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來談談每年7月必熱的話題:高考。今年這高考對於學子們來說是比較艱辛的,且不說&34;的選科新模式,就這半年的疫情可坑慘了學子們,你想想,不僅要防新冠,學習上又是推遲複課,又是網絡授課的,對於學子們自我學習能力、學習計劃調整和心裡調節可是巨大的挑戰啊!這不下周就要高考放榜啦,希望各學子們考個好成績,然後順利報個好大學哈。其實吧,拿古代高考和現今對比,個人認為難度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幾個方面道來:
首先,咱從考試頻率來說。古代三年一考,這一考定終身吶,儘管你是草根,只要你是學霸,都能憑一考一舉成名,這是自隋文帝楊堅開創科舉制度說起哈,至於春秋之前的世親世祿制度、秦國的累計軍工等不在對比範圍內,咱只對比相對公平的考試制度哈。在古代,你要是這一考沒過,對不起三年後再來吧,這對於學子們的考驗是巨大的,時間和機會無疑都不是開玩笑的,機會沒把握住,浪費的可是365天*3吶;而今人高考,咱要是考不好大不了明年再來過,或者退而求其次,咱讀個職業學校也未嘗沒有出路吧!所以相對於這個頻率而言壓力小了許多,還是古人壓力大吶,可想那些影視作品裡的古代花甲老人參加科舉其悲愴人生何其艱辛吶!
其次,咱來談談考試地域。現今高考是分省份的,總聽說哪個省分數線超高,比啥啥省份高出幾十分,可是你想想,好歹咱每個省份裡的學子們考的都是同一卷子,而且吧,各個省份會根據自身情況劃分考中的分數線,也就是說不管你我他大家只要在同個省那麼高考難度是一致的。而在古代,那可是大雜燴了,來自全國的莘莘學子趕赴京城考試,有些路途漫漫其艱辛自是不用說了,好不容易趕赴考場,還要面對芸芸學子,還有無數經驗豐富的復考生,甚至是閱歷深厚的花甲古稀學子,大伙兒考的都是一個卷子,其高中難度之大不可言表啊!
第三,再來談談考試環境,這點上可是天壤之別了。今人高考,忙壞的不只是家長,還有學校、老師,以及無數義工們,無不都在為學子們創造良好的高考環境吶。而古人高考,考場設置好了,就是一個狹小的號間,考生按號進入號間待一天出來就是了,完全沒家長、私塾或是考官啥事的。要說這個號間,那可不好待吶,跟小黑屋似的,要空調沒空調,要風扇沒風扇,燈更是不用說了,就是自個兒帶上蠟燭;三餐吶就是自備糧食和水了,睡覺就木板上一趟湊合睡了。也就是說吃喝拉撒睡都在號間裡搞定,你自個自生自滅了。那有人要說了自個在單間裡搞小動作豈不更容易?你是不知道,古人高考除了禁錮自由外,還侵犯人權吶。怎麼說,就是為避免作弊,考試前是要脫光檢查的。你說難不難,總之,擱今天,估計是要把人逼瘋了,如何好好考試呢?!
最後,咱來談談最難的命中率問題。有句話挺形象的&34;,是啊,要知道無論在現今還是古代,哪怕半分之毫都能甩好幾千號人馬了。但是現今咱們的錄取率還蠻高的,據不完全統計,近些年來高考的平均錄取率高達70%~90%,而古人那可是難於上青天吶!就科舉考試巔峰的清朝來看,層級從低到高排序,秀才—舉人—進士。第一難先通過童試考取秀才,經過四五場詩詞歌賦的考試後,你也只是個地方秀才學生哥一名。童試之後是鄉試,要按今兒的全國高考意義來說,得從鄉試說起。清朝那會兒按省份大小,每個省鄉試、舉人錄取的名額在40個到100個不等。也就是說你要是在一個小省考試,想要考取舉人,你至少要考到全省前50名甚至40名內了,想想先要成了秀才,其命中率已經大打折扣了,再參加鄉試,考中人數之低堪比現今的最強大腦百人集結啊!然後是進京會試,最後一考猶如評選國家級院士吶!這過五關斬六將的來到天子腳下,能否金榜題名,全看造化了啊!所以古代有很多花甲古稀之人窮其一生可能還在考取秀才的路上,更談不上舉人和進士了,由此看來,古人高考真是困難重重,難於上青天吶!
本文權當鄙人觀點說說,覺得有趣煩請點讚關注,有不妥之處也請評論指教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