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年輕時,就該多嘗試、多吃苦嗎?錯,這是大多數年輕人的錯覺

2020-10-19 彪悍貓先生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年輕就要多多嘗試、多吃苦」。於是,很多年輕人打著年輕的藉口,總在不斷地嘗試、折騰,仿佛不折騰,不多吃苦就對不起自己的青春。

    特別是當下這個迭代速度很快的時代,各種焦慮、浮躁風氣瀰漫,很多年輕人更是一年又一年,總在不斷地嘗試、折騰,沒有一刻靜下來,日子看似熱熱鬧鬧,忙忙碌碌,然而一年到頭總結一下,仍是一無所獲,一無所成。

    面對別人的質疑,他們總是說自己還年輕,年輕就要多嘗試,要多吃點苦,對自己好,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殊不知,這種把年輕當資本的所謂嘗試、折騰、吃苦,是年輕人最大的錯覺。

    01 沒意義的嘗試和吃苦,只會浪費時間,消磨你的意志,離成功越來越遠

    我在大學期間,有兩個很要好的同學,小曾和小謝,他們倆的家境都不錯,父母的家庭年收入都有七八十萬以上,雖然家庭沒壓力,但他們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以至他們的三觀都非常的不同。

    小曾的父母是做生意起家的,他從小接受的教育觀念就是,年輕人一定要多嘗試、多吃苦,這樣才有利於今後在社會上的生存。所以他一上大學,幾乎就沒要過家裡的錢,全是他自己去打工掙生活費。

    我記得他從大一到大四,幾乎所有的寒暑假,以及很多周末的時間幾乎都在搞各種兼職,不僅疲於奔命掙不到幾個錢,而且自己的學習也耽誤了不少,大學畢業後,他也沒有系統的規劃和積累,要麼繼續打打零工、要麼在某些創業公司幹段時間又辭職,又繼續找工作。他總是說,反正年輕嘛,就應該多經歷和嘗試,多吃苦是好事。

    可就在前段時間,小曾父母做生意遇到困難,賠了很多錢,而他自己到現在也還在一個不起眼的私人公司工作,月薪4000,也幫不了家裡任何忙,他之前找過不少老同學幫他找工作,但因為他的簡歷全是一堆沒有技術含量的經歷,更沒什麼亮點,同學們也幫不了他了。

    另一個同學,小謝,則和小曾完全不同,小謝的父母都是體制內的幹部,小謝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把時間和錢都用在「刀刃」上,於是小謝一直都很會利用周圍的資源,更是很珍惜自己的時間。

    上學期間,他想學就學什麼,別的同學去兼職,他開始輔修第二專業,開始研究自己的專業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想去理想的公司還需要掌握哪些能力等,總之他一刻也沒閒著,時間精力都用在了投資自己上面。

    畢業後,小謝拿了雙學位,知識面廣,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和證書加持,面試的時候,輕輕鬆鬆就把面試官給侃暈了,直接去了某世界500強公司,做了產品經理,年薪一開始就是20萬。

    所以,看似兩個人都很簡單的想法,卻有不一樣的結果,他們的故事說明了,如果你為了嘗試而嘗試,為了吃苦而吃苦,反而會影響前途。而真正有規劃地,抱著投資自己為目的的,安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更有意義的,才會使你真正成長和進步。

    02 年輕時的盲目「嘗試」,只會讓你越折騰越平庸

    我在剛進職場那會兒,前公司有個同事,小王,特別喜歡跳槽,從他的簡歷上來看,他畢業兩年就已經換了10多家公司了,最長的3個月,最短的2天,我們一起在的那家公司,他也剛入職不到1個月,就因為對工作內容產生厭倦,感覺部門經理不好相處,他就又提出了辭職。

    本來他在我們部門表現還算不錯的,大領導也看好他,還再三開導挽留他,甚至承諾讓他當個小負責人,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辭職了。問他打算接下來做什麼,他只說:「暫時還不知道,但我還年輕,應該多嘗試一下......」。

