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和網易新聞的報導——基於對「深圳山體滑坡」專題報導的分析

2020-12-27 人民網傳媒

(三)自由獨立:兩個平臺都將事故原因追究作為報導的重點。人民網消息更多來源於政府,發表政府的調查過程和結果;網易新聞更多來源於災民、居民角度,進行質疑批評,發揮輿論監督功能。

胡舒立說:「所謂『獨立』,就是我們在討論《財經》雜誌言論立場的時候,在確定選題機制、策划具體的每一篇報導的時候,都要時時注意自己是推動現代市場經濟建設和社會變革的代言人,要非常強調防止出現依附或者關聯於個別利益集團的傾向。

在新聞報導中的自由獨立,就是同政治力量和經濟實力的博弈,以此取得話語權。具體表現在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勇於質疑多方政治力量或者經濟力量。在此次山體滑坡的事件當中,因為排除了自然災害的原因,認定是一場安全事故,所以在本次的事故中,媒體應該,對這起事故有關的是政治力量,即有關政府機構和經濟力量,即有關企事業單位提出質疑並且持續跟蹤報導。在此次事故中,相關負責人是深圳市益相龍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政府的安全局等。

關於原因探索、追求責任的的新聞中。人民網總共有11篇稿件,佔總稿件的11%。從事發後第5天(12月24日)開始發布第一篇相關新聞報導,《國務院成立調查組對深圳「12?20」滑坡災害展開調查》,報導的主題圍繞政府公開成立調查小組展開。在前後11篇的報導中,消息來源於國務院(3)、檢察院(2)、公安局(1)或者政府及舉辦的新聞發布會(5),報導圍繞著政府過程、調查結果、執法結果展開。在報導中,先是國務院成立調查小組,認定為安全事故,接著檢察院的介入,批捕相關責任人。期間,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社會表達誠懇的致歉並且表達今後要嚴肅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直到事發後的第9天(12月28日),報導了這起事故負責的兩方:企業的相關責任人——深圳益相龍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已經被控制,政府部門的責任人——公安局發布消息稱:深圳光明新區城管局原局長跳樓自殺身亡。在事發後的第11(1月1日),深圳滑坡事故相關責任人被批捕。網易新聞的報導中,探討原因,發揮輿論監督的總共8篇,佔比20%。從事發後的第3天(12月22日)就發布新聞稱,《深圳滑坡涉事公司副總被警方帶走(圖)》,首先監督的是事故背後的相關企業——深圳市益相龍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前後的8篇報導中,消息來源於國務院(1),公安局(2),政府(1),災民採訪(3),周圍居民採訪(1),網友爆料(1)。報導不僅僅有國務院等公布的調查過程、調查結果和相關處理辦法。還有從災民、周圍居民的視角來看事故的發生,並且對相關的瀆職行為提出質疑,比如事發後的第4天(12月23日),就有新聞報導《深圳滑坡失聯者家屬:政府欠我們一句道歉》。從監督政府的角度出發,提出質疑,遺憾的是,相關稿件被刪除。還有災民的稿件爆料稱《深圳業主:工業園曾對渣土堆有意見 但說了沒用》、《深圳滑坡現場土堆海拔185米 附近村莊只有30米》輿論再次指向相關部門和企業。

對比兩者在同一議題的報導中,在政府調查認定本次事件定性為安全事故後,兩個平臺分別登出了新聞。人民網的報導是《深圳滑坡災害認定為安全事故 深圳市委市政府誠懇道歉》;網易新聞的報導是:《深圳滑坡被定性為安全事故 盤點滑坡失守五環節》。兩篇報導都指出,「本次事故是安全事故」,並且最後都引用了馬瑞興市長的話「是什麼人就該負什麼責任」。但是在前者的報導中,側重於政府的態度——致歉,後者側重於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對事故發生的瀆職提出批評質疑。同樣的議題,12月28日,從公安局發布的消息稱,光明新區城管局原局徐某自殺身亡,兩個平臺都發布了相關新聞。人民網發布報導《深圳光明新區城管局原局長跳樓自殺身亡》,網易新聞發布報導稱《深圳滑坡涉事單位官員墜亡 事發前卸任頻出境》。兩者都是報導政府的相關責任人引咎自殺的事實,但是後者的報導但停留在本次事件中,而且還報導了官員生前的事件,對這個新聞點進行了深入挖掘。

