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博消息,2020年2月1日,深圳一醫院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同時,美國首例確診患者糞便中相關病毒檢測也呈陽性。有學者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或可通過糞便傳播,呼籲做好廁所尤其是馬桶的清潔消毒。
糞便或可傳染新型肺炎病毒?
2月1日晚間,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記者會稱,該院肝病研究所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而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記者會前一天即1月31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美國第一例新型肺炎患者的治療案例,也記載著在患者糞便中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
針對相關問題,新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微生物學會病毒學專委會青年委員、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系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生物安全實驗室教授張其威。張其威介紹,雖然還沒有檢測到活病毒,只是核酸檢測呈陽性,但是有活病毒的概率非常高。因此,新型冠狀病毒也有可能通過糞便途徑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糞便形成氣溶膠再傳播。
張其威表示,非常多的病毒通過糞便途徑傳播,例如呼吸道腺病毒等。他指出糞便中的病菌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傳播給人:
第一種,糞便沾到了褲子的某個部位,然後手碰到了褲子的這個部位,再碰到鼻子或者嘴巴,人就會被傳染病毒。
第二種,感染患者上完廁所衝馬桶時,衝馬桶的水一般有較大的衝擊力,含有病毒的糞便就有可能會揮發到空氣中。如果廁所是封閉的,通風效果不好,有人正好在馬桶旁邊,就有可能通過呼吸被感染。
張其威說,雖然糞便傳播在病毒的所有傳播方式中比重不超一半,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尤其公共廁所可能是非常危險的傳播源。他建議,現在對廁所、馬桶的消毒可能要提上日程。對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使用過的廁所、馬桶需要使用消毒劑進行徹底消毒,而且廁所必須要通風。如果病人使用後沒做好消毒,公共廁所就會成為傳播源。
新型冠狀病毒會通過糞口傳播嗎?鍾南山院士2月2日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採時回應了這些問題。鍾南山說,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現在這個問題應該非常重視,因為在糞便裡發現病毒,糞便是否傳染病毒值得高度警惕。
不合蓋衝廁或有致病風險
衝馬桶時會將病菌揮發到空氣中,已被證實有一定機率讓人感染疾病。2018年,好奇實驗室做了一個實驗,在馬桶衝水後,隨機提取了衛生間中的空氣樣本送往培養、檢測。48小時後,通過培養出來的結果觀察,空氣樣本中存在藤黃微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大腸埃細菌,像黑麴黴、白色念珠菌、紅酵母菌、毛黴、黃麴黴等細菌。
專家指出,這些細菌有一部分會引起肺炎、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感染疾病,還有一些微生物會影響皮膚的健康,引起一些細菌性的皮膚病,比如膿皰、瘡毛囊炎等,而部分真菌如股癬體癬可能會引起女性陰道炎等疾病。
因此,專家建議,衝馬桶時需要蓋馬桶蓋,防止排洩物的細菌外溢。此外,還可通過使用排氣扇和開窗通風等方法,保持廁所通風。
智能馬桶對病毒的預防有一定作用
除了合蓋衝廁,私人部位的清潔衛生也是值得注意的問題,若便後肛門周圍殘留糞便,除可引起過敏現象,還有可能粘著衣褲,導致病毒傳播。因此,有專家建議,使用智能馬桶除菌,可有效遏制病毒傳染。
據悉,目前主流智能馬桶除具有臀部衝洗功能外,還配備婦洗、噴嘴自潔、自動除臭、殺菌等功能。尤其是臀洗及婦洗功能可有效減少用戶的肛門疾病以及女性下身部位的細菌感染,大大減少婦科疾病和肛腸類疾病的患病率。此外,智能馬桶的按摩功能可以不同強度的水柱作用於淨洗部位,有效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相關疾病。
病疫當前,做好個人衛生清潔、維護生命安全非常重要。除了保持廁所清潔,「少出門、不聚餐、勤洗手、多通風」仍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大的防疫手段。(來源:廚衛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