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句唐詩經典名句,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句句經典

2020-12-20 文史經緯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這兩句在當時已稱名句。兩句詩從與眾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早春江南的海上風光:殘夜未盡,一輪朝陽從海上噴薄而出;舊年未完,江中已經感到了春意。這說明黎明、春天都已在迫不及待地匆匆來到,它們勢將完全驅散殘夜和舊年,給大地帶來光明和生機。「生」、「入」兩個擬人化的動詞用得很確切,給詩中的景色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情趣。

原詩: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李白《淥水曲》)

常言道第一個將花比女子是天才,第二個是蠢才,但也未必盡然。關鍵在於比也要比出特色。王昌齡《採蓮曲》說「亂入池塘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說的是人花難辨,李白這裡卻

是說人不如花,人所以勝花者,以其能語,如今花似解語,豈非人不如花麼!比喻新巧,別出心裁。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原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原詩: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

紅豆一名「相思子」,傳說是由一位思念丈夫的婦女死後化成的。詩人在這兩句詩中借它來作為相思之情的象徵。

原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

詩人閒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心情寂寞,突然佳客光臨,自然喜出望外。這兩句詩是詩人招呼來客時所說的話,清人黃生認為有「空谷足音之喜」。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詩》)

滕王閣是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所建,因王勃作《滕王閣序》(附詩)而著名於後代。這兩句是序文末尾詩中正面描寫滕王閣的句子。

原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劉方平《春怨》)

前人有言:一日之愁,黃昏為切,一歲之怨,春暮居多。此詩寫春暮黃昏之際的宮怨,可算是選擇了最佳的抒情時刻。此刻一位宮女,滿面淚痕,閉門深坐,其內心之痛苦可知。而門外梨花紛紛飄落,又製造了一個冷落悽清的氛圍,烘託了宮人的哀愁。其所以不開門者,是怕見梨花的零落,因為在這梨花身上熔鑄了她的命運。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說:「 結句不事雕飾,不訴幽懷,淡淡寫來,而春怨自見。」可見題旨蘊藏得多麼深!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贈婢》)

這兩句詩寫的是一出因權勢造成的愛情悲劇。據範攄《雲溪友議》載:詩人崔郊曾與姑母之婢相愛,後此婢被賣給顯貴於,崔郊思念不已。有一次在寒食節邂逅相遇,卻礙於情勢,不能互通情愫。為此崔郊寫了這首《贈婢》。後於讀到此詩,受到感動,便把婢女還給崔郊。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的百家號「文史經緯」

