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唯一的羅馬式教堂,建築風格低調獨特,就在「新天地」附近

2020-12-22 旅遊景點大boss

上海作為我國旅遊業最發達的城市,熱門的旅遊景點有很多。其中處在黃浦區核心地帶的「上海新天地」就是上海的地標建築,也是上海最熱鬧的商業街區之一,每天都會有大量的遊客到這裡來參觀遊覽。但是在上海「新天地」附近,有一個很低調教堂這經常被大家忽略,這裡充滿年代感的歷史建築有很大的觀賞價值。這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上海諸聖堂 」。 

上海諸聖堂位於黃浦區復興中路,這是一個有著100多年歷史的老教堂,教堂建築的外形很是別致,但極具歷史人文價值。這個教堂的人氣似乎不是太高,經常被大家忽略。或許這也和教堂建築的風格有關吧!

在我們一般的印象中,教堂通常看上去都是高大挺拔,引人注意的,並且都裝修得很精美,各種壁畫、彩窗、雕塑也都做得很漂亮,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但「上海諸聖堂」看上去就比較簡陋,不僅從外形上看沒有那些做工精美的壁畫、彩窗、雕塑,甚至連外牆都沒有裝飾,建築的紅磚都全部露在外面,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一座沒有建成的半成品。殊不知這正是上海諸聖堂所獨有的風格,古樸簡約,與世無爭。

據說「上海諸聖堂」是由美國傳教士麥甘霖牧師與中國牧師汪孝奎共同籌劃設計建造而成的,迄今為止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矗立了百年之久。現在「上海諸聖堂」也是上海僅存的羅馬式基督教堂,歷史意義極大。就建築風格來說,上海諸聖堂也是上海眾多教堂中最獨特的一座,也有較大的觀賞價值。

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時尚,更喜歡那些花裡胡哨的建築,所以像「上海諸聖堂」這樣低調內斂的建築就不太受大家歡迎了。即使處在新天地這樣的鬧市,還是很少引起遊客們的注意。但是如果你能靜下心來仔細的去欣賞它,還是能發現它身上那種獨具特色的魅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來過上海旅遊?你又最喜歡上海的哪個景點呢?對於這座風格獨特的「上海諸聖堂」你有什麼看法嗎?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你想來上海發展嗎?歡迎大家留言。