    一時之間,領導哭笑不得,但也沒什麼好說的,小王在公司的這段時間,總是沉不下心來做事,覺得本崗位的工作比較枯燥、壓力大、人際關係不好處,其實領導和同事想著他也是剛畢業沒好久的人,儘量給他一引起幫助和鼓勵,希望他能沉下來多積累自己,這樣對他和公司都好。

    然而他卻並沒有感受到大家的善意,大概和之前一樣,一言不合就辭職,想再出去外面看看,總覺得自己還年輕,應該多嘗試一些新的機會和可能,可是這個新的機會和可能是什麼,有什麼規劃,連他自己也說不上來,只說走一步算一步。

    現在10多年過去了,有一次無意中從其它老同事那聽說了小王事,原來,小王之前的大多數工作都在經歷嘗試、困難、辭職、再嘗試的死循環,這讓原本優秀有潛力的他,逐漸與同齡的同事、朋友拉開距離,而且小王因為沒了年齡優勢,也沒有任何能力的積累,沒有一家單位願意要他了,小王被逼無奈只能開始送外賣。

    像小王這樣的人應該還很多,這些人並不知道,其實嘗試、吃苦與努力是兩回事,我們需要努力,但不需要無謂嘗試和自討苦吃!嘗試、吃苦和成功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現在很多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做事心浮氣躁,沒有一點耐心。總覺得自己還年輕,應該去多嘗試,多吃點苦,對自己未來有好處。殊不知,所有的成功都是量變到質變需要一定的積累的,沒有一定的沉澱積累,就不可能爆發。

    你覺得李佳琦的成功,是因為他不斷嘗試和通宵熬夜的直播成就的嗎?這樣想就錯了,人家可是有10幾年美妝從業的積累,尤其他在一線業務上的積累,很多資深業內人士都比不了。

    所以,你可以不怕吃苦,可以勇於嘗試,還可以自討苦吃,但你不能硬說嘗試和吃苦就一定對自己有幫助,就一定能讓你成功。

    03 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 ,要把時間花在累積專業度上

    很多人意識不到,你的時間,精力都是及其有限的,你在其他地方浪費掉了,用在工作和提升自己上面就少了,你可能總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就在無謂的事情上給自己設置障礙和門檻,給自己添堵。這都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

    第一,學會奮鬥前置

    趁年輕,應該早點投資自己,早點做積累,別輕易失望和絕望,每個人都應該把奮鬥前置,剛踏入職場的黃金幾年,是投資自己的最好時機。

    可很多人卻做反了,20歲的時候你還可以說自己很年輕,還可以去浪費和揮霍,把把青春當成嘗試放縱的藉口,但等到30多歲,青春過完了就只能湊合將就,這其實是在把奮鬥後置,也就是把本該20歲付出的努力留到了30歲、40歲。

    奮鬥前置,就是降低你的失敗成本,快和慢,聰明和愚蠢,全是相對概念。當你把年輕當藉口去隨意嘗試和揮霍,還吃了些無意義的苦,到了中年再想和別人一樣時,已經晚了。

    第二,把時間花在累積專業度上

    要知道,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時間跟精力,都有一定的時間成本,而這個世界上,時間是最寶貴的。

    正如古話說得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去嘗試的結果,往往是什麼都是半吊子,沒有自己真正專業擅長的,而如果無法足夠專業,我們就很有可能被取代。

    像演藝圈的很多明星,為什麼那麼多的演員歌手走紅後,再沒有了好作品,而是天天錄綜藝節目?因為他們的本職專業度,可能只是剛到初級階段,就砸了飯碗,最終只能淪為潮水的奴隸。而只有那些持續專業的人,才能主宰潮水。

    所以,比起盲目不斷嘗試,年輕時更要趁早規劃好,並能夠沉下心來腳踏實地的積累。因為,有規劃,會讓我們的努力更有方向性和目標感,更清晰明確自己為何而努力;能沉下心來,不斷學習積累,會讓我們的每一步努力更加精準,更能快速累積自己的專業性,從而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

    寫在最後:

    如果你現在還沒想清楚規劃要走的路,不如嘗試從這份並不太滿意的工作出發,給自己一次歷練的機會,好好靜下心來,沉澱自己心性,打磨提升自己專業技能,努力學習汲取到有價值的營養,方能有機會在有朝一日厚積薄發。

    你把當下的事做好,時間長了就會成為你擅長的事,而你也會越來越喜歡。很多人不是對自己的專業和工作不喜歡,而純粹是懶。還有很多人只是不喜歡在學習或工作過程中,由於智力、精力、耐力等方面的不足導致的挫敗。這些都可能導致你無法有效的去積累。

    所以,與其花很多時間去東想西想,挑挑揀揀,做無謂的嘗試,不如把你手頭的事,用盡全力做好,看看你的上限在哪。任何一份看似簡單的工作中,都有做得很出色的人,都有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的地方。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年輕可能是你最大的資本,但是絕不是你盲目瞎折騰的資本。人生需要趁早規劃,更需要腳踏實地的持續奮鬥和專注沉澱積累。願年輕的你,能頭頂星空仰望夢想,更能腳踏實地為實現夢想而努力拼搏、積蓄能量。

    迎關注@彪悍貓先生,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相關焦點

  • 「年輕人就該多嘗試」——過來人:就是這句話毀掉了年輕人
    「年輕人就該多嘗試」——過來人:就是這句話毀掉了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都覺得自己剛剛進入社會和職場,趁著自己還年輕,就可以不斷地去嘗試新東西,在各個行業和單位中進行試錯,還有很多的時間能夠供自己所使用,多花點時間去找自己想做的事情
  • 這輩子聽過的最大謊言:年輕人就要多吃苦?
    知名作家,李敖說過一句話:「怕吃苦,吃苦一輩子。不怕吃苦,吃苦半輩子」儘管李敖名滿天下,但是就衝他說的這一句話,我就必須要批判一下他。吃苦根本不能讓人成長。小時候,總會聽到有一些長輩教導你:「年輕人就要多吃苦,你現在不吃苦,將來長大了就得吃苦。」當時聽完內心十分的不屑,你自己怎麼不吃苦?鼓勵我來吃苦,居心何在?後來年齡逐漸長大了開始慶幸,幸虧當時沒有聽這話,躲過了一個大坑。
  • 不愛加班,是這屆年輕人的覺醒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夜讀|不愛加班,是這屆年輕人的覺醒看到「為什麼年輕人不愛加班」上了熱搜,我一臉蒙,暗暗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年輕人就該愛加班?不是年輕人,就愛加班嗎?「不愛加班」這個鍋,年輕人不背,也背不動。這個話題有一個預設的語境:職場上,越來越多的創業型公司都要求員工加班,揚言要模仿網際網路公司的狼性文化,但現實卻是,大部分企業員工——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人,不願加班,甚至面試時會直接問公司是否加班。如果有,就不考慮。這就不難理解了。
  • 夜讀|不愛加班,是這屆年輕人的覺醒
    看到「為什麼年輕人不愛加班」上了熱搜,我一臉蒙,暗暗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年輕人就該愛加班?不是年輕人,就愛加班嗎?「不愛加班」這個鍋,年輕人不背,也背不動。這個話題有一個預設的語境:職場上,越來越多的創業型公司都要求員工加班,揚言要模仿網際網路公司的狼性文化,但現實卻是,大部分企業員工——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人,不願加班,甚至面試時會直接問公司是否加班。如果有,就不考慮。這就不難理解了。
  • 年輕時吃苦,40歲後富足安寧的三大星座,摩羯這個歲數翻身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現實生活告訴我們,吃苦要趁早,年輕人吃點苦,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吃苦的事就應該放在年輕時去體驗,等到年齡大了吃不動,苦了再去吃苦,未免顯得有些心酸。十二星座中有三大星座,年輕時就會吃一些苦頭,不過進入40歲後,生活就富足安寧了,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哪些星座吧。
