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發現腫瘤退化實時監控新方法 有望減少化療

2020-12-17 科學網

 

英國諾丁漢大學一研究小組在最近一期的《英國癌症研究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發表論文稱,使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來對腫瘤退化及ERCC1核蛋白表達進行評估,是對接受輔助性化療手段的賁門癌患者進行病情實時監測的有效辦法。該發現或對未來賁門癌的臨床治療產生重大影響,從而給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賁門癌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胃癌,腫瘤產生於食管與胃部的連接部位,也稱胃—食管連接部癌。該種癌症與其他部位的胃癌不同,具有自己的組織學特性和臨床表現,其診斷和治療方法較為獨特,外科治療效果也比較差,目前還沒有患者能在診斷出該種疾病後活過5年。現在較為流行的標準治療方案是先對患者進行12周的高強度化療,然後進行外科手術,之後再做為期12周的化療。實踐表明,該治療方案的效果並不明顯,長時間的化療不僅對病人的身體有極大影響,且只對那些對化療有反應的病人有作用。

 

英國諾丁漢大學及該校附屬醫院的專家組成的賁門癌研究小組,在過去5年一直致力於該種疾病的研究,希望能找到改進該疾病治療方法的手段。他們在研究論文中指出,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可以對賁門癌患者的腫瘤退化及ERCC1核蛋白表達情況進行實時監控,使醫生能夠在治療期間對腫瘤的發展情況進行評估,從而幫助其決斷是否採用後續的化療手段。他們進行的實驗驗證了該種方法的有效性,對大約250名患者手術後的腫瘤樣本進行的分析顯示,術後化療只對40%至50%的患者起作用。

 

研究人員認為,新發現可使醫生能夠判定在手術後進行第二次化療的必要性,從而為賁門癌患者提供更合適的治療手段,同時也為進行更廣泛、專業的臨床研究鋪平了道路,將對未來該種癌症的臨床治療產生重大影響。

 