相關焦點

  • 上海僅存的羅馬式教堂,就在「新天地」附近,很多遊客都沒注意到
    上海這座城市的建築也是可以充分體現這些文化,這座城市中的教堂數量也是非常多的,據了解截至19世紀末,上海共有大小教堂300餘所,徐家匯天主教堂、佘山天主教堂、沐恩堂、聖三一堂這些教堂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今天我們要說的上海這個教堂也是非常優秀的,上海唯一的羅馬式教堂,就在「新天地」附近,很多遊客都沒注意到,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羅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分分鐘搞清歐洲各種建築風格!
    在被諸多建築風格充斥著的歐洲,作為遊客的我們常常會迷失自己。一座又一座不同時期的教堂、城堡,真是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啊…今天就為大家簡單普及一下歐洲5大建築風格: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
  • 哥德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如何分辨歐洲建築風格?
    歐洲建築式樣繁雜,什麼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羅馬式建築……一堆沒聽過的名詞擺在眼前,卻也成了提升審美旨趣的一大難題。今天,維京遊輪和你一起探訪歐洲建築精粹,並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帶你入門歐洲建築史!「圓形的拱頂、厚實的石壁牆、堅固粗重的墩柱、窄小的窗戶」是一眼認出羅馬式建築的關鍵。相比其它建築流派,不加多餘潤飾的羅馬式建築更顯嚴肅。巡遊萊茵河,很多羅馬式建築分布在兩岸。在德國名城美因茨、班貝格、特裡爾,都有著典型的羅馬式建築。
  • 西開教堂,天津最大的羅馬式建築
    從五大道文化區向西北方向步行一公裡左右可以到達天津西開教堂。天津西開教堂是天津教堂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為國內少有的羅馬式風格建築(10-12世紀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民國元年(1912年),首任主教杜保祿(法國遣使會會士)考察到望海樓教堂(1869年,天主教傳入天津後建造的第一座教堂)地處天津舊市區,不便於今後擴展,於是在緊鄰天津法租界西南面的老西開興建新的主教座堂——西開教堂。
  • 青島最大羅馬式建築,中國唯一祝聖教堂,熬過這個疫情,就結婚吧
    中國漂亮的教堂有很多,這些教堂中,造型繁複、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堂更符合現代國人的審美,所以也頗得新人們的喜愛,而在美麗的青島,就有一座聞名國內外的天主教堂。青島天主教堂於1934年建成,原名「聖彌厄爾教堂」,是青島市區最大的羅馬式建築,也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設計而成。
  • 哥德式建築如何在中世紀取代羅馬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是12世紀中葉產生於法國的一種建築風格,以教堂為主要表現形式。這種建築風格到13世紀中期已經傳遍整個西歐,15世紀中後期開始衰落,16世紀逐漸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所代替。哥德式教堂與之前的羅馬式教堂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 :肋拱拱頂 ,尖頂拱門 ,圓形花窗 ,簇柱 ,以及高聳向上的線條。哥德式教堂的整個外形和布局都較之前發生明顯的改變 ,從臥式的變成了高聳直立的。這種曾經風靡西歐三個 多世紀之久的建築風格 ,直至今日仍是許多設計師的靈感沃土。
  • 羅馬風格藝術解說中心,葡萄牙羅馬式建築的重新詮釋
    「羅馬風格藝術解說中心」坐落於葡萄牙波爾圖市的Lousada。與該中心相鄰的Pra- a das Pocinhas城市廣場,以及Senhor dos Aflitos教堂共同構成了小鎮的中心地標。該項目借鑑了葡萄牙羅馬式建築的生成概念,力圖成為當代和遙遠的古羅馬時期之間的過渡元素。中心整體由多個散落的體塊構成,體塊的高度各不相同,相互錯落,體現了多樣性中的統一原則,同時也展示了羅馬式建築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 瀋陽唯一的哥德式建築,入選「中國十大最美教堂」,非常宏偉
    最早由法國傳教士方若望所建,這座教堂整體格局也沿襲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形式。作為瀋陽唯一的一座哥德式建築,可見其極具價值以及觀賞性。在新中國成立前,小南天主教堂一直都是瀋陽城內最高的建築。雙塔直插雲霄,高度達40米,當時如果能夠登臨此高度遠眺,瀋陽景致盡收眼底。
  • 天主教教堂建築的等級!
    十世紀,十一世紀時歐洲各封建領主熱心於在自己的領地上修建規模壯觀的修道院和教堂。教堂建築採用典型的羅馬式拱券結構。它是從古羅馬時代的巴西利卡式演變而來。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制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羅馬式教堂的雛形是具有山形牆和石頭的坡屋頂並使用圓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領主的城堡,以堅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顯示教會的權威。教堂的一側或中間往往建有鐘塔。
