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時完成博士論文,由學生自己定,自由度很大。在我的專業,有人寫論文就花了8年時間。平均來看,理工科的博士論文一般在兩年內可完成,而文科的一般要5年左右。
美國博士論文答辯會的現場
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有委員提出「我們的博士太容易畢業了」,此語引起人們的共鳴。我沒有在國內讀過博士,所以沒有發言權。在此,我僅想把自己在美國讀博士的經歷告訴大家,看看美國讀博士究竟難不難?
在美國讀博士不用進行專業考試,但進去容易出來難
我是在國內讀的學士與碩士,1999年作為訪問學者來到美國。一到美國,我就為自己定下奮鬥目標:爭取讀博士。
2000年年底,我在訪問學者研究項目快要結束的時候,開始著手報考博士。對外國學生來說,考博士必須通過託福,同時要考GRE(大學學業成績測試),但只作為參考。
在美國,到處有託福考試中心,可隨時去考,考一次100美元,次數不限。何時覺得考好了,就用此成績報考學校。
考博士不用考專業課,但首先要與一位導師取得聯繫,送上你的學士與碩士GPA成績與簡歷,還要送上你出版過的書籍與發表過的論文。如果導師覺得你的成績與學術背景不錯,就會直接通知系裡與你聯繫。在經過必要的填表手續之後,錄取通知書就會寄到你家裡。
我來美國之前,曾在國內工作過很長時間,出過書和發表過許多論文。在我的導師眼裡,我的學術背景很強,屬於超標準學生,所以很快就被錄取。看我興高採烈的樣子,我的美國朋友提醒我說,你要知道,在美國讀博士最大特點是進去容易出來難,千萬別高興得太早。
本文作者(右)在答辯完後與答辯委員會的評委合影
要通過兩門外語和3科需經過評審委員會評審的考試
我所在的學校是堪薩斯大學,學的專業是亞洲藝術史。2001年8月,第一天到藝術史系裡報到,拿到「讀博士須知」,上面列有在拿到學位證書前要做的事。總的來看,要過三關——
第一關:學習專業課與通過兩門外語。專業課規定上三年,但對兩門外語卻沒有完成時間限制,也就是說,你必須要在學校待夠三年,學習專業課以及通過兩門外語,然後才能做下一步的事。在三年時間裡,我修了許多與藝術史有關的課程,如日本佛教藝術史、中國宋元佛教藝術史、中國繪畫史、中國肖像畫史、宋元佛教史等。為了儘快畢業,在三年內,我通過了兩門外語。所謂外語,是指英語之外的語言。在學外語方面我算是幸運的,因為學校允許外國留學生把母語當作一門外語。當時,我對系裡的主管說:「我來自中國,中文最好能當成一門外語。」系裡的主管同意了。我修的另一門外語是日語,用了兩年時間,就通過了。在三年裡,我完成了系裡對專業課與外語的要求。
第二關:專業課和外語通過後,要進行一個專業綜合考試,合格了,才能開始寫博士論文。專業綜合考試包括一門主科和兩門副科。主科考試的內容必須與博士論文的選題一致,副科就不限制了。
我選的主科是中國宋元佛教藝術,兩門副科是宋元世俗繪畫與宋元佛教史。主科與副科可選擇不同的老師主考,由學生自己決定。我的主科與一門副科宋元世俗繪畫由我的導師主考,另一門副科則選擇了本校宗教學系的一位教授負責主考。什麼時候考,也由學生自己來定。為了節約時間,我在三年專業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就提出了專業綜合考試的申請,並把考試時間定在這個學期快結束時。
專業綜合考試有兩種形式可選擇:一是閉卷,每科考兩小時,在老師指定的地點進行。二是開卷,三科考試時間總共一周,可以在家裡完成。相比起來,開卷考試的要求高,因為必須準確地引用文獻資料。由於我的英文寫作水平無法與美國學生相比,只好選擇了開卷考試。在規定的時間裡,我到系裡秘書辦公室拿到了三科考題,秘書對我說:「一周後準時交卷。」
在那一周裡,我覺得時間過得飛快,除了吃飯、上廁所、睡覺之外,就是伏案答題。
每一科,老師出的題有五六道之多,都是論述題。把三科考卷答完之後,我數了一下,總共寫了密密麻麻80多頁,在每一個論點之後,都要準確引用參考文獻,就像是完成學術論文。
在這裡,順便說說我的主科都考些什麼。我的主科考的是宋元佛教藝術,其中的兩道題是——
1、論述宋元的佛教藝術中國化與世俗化的發展進程。至少舉出三種藝術題材的例子,並考慮這幾種題材是怎樣從唐朝發展而來的,每種又是如何在宋元時期發展的,要以具體實例來論證。
2、論述宋元佛教藝術在中國不同地域的發展情況,以藝術題材與風格來介紹每一個地域的特點,並用具體的實例來論證:(1)地域傳統是怎樣發展的?(2)某個地域的傳統與其他地域傳統的關係如何?(3)每個地域傳統的特點是怎樣的?
交卷之後,學生還要自己找老師組成評審委員會,評審出三科的成績。評審委員會由五名委員組成。這五名委員中,要有一名校外教授。
我的導師與那位宗教系教授是當然的評委,我又在自己系裡另請了兩位教授當評委。校外的評委,我請了一位密蘇裡大學的退休教授擔任,當時,這位退休教授居住在我校所在的城市。
經過這個評審委會的評審,我的專業綜合考試通過了。老實講,這個考試是我讀博士學位中最難的一關。
我的一些同學,從讀博到拿到學位用了10年
第三關:寫博士論文。考完試後,就有資格申報博士論文的選題了。什麼時候上報選題,由學生自己決定。為了節約時間,我在考完試後的第一周,就上報了論文選題。系裡要求,上報選題前,需上報以前出版過的所有書籍與撰寫過的論文,這個對我很有利,因為我以前有過很長時間的研究工作經歷。半個月後,我的博士論文選題經全系老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審評通過了。在我這個專業,有的學生為報選題就花了兩年時間。
選題通過後,就可以動手寫博士論文。從那以後,學生可選擇到校外居住,有的人就一邊工作一邊寫論文,但學校要求,每個學期必須上交撰寫論文的學費。美國大學的所有課程都編了號,從編號的高低,就能看出難度,如本科一年級的課程一般在100左右,二年級在200左右;到了碩士研究生,課程編號在400-700之間。學費的高低與課程的難度成正比。博士論文作為一門課,編號是999,是所有課程中難度最大的,學費當然也最高。但只要論文沒有完成,每學期都得交學費,不然,學籍就失去。
何時完成博士論文,由學生自己定,自由度很大。在我的專業,有人寫論文就花了8年時間。平均來看,理工科的博士論文一般在兩年內可完成,而文科的一般要5年左右。我的一些同學,從開始讀博到拿到學位,用了10年。我因為有長期研究的基礎,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博士論文。我的導師說:「你在美國的藝術史領域,開了一年完成博士論文的先例。」
論文完成之後,還需學生自己組織一個五人答辯委員會進行論文答辯。我的論文答辯是在2005年7月舉行的,當時我的許多同學參加了旁聽。答辯委員會成員除了我的導師外,我還請了系裡的三位教授與宗教系的那位教授。一個多小時的答辯之後,答辯委員會讓我與旁聽者出去,他們在一起討論了約20分鐘。之後,我的導師開門通知我:「常青博士,你的論文已通過,你現在是博士了!」
我的正式博士學位證書是在2005年12月下發的。(文/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