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賁門癌的發病率呈逐漸增長之勢。英國人的賁門癌發病率是世界上所有白人裡最高的。據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統計,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該種癌症在英國男性中的發病率增加了50%,在女性中增加了20%。而在我國,賁門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各類惡性腫瘤中也位居前列。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老藥新用!科學家發現常用化療藥物阿黴素有望克服白血病耐藥性
    老藥新用!科學家發現常用化療藥物阿黴素有望克服白血病耐藥性  Winnie Lee • 2020-04-21 16:46:29 來源:前瞻網
  • 腫瘤患者化療後血小板減少怎麼辦?一文讀懂
    化療後血小板減少?這「三劍客」了解一下。 作者丨李萬禎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前段時間,界哥推出「如何預防性使用升白針?這些高風險化療方案尤其要注意!」後,好學的小夥伴們紛紛在後臺@我們「續杯」,希望了解關於腫瘤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的知識。
  • Nature子刊:老藥新用!經典化療藥物阿黴素克服腫瘤耐藥性!簡直是...
    在一項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新研究中,斯託爾斯醫學研究所、堪薩斯城兒童慈善醫院和堪薩斯大學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克服白血病的耐藥性的有前途的新策略,只需要使用目標劑量的廣泛使用的化療藥物阿黴素。
  • 胰腺腫瘤早期發現至關重要,中醫治療胰腺腫瘤的方法!
    胰腺腫瘤的發病的近些年有上升趨勢,胰腺腫瘤是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疾病,發病快,死亡比例高,對患者及家屬的傷害是巨大的。南京太乙堂中醫腫瘤專家戴春海主任指出:胰腺腫瘤早期發現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狀不典型,難以早期發現,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經是中晚期。
  • 2020長沙市腫瘤化療質控中心腫瘤規範化治療與進展培訓班召開
    紅網時刻12月10日訊(通訊員 杜禎)為了進一步加強長沙地區各級醫院對腫瘤化療質量的控制和督查,促進精準醫療、精細管理、規範診療,近日,由長沙市腫瘤化療質控中心、長沙市第三醫院主辦的「2020長沙市腫瘤化療質控中心腫瘤規範化治療與進展培訓班」在長沙召開。
  • 癌症研究:新輔助化療為晚期宮頸癌患者帶來81%的生存率!
    有研究報導,新輔助化療後進行手術在臨床上可行,不僅可減輕腫瘤負荷,提高腫瘤切除率,還能降低發生術後高危病理因素的風險,改善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的生命質量。總而言之,二者聯合在腫瘤治療中的療效已被證實和肯定。有研究表明,ⅠB 2 ~ⅡB期宮頸癌患者行新輔助化療後的總生存率優於單純放療者。
  • 全球頭例:這家英國醫院採用「聲簇療法」極大增強化療精準給藥
    前不久,英國的一家醫院傳來喜訊,該院通過在化療時注入微液滴和微氣泡團簇的技術,為一位繼發性肝癌患者實施了全球頭例治療。 這種治療名為「聲簇療法」,極大地增強了化療對腫瘤的給藥,對降低副作用也有積極作用。而開創這一療法的,正是歐洲大名鼎鼎的皇家馬斯登癌症中心,位於英國倫敦。
  • 中醫藥調理可貫穿腫瘤治療的全過程,可對放化療減毒增效並改善患者...
    因為發現較遲,且腫瘤已有肝轉移跡象,不適合手術,故採用化療保守治療,化療共6個周期。當時考慮老人年紀大,為減少化療對身體的副作用,醫生建議在化療期間同時用中藥湯劑調理,並配合飲食調理。 在化療過程中,老人因化療藥物引起手足症候群,皮膚瘙癢、脫皮,寢食難安,用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配製的中藥湯沐洗後,脫皮症狀很快得到改善。
  • 減肥藥能增加化療效果?奧利司他恢復晚期卵巢癌化療敏感
    根據英國癌症研究所(ICR)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英國銷售的一種非處方減肥藥奧利司他(Orlistat)有望幫助已產生化療耐藥性的卵巢癌患者再次對化療產生治療反應。研究人員在化療耐藥卵巢癌小鼠模型中開展了試驗,結果顯示,奧利司他幫助卵巢癌變得對化療藥物順鉑(cisplatin)敏感,同時延緩了腫瘤生長。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國際癌症雜誌》。化療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但是一旦出現耐藥性,就會變得很難治療。
  • 醫科院腫瘤醫院護士長梅志紅:別靠「忍」字打天下,化療,也可以儘量...
    記者日前前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對腫瘤內科護士長梅志紅進行採訪時了解到,其實目前針對腫瘤患者化療不良反應的一些藥物和治療方案已經更新,化療並不一定要與噁心嘔吐等痛苦連在一起,患者完全可以儘可能舒適地完成。
  • 掌握這7點,輕鬆應對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症
    腫瘤化療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症(CIT)是指抗腫瘤化療藥物對骨髓巨核細胞產生抑制作用,導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計數低於100×109/L。 (2)二級預防的方法 患者既往化療後發生3/4級血小板減少、本周期化療結束後有血小板計數下降趨勢:a.存在出血高風險因素,推薦化療後6~24h開始預防性應用促血小板生成藥物。b.無出血高風險因素,推薦在血小板計數<75×109/L時開始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藥物,至血小板計數≥100×109/L時停藥。
  • 錢花了罪受了,為什麼一化療就人沒了?腫瘤專家揭開化療真相
    「早知道就不做化療了,到頭來白受罪!」小青憤憤不平說道。 去年,小青的外公因身體不舒服到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癌症晚期。由於年紀大,身體素質較差,小青的外公缺乏手術條件,於是醫生採取化療方案,儘量幫助小青的外公控制腫瘤。
  • 腫瘤醫院師英強主任醫師談「軟組織腫瘤的治療」
    [網友587660]問:軟組織腫瘤術後為何易復發 [嘉賓師英強]: 軟組織腫瘤長的位置比較深,不常被發覺,如果發現了,往往手術做得不規範,沒有按照惡性腫瘤切緣2-3公分,加之腫瘤容易累及血管和神經以及骨骼,所以造成腫瘤切除不徹底,另外由於放療、化療也不敏感,所以術後容易復發,因此首次手術最重要。
  • 阻斷DNA修復的新藥物能夠提高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
    鉑類等許多化療藥物通過破壞DNA來殺死癌細胞。然而,一些腫瘤可以通過依賴DNA修復途徑來抵抗這種損傷,從而對化療產生耐藥性。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可阻斷這種修復途徑的化合物,當用這種化合物和順鉑聯合治療荷瘤小鼠時,腫瘤比單用順鉑治療的腫瘤明顯縮小。該研究結果於6月4日發表於Cell雜誌,論文標題為「A Small Molecule Targeting Mutagenic TranslesionSynthesis Improves Chemotherapy」。
  • 專家解讀如何減少化療所致的噁心嘔吐症狀
    ●專家解讀如何減少化療所致的噁心嘔吐 癌症是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隨著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新藥的上市,各種癌症的總生存期均有了一定的延長。在治療過程中,化療所致噁心嘔吐(CINV)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有效治療的中止。
  • 一般化療第幾次最痛苦,專家說:化療不一定痛苦,只要你選對方法
    有些副作用會讓患者痛苦萬分,特別是化療,過程漫長,非常的痛苦,並且一想到化療期間,病人被疾病折磨的苦不堪言,就感覺到非常的心酸,化療其實不是那麼的難以忍受,人體還是可以承受的了的,但是,隨著化療次數的不斷增多,人體對化療的抵抗力,就會越來越弱,甚至是讓人沒有活下去的勇氣,那麼一般化療第幾次最痛苦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化療那些事情。
  • 廣東專家提出新治療方案 化療後疼痛指數可減少近四成
    廣東專家提出新治療方案 化療後疼痛指數可減少近四成金羊網  作者:符暢、張陽、劉文琴、林偉吟  2018-12-18 金羊網訊 記者符暢,通訊員張陽、劉文琴、林偉吟報導:頭頸部腫瘤是我國華南地區高發腫瘤
  • 實驗證明:靈芝多糖可減輕化療引起的疲乏、抑制腫瘤生長
    廣州中醫藥大學發表在2016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國際生物大分子期刊)的研究報告,以人類肺腺癌建立的肺癌實驗模型,詳細比較了只做化療、只吃靈芝、化療與靈芝並用,對於癌因性疲乏、腫瘤生長、存活期的影響,結果發現,不管癌症有沒有進行化療,吃靈芝都比沒吃靈芝好。
  • 二甲雙胍再有新發現:抑制小鼠腫瘤生長
    來源:奇點網/賽柏藍▍整理:遙望二甲雙胍再有新發現,和禁食協同作用,抑制小鼠腫瘤生長。近日,據奇點網消息,歐洲腫瘤研究所的學者們發現,二甲雙胍和禁食可以協同作用,抑制小鼠腫瘤的生長。
  • 化療後噁心嘔吐的護理方法
    化療作為惡性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其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亦會殺傷人體活躍增殖的正常細胞。而在人體諸多化療敏感組織中,消化道是較早受累的組織之一 。在諸多消化道毒性反應中以噁心、嘔吐最為常見,雖然化療過程中使用不斷更新的止嘔藥,但還是會出現不同程度噁心、嘔吐反應,導致患者進食減少,體重減輕,機體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患者對再次化療的恐懼感,嚴重的嘔吐可致病人出現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造成病人精神緊張及焦慮,影響治療的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