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讀博士難嗎?

2020-12-17 騰訊網

[摘要]何時完成博士論文,由學生自己定,自由度很大。在我的專業,有人寫論文就花了8年時間。平均來看,理工科的博士論文一般在兩年內可完成,而文科的一般要5年左右。

美國博士論文答辯會的現場

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有委員提出「我們的博士太容易畢業了」,此語引起人們的共鳴。我沒有在國內讀過博士,所以沒有發言權。在此,我僅想把自己在美國讀博士的經歷告訴大家,看看美國讀博士究竟難不難?

在美國讀博士不用進行專業考試,但進去容易出來難

我是在國內讀的學士與碩士,1999年作為訪問學者來到美國。一到美國,我就為自己定下奮鬥目標:爭取讀博士。

2000年年底,我在訪問學者研究項目快要結束的時候,開始著手報考博士。對外國學生來說,考博士必須通過託福,同時要考GRE(大學學業成績測試),但只作為參考。

在美國,到處有託福考試中心,可隨時去考,考一次100美元,次數不限。何時覺得考好了,就用此成績報考學校。

考博士不用考專業課,但首先要與一位導師取得聯繫,送上你的學士與碩士GPA成績與簡歷,還要送上你出版過的書籍與發表過的論文。如果導師覺得你的成績與學術背景不錯,就會直接通知系裡與你聯繫。在經過必要的填表手續之後,錄取通知書就會寄到你家裡。

我來美國之前,曾在國內工作過很長時間,出過書和發表過許多論文。在我的導師眼裡,我的學術背景很強,屬於超標準學生,所以很快就被錄取。看我興高採烈的樣子,我的美國朋友提醒我說,你要知道,在美國讀博士最大特點是進去容易出來難,千萬別高興得太早。

本文作者(右)在答辯完後與答辯委員會的評委合影

要通過兩門外語和3科需經過評審委員會評審的考試

我所在的學校是堪薩斯大學,學的專業是亞洲藝術史。2001年8月,第一天到藝術史系裡報到,拿到「讀博士須知」,上面列有在拿到學位證書前要做的事。總的來看,要過三關——

第一關:學習專業課與通過兩門外語。專業課規定上三年,但對兩門外語卻沒有完成時間限制,也就是說,你必須要在學校待夠三年,學習專業課以及通過兩門外語,然後才能做下一步的事。在三年時間裡,我修了許多與藝術史有關的課程,如日本佛教藝術史、中國宋元佛教藝術史、中國繪畫史、中國肖像畫史、宋元佛教史等。為了儘快畢業,在三年內,我通過了兩門外語。所謂外語,是指英語之外的語言。在學外語方面我算是幸運的,因為學校允許外國留學生把母語當作一門外語。當時,我對系裡的主管說:「我來自中國,中文最好能當成一門外語。」系裡的主管同意了。我修的另一門外語是日語,用了兩年時間,就通過了。在三年裡,我完成了系裡對專業課與外語的要求。

第二關:專業課和外語通過後,要進行一個專業綜合考試,合格了,才能開始寫博士論文。專業綜合考試包括一門主科和兩門副科。主科考試的內容必須與博士論文的選題一致,副科就不限制了。

我選的主科是中國宋元佛教藝術,兩門副科是宋元世俗繪畫與宋元佛教史。主科與副科可選擇不同的老師主考,由學生自己決定。我的主科與一門副科宋元世俗繪畫由我的導師主考,另一門副科則選擇了本校宗教學系的一位教授負責主考。什麼時候考,也由學生自己來定。為了節約時間,我在三年專業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就提出了專業綜合考試的申請,並把考試時間定在這個學期快結束時。

專業綜合考試有兩種形式可選擇:一是閉卷,每科考兩小時,在老師指定的地點進行。二是開卷,三科考試時間總共一周,可以在家裡完成。相比起來,開卷考試的要求高,因為必須準確地引用文獻資料。由於我的英文寫作水平無法與美國學生相比,只好選擇了開卷考試。在規定的時間裡,我到系裡秘書辦公室拿到了三科考題,秘書對我說:「一周後準時交卷。」

