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主席發表了《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講話。江主席根據鄧小平同志制定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審視了自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海峽兩岸及國際形勢發生的變化,與時俱進,適時提出了促進祖國統一進程的明確、系統和富有創意的主張和倡議。8年來的實踐雄辯地證明,江主席的八項主張體現兩岸同胞的現實和長遠利益,是團結海內外熱望民族振興和國家統一的中華兒女的旗幟,是推動兩岸關係穩定和發展的現實途徑,是反對島內外分裂勢力的犀利武器。八項主張凝聚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我黨第三代領導的心血和智慧。 八項主張的提出,準確把握了歷史發展的脈動和機遇。江主席在講話中指出,臺灣島內分離傾向有所發展,某些外國勢力進一步插手臺灣問題,幹涉中國內政;但另一方面,我國即將恢復對香港和澳門行使主權,已經到了中華民族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全面振興的時候了,「這對臺灣是個機會,對整個中華民族也是個機會」。八項主張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適時提出切合實際、順應發展的主張和倡議,因此在島內外引起熱烈而積極的反響。正是因為八項主張把握住形勢發展的脈動,與時俱進,所以它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今後仍將是我們對臺政策的基本主張。 八項主張體現了祖國大陸對臺政策的一貫性和連續性。八項主張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一基本方針在新形勢下的豐富和具體化。江主席在講話中闡述了鄧小平同志「一國兩制」構想的精要,指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決不容許分割。任何製造『臺灣獨立』的言論和行動都應堅決反對;主張『分裂分治』、『階段性兩個中國』等等,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也應堅決反對。」同時,江主席也重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並且提議,作為第一步,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為了兩岸經濟的共同繁榮,造福整個中華民族,江主席聲明,大陸不以兩岸政治分歧去影響、幹擾兩岸經濟合作,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作主的願望,保護臺灣同胞一切正當權益。這些基本主張既表明了祖國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一貫立場,也表明了祖國大陸理解臺灣同胞的心聲,一切從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出,以及竭盡全力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最大誠意。祖國大陸對臺政策的一貫性和連續性說明,祖國大陸解決臺灣問題方針政策是透明的,是有誠信的,說話是算數的。這對維護兩岸關係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和祖國大陸政策相比,臺灣民進黨當局的大陸政策則表現出強烈的矛盾性和多變性。進黨當局政策是在堅持分裂路線和一切為了選票的矛盾互動中形成的。因此其領導人心裡想的和嘴裡說的往往不一樣;昨天說的和今天說的就不一樣;甚至早上說的和下午說的都不一樣。僅僅4天前,即1月20日,臺灣當局領導人上午會見美國學者時說,「三通」對臺灣經濟不是靈丹妙藥,近期他不奢望有大突破。這番對「三通」和兩岸關係潑冷水的談話立即在島內引起關注和憂慮;於是這位領導人當天下午接見另一位美國人士時,不但否定了上午的講話,反而企圖把阻撓「三通」的責任轉嫁給大陸,說什麼他只是說「對三通不要太一廂情願望」。如此表裡不一、前後矛盾,有何誠信可言!臺灣當局這種以權謀代替政策做法是影響兩岸關係正常展的最大變數。 儘管臺灣當局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否認「92共識」,公開鼓吹「一邊一國論」,使兩岸關係陷於政治僵局,但是由於祖國大陸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江主席的八項主張的基本方針政策,8年來祖國統一事業仍然在破浪前進,特別是兩岸的經貿關係和人員往來取得了長足進展。2002年兩岸貿易額突破了400億美元,大陸取代美國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的順差來源。兩岸人員往來達到300萬人次左右。越來越多的兩岸同胞看到,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不是誰吃掉誰、誰依靠誰,而是互補互利、共榮雙贏。因此,近年來臺灣工商界和民間要求早日實現「三通」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臺灣民進黨當局出於明年選舉的需要,近來提出「拼經濟、大改革」的口號。其實,在「三通」問題採取一些切實的步驟,可能比響亮的口號更有利臺灣經濟度過當前的困難,更符合臺灣工商界和民眾的迫切需要和切身利益。譬如,因為沒有「三通」,來往兩岸的客機和貨輪必須繞道第三地。據臺灣業者的估算,兩岸航空客運,如以一年300萬人次、每人多花7小時計算,則一年就要浪費掉2397年的寶貴時光,旅客要多付出近300億新臺幣的旅費;兩岸貨運,以去年400多億美元的貿易額來估算,航空貨運要多付近40億新臺幣的運費,海運則要多付近700億新臺幣的運費。由於臺灣到大陸的貨物和人員遠遠大於大陸到臺灣的貨物和人員,所以這筆額外的巨額費用主要由臺商來承擔。「三通」以後,每年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至少每年在1000多億新臺幣。如果臺灣當局真要「拼經濟」的話,早日開放兩岸「三通」是立竿見影的切實步驟。自1979年祖國大陸倡議「三通」以來,一直不遺餘力推動「三通」早日實現。「三通」是經濟議題。兩岸完全可以經由民間對民間的協商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安排。1996年和去年,兩岸的航空業者就曾就香港和臺灣之間的航運問題達成協議。再過兩天,臺灣6家航空公司的包機將首次飛來大陸,接運在大陸的臺胞回臺灣過春節。儘管這次包機客運已從原來臺灣有關人士設計的「包機直航」,變成了仍要經停香港或澳門的「包機曲航」,而且是只由臺灣航空公司進行的單方面作業,但大陸航空業者仍予積極支持與配合。大陸同胞期待著能以此為契機,早日看到兩岸直航的實現。 去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16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大陸經濟的發展必然為臺灣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商機。兩岸經貿關係的進一步密切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因而是發展的必然。祖國大陸會繼續依據江主席八項主張中所闡述的不以政治分歧幹擾兩岸經濟合作的原則,從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出發,以務實的態度推動「三通」和兩岸經貿、人員往來。今年4月,適逢汪辜會談10周年,大陸同胞期盼兩岸能在「92共識」的基礎上,恢復政治對話和協商,為兩岸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最後,讓我用江主席八項主張講話的結束語來結束我的發言:「我們呼籲所有中國人團結起來,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統一,反對分裂,全力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中華民族現代發展進程中這光輝燦爛的一天,一定會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