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述說歷史、牧師會禮堂展現恢弘:坎特伯雷大教堂(完結篇)

2020-12-16 書蟲遊世界

從西南耳堂走出教堂,去欣賞一下這幢宏偉建築的外觀。西南耳堂背後就是垂直哥德式的哈利鐘樓。有意思的是西南耳堂的左上方多出一個小尖塔,與右邊並不對稱。查了一下,那是燭光塔,不知今夜會不會點亮一支大大的蠟燭為過往的行人指引方向(估計不會,還是覺得暗,而且也不夠高)。

由此向東望,可以看出東南耳堂的建築形式與教堂其它地方完全不同,半圓拱的窗戶和牆壁下部的雕刻連拱都是典型的羅曼式風格,大概是14世紀重建時保留下來的部分。

向西回到我們進教堂時走的西南門廊,在教堂建設之初,所有門廊壁龕都是空的,直到1860年代才聘請雕塑家西奧多·皮費佛(Theodore Pfyffers)創作53尊雕像填補進去。

西南門上方的四尊為坎特伯雷大教堂歷史上最重要的四位大主教,從左至右依次為:首任大主教奧古斯丁、威廉一世(William the Conqueror,1028-1087)徵服英格蘭開創諾曼王朝後的首任大主教蘭弗朗克(Lanfranc,1005-1089)、被稱為「最後的教父和經院神學之父」的安瑟倫、支持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後來被瑪麗一世處死的託馬斯·克蘭麥(Thomas Cranmer,1489-1556)。

大門左側為奧古斯丁創立此教堂時的肯特國王埃塞爾伯特(thelberht of Kent,550-616)。沒有他皈依羅馬天主教後的支持,就不可能有這座大教堂的創建。右側為當時的王后貝爾莎(Bertha of Kent,565-601),據說她對奧古斯丁一行熱情款待,後來還收到了羅馬教宗格裡高利一世寄來的感謝信。

相比西南門的古人像,西門兩邊的雕像則是為當時活著的人而立。大門左側的兩尊是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1819-1901)和阿爾伯特親王(Francis Albert Augustus Charles Emmanuel,1819-1861),1860年代西奧多·皮費佛創作此雕像時正好當政。而大門右側的兩尊原本是什麼我們並不知道,但顯然在年久破損後並未照原樣複製,而是重新創作了現任國君伊莉莎白二世女王(Elizabeth II,1926-)和其夫菲利浦親王(Prince Philip,1921-)。

大教堂的西北方向,有個神秘的小院,門口的牌子上寫著:舊宮,門上掛著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盾徽。這裡是大主教在坎特伯雷的居所,看他在不在家,只要注意樓頂上掛沒掛主教的徽旗就知道了。

順教堂北牆向東,便來到教堂的大迴廊。

迴廊拱頂上布滿了古老的盾徽,記錄了坎特伯雷大教堂歷史上所獲的支持與保護。

花窗玻璃上的每個人物都有天使伴其左右。

迴廊圍合的草坪裡埋葬著曾在這裡供職或與大教堂關係密切的人物。

換個角度好好欣賞一下哈利鐘樓,斑駁的牆面應該是多次修補的結果。

迴廊正東是牧師會禮堂或叫議事堂,英文叫法為Chapter House。Chapter在英語中是章節的意思,House意為房子,據說最初神職人員開會時都是由領導先讀一個章節的教規,久而久之就把這個開會的地方稱為Chapter House了。我們以前看到的多為圓形且位於教堂東南方向採光較好的地方,而這裡的牧師會禮堂為長方形且位於教堂主體建築的北邊,算是比較特別的一個。

禮堂很大很空曠,據介紹是英國最大的牧師會禮堂。

半圓拱形的屋頂用愛爾蘭橡木製成,裝飾極具英國晚期哥特風格特色。

東西兩頭的花窗製作於維多利亞時代後期,其中東頭花窗描繪的是與坎特伯雷大教堂發展歷史關係最為密切的人物,包括前面提到過的貝爾莎王后、奧古斯丁大主教、肯特國王埃塞爾伯特、蘭弗朗克大主教、安瑟倫大主教、託馬斯·貝克特,以及「黑太子」愛德華、亨利八世等,右下角最後一位是當時的女王維多利亞。

西頭花窗描繪的則是與坎特伯雷大教堂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包括亨利二世的四個騎士刺殺貝克特大主教;以及亨利二世脫去上衣赤足跪在貝克特墓前,由教士在身後抽打以助其贖罪等場景。右下角最後一幅當然也與維多利亞女王相關,是坎特伯雷大主教為女王加冕。