  • 談年輕人不愛加班,這屆年輕人怎麼了?
    年輕人不愛加班?年輕人?不愛加班?有人說,是個人都不愛加班,不光是年輕人不愛加班,中年人也不愛加班吧。沒有人愛加班。以前加班受累,從媳婦熬成婆的中老年領導會覺得:這屆年輕人怎麼了?咋不懂規矩?他們想起當初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如何吃苦受累,熬到如今的成就的。而如今的年輕人卻不買帳。羅弗巧樂卡: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現在的年輕人不傻,他們想要得到等價交換,他們只會加他們願意加的班。
  • 日漫看多了會產生的三種「錯覺」,很多人三種全中,卻毫無自覺!
    隨著二次元文化的流行,很多年輕人對於動漫的熱愛也變得越發濃烈,而日漫作為阿宅們無可代替的「精神糧食」之一,無疑對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甚至不少小夥伴都是通過日漫才切實感受到二次元的美好。但是,不少喜歡日漫的朋友都沒發現,經常觀看日漫對自己的邏輯認知造成了多少錯覺和偏差,特別是以下三種「錯覺」,很多人都全中,卻毫無自覺!
  • 20多歲的年輕人,最應該學會什麼
    20多歲的年輕人,最應該學會,或者說最應該明白什麼呢?這是哈叔或親歷、或傾聽、或思考後總結出來的幾條經驗,也算是一種自勉吧,分享給各位讀者朋友。二十多歲的年紀,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為黃金的一段年華,體力精力更好,牽絆更少,試錯的代價更小。雖說餘生很長,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但我還是希望你在年輕時就已經開始,特別是「努力」這件事。
  • 趁年輕,多嘗試多學習
    在我看來,如果剛踏入社會你覺得很迷茫,不妨多去嘗試,但有一個前提,我們要懂得反思。我們都知道,幾乎所有的公司都不喜歡頻繁換工作的員工,因為從比例上講,很多年輕人頻繁換工作都是因為感性思維的衝動引導,根本就沒有經過理性思維的認真思考。
  • 苦難,能賣了最好,真的嗎?稻盛和夫苦勸:年輕時的苦出錢也要買
    讀大師名著,品人生之道,今天小雨為大家解讀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吃苦、受罪應該是每一個人都討厭的事,如果能花錢賣掉苦難,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就把它賣掉。然而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卻說:年輕時的苦難,花錢也要買!
  • 年輕人不願意進廠,被質疑不能吃苦,年輕人:怎麼不找工廠的原因
    福耀玻璃的創始人曹德旺曾說,現在的年輕人寧願送外賣也不願意進廠打工。他奉勸年輕人不要去送外賣,也不要怕吃苦,應該趁年輕學個一技之長。眾所周知,曹德旺是我國著名的實體企業家,他經常針對各類社會問題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不過,就這件事情而言,曹先生的觀點未免有失偏頗,因為原因或許並不是出在年輕人身上。
  • 年輕人不願加班就是矯情?別再用「吃苦」掩蓋變相壓榨的真相
    我在網上看到有個人提問:「年輕人不願意加班,動不動就拿勞動法說事,是矯情嗎?」,然後「控訴」現在一些剛入行的年輕人,多加了一點班就覺得委屈,動不動就拿 勞動法說事。不知何時開始,很多人都拿年輕人要多吃苦來說事。但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年輕人就得多吃苦?能不吃苦的情況下還非逼自己去吃苦?能不穿破衣爛衫,能不吃粗糠糙米,能不餓肚子,難不成就因為年輕就要刻意去穿舊衣,吃粗糠?「年輕人」是犯了多大的罪?
  • 中國60後女性:生活最苦的一代人,年輕時不閒著,晚年子女不消停
