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前陣子,為期3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結束,各類魚蝦蟹貝又再次填滿海南人的餐桌。 有水的地方就會長蝦,江河湖海,幾乎都有。 這種來自大自然的至鮮美味,總能以各種方式帶給人們味蕾之享,地位非同小可。 就連愛情中都有一道經典題目:「能不能為我剝蝦?」 那麼,以海鮮為樂的海南人,究竟是怎麼吃蝦的?往下看。
關於蝦的吃法,家家都有獨門好味。
白灼的,爆炒的,清蒸的,熬煮的……
如果非要問哪種最好吃,那得到的答案可能是:
無論怎麼變,蝦的美味始終不變。
海南人講究食物的本味,「鮮」是首位。
白灼,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質本身的鮮美,入口就一個字:甜!
從市場買來新鮮的基圍蝦,不用貪圖個頭大,懂行的人總能一眼看出品質好壞。
趁著「蝦兵」們還在活蹦亂跳時,就要用清水洗淨瀝乾。
此時,如果有一兩隻蝦從盆裡「彈跳飛起」,不必慌張,跳得最歡脫的,定是出鍋後最好吃的。
鍋中倒入少許油,待六成熱,放入切好的蔥段和薑片,混入少許白酒和適量清水,就是白灼蝦的「湯底」了。
水開後,將基圍蝦放入鍋中灼熟,只需片刻,蝦肉表色就會變至紅白相間,出鍋後再迅速放入冰水浸泡,使蝦肉更緊實Q彈。
白灼蝦該怎麼吃,醬料是點睛之筆。
由蒜末、蔥末、香菜末、海南小米辣、酸橘汁和醬油調配而成的醬汁,是白灼蝦的最佳拍檔。
一手捏蝦尾,一手捏蝦頭,從蝦頭開始剝殼,去個兩三節就冒出了尖兒,再從蝦尾輕輕一擠,蝦肉就能完整彈出。
往醬汁盤裡輕輕一蘸,入喉鮮甜,就算剝到手酸,也實在是停不下來。
無論是啥食材,遇上大火爆炒,幾乎都難逃一個字:香。
爆炒蝦可分兩種,帶殼兒的和去殼兒的。
帶殼兒爆炒,蝦殼軟脆,連著蝦頭一塊兒,更有嚼勁兒。
去殼兒的,將蝦線勾掉,加入油和少許醬油,可以爆炒成滿滿當當的一盤蝦仁。
蝦仁擁擠地堆疊在盤子裡,用勺子舀著吃,蝦汁淋在米飯上,一口蝦仁就著一口米飯,簡直不要太「壕」。
喜歡清淡點兒的,還可以選擇清炒,加點茶葉提味,佐醋蘸食,也別有一番風味。
油燜,另一種常見做法,它融合了白灼的慢燉和油爆的狂野,將蝦肉舒緩地與調味結合。
渤海灣的煙臺人喜歡油燜大蝦,而在海南人的食譜裡,演變成了另一種吃法——蝦蟹煲。
活蹦亂跳的蝦、橫行霸道的蟹以及白白嫩嫩的雞爪,是蝦蟹煲的標配。
蝦挑出蝦線,雞爪剪去指甲,蟹打開蟹蓋後清除胃、腸、心、腮,再對半切開。
量不固定,豐儉由人。
蔥、芹菜段、幹辣椒、蒜頭和薑片是需要提前備好的,
鍋燒熱後,下薑片、蒜,倒入蝦和蟹塊,加料酒翻炒至顏色變紅,接著放入雞爪,淋上適量鹽、蠔油繼續翻炒。
最後,加水淹沒,放幹辣椒、芹菜段大火煮,靜待沸騰。
一鍋熱氣騰騰的蝦蟹煲,容納了多種風味,讓人只吃一口就滿足感四溢。
小磷蝦加入鹽,經發酵磨成粘稠狀後做成蝦醬,是蝦味的另一種延伸。
