配備。至於原先規劃的潛水採集海洋生物任務確定取消,郭富雯說,極地環境嚴苛,由於設備不足被迫取消,這次先了解當地環境,觀摩其它國家和地區極地研究站如何作業。   郭富雯出發前形容此行的心情:「驚險刺激、提心弔膽、忐忑不安、冒險犯難」,既緊張又快樂。
  • 114塊「積木」搭出「雪龍2」號
    原標題:114塊「積木」搭出「雪龍2」號   「雪龍2」號效果圖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   我國自主建造的首艘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迎來又一個裡程碑式節點。   2019年「雙龍」助力極地科考   根據計劃,「雪龍2」號預計於8月28日出塢,隨後將進行內裝、設備系統調試和系泊試驗等工作。2019年上半年交船後,將與「雪龍」號破冰船一道,組隊助力極地科考。
  • 在雪龍號上生活是什麼體驗?健身房遊泳池應有盡有
    雪龍船停靠位置實際上,雪龍號今年上半年剛剛從南極返回,而昨天它已經被清洗、保養得光潔如新。紅色船體和白色船艙顏色分明,在陽光的照射下,人們難以相信這是一艘超過23歲船齡的「老傢伙」。「作為我國目前唯一一的一艘可以執行冰上作業任務的科考船,從第11次南極科考後,每一次極地科考任務就都由雪龍號擔任。」沈權如數家珍一般,「目前為止,雪龍船執行了共22次南極科考,8次北極科考。」至於雪龍船主要擔負的任務,他介紹稱:「我們在南北極有很多科考站,那麼雪龍船承擔的任務主要就包括為科考站提供後勤補給、人員運輸以及科考作業。
  • ...雪龍2」號將於10月開啟南極首航;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發生槍擊...
    每經編輯:周宇翔1丨A股ETF近一周淨流出約60億元據中證網消息,9月16日至20日,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別下跌0.82%和0.39%,A股ETF超八成下跌,總成交額506.332丨「雪龍2」號將在十月開啟第一次南極之旅據央視財經消息,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將於今年10月開啟其第一次南極之旅。「雪龍2」號船長122.5米,能在冰厚1.5米的條件下連續破冰航行,具備全球航行能力。
  • 南極行·記者日誌|霍巴特港的聖誕大餐與雪龍號的理髮師
    科考隊員在霍巴特超市買東西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南極科考特派記者 何鍇 圖12月22日,「雪龍」號從中山站穿越西風帶再次靠港霍巴特,進行加油補給。24日,西方傳統聖誕節前夕的平安夜,我們又再赴南極,前往羅斯海和阿蒙森海進行科考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