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編少女莉,今天我們來聊聊韓國料理之大醬湯。大醬湯是我去吃韓國料理必點的菜之一,喜歡它的味道,有菜有肉有海鮮,湯是淡淡的醬香味道,就算只有一碗白米飯,我也能吃的不亦樂乎,甚至把湯都喝得精光,足可見我對大醬湯的喜愛程度。
喜歡這樣的食物,只需簡單的炒制,甚至無需炒制,然後將各種食材合理的搭配,食物在燉煮中自然揮發出香味,沒有太多的油煙,營養又美味。
因為喜歡吃,所以喜歡做,我深信自己做的更有味道,從準備食材,到端上飯桌,吃著自己煮的飯,成就感滿滿。夏天相對於冰鎮飲料、冰淇淋、冰咖啡,更需要暖暖的補氣。
首先準備食材:土豆 洋蔥 西葫蘆(有的地方叫茭瓜) 青椒 小米椒 豆腐 金針菇 牛肉 蒜 花蛤,其實可以想放什麼放什麼耐煮的蔬菜都可以,豆芽沒買到,今天做就不放了,豆芽是我最愛吃的,我一般都會放上。大醬湯裡的材料可以隨自己喜好,可以放入蘑菇或是香菇,以及其他時令蔬菜。
土豆切片,洋蔥切絲,西葫蘆切片,豆腐切塊,金針菇去跟,也可以中間切一刀斷開,牛肉切片,蒜切片,青椒小米椒切好備用(切洋蔥的時候刀上放些水就不會辣眼睛了)。
起鍋,倒油,放入洋蔥和牛肉炒熟,盛出備用。如果不放牛肉的話,所有原料可以直接在石鍋裡燉熟,直接上鍋省去了刷鍋的麻煩,懶人必備。把洗米水第二遍倒入鍋內,準備煮湯,洗米水加入兩勺大醬或者豆瓣醬,記住一定要是兩勺,再放一勺辣醬。讓醬湯更濃鬱的關鍵就是:加入第二遍的乾淨淘米水,這個味兒正,不是清水做得出來的,其實淘米水真的很有營養,可是慣有的生活習慣,讓這種營養被我家花草享用了 。
煮開後放入土豆片,金針菇,豆腐,西葫蘆片,小火,開始燉15分鐘左右。比較難煮的土豆、豆腐什麼的要先放,其他容易熟的後放。開鍋後放入之前炒好的牛肉,放入花蛤,再煮三分鐘後關火,放入青椒和小米椒,最後放蛤花是因為花蛤很容易就張口了,過長時間加熱會使蛤花的肉質變老,不鮮嫩(在放花蛤的水中滴幾滴油,蛤蜊更容易吐淨沙子)。
就這樣,一道完美的大醬湯就完成了,簡直比料理店的都要好吃,一鍋都能吃個精光,不信你試試。比起塞納河畔旁的貓屎咖啡,我更喜歡在廚房雕琢你的胃;比起米其林的拉菲,我更喜歡和你喝著百威看世界盃。
吃完這碗大醬湯,就一起坐等看世界盃吧,簡直幸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