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本次大會是WISE大會的第八屆,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資本分會場,我們以「穿越季候風——金錢湧向哪裡」為主題,邀請眾多走在行業前沿的大咖們,與我們一起用審慎的眼光回顧新資本十年,從發展的角度探討新資本的機遇與未來。
在新資本分會場,辰海資本創始合伙人陳塵先生以「後疫情時代的創投人感悟」為主題,分享了辰海在構建以消費行業為底層生態且有產業縱深的基金方面的經驗。陳塵先生認為,對於投早期的VC基金來講,好處在於第一是有更多的容錯率,第二是通過產業鏈的打法能夠形成生態,增加被投企業的穩定性、同時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投後管理,以及挖掘新的項目標的。
辰海資本創始合伙人陳塵先生
以下是陳塵先生的演講實錄,經36氪整理編輯:
陳塵:今年確實是很特殊的一年,主要是上半年的疫情一直延續到現在,給了我們這些做投資的人,尤其是VC階段的人一些時間思考。因為VC是節奏相當快的職業,或者說是投資人身份,很多時候一直在搶時間,要麼在投資,要麼在募資,要麼在退出,疫情給了我們很多時間思考,包括思考過往的整個行業,也思考到底未來宏觀環境是怎麼樣的發展。
第一,做個簡單的個人介紹。核心原因是,我覺得一個人的背景決定了他看整個社會、看公司、看行業有什麼樣的視角,我其實是工程師出身。從PPT來看的話,我從工程師轉到了投行FA,後面開始做投資,更偏成長期的投資,後來自己出來創業,創立機構叫辰海資本,偏創投的。之前我覺得我所有的轉折都還挺順利的,疫情期間我復盤了一下,我覺得把整個時間倒過來可能會更好。最早我做工程師的時候實在是太苦了,我做的是今天最牛的電路工程師,還是最高端的射屏工程師,包括燃料電池的電路管理,當時真的是很苦,也賺不了什麼錢。職業生涯在中國連跳槽的機會都不是太多,更不要談所謂的個人財富自由了。包括創業的機會也是寥寥無幾,最早在2010年以前整個中國能夠上市的半導體公司屈指可數,哪怕已經上市的,最後也是退市的命運。
那個時候半導體當時是很苦的行業,後來轉到了FA,去了景林做成長期的網際網路投資,最後做了辰海。辰海是典型的2015後新基金,2015後我覺得是所有創投行業的分水嶺,所有新基金裡該經歷過的事情我們差不多都經歷了一遍,一個創投機構會面臨的內部管理、外部宏觀環境、募資環境、基金監管,以及今年疫情所帶來的各種影響等。所以我覺得過往在創投行業待了有10幾年,基本上經歷了所有的不管是紅利還是所謂的危機。
簡單回顧一下,我算是老創投人,2008年入行的,基本上有12年左右的時間了。總的來看其實整個創投行業一直在往上走,但是有曲線的,經歷了這麼大的波折,好的時候真的項目一出來每天都是投資人在搶,不管是自己被投的項目還是市場項目,每天都是融資和IPO的消息,不好的時候也有基金募不到錢,項目現金流面臨枯竭,投資人自己下場做FA,因為那個時候FA都不願意在這裡面花時間了。其實經歷了這麼多,不管是個人的經歷還是整個VC行業的經歷來說,我在想VC到底賺的是什麼錢?2015年以前,其實整個創投行業賺兩個錢,第一個是信息不對稱的錢,早期創投行業是二元世界,二元世界核心的角色就是創業企業和投資人,企業數量相對比較有限,信息極其的不充分,也沒有所謂的第三方中介,沒有36氪這樣的媒體平臺,沒有像鯨準這樣的數據平臺,所以行業裡充斥著大量的信息不對稱,包括行業信息、市場數據、企業信息、競爭對手信息和其他同行的信息。早期進入到行業,擁有行業人脈,擁有行業信息,擁有行業數據,其實基本上賺了信息不對稱的錢。