相關焦點

  •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侯門一入深如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望著伊人離去,崔郊眼神中充滿了不舍與無奈。離開於府的時候,崔郊三步一回頭。他不知道的是,這首隻有28個字的短詩,竟然能夠亙越古今,傳唱千年!全唐詩中只收錄了崔郊這一首詩。就是這一首詩,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平仄音律,都堪稱完美!
  •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感人的愛情故事
    讀唐詩,如果沒讀到後面的故事,那就有些可惜了。有些唐詩,它後面的故事更精彩、更感人。我常說唐朝人很有風度,不但李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其他人也毫不遜色,看見一首詩,就能成人之美的故事有好多。
  •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哪字錯?難倒詩詞大會57人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哪字錯?
  •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表露出詩人對愛情的何種觀念?
    本文系作者年輕那麼短暫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首詩估計很多人都熟知,尤其「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一句,更是經常在電視劇裡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時有嫉妒崔郊之人,以此詩告于于頔,於頔睹詩,立刻召來崔郊。當時身邊的人都為崔郊捏了把汗,此去吉兇難測,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崔郊到了於頔的府上,於頔上前就握住了他的手,說:「侯門一人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便,是你的詩作吧?錢財不足提,既有如此深情之詞,何不早示於我?」於是送了很多珠寶首飾,命女與郊同歸。
  •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貧窮秀才與婢女的故事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唐·崔郊 詩的意思是: 公子王孫競相爭逐在後面,貌美的女子流淚溼透了羅巾。 一旦進入深幽如海的侯門,從此蕭郎便成為了陌路之人。
  •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你可了解這其中的故事?
    眾所周知,在古代的封建社會裡,皇家貴族也就是所謂的「侯門」,皆是有權有勢之人。在很多事情上,若權勢之家想做,平民也不可違抗,這是何等的心酸與無奈。這一句「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便能看出當時這種有權有勢之人「當家」的現象。在這首詩的背後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 「侯門一入深似海」有錯字,難住詩詞大會大半人,小學生輕鬆答出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B.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因為是找出錯誤項,所以答案是B。這個答案估計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畢竟我們平日裡經常掛在嘴邊的正是「深似海」,這也正是百人團會錯的原因。或許很多人覺得僅僅是一個字之錯,出這樣的題目完全是在刁難人,其實不然,這個字用「如」大有講究。
  •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小崔就愛實話實說
    毫無疑問,「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是千年詩詞史上最值錢的一句詩。
  •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到底說的是怎麼一回事?
    自考中秀才後,崔郊就開始寄居在姑姑家。姑姑所在的小村依山傍水,真是個風景絕佳的地方。紅袖的言語輕柔、得體,每一句都如一縷春風吹進崔郊心裡。以後的日子裡,兩人一有機會就互奏心曲,不見的時候,也都會互相想著。
  • 你只知道「侯門一入深似海」,卻不知更讓人心酸的下一句,都是淚
    但也有一種愛情,叫「侯門一入深似海」,很多人只聽過這一句,卻不知道更讓人心寒的下一句——從此蕭郎是路人,這句詩出自唐代秀才崔郊的《贈去婢》一詩。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崔郊,是唐代的一個秀才,所作不多,僅有這首詩錄選了《全唐詩》。崔郊出身富貴人家,詩名《贈去婢》中的婢女是他姑母家的一個丫鬟,這個丫鬟本來和崔郊私下相戀,因身分之差不敢公布,沒多久這個婢女就被賣給了另一顯貴於頔家。
  • 詩句「從此蕭郎是路人」背後的故事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唐.崔郊《贈去婢》這首詩寫的是:自己所愛的人,被劫奪後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會裡,由於門第懸殊所造成的愛情悲劇。大意是:公子王孫,競相爭逐在後面,貌美女子,流淚溼透了羅巾。你一旦進入深幽如海的侯門高,從此蕭郎(我)便成為了陌路之人。
  • 那些詩詞背後的愛情故事|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垂淚滴羅巾」採用了動作描寫,這一細節反映了她被迫與所愛之人分離,委身他人的無奈而悲慘的命運。女子一入侯門,深似海的環境將隔絕一切外在環境,再愛的人也無緣相見而形同陌路,絕望悽清。
  • 從此蕭郎是路人——"蕭郎"的來源
    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來婢女被賣給顯貴於,崔郊念念不忘 ,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想必那也是性情中人,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去,於是傳為詩壇佳話。  詩中最後兩句很是經典,但崔郊何以自謂「蕭郎」?
  • 「從此蕭郎是路人」的蕭郎是誰
    唐代詩人崔郊曾與姑母家的婢女互相愛慕,但最終那位婢女被賣給顯貴,他惆悵不已,因而寫下了:「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候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郞是路人。」這首詩後面兩句非常經曲,但崔效何以自謂蕭郎?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翻看《全唐詩》便會發現,許多愛情詩中的女主人公所思慕、愛戀的情人都叫"蕭郎"。那麼,"蕭郎"一詞緣何被當做"情郎"來用?這裡有個典故,通常認為,緣於漢代劉向《列仙傳》講述的故事:"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吹簫時,能致白孔雀於庭前。秦穆公有一女名弄玉,很喜歡蕭史。秦穆公就把弄玉許配給蕭史。
  • 「從此蕭郎是路人」,詩句讀來很悲涼,但最後的結局卻讓人欣慰
    本期文章我們來聊一聊秀才崔郊唯一一首入選《全唐詩》的詩作《贈去婢》。唐代詩人崔護,曾寫過一首流傳千古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其中的這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其實這首詩背後是有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的。在華美、清新的詩句背後,故事卻是曲折、悲傷的。雖說倆人開始錯失了情緣,不過還好,最終倆人終成眷屬!
  • 不知名詩人的經典,結尾紅了千年,延伸兩個成語,最後抱得美人歸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前兩句:女子有多美呢?崔郊沒有直接說,但他卻用了側面烘託的手法,通過"公子王孫"對她的追逐,體現出她超凡的姿容。那些衣冠楚楚的王公貴胄們,競相追逐在她的身後。而她就像可憐的綠珠一樣,任淚水溼透羅巾。造成她"淚溼羅巾"的正是"公子王孫"的追逐。
  • 從此蕭郎是路人,說的是什麼事?此人成全兩宗愛情,一個是大詩人
    唐代文壇上,詩歌這一文學體裁成為了主流,也由此誕生了一大批流傳千古的詩作和詩人,如我們所熟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李商隱等,而在這其中,崔郊僅憑一首《贈去婢》而聞名後世,而且在《全唐詩》中,崔郊平生所創作的詩歌,也只有這一首入選,但這也絲毫不會影響崔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 一入蠔門深似海,從此吃相是路人,它是「海裡的牛奶」!
    她們的吃法很文雅,一方小巧的手帕託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髒長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裡。」這是《我的叔叔于勒》中一段很經典的描寫,寫的是貴婦們品嘗生蠔的場景。生蠔一向都是一種高貴的美食,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保存技術日漸高超,生蠔已經不再是一種奢侈品,它早已走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