在那一周裡,我覺得時間過得飛快,除了吃飯、上廁所、睡覺之外,就是伏案答題。

每一科,老師出的題有五六道之多,都是論述題。把三科考卷答完之後,我數了一下,總共寫了密密麻麻80多頁,在每一個論點之後,都要準確引用參考文獻,就像是完成學術論文。

在這裡,順便說說我的主科都考些什麼。我的主科考的是宋元佛教藝術,其中的兩道題是——

1、論述宋元的佛教藝術中國化與世俗化的發展進程。至少舉出三種藝術題材的例子,並考慮這幾種題材是怎樣從唐朝發展而來的,每種又是如何在宋元時期發展的,要以具體實例來論證。

2、論述宋元佛教藝術在中國不同地域的發展情況,以藝術題材與風格來介紹每一個地域的特點,並用具體的實例來論證:(1)地域傳統是怎樣發展的?(2)某個地域的傳統與其他地域傳統的關係如何?(3)每個地域傳統的特點是怎樣的?

交卷之後,學生還要自己找老師組成評審委員會,評審出三科的成績。評審委員會由五名委員組成。這五名委員中,要有一名校外教授。

我的導師與那位宗教系教授是當然的評委,我又在自己系裡另請了兩位教授當評委。校外的評委,我請了一位密蘇裡大學的退休教授擔任,當時,這位退休教授居住在我校所在的城市。

經過這個評審委會的評審,我的專業綜合考試通過了。老實講,這個考試是我讀博士學位中最難的一關。

我的一些同學,從讀博到拿到學位用了10年

第三關:寫博士論文。考完試後,就有資格申報博士論文的選題了。什麼時候上報選題,由學生自己決定。為了節約時間,我在考完試後的第一周,就上報了論文選題。系裡要求,上報選題前,需上報以前出版過的所有書籍與撰寫過的論文,這個對我很有利,因為我以前有過很長時間的研究工作經歷。半個月後,我的博士論文選題經全系老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審評通過了。在我這個專業,有的學生為報選題就花了兩年時間。

選題通過後,就可以動手寫博士論文。從那以後,學生可選擇到校外居住,有的人就一邊工作一邊寫論文,但學校要求,每個學期必須上交撰寫論文的學費。美國大學的所有課程都編了號,從編號的高低,就能看出難度,如本科一年級的課程一般在100左右,二年級在200左右;到了碩士研究生,課程編號在400-700之間。學費的高低與課程的難度成正比。博士論文作為一門課,編號是999,是所有課程中難度最大的,學費當然也最高。但只要論文沒有完成,每學期都得交學費,不然,學籍就失去。

何時完成博士論文,由學生自己定,自由度很大。在我的專業,有人寫論文就花了8年時間。平均來看,理工科的博士論文一般在兩年內可完成,而文科的一般要5年左右。我的一些同學,從開始讀博到拿到學位,用了10年。我因為有長期研究的基礎,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博士論文。我的導師說:「你在美國的藝術史領域,開了一年完成博士論文的先例。」

論文完成之後,還需學生自己組織一個五人答辯委員會進行論文答辯。我的論文答辯是在2005年7月舉行的,當時我的許多同學參加了旁聽。答辯委員會成員除了我的導師外,我還請了系裡的三位教授與宗教系的那位教授。一個多小時的答辯之後,答辯委員會讓我與旁聽者出去,他們在一起討論了約20分鐘。之後,我的導師開門通知我:「常青博士,你的論文已通過,你現在是博士了!」

我的正式博士學位證書是在2005年12月下發的。(文/常青)

