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尷尬!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道運行12天 各種問題接踵而來

2020-12-25 央視網新聞

央視網消息:11天前,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車道正式開通,全長6.5公裡,東起北京昌平的回龍觀,西至海澱上地地區,這條道路的開通,要重點疏解的是北京回龍觀地區通勤人員10公裡左右的出行難問題。

這是一條自行車專用道,按照規劃的要求,這是一條「僅服務於非助力自行車通行的城市道路」,明確禁止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的進入。但是,運行12天,這條專用的自行車道,卻面臨著不少的挑戰。

北京市政路橋管理養護提供的數據顯示,到今天(12日)中午12點,這條自行車專用道通行量為13萬5千輛左右,但同時,被勸阻的助力車達8900多輛,勸阻行人,也達12500人左右。

更讓人有些擔心的是,在這條專用的自行車道上,還有不少家長帶著未到法定年齡的孩子進行騎行。

這條專用自行車道的管理主要還是以人工為主,一共有100多名工作人員,24小時三班倒,他們主要負責17個出入口的入口值守和勸阻,還有路上巡視、路面的保潔,以及自行車的清理。

事實上,這條自行車專用道所在的回龍觀,是北京著名的超大型居住區,聚集常住人口37.1萬人,地理位置很特殊,周邊也恰好有上地和中關村這樣的商業聚集地。目前,聯通兩地之間的交通出行主要依靠地鐵,但高峰時地鐵滿載率超過110%,擁擠程度可想而知。 而更大的一個背景是,北京計劃2020年將綠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0%至75%左右,回龍觀的這條自行車專用道,被輿論認為是拉開了北京自行車路網建設的大幕。但如今,首條自行車專用道剛一開通,卻也暴露了很多今後值得思考的問題。

目前,能看出這條自行車道的通行量還是不少,平均每天通行量都超過一萬多輛,而且也達到了疏解交通壓力的作用,在這條路上通行的人也感受到了相關的便利。同時我們也看到違反規定的人和違規的類型也不少。雖然這條專用道路有一支專門負責維護交通秩序的隊伍,一共有180個人,每天24小時三班倒,也就是說在這條6.5公裡長的自行車道路上,每一刻都一共有60個工作人員在維護各種秩序,這也是一筆不小的人力投入。