如果沒嘗過蝦醬,只一聞,可能很多人會被它的味道嚇跑。
鹹,腥,撲面而來。
但它可著實是個寶藏,喜歡吃的人愛不釋口。
上好的蝦醬顏色紫紅,呈黏稠狀,氣味鮮香,會吃的人,一聞便知。
這類魚蝦發酵製品儲存時間長,當漁人們因颱風季無法出海捕撈或是沒有收成時,就可以用這些發酵製品炒菜,就著地瓜粥或紅米粥食用。
蝦醬口感鹹,一般會作為調味料或醬料食用,適合搭配味道平和的食材。
用作調味品,蝦醬炒空心菜、蝦醬炒地瓜葉是海南人的心頭愛。
在海南,無論是星級酒店還是家常小館,幾乎都能隨處可見「蝦醬炒地瓜葉」「蝦醬炒空心菜」的身影。
它們常常作為一道「壓軸菜」上桌,即使食客們已經吃飽了七分,也忍不住要夾上兩筷子。
用作蘸料,蝦醬也是「香煎半鹹水越南魚」這道菜的「常客」。
將魚肉洗淨後油煎,煎至外焦裡嫩,趁微微燙嘴的時候夾起一筷子,蘸一蘸蝦醬,喜辣的還可以加點兒小米椒,香脆爽口,讓人不由地多吃幾塊。
拋去身段的小蝦,磨成乾燥的細粉,成就了海南人記憶裡的美味——炸蝦餅。
麵粉加蔥花調成糊狀,用特製的小鐵器盛裝,放入一兩隻整蝦攪拌,下鍋,油炸,膨脹……
當蝦粉與澱粉相遇,金黃翠綠中透露出蝦的鮮紅,酥脆鮮香,甚是誘人,不由得讓人垂涎三尺。
有的攤主還會搭配秘制的酸甜醋汁,是放學路上念念不忘的童年味道。
蝦的味道,也讓各種尋常主食不再尋常。
一碗鮮蝦粥,既可當早餐,又可做夜宵,簡單卻不單調。
新鮮的海蝦洗淨後剪下蝦頭,去掉蝦腦後頭部留用;蝦肉去蝦線,切成幾小段。
蝦頭入鍋油炸後煸出蝦油,將米倒入砂鍋中加水大火煮開,隨後轉小火不停攪拌,煮至粘稠。
放入薑絲和蝦油攪拌,再放入鮮蝦肉,繼續攪煮,直至蝦變色後即可加入鹽、胡椒粉、蔥花、香菜葉。
一鍋色香味俱全的鮮蝦粥,是清晨的開胃飯,也是深夜撫慰人心的暖流。
ps:如果覺得只放蝦肉太單調,還可以放入鮮魷魚、螃蟹、乾貝等食材,熬出來的粥甜香滑口,簡直不要太鮮!
在海南人的餐桌上,有一種「煲」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鮮蝦海白西瓜煲。
海白能「俘獲」酸筍芋頭梗,能點睛無味的冬瓜,也能給西瓜皮增添滋味,再加上一點鮮蝦,味道更是有了「質的飛躍」。
再加上一勺隔壁鄰居家秘制的辣椒醬蘸著吃,紅彤彤的顏色簡直令人「抓狂」,堪稱「下飯神器」。
扒完米飯,趁著熱乎勁兒,一定要盛點砂鍋裡的湯來喝,鮮甜直入心脾。
和廣東人一樣,海南人也愛喝湯,幾乎「萬物皆可煲」,蝦滑紫菜湯也佔了一席之地。
蝦滑在火鍋中常見,在紅油鍋裡涮過,蘸一圈海鮮醬油,口感脆嫩。
但當蝦滑遇上紫菜,又是另一種風味。
鮮蝦去殼去蝦線後剁成綿密的蝦泥,加少許鹽、澱粉和蛋清,用筷子攪拌均勻。
起鍋煮水,冒小泡時倒入一點食用油,下薑片和提前洗淨的紫菜,煮開後下蝦滑。
下蝦滑需要技巧,從虎口處擠出,用勺子挖出圓團狀,一勺一勺有條不紊地放入水中。
最後再撒上少許鹽和味精調味,點綴蔥花、些許胡椒粉和幾滴香芝麻油,喝幾碗都不覺得膩。