相關焦點

  • 本科直接去美國讀博士?你心動了嗎?
    本科畢業去美國讀碩士還是直接讀博士,可結合以下四點考慮: 1、自身條件 博士主要為了塑造研究型人才,因此課程設置偏理論,內容比較深入,未來的目標是專業的研究學者。所以學習過程較為枯燥和漫長,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和強烈的專業興趣支撐可能很難堅持完成。
  • 文科博士越來越難在高校謀職,讀博後的出路在哪?
    | 用文字搬運想像 |//國內的博士越來越難找到理想的教職了嗎?即便降低了求職目標,可能也要面臨「非升即走」的壓力。而在美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人文學科就面臨著嚴重的危機。近年來,美國文科博士就業培訓機構開始興起。那些無法進入學術界的文科博士的數量之龐大,已足以構成一個日漸興盛的產業。撰文 | 肖赫曦博士越來越難找到理想的教職了嗎?
  • 在美國頂尖大學讀文科博士 拼的到底是什麼?
    在美國頂尖大學讀文科博士 拼的到底是什麼? 到了我這裡,倒是我後來服務的美國公司的老闆建議我在名片上印上Dr。這兩個字母,他認為可以提高公司形象,增加生意。因為是文科呀,要和英語是母語的同學一起閱讀、寫作,還要掙錢交學費、養活自己,這聽聽都難透了。不過絕大多數學中國研究生出去,學的是理工科,這可大不一樣了。美國理工科的博士學位平均五年完成,而且這五年裡的勞動強度還要相對低於文科。簡單說,他們跟著導師作一個大的課題,每個學生分到課題的一小部分,然後在實驗室中去作科研。
  • 讀博士,美國 VS 英國,有何差別?
    對於學霸而言,博士是肯定以及確定要達到的高度,最痛苦的無非是選擇去哪裡讀。作為西方兩個教育最發達的國家——美國 VS 英國,怎麼選?申請要求不一樣,學制不一樣,課程規劃也不一樣,美國 PhD與英國 PhD有什麼區別呢?哪一個才適合自己?最大區別:美國博士最低要求學士學位,英國博士要碩士學位。
  • 去美國讀博士需要幾年才能畢業?
    美國讀博士需要幾年才能畢業你知道嗎?對於準備去美國博士留學的同學來說,博士讀幾年這個問題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這個問題。 美國博士讀幾年除了政策,也有人因為自己特別聰明,可以提前拿到學位。
  • 博士很難畢業嗎?博士:我已經延期兩年畢業,你說難嗎
    博士這個特殊的物種,有太多的特殊之處,或許當你看完這篇文章後會改變你對博士的一些認識。談到博士,我們就不得不談博士的畢業問題,我相信大家或許都知道博士畢業難,那到底是有多難呢???很多博士表示,我們都是延期兩年畢業的,你覺得難嗎?
  • 在美讀博沒三頭六臂難應付 博士畢業要衝哪些關卡
    信息 在美讀博沒三頭六臂難應付 博士畢業要衝哪些關卡 如今,在一位專業課教授的推薦下,小顧順利申請到了博士學位。即將開始應用數學方向博士課程。那麼在美國讀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都有哪些挑戰等著他呢?  小顧介紹,博士的第一年仍然還是上課為主,都是為了要補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管是編程序,比如他現在要讀的是應用數學的博士,要確定基礎知識是可以的,在每一個學期期末都要通過資格測試才可以進到第二年。
  • 遠程教育學歷能讀博士嗎
    遠程教育學歷能讀博士嗎 2020-12-15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
  • 哪些院校招教育學在職博士?難不難讀?
    問:我是一名高校老師,想報讀教育學在職博士,想諮詢一下目前國內有哪些院校招收在職博士,難不難?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確定一下你想報讀的是教育學博士還是教育博士,二者是有差別的。不過,對於同一個人來說都有資格申請教育博士和教育學博士,只是教育學博士要全職讀,如果你無法脫產,同時又想深造博士學位,那教育博士更適合你。目前,國內招收教育博士的院校北京地區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北京師範大學。
  • 比博士更難讀的學位是:中國女博士
    另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9年部門預算顯示,2019年擬抽檢學位論文約6000篇(不含軍隊系統),抽檢比例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學位數的10%左右。 對於讀博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個噩耗。對於讀博的女人來說,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許多中國男博士都會有一個感覺,自己女同學比男同學少。