相關焦點

  • 今年「回天計劃」推進36個項目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道年中貫通
    在13日晚間的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諮詢活動中,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2018年計劃實施的51個項目已全部順利實施,其中28個已完成,今年將推進林萃路五星啤酒廠斷點疏通工程、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自行車專用道等36個項目,其中,備受社會關注的自行車專用道計劃於6月底貫通,成為回天地區的一道新風景線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誕生記
    來源:經濟觀察報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誕生記丁文婷作為北京市首條擁有獨立路權的自行車專用路,自2019年5月31日開通至2020年12月9日,其累計通勤輛次超過260萬,日均騎行量在4600輛次左右。「住在回龍觀的現代化小區裡,上班在上地這樣的高新技術聚集地,路上卻還要』翻山越嶺』」,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後,暢通無阻的騎行使得回龍觀到中關村軟體園大約只需要26分鐘。作為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這條路的規劃、設計、建造等相關單位都做了一回「吃螃蟹的人」。
  • 騎行廈門島,說說自行車專用道
    在市民要求和政府的強力幹預下,這幾年終有了自行車的「出頭之日」——在有限的路面闢出自行車的專用通道,讓市民能安全、健康地享受綠色、便捷的出行,先是2013年9月1日開通的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後是島內思明區首條社區公共自行車專用道(在洪文路及洪文二路的人行道上,開建島內首條自行車專用道,該工程於2014年2月竣工,3月初正式投入使用)的開通,於是,在現時代開闢了自行車的新天地,原先傳統
  • 自行車成北京高性價比通勤方式 首條專用道通行量已破百萬
    北京自行車專用路(回龍觀至上地軟體園)累計通行突破100萬人次(央廣網記者 張佳琪 攝)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張佳琪)記者今日(18日)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12月18日,自行車專用路(回龍觀至上地軟體園)累計通行突破100萬人次,日均通行量為
  • 論北京自行車專用道延伸到西直門:交通作用沒有回龍觀-上地明顯
    2020年5月之際,北京第一條自行車道有了一個南延伸到西直門的計劃,這個工程的規模比想像得要大一些,除了既有道路的改造之外,中間還有一段新建的道理。然而從事實上來看,北京自行車道南延伸之後,作用可能不如回龍觀-上地一段的的交通作用大。因為是一個交通的瓶頸,而從回龍觀到西直門卻不是交通瓶頸。下面是北京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的延伸走向。
  • 廈門火車站至廈門大橋縱向「公交專用道」12月啟用
    「一縱」公交專用道沿廈禾路主道右側車道、嘉禾路輔道或主道右側車道劃設,目前已完成主體項目建設,將於12月1日啟用。為確保「一縱」公交專用道順利啟用,前日,市大交通辦牽頭相關單位召開公交專用道建設推進會,探討需進一步協調解決的問題,切實為「一縱」公交專用道的順利啟用保駕護航。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將開通 禁止騎電動自行車
    首條自行車專用路禁止騎電動自行車本周將開通,東起回龍觀,西至軟體園,全長約6.5公裡,限速15公裡/小時5月23日,北京市政路橋養護集團施工人員鋪裝自行車專用路彩色面層。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北京首條「自行車高速」——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本周將開通,有望緩解昌平回龍觀至海澱上地軟體園交通擁堵狀況,惠及兩地之間約1.16萬「通勤族」。這條自行車專用路共設8個出入口,其中6個安有自行車助力裝置,路面防滑性優於普通非機動車道。新京報訊 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本周將開通。
  • 自行車專用道不讓走,行人道的坡道太窄,請問這地兒嬰兒車往哪走?
    兒童車、滑板或輪椅等只能從旁邊推行/張鈺攝 自行車專用路,嬰兒車不讓走 12月20號早上,記者也來到了地鐵龍澤站
  • 淮北這些路段建自行車專用道
    淮北這些路段建自行車專用道 2020-12-20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北建190公裡專用道 自行車悄悄回來了(圖)
    臺北建190公裡專用道 自行車悄悄回來了(圖) 2015-07-10 11:11:36此外,從明年起每年投入10億元(新臺幣,下同)至15億元用於自行車道建設,到2019年,臺北要建190公裡的自行車專用道。  明年,自行車城市大會將在臺北舉辦,此會由歐洲自行車聯盟創辦與組織,致力推動自行車旅遊和環境保護觀念。2010年後,每逢奇數年大會在歐洲的城市舉辦,偶數年大會則在歐洲以外的城市舉辦。臺北是首個舉辦此會的亞洲城市。
  • 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
    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已開工 備受市民關注的太原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建設工程已全面開工,9月8日,工程建設方介紹,專用道預計於年底建成。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工程北起柴村橋,南至迎賓橋以南2公裡,總長度66公裡。
  • 成都錦江東岸自行車專用道金融城段對外開放
    人民網成都1月15日 近日,由中國五冶成都金融總部商務區三期濱河兩帶及截汙幹管工程項目部承建的成都錦江東岸自行車專用道金融城段對外開放,配套的綠化和景觀工程正在加緊施工。成都市自行車專用道是全國一流的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自行車專用道。
  • 在「世界最長、中國首條空中自行車道」上騎行是什麼體驗?
    央廣網廈門8月7日消息(記者孫冰潔)在廈門,「空中騎行」不再是夢想,而是街頭一道亮眼又實在的風景,因為這裡有中國首條空中自行車道——雲頂路自行車專用道。2016年8月27日,雲頂路自行車專用道開建,這是廈門市政府為推進和完善自行車交通系統、釋放出更大的城市交通資源而做出的嘗試。
  • 重慶首條臨江自行車道下月底完工 長約10公裡可邊看風景邊騎行
    下月底,你就可在巴濱路無拘無束的騎自行車、跑迷你馬拉鬆了。13日,記者從巴南區城管局了解到,西南地區首條臨江自行車道、慢跑道,將在下月底完工,紅、綠地面的專用道,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欣賞江岸風景。十公裡長自行車道 邊看風景邊騎行據巴南區城管局介紹,這條長約10公裡的自行車道,寬4米,路面為紅、綠色環氧樹脂。「這樣的路面有彈性,市民在這裡騎行、跑步都很合適。」巴南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稱。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今早7點開通
    示意圖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今天早上7點,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正式開通,只需要26分鐘可從昌平回龍觀騎行到海澱上地軟體園,能緩解兩地間的交通擁堵狀況,惠及約1.16萬「通勤族」。路線圖今天早晨不到6點半,就已經有數十名騎行愛好者在自行車專用路的東端起點——回龍觀入口處排隊等待。自行車專用路東起昌平回龍觀,西至海澱後廠村路,全長6.5公裡。
  •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5月31日7點開通(附使用指南)
    觀看視頻:使用指南搶先看  北京首條「自行車高速」——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本周將開通,有望緩解昌平回龍觀至海澱上地軟體園交通擁堵狀況,惠及兩地之間約  通告還特意指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置、移動、佔用、損毀自行車專用路道路設施。遇自然災害、惡劣天氣條件或重大交通事故等嚴重影響交通安全的情形,採取其他措施難以保證交通安全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可實行交通管制。  一旦發生違規行為,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會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管理,自行車專用路管理單位也將依本通告進行運行管理。
  • 臺中「東豐綠色走廊」 廢棄鐵道變身人氣自行車道
    全程平坦好騎遊的東豐自行車道。記者邱淑玲/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你是自行車一族嗎?你喜愛騎自行車慢遊賞景嗎?過了中秋,寶島臺灣天氣漸有涼意,正適合自行車遊。全臺首條以廢棄鐵道改建的東豐自行車道,全長12公裡,全線平坦易行,夾道綠樹使車道宛如綠色隧道,是一條男女老少均好騎遊的自行車遊路線。    東豐自行車道,因為車道兩旁綠樹成蔭,被稱為「東豐綠色走廊」。
  • 北京疏堵進行時 今年已完成八成市級疏堵項目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疏堵是北京民生工程的重點。11月18日,據北京日報消息,今年北京市百項疏堵工程將在年底前全部完成,其中20項市級疏堵項目已經完成16項。備受關注的海澱沙陽路改造工程最早月底完工,周邊多個大型社區居民出行將提速。
  • 「回天計劃」3個月完成28項 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高速」明年6月完
    隨著本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自來水硬度指標逐年升高,加上自備井供水設備陳舊、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住宅小區自備井供水問題越來越突出。做飯、飲用、洗澡,樣樣都離不開自來水。根據「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將對該地區的64個小區(單位)進行自備井置換。「自備井置換是居民最迫切需要的,也是相對容易推進、快速見效的。」
  • 京通快速啟用8年後,這條燕郊進京要道也將設公交專用道
    繼京通快速路公交專用道啟用8年後,燕郊進京的重要通路——通燕高速路,也將在進京方向施劃公交專用道。這下,燕郊進京要「提速」啦!在這一行動計劃中,優化交通供給方面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就包括優化公交專用道設置使用,推動通燕高速公路(市界—白廟檢查站)進京方向公交專用道施劃方案實施,同時推動通燕高速白廟檢查站公交安檢專用通道設置並施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