穿過牧師會禮堂北邊的一條通道,來到一片草坪,這裡有個古老的水塔,為12世紀所建。

此時的草坪上剛舉辦完一場婚禮,所有來賓都是盛裝出席。

新娘子是個美麗的黑珍珠,看到我遠遠地拍照,露出燦爛的笑容。

北邊有個遺址花園,曾是修道院宿舍所在地。

看這羅曼式的半圓拱,應該也是11世紀或者更早的建築遺蹟了。

換個角度看水塔、東北耳堂和旁邊的尖塔。

再往東走,感覺就要進入神職人員的生活區了。我們停住腳步,不再繼續探索,以免打攪到人家。

相關焦點

  • 凝聚澳大利亞歷史的聖詹姆斯教堂與聖瑪麗大教堂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雪梨歌劇院最終成為現代建築史上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雪梨歌劇院不僅是雪梨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雪梨的靈魂。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遊,雪梨歌劇院隨時為遊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採。從遠處望去,雪梨歌劇院就好像一艘正要起航的帆船,帶著所有人的音樂夢想,駛向蔚藍的海洋。
  • 離開英國之前,我想邀請你順路去看看坎特伯雷大教堂,它很漂亮
    坎特伯雷和多佛爾一樣,是英國知名的歷史小鎮,而且兩個小鎮位於同一個方向,相距也不是很遠,如果你要從英國乘坐遊輪去法國,那麼這個地方也是順路。從倫敦乘坐火車到坎特伯雷耗時1小時,每天的車次很頻繁,基本上1個小時就有一趟車出發。
  • 聖瑪麗大教堂,澳大利亞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築
    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位於海德公園的對面,是雪梨大主教的所在地,被稱為澳大利亞天主教堂之母。是澳大利亞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築,教堂內部可以免費自由參觀,一進入教堂,立刻就會被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所感染。
  • 聖保羅教堂——一座以青石為主要建材的哥德式大教堂
    一九一三年拆除舊房,準備重建教堂。負責建造該堂的是該堂會長季盟濟,他從美國一位聖公信徒那裡徵募到一筆捐款,這位信徒的兒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他為了紀念他的兒子而捐了這筆款子。聖保羅教堂按教堂形式設計,由金陵大學建築工程師齊兆昌監造。由陳明記營造廠承建。全部建築費用包括設備為一萬二千美元,折當時幣四萬八千銀元。於一九二三年落成,並正式命名聖保羅堂。舉行了隆重的祝聖典禮。
  • 英國坎特伯雷大教堂、聖奧古斯丁修道院和聖馬丁教堂
    坎特伯雷大教堂、聖奧古斯丁修道院和聖馬丁教堂,位於英格蘭東南肯特郡的坎特伯雷市。屬於有「英格蘭花園」之稱的肯特郡。公元597年,傳教士奧古斯汀受教皇的委派,從羅馬赴英國傳教。他在四十名修士的伴隨下,來到作為薩克遜人的肯特王國都城的坎特伯雷。
  • 三種哥德式匯集一處,這座教堂堪稱英國哥特建築的教科書
    約克大教堂全稱約克聖彼得主教座堂。整個建築長160米寬68米,是北歐最大的中世紀哥德式教堂。要知道,英國國教在英格蘭境內分成兩個教省,各有一位大主教,南省的座堂在坎特伯雷,其主教地位排第一,北省的座堂就是這個,其主教地位排第二,高於倫敦等所有教區主教。
  • 水晶大教堂事工創辦人羅伯特•舒樂牧師逝世
    當地時間4月2日上午11時59分,羅伯特•舒樂的孫子博比•舒樂(Bobby Schuller)發布了關於舒樂牧師辭世的完整聲明。因為創辦美加州最大基督教事工之一「水晶大教堂」及主持電視節目「權能時間」,羅伯特•舒樂及舒樂家庭在美國基督教界曾頗受歡迎及關注。美東時間2日上午10時23分,美聯社經過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報導了舒樂牧師離世的消息。
  • 水晶大教堂創始人舒樂牧師孫子接任《權能時間》主持
    近日,加州水晶大教堂事工董事會選舉水晶大教堂創始人羅伯特·舒樂牧師的孫子被任命為每周《權能時間》電視節目的新任牧師,並作為沒有投票權的董事會成員。水晶大教堂事工主席兼執行長約翰·查爾斯在周四晚的一次會議上宣布了這一決定。「他是一位真正的擁有屬神恩賜的人,」查爾斯的話說。
  • 英國紐曼大學學生分享:遊蕩在坎特伯雷
    編者按:Canterbury(坎特伯雷)是英國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大教堂城市,它位於英國Kent(肯特郡)的東部,距離倫敦只有89公裡不遠。我們當天從倫敦中心出發,自駕大概一個多小時就來到這裡了。在紐曼大學待膩了,就打算出去走走。第一站就是坎特伯雷。
  • 英國最古老學校King's School, Canterbury(坎特伯雷國王學院)