第二叫認知不對稱,在2015年之前,尤其是手機剛剛出來之前,絕大部分VC投的還是網際網路或網際網路技術為基礎的商業模式類型創新企業,那個時候在2015年之後有一個核心數據,手機的普及率可以認為是等同於百分之百了,大部分人都會使用智慧型手機,除了發簡訊、電話之外所有日常生活、消費、信息獲取都在手機上面了。但在此之前,確實網際網路是建立在PC基礎上的,PC過往的滲透率不高,真正用PC的人是10%—30%之間。2015年以前賺的認知不對稱的錢。就是我相信的東西有其他人不相信,但我是正確的,後面我是賺到錢了,不管是被投企業還是投資人。
但是現在賺什麼錢呢?2015年以後整個資本圈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一個是有眾多的參與者出現,不管從機構數量還是創投企業數量都是數量級的爆發,同時頭部效應也特別的明顯,所以這個時候我覺得從創投機構來講賺錢的是資源不對稱的錢。這裡的資源包括但不限於我列舉的這麼幾條,第一是品牌資源,更好的品牌投資人更容易獲取項目,更容易募資,更容易吸引到更好的團隊來加入,甚至被投企業有品牌的投資人加持,他後面的募資和上市的過程,甚至包括監管過程都會有紅利,會相對容易。第二是規模,規模是可以給基金容錯率,你不用把注下在某一兩家企業身上,你可以去賭一兩個賽道,但如果連賽道都賭錯了只能說運氣不好。剩下兩個就是產業縱深和生態,前面兩個可能是時間比較久,規模比較大,頭部的基金他們擁有的資源,後面兩個產業縱深和生態是基金本身風格的選擇,成功與否,取決於投資人和機構的勤奮程度,或者說是聚焦的程度,沒有其他的秘訣。
講到這裡,我們來看看今天到底要做什麼。這裡面顯示的人是我們基金投過的企業,要麼是股東和創始人,要麼是跟被投企業相關的人物,或者從我們被投企業的商業模式裡面出來的一些人。裡面有像李子柒、韓寒、王思聰、北極星小姐姐、蔡徐坤,根據裡面認出來人的數量可以看出在座的心理年紀。我們換個表達方式,這其實就是剛才那些人後面去映射的企業,比如說李子柒是微念的KOL,也是她電商的品牌,蔡徐坤是偶像劇裡面出來的模特,北極星小姐姐是最火的國外美劇的人物,我們也投過風口浪尖的熊貓直播,校長就是熊貓TV的代表人物。從這裡看好像我們是文創,或者叫文娛類的基金,這個話在兩年之前敢講,如果是去年講這個基金連錢都募不到。當時我們也是很痛苦,畢竟投的企業都沒有問題,當然我們要容錯,熊貓TV雖然出了一些問題,我們可以有這個容錯率,這個本身跟基金業績好壞沒有關係,我們在基金整體策略裡還有其他的代表案例。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大部分女生都知道,過往兩年最火的高圓圓同款綠色軍大衣,整個淘寶裡面盜版賣了兩三個億,這是IMMI頭部的設計師品牌。也有做技術2B服務的,蔚領時代是國內最領先的雲遊戲服務公司,IOS上排名第一的原神,整個的雲技術是他們來構建的,因為原神的畫質是目前來看遊戲畫質的第一。合闊智雲也是國內最頭部做餐飲零售的供應鏈公司,他們是在阿里跟美團的手裡面拿下了喜茶、樂樂茶、星巴克等一系列的輕餐連鎖企業。現在看起來我們又好像是消費類的基金,好像是做技術跟2Bs服務的基金,到底我們是做什麼呢?其實我們在構建以消費行業為生態且有縱深的基金,這樣對早期VC基金來講,第一是有更多的容錯率,第二個是通過產業鏈的打法能夠形成生態,增加被投企業的穩定性,同時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投後管理,以及挖掘新的項目標的。
我們一直在想到底把消費品做好需要哪些外部的協助力量。第一是從零到一,流量營銷、IP內容、品牌的塑造、品牌傳播,因為中國相對來講供應鏈是比較發達的市場,所以很多消費類品牌之所以能夠有那麼多的原因,前期供應鏈的觸達是相對容易的,但是前期把它的故事從零到一完整的表述出來,且能夠傳播出來這是需要成本和時間的,甚至是需要資源。第二個是,一個消費品從一到十,這個過程中需要第三方服務的支撐,第三方技術的支撐,才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服務消費者,讓企業能夠更加的平穩增長和發展。
