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以來,吉林省吉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借「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東風,相繼完成一系列暢通工程,為百姓出行提供平安快捷舒適的交通環境,助力城市文明形象提檔升級。
暢通火車站、商貿區「微循環」
吉林市火車站是當地的交通樞紐,但地處老城區,周邊道路狹窄,居民小區密集,車流、人流集中,交通擁堵現象時有發生,給周邊主要街路帶來巨大交通壓力。
吉林市交警支隊在「精細測算、精準施策、精心服務」上狠下功夫,深入擁堵較嚴重的火車站東廣場反覆實地踏查、研判,多次走訪沿線小區、企業、單位,徵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對火車站東廣場周邊道路優化提升,實施因地制宜的疏堵治亂:取消嫩江街不許左轉的限制,取消遼寧路由西向東不許左轉的限制,取消城市通廊下穿隧道改為借道左轉。「疏堵治亂」工程竣工後,區域交通被盤活,以往高峰期需 20多分鐘的通行時間,減少到目前僅用10分鐘。
東市場和河南街兩個商貿區均位於老城中心,是吉林市有名的商貿區,以「人車密集、通行難、停車更難」成為交通治理難啃的硬骨頭。經過實地踏查、調研後,交管部門取消了重慶路和琿春街兩條道路的單行限制,改為雙向通行,增強通行和蓄車能力;重新施劃傾斜式停車泊位,規範停車;重新設計建設信號燈崗等交通組織,便捷安全通行。一攬子道路優化後,兩個商貿區的周邊道路微循環效率提升近3成。
打通醫療機構區域「腸梗阻」
地處交通主幹線兩側的大型醫療機構人車密集,病人行動不便,患者家屬更是心急火燎,有時即便明知違法也要違停,成為影響「大動脈」暢通的「栓堵」。
吉林市交警支隊從動靜結合、由近及遠、立體整治入手,加強市中心醫院周邊停車管理,重新施劃停車泊位,安裝交通標誌,規劃機動車即停即走專用通道,清理周邊小胡同違停車輛和「殭屍車」。
對位於解放中路和大東門廣場附近的北華大學附屬醫院,交管部門更是動了一番腦筋:重新規劃門前停車位和單行路線,打開醫院門前解放中路中心隔離護欄,設置信號燈崗,引導行人更多利用過街天橋,使機動車和行人通行方便快捷。
確保學校、公園周邊道路暢通
吉林大街南端是市區的「南出口」,多所大中小學校位於此地,歷來是吉林市交通管理的重點區域。
以往從吉豐東路、江城大橋由南向北行駛車輛左轉或者掉頭時,需要向左跨越幾條車道,容易造成擁堵甚至事故。為了讓學生、市民和車輛安全通行,經過嚴格測算,交管部門對吉林大街南端道路進行調整,增設信號燈組,提高通行效率,降低事故發生率。
松江西路及濱江西路臨近松花江旅遊觀光帶,居民小區集中,胡同口眾多,過街去往遊園的居民與車輛通行矛盾叢生。吉林市公安交管部門多次與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城市綜合管理執法局等部門聯合辦公,在實地測算的基礎上,決定在松江西路鋪設人行輔路,調整新立胡同、三亞路口等複雜交通路口信號燈崗,為去往遊園的行人解決集中過街問題。
龍潭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吉林市「東大門」,是市區連接鐵東片區的重要通道。龍山路、承德街、鐵路調度線縱橫交會,公交站樁、停車場鱗次櫛比……多種因素集合交織,此地「平日小堵、早晚高峰大堵、節假日長堵」。年初以來,交管部門多次實地踏查論證,最終敲定以「遷移公交站樁、新建行人通道、公鐵聯動」為主要思路的交通組織優化方案,一系列「外科手術」般的優化重組,終於解決了這個地區的「擁堵」老大難問題。
來源丨人民公安報
編輯丨劉子健 郝榮久 審核丨譚富仁
原標題:《【媒體聚焦】《人民公安報》:吉林市:以繡花功夫打通「微循環」暢通「大動脈」》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