    學校位於英國古鎮坎特伯雷,在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後面,所以它也是英國最古老的學校之一。King’s School, Canterbury(坎特伯雷國王學院)在學術方面的成績也十分的優異。在GCSE成績上,GCSE考試成功通過的學生有99%(不低於C級),並且有70%的孩子獲得了A*-A的成績。
  • 天津教堂:自身的起落,城市的變遷
    在《一座慶王府,幾段天津事》一文裡,一筆帶過地和大家聊了聊天津的五大道,風格多樣的小洋樓,數以百計的歷史人物。作為北方保留歷史風貌建築最多的城市之一,天津的多樣不止在五大道,還有那些同樣飽經滄桑幾渡沉浮的天津教堂。
  • 考文垂大教堂——位於英國西米德蘭茲郡考文垂市中心
    考文垂大教堂也被稱為聖米迦勒大教堂(St Michael's Cathedral),位於英國西米德蘭茲郡考文垂市中心,是考文垂最著名的標誌性建築。該教堂外部呈磚紅色,整體建築風格恢弘大氣,高大精美。考文垂教堂是考文垂最著名的標誌性建築。
  • 德國,那些讓人流連忘返的建築物,十分的恢弘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被機關式擺鐘和時尚式建築方式所為人傾倒的壓倒性的恢弘,華麗的名勝慕尼黑新市政廳。在附近的廣場上有可以品嘗到經典的德國啤酒、拜斯維亞等啤酒花園、啤酒廳,從白天開始就有很多當地的大叔們在喝。特別的奢侈,悠閒的生活方式十分的讓人羨慕。在馬裡恩廣場以壓倒性的身姿矗立的新市政府大樓的裝置鍾我想應該是預先要觀賞的。因為一天只出現幾次,對逗留日數短的遊客來說說不定是很殘酷的。
  • 聖吉爾斯大教堂,是愛丁堡的主教堂,也是蘇格蘭的國家教堂
    聖吉爾斯大教堂是基督教蘇格蘭長老會的權力中心,通常被認為是全世界蘇格蘭長老會教堂的「母教堂」教堂的歷史反映了蘇格蘭人獨有的世俗和宗教生活,以及16世紀天主教在蘇格蘭發展演變的歷史。教堂前有白金漢公爵塑像,裡有一座20世紀增建的蘇格蘭騎士團禮拜堂,新哥德式的天花板與飾壁上的雕刻極為精美華麗,風格凝重。這座聳立於皇家英裡大道邊的教堂,是愛丁堡的主教堂,也是蘇格蘭的國家教堂。
  • 上海唯一的羅馬式教堂,建築風格低調獨特,就在「新天地」附近
    但是在上海「新天地」附近,有一個很低調教堂這經常被大家忽略,這裡充滿年代感的歷史建築有很大的觀賞價值。這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上海諸聖堂 」。 上海諸聖堂位於黃浦區復興中路,這是一個有著100多年歷史的老教堂,教堂建築的外形很是別致,但極具歷史人文價值。這個教堂的人氣似乎不是太高,經常被大家忽略。或許這也和教堂建築的風格有關吧!
  • 馬尼拉大教堂:飽經風霜的大教堂,精緻的彩繪玻璃窗
    馬尼拉大教堂是馬尼拉天主教大主教管區的主要建築,最初的教堂建於1581年,在以後的歲月中教堂因颱風,地震,和戰爭的火焰不斷被損毀,不斷重建。現在的教堂已是第六次修建的成果,由建築家Fernando 和Archbishop J Santos於50年代下半期設計,借鑑了老教堂的石雕和玫瑰形雕刻窗子。彩色玻璃窗因有天窗而放出異彩,邊上三個小教堂由馬賽克裝飾。馬尼拉大教堂中有一些諸如彌撒,告解,洗禮等宗教活動,也提供婚禮服務。去的時候一場婚禮剛結束,新郎新娘步出教堂。
  • 水晶大教堂
    當代不少教堂從現代人的審美角度出發,採用了新穎別致的現代風格,讓上帝的居所多了一分現代感。而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的水晶大教堂,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水晶大教堂位於洛杉磯市南面的橙縣境內,一個叫「庭院樹叢」的地方。1968年的春天,羅伯特·舒勒牧師決心在美國加州建造一座別致的大教堂。
  • 紐約曼哈頓清晨發生大火,當地百年歷史教堂遭燒毀
    紐約曼哈頓下城(lower Manhattan)5日清晨爆發大火,紐約消防部門(FDNY)官員表示,當地清晨6點左右曼哈頓一處5層樓高的空屋一樓起火,大火快速蔓延,延燒到附近的百年教堂「中學院教堂」(Middle Collegiate Church)。
  • 非教徒也可在教堂結婚!伯大尼、景輝堂、海濱白教堂3大證婚場地
    在教堂結婚不是教徒專利!香港三大教堂:伯大尼、景輝堂、愉景灣海濱白教堂都能為非教徒提供證婚儀式,成為不少非教徒新人考慮的證婚場地。三個場地的教堂風格有異,吸引不同喜好的新人,然而在揀選證婚場地時也要考慮更多實在條件。 伯大尼教堂
  • 美輪美奐的聖家族大教堂
    聖家族大教堂是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一座羅馬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築師安東尼奧·高迪設計。教堂於1882年開始建造,至今還未竣工,但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其正門上方有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群:正中是聖母抱著剛出世的耶穌;左邊是王侯朝拜;右邊是牧羊人朝拜;上方是眾天使,他們正在合奏各種樂器,慶祝救世主的誕生。誕生立面側門上方的雕塑也都是聖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