最後一個是,如果消費品真的要做大可能從單一品牌變成品牌集團,這時候它的銷售渠道為了規模化增長需要做到全渠道,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要做,甚至還要出海,同時供應鏈要不斷升級,不是簡單的通用型供應鏈,在生產、工藝、技術上都要有自己的壁壘。所以這是我們整個投資的邏輯,本身也是從最早的只是投單一文娛,到後面如何延展我們的優勢。當然了,我也舉個案例,在這裡面微念最早的供應鏈有很多是由我們投的被投企業提供的,同時微念又跟我們投的另外企業成立了合資品牌。為了能夠孵化、賦能更多KOL,微念在跟我們投資的藝人經紀公司和綜藝製作公司進行合作,我們投資的魚子醬文化本身他們是綜藝節目 「青春有你」、「奮鬥吧主播」的製作公司,他們下面有一些藝人的廣告代言,是跟我們投的其他品牌公司在合作。基本上從前端的內容IP流量到中間的品牌,到相關的技術服務,以及到最後的供應鏈、渠道能把大家串起來並打通。這樣的好處在於,一個基金3到5個億,投資標的少的有15家,多的可能有20多家,兩個基金同時要管30多家企業,本身投後就是巨大的壓力,我們就是能夠希望通過這種生態鏈的打法,從壓力轉化為動力,同時在這裡面挖掘出更好的潛在投資標的,或者說持續加速項目發展。
之所以我們選擇消費這個行業,第一個它的容錯率是比較大的,不像有些網際網路行業頭部效應特別明顯,之所以容錯率大是因為我們之前錯過了很多的項目。比如說茶顏悅色,話梅(harmay),文和友等,等想投的時,項目已經不是一個早期項目了,我們基金從金額到階段已經錯過了投資最好的機會。所以即使錯過這麼多我們還是投了一些好項目,所以我覺得消費行業的一個好處就是,市場足夠大市場足夠長,有很好的容錯空間。
第二個是有大量的細分市場,能夠規避紅海競爭,紅海既有行業裡面的機構,也有機構之間的競爭。我快速的講一下案例,這個行業沒有什麼秘密和信息不對稱,很有可能我們看到的過一個星期被其他的同行和創業者也看到了。一個是叫破產三坑,JK羅裝漢服,為什麼講這個呢?是因為我們做了數據分析,抖音、微博核心社交媒體關於「三坑」話題度是潮玩的三倍,潮玩裡面都有泡泡馬特,為什麼三坑裡面出不了相關的現象級企業?包括2019年整個淘寶系漢服的銷售增長是8倍,這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的。第二個是輕醫療健康消費品,我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所有的這些消費品類目跟微商基本是暗合。
首先最早微商也是有美白抗皺的護膚品,第一波也是美妝護膚產品,第二波是健康休閒食品,這個最早也是比較火的,如果有朋友家裡面是二、三線城市的,叫519代餐粉,特別的難喝,都是糊糊,這個代餐粉微商一天能賺到10幾個億的利潤。然後是第二波,第三波是什麼呢?我們自己判斷分析,包括也看了很多的抖音、淘寶廣告投放的數據,應該是輕醫療健康消費品,我們也看了一些最近出現的睡眠糖、口腔護理的細分單品,其實這類產品以前在微商,把整個打法鏈條在新的自媒體時代重構了一遍,從產品重構,從商業模式重構,甚至從整個價值傳播鏈重構這個品牌,變得更加的陽光化、合法化。我們看了很多在抖音上做廣告投放的公司,這幾個類目,尤其是跟男性,跟女性的醫美相關的基本上ROI都是非常高,很多項目我們看了根本不需要融資,單月利潤就是3000萬,甚至更高。
最後一個我估計跟熱點有關,我們叫潮流經濟、夜經濟,今天時間有限我就不展開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