兩個平臺同時報導對原因和相關責任人進行了深入的追蹤報導。人民網,消息更多來源於政府機關;網易新聞加入災民、居民等的視角。人民網的議題多是政府公布的調查結果;網易新聞議題更多是發揮輿論監督提出質疑,推動原因調查。

在災難發生的第一時間,重要的是救人、是災情還原,所以追求責任不是災情發生時的第一考量因素。但是在災情穩定後,一定會對這起事件背後的原因進行質疑。媒體作為公眾了解事情的窗口,不能影響司法力量的,力爭全面客觀反映事實結果。網易新聞在本次報導中,從多方的採訪和角度對安全事故背後的力量提出質疑,有利於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四)專業自律:二者都有深入追蹤報導。人民網有更多的原創內容,並且更能從人文關懷出發,報導災後建設,幫助災民恢復生活。網易新聞出現錯別字。

作為一名新聞從業者,需要具有專業的素養和新聞敏感度。在災難面前,深度追蹤報導和原創的報導的價值不可估量。在對兩個平臺新聞的分析中,我們看到對於幾個議題,兩方媒體都有追蹤報導,第一個是議題是對於責任的追究審查。從成立調查小組到事故定性到有關責任人被控制,希望媒體可以後續跟蹤審查的處理結果,對災民和社會有一個交代。第二個議題是首位獲救者田澤民,從發現生命跡象開始,人民網從12月23日到25日,共有13篇追蹤報導。網易的從12月23日到24日,共有9篇追蹤報導。從救援過程到轉院治療到田父的查看。

人民網有更多的原創內容,據統計,人民網或人民日報記者採訪的稿源佔26%。這些從現場一線傳回的採訪稿,從現場直接傳遞給讀者最鮮活新穎的信息。同時,在災難後,民眾最關心的是為災民和企業恢復生活,作為一個有專業自律精神的新聞從業者,應該發揮人文關懷,不僅報導災情,也應該報導災後重建,災民恢復生活和企業復工的狀況。人民網對於恢復生活方面的報導居多,比如《深圳光明稅務部門為受災企業開啟綠色服務通道》、《深圳全力做好失聯人員家屬和企業安置工作》。同時,在報導中,發布有用的信息,消除周圍居民的困擾,比如《深圳滑坡事故現場及周邊未出現水汙染》,讓周圍的居民放心飲水,防治傳染病。另外,在《志願者專業化救援服務打開「生命通道」》還呼籲各界力量對災區進行募捐和救助。網易新聞的原創新聞為0,關於災後的個人和企業重建主題的報導有6篇,遠遠少於人民網的報導。同時,網易新聞比人民網新聞的用的詞語比較激烈,比如《深圳滑坡挖掘點現遺體腐爛氣味 具體地點不明》、《深圳滑坡已發現4具遺體 今或發現更多失聯者》這些新聞中,對災害現場的慘況進行描述。

新聞從業者專業自律的精神還體現在,不帶激烈感情色彩的評論上。人民網的評論總共佔6%,這些評論中,標題帶有感性色彩,比如《重商之城有大義 深圳企業援助「不計成本」》《他們還在救援 我們永不言棄》《你理性,因為你愛深圳》。網易新聞的評論有2.5%,僅有一篇,是《深圳滑坡救援志願者致鍵盤俠:我在鑿牆 你在罵娘》(已經被刪除)。在兩個平臺的評論中,為了面對發表激烈言論的網友,倡導網絡理性,兩者在12月24日各自發表了新聞評論。在人民網上,有一篇題為《你理性,因為你愛深圳》的評論,大幅煽情的報導為了倡導理性,該報導提出,理性體現在,不一味抱怨災害,而是相信黨和政府對人民負責……理性體現在,不信謠不傳謠,不要被網絡上「一味黑政府」的勢力和人牽著鼻子走。再來看深圳,……體現了特區與世界接軌的水平,為救援工作創造了良好的輿情環境。理性更體現在,要呵護深圳的成長……,愛深圳,請理性。這則評論以第一人稱敘事,有很多主觀的抒情式表達。同日,網易新聞發布了《深圳滑坡救援志願者致鍵盤俠:我在鑿牆 你在罵娘》,此篇稿件已經被刪除,但是從標題來看,這篇也是對網絡激勵言論的回應,但是此篇報導,應該更多的是從志願者的角度來寫。不可否認的是面對網絡上網友的激勵情緒,媒體要有一定的反饋來直面不良言論,但是作為新聞從業者也要從更加客觀的角度評論當前的言論,不能自亂陣腳,將新聞作為情感抒發的陣地。