海南人離不開粉面。除了海南粉、抱羅粉等,還愛熱乎的河粉湯和伊麵湯。
一碗用豬骨熬製幾個小時的湯,濃鬱香醇,若想提鮮,蝦是不可或缺的一味。
通常,商販們天剛蒙蒙亮就會去市場蹲守剛打撈上的鮮蝦,個頭無需太大,小小兩隻,就是整碗湯的「點睛之筆」。
而在各種粵式茶餐廳,鮮蝦雲吞也是必點招牌之一。
在雲吞普遍以豬肉為餡的上世紀20年代,麥煥池在廣州西關創立了「池記雲吞」,將廣式雲吞麵做了一次全新的改良。
不僅在餡料中加入了鮮蝦,湯底裡也加入了蝦、大地魚粉等提鮮食材,使得一碗平淡無奇的雲吞麵受到了眾多社會名流的好評與光顧,成為一時的潮流。
戳開雲吞皮,可以看到一大顆完整的鮮蝦。
肥瘦相間的豬肉餡使得整顆雲吞的口感變得更滑,趁熱吃下,肉汁四溢,鮮蝦彈力十足。
生醃蝦,拋棄了以往傳統的烹飪手法,將鮮蝦的生猛和本真淋漓盡致地展現在食客面前。
潮汕流行生醃蝦,喜歡追求原汁原味的海南人,也逐漸接受這種做法。
選取新鮮的蝦,加入冰塊與檸檬,使之「凍暈」。
隨後,佐以大量的蒜末、小米辣、鹽或者生抽、魚露、少許白酒等配料,醃製冷藏12小時,以鎖住蝦最原始的味道,吃起來甚是鮮甜可口。
P.S.吃生醃蝦需要「量力而行」,腸胃不太好的朋友,不妨先小試,別吃太「狠」哦~
醉蝦,在上海、寧波等沿海城市比較常見,是一般食客不太敢嘗試的「黑暗料理」。
碗裡加冰塊,放入洗淨的活蝦,倒酒沒過蝦肉,使其完全浸泡在酒裡,隨後迅速扣上另一個碗。
過一會兒,掀開碗,只見蝦肉已變成半透明狀,蘸上醬醋蒜蓉等配料,就能直接食用。
咬一口,沒準還能在舌尖感受蝦的「微微跳動」……
在腸粉江湖裡,有素齋腸粉、叉燒腸粉、雞蛋腸粉……但經典的,一定少不了鮮蝦腸粉。
米漿澆勻,再放上鮮蝦、青菜等食材,蒸熟後捲成條。
熟練的師傅手起刀落,用刮刀切成幾塊,腸粉轉眼就整齊地被碼在碟子裡,淋上特調的醬汁即可上桌。
蝦鮮甜彈牙,粉粘糯有嚼勁,醬汁帶著撩人的油香,鮮蝦腸粉能在早茶屆極受歡迎,必有它的道理在。
對於喜歡吃蝦卻不愛剝蝦殼的食客來說,椒鹽蝦簡直是「福音」。
洗淨的蝦用刀開背去蝦線,鍋中倒油至8分熱,把蝦倒入炸至金黃,撈出瀝油。
鍋中留底油,把蒜蓉煸炒出香味,倒入炸好的蝦再調入適量的椒鹽、黑胡椒翻炒均勻。
蝦殼焦香、蝦肉軟嫩,這是椒鹽蝦的特點。
而先炸後炒是做椒鹽蝦的關鍵,否則可能口感就不酥脆。
炸得恰到好處的蝦一口一個,蝦肉爽口入味。吃罷把手指上殘留的椒鹽吸吮乾淨,這才叫滿足呢!
烤蝦實在太過誘人,深夜寫來太過殘忍,社長就不詳細描述了。
蝦的吃法千變萬化,幾乎沒人能說全。
它能當「主角」為食客們帶來極致的鮮甜,也能作「配角」在各種菜式裡成為「點睛之筆」。
縱使花樣百出,終歸還是落到一個「鮮」字,這是來自江河湖海的饋贈。
關於蝦的吃法
你最喜歡哪一種?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社長
◎ 撰文:西瓜拿鐵 杉菜
◎ 編輯:西瓜拿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