  • 美國留學:本科畢業直接就可以去美國讀博士嗎?
    在美國,本科畢業可以平行選擇碩士或者博士項目,而不像國內的多數大學,需要讀完碩士再讀博士。碩士和博士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等都是有很大區別的,準備申請研究生的你在做出選擇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
  • 英國碩士真的不靠譜嗎?可以申請美國博士嗎?下面帶你全方位認識
    英國研究生,可以申請去美國讀博士。   這個沒有問題,不用擔心。   答:英國碩士是可以申請美國博士的,但是國內本科的資料也還是要提供的申請美國Phd,肯定是會看你undergraduate階段的gpa的。
  • 東北大學一次清退52名博士,有人已經讀了18年,博士畢業這麼難?
    博士學歷是目前最高學歷,能夠讀到博士確實非常不容易,對於很多人來說,只能想想卻不敢嘗試。 二是人數還是比較多。52名博士,這個數量不少了,相對而言,畢竟博士的數量還是比較少。對於有的學院來說,可能也就這麼多博士。 三是其中有人讀博時間長達18年。讀博士18年了,這個時間太嚇人了。
  • 讀博士有什麼實用價值嗎?
    這些年身邊有無數個人討論過這個問題,其中兩個經常被人提及和討論的問題就是:1)讀博士研究的東西真的有什麼實用價值嗎?2)如果發不了CNS,只能發一些一般的期刊文章,這種行為和灌水有什麼區別,有價值嗎?3)身邊轉行做短平快行業(計算機,金融,中介)的同學C回憶起博士生涯總是覺得博士研究很苦很難,賺的也不多,很難混出頭,做的研究也不像計算機金融開公司那樣好吹牛,總而言之幸福感不高。4)某國內大佬D不止一次發聲,中國應該少一點灌水期刊論文,多一點深度研究。
  • 讀博士,你適合嗎?一個博士生的透徹分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不要為了讀博士而讀博士,你真的適合讀博士嗎?想清楚了嗎?看看你是不是適合繼續讀博士,這是每一個面臨讀博的學生甚至開始讀博的學生的困惑。
  • 留學乾貨 | 美國商學院值得讀嗎?好申請嗎?
    是不是有小夥伴在考慮要不要申請美國學校?現在小僑給大家總結了美國商科類專業留學申請的常見問題,比如商科專業好申請嗎?申到排名100+的學校有意義嗎?希望對申請美國商科留學的小夥伴們有所幫助。1、商科背景的學生,都能申請美國什麼專業?
  • 讀博士一樣學習手藝!
    讀博士培養的是什麼能力?所謂的「博士」又到底牛在哪兒呢?為什麼我們應像讀博士一樣學習呢? 而碩士、博士就是在一定程度學歷後,朝著一個特定方向深入的那批人。 作為一個普通人,想在某一個方向上超越別人,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人,當然這樣對我們的發展也最有利,如果你想追求這一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照讀博士的方式培養自己。 為什麼需要認認真真地讀個博士?
  • 2017年美國博士留學申請須知
    去美國博士留學的學生們應該都會知道在美國讀完本科就可以申請美國的博士,如果不想讀博士,也可以申請美國的碩士。這點就是和中國不一樣,中國就像一個通關遊戲一樣,從小學開始,考試就是在過關,只有考的好才能繼續往上走。
  • 博士畢業那麼難,今天你又恐「畢」了嗎?
    作為博士生的你恐「畢」了嗎?細思極恐博士為什麼那麼難畢業? 1科研沒興趣 「為了讀博而讀博,看別人讀博而讀博,逃避工作而讀博」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博士群體,讀博並不是出於對科研愛的深沉,更有可能對學術恨的痒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科研註定是痛苦的,也註定是沒有動力的。
  • 我為什麼不後悔讀博,又不推薦讀博,以及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四年前的九月,我獨自飛來美國,心懷學術理想,開始了我的社會科學博士生活。四年後的今天,我已經畢業三個月,在私企找了一份非教職研究工作。 回想起來,我博士一年級的時候,學術熱忱高漲,對所有問我「應不應該讀博士」的朋友,我都是回答「牆裂推薦」的; 然而,二年級之後,我的學術熱忱沒減,但這個答案完全變了,從那時起,直到今天,我一律這樣回答:「能別讀就別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