  • 天主教教堂建築的等級
    十世紀,十一世紀時歐洲各封建領主熱心於在自己的領地上修建規模壯觀的修道院和教堂。教堂建築採用典型的羅馬式拱券結構。它是從古羅馬時代的巴西利卡式演變而來。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制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羅馬式教堂的雛形是具有山形牆和石頭的坡屋頂並使用圓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領主的城堡,以堅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顯示教會的權威。教堂的一側或中間往往建有鐘塔。
  • AI扁平化風格:哥德式扁平化風格教堂建築
    建築,自人類出現之後,便隨著各階級、文化及歷史的變更發展至今,古羅馬式、古希臘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等等。建築憑藉自身獨有的空間感、幾何、對稱特性逐步成為一種立體藝術形式。Dribbble著名設計師Aleksandar Savic通過扁平化風格來詮釋世界各地的建築地標,最後的效果小巧而精緻。
  • 長崎天浦教堂,是世界文化遺產,是日本國寶中唯一西洋風格的建築
    長崎的天浦教堂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日本的國寶,更是日本國寶中唯一的一個西洋風格的建築。是在日本結束鎖國的1853年後最早建造的天主教教堂之一。長崎最好的觀光地之一,公園裡一共有九個西式建築,匯集了從江戶時代到明治時期的各種有特色的日式建築。
  • 世界上有名的建築,義大利比大教堂!
    比薩大教堂是義大利羅馬式教堂建築的一個典型代表了,位於在義大利託斯卡納省比薩撐死北面奇蹟廣場建築群。大教堂建設在了1063年,這是一個有雕塑家布斯凱託·皮薩謹主持設計的。教堂平面長方的拉丁十字形,長是95米,縱向私拍一共68根科林斯式圓柱。
  • 希爾德斯海姆的聖瑪麗大教堂和聖米迦勒教堂—德國
    這裡以貝恩沃德主教修建的羅馬式教堂而聞名遐爾,並有享「早期羅馬式建築瑰寶」之美稱。半木質結構的建築物的特徵形成了希爾德斯海姆市的獨特特徵。貝恩沃德主教是希爾德斯海姆歷史上出現的一個光芒四射的人物,他為當時社會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 西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上回我們講到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這次我們來講哥德式建築。在之前,羅馬式在西歐盛行一時,但從羅馬式到哥德式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它那驚人的成就把中世紀建築藝術推向了最高峰。「中世紀盛期教堂建築風格的演進,是由中世紀文明的兩種基本趨勢決定的。第一,大教堂是城市革命的產物,也是增長的財富、市民的自豪感、以及城市狂熱的宗教信誠的產物。
  • 比薩大教堂:教堂建築風格奇異,環境優美,羅曼式建築!
    比薩大教堂,又被稱為比薩聖母升天主教座堂(Duomo di Santa Maria Assunta),位於義大利中部託斯卡納大區比薩的奇蹟廣場,是天主教比薩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建於中世紀的羅曼式建築傑作,代表比薩海上共和國的威望和財富。
  • 英國著名的教堂都在這裡,不同的建築風格,非常值得一來!
    英國是很多人都特別喜歡旅遊的一個國家,因為這個國家的面積非常的大,而且歷史特別的悠久,所以說很多人都喜歡來到這個國家,感受一下他們獨特的英倫風格,英國有很多著名的教堂,所以說大家來到英國的時候,這些教堂也是必須要打卡的,不同的建築風格非常值得一來。
  • 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是中西建築風格共融的典範!
    王府井天主堂是一座羅馬建築風格的教堂,是中西建築風格共融的典範。雖然身處鬧市,卻絲毫沒減少它聖潔的氣質。節日期間有時不經意從王府井天主堂前走過,渾厚的電風琴聲和唱詩班陽光般的歌聲會從裡面傳出來,蕩漾在冬日的空氣中。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北段進行改造後,原先圍繞神秘教堂的圍牆被拆除,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灰色的歐式尖頂建築因其古老而越發透出神秘,新鋪就的門前廣場在綠樹環繞中更具濃鬱的人文色彩。
  • 科隆大教堂: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
    前言 科隆大教堂,位於德國科隆市,是科隆市的地標性建築。與法國巴黎聖母院、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歐洲三大宗教建築。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希臘式、哥德式、巴洛克、洛可可……西方建築風格一覽
    羅馬式建築(羅曼建築)約在10世紀晚期,正當拜佔庭藝術遍布歐洲時,另一種藝術在西歐各地逐漸形成,並一直延續到12世紀,這就是羅馬式藝術,又譯作羅馬風建築、羅曼建築、似羅馬建築等。羅馬式建築風格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它被為是哥德式藝術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