    文\文兒王阿姨是小區裡跟我比較親近的鄰居,作為每天固定遛狗的人,我和她經常相約出門,遛狗途中有人一起聊聊天也是好的。作為80後,王阿姨算是我父母那一輩人,出生於六十年代,是標準的60後中國女性。這是王阿姨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在大多數人眼裡,三代同堂本是值得炫耀的幸福,但在王阿姨眼中並非如此。相反,她認為作為六十年代出生的女性,她們註定一生活在辛苦之中,只因——「年輕時不閒著,到了晚年,子女又開始不消停,眼睛一睜一閉,臨終也等不來好時候。」這話殘酷,但也透著現實的心酸,一起來看下原因吧。
  • 讀博,與其多「訴苦」不如多「吃苦」
    原標題:讀博,與其多「訴苦」不如多「吃苦」   寫下這個題目,我並非要表達一種道德優越感,作為博士生群體中的一員,我也同樣面臨發表2篇C刊(即人文社科期刊中的南大核心期刊)的壓力。
  • 過來人給年輕人的四點建議,年輕人最好記住
    年輕人很容易產生迷茫,很多時候,他們面對漫漫人生,也無所適從,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們也不知所措!為了在年輕時少點遺憾,那麼年輕人就不得不聽從過來人的一些建議。或許這些建議能讓人生少點後悔!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年輕人還是要好好思考一下過來的這四點建議。1、努力多賺錢說錢很俗,但是人生在世,根本離不開這件俗事。人生十有八九的悲劇都和缺錢有關,年齡越大,你會發現,你需要錢的時候越多,但是你創造金錢的價值或許會因為年輕的增長而減少,所以在年輕時,不怕吃苦的奮鬥幾年,多掙些錢,對自己而言總是好的!
  • 11張欺騙人眼的視錯覺圖,你明白其中的原理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錯覺,有一些藝術家更是刻意的製造出這些錯覺,這些錯覺大多都是利用人類大腦的一些習慣所創作的,但是無論如何,它們都是如此的令人著迷的存在,小編今天就選取了11個經典的視錯覺,證明眼見並非為實,你都明白其中的原理嗎?
  • 生活|為什麼年輕時要多賺錢,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年輕時就釋懷和淡泊,其實是有問題的。問題的根源就在於,賺得太少,卻又想得太多。《生活大爆炸》裡說:你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多掙點錢來解決問題。為什麼年輕時要多掙點錢,這大概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有的人正好趁著這段時間,給自己的人生暫停休整一下;有的人卻消耗著為數不多的存款,每天都度日如年。疫情之下,小企業瀕臨破產,大公司爭相裁員,時代掉落的一粒灰,就足以讓我們弄得一身狼狽。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除了對疾病的恐慌,更深層次的還有對沒錢的焦慮。
  • 「你的前程,貧富早有定數」:看這3點便知曉,少一點你就該檢討
    「你的前程,貧富早有定數」:看這3點便知曉,少一點你就該檢討在這個競爭力比較激烈的社會上,用經濟層次來區分一個人的話,無非是窮人和富人。也許,你會覺得那些生下來就有著良好資源和平臺的人,他們從未吃過什麼苦,如今也是一個有錢人,但是他們的父母或者前幾代的長輩也是一路吃苦過來,才能擁有現在的資產,也就讓子孫後代享受到了各方面的優勢。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如果連苦都吃不下去,那麼遇到了很多挫折也就會躺在原地不動了。
  • 還覺得「年輕人吃不了苦」?你要刷新一下「吃苦」的定義
    「這屆年輕人吃不了苦」,每個年輕人大概都從上一代那裡聽過這句話。通常來說,最容易引發這句評價的行為可能是:不喜歡加班,更願意到點走人;工作不順心了就跳槽或辭職,而不是為了錢耗下去;一提到生孩子、養娃之類的「人生大事」,恐慌明顯多過期待;不愛做家務
  • 口紅疊塗就該先塗淺色後塗深色?看了劉詩詩,才發現咬唇妝塗錯了
    單塗一支口紅,已經玩不出太多花樣了,所以疊塗的方式受到越來越多女孩的喜歡。不過「口紅疊塗」就該先塗淺色後塗深色?看完劉詩詩這款妝容,才發現原來這麼多年一直做錯了。劉詩詩的這款雜誌造型,在妝容方面難得的嘗試了一次咬唇妝。咬唇妝算是疊塗口紅的代表,曾經也風靡一時,不過因為太過於小家子氣,後來也就變得很少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