網易新聞中,出現錯別字,比如《深圳萬測集團成首家復工企業 員工入住新廠區》中將所有危險化學品,寫成所以危險化學品。

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平臺,兩者都有做深度的追蹤報導,具有新聞從業者的敏感度。人民網中有更多原創的新穎的內容,並且更多從人性關懷角度關注災後重建工作和生活。網易新聞在信息過濾機制和編寫上具有一定的漏洞,出現了錯別字。

第五章:總結

(一)兩家平臺的報導都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新聞專業主義的原則。

兩家平臺都堅持真實有效的公共服務原則;同時報導多方聲音,體現客觀公正;同時發揮監督批評的作用,對責任有關的負責人提出了質疑,同時可以堅持記者的專業,深度挖掘,體現人文關懷。

(二)但是在新聞專業主義的不同內涵上,有所側重。

人民網更加注重公共服務中的真實性,消息來源都是權威機構或者現場採訪,同時,記者更多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關注災後重建和救援救治。但是在發揮輿論監督的自由獨立和採納多方聲音的客觀公正方面有所不足,官本位的思想仍然嚴重。

網易新聞則更多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從受災群眾的角度出發對有關的失守行為提出質疑。報導了多方聲音。但是在對消息來源中,更多採用網友的意見,真實性需要謹慎核實,編輯新聞要慎重,避免出現錯別字。同時,在報導中,要多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避免對受災群眾及其家屬造成二次傷害。

第六章:原因探索

(一)作為黨媒的人民網,仍存在宣傳思想。

災情已發生,報導視角集中於黨和政府全力組織開展救人工作,以及打通前往災區救人的道路等方面;隨著救災工作的進行,報導視角聚焦於災後重建、默哀、科學解釋、呼籲社會救援等方面。對於災難本身和背後的原因不夠。人民網還存在官本位的宣傳思想。

(二)網易新聞的信息過濾有待完善,人文關懷有待提高。

由於網絡自身的信息過濾機制不完善,傳播過程的不規範和不確定性以及缺少法律的根本保障,在過分自由的網絡環境中,消息來源更加需要謹慎核實,引用微博的動態時,不能為了追求時效性犧牲掉真實性。網易新聞中出現了一些編輯錯誤的漢字,也是信息過濾審查機制的不過關。

(三)政策制度

目前新興媒體沒有拿到關於記者的獨立採訪權,對於獨立採訪有一定程度的限制,這也是網易新聞沒有出現原創新聞的直接原因。

第七章:局限和展望

(一)局限

本文對新聞專業主義的操作性定義不能窮盡所有的內含,因此有關的研究可以對其進行更全面的定義和分析。

(二)展望

關於新聞專業主義的實踐比較研究,還可以從其他幾個角度進行切入:1不同新聞事件是否專業主義的力度不同,比如國家領導人參訪或者其他非突發事件;2某一時間的橫截面積,對這幾家媒體進行專業主義的分析;3分析某一媒體,進行連續幾周的追蹤,對同一時間發布的消息進行分析。

(責編:溫靜、趙光霞)

相關焦點

  • 災難新聞對抗式解讀研究——基於「深圳滑坡事件」網友跟帖分析
    受眾完全明白話語中所給出的字面意義和內涵隱義,但他將訊息在另一種參照體系中重新組合,採取對抗性的解讀方式[2]。本文中主要探討的就是受眾的第三種立場。在有關深圳滑坡的新聞報導中,網友們都紛紛跟帖留言,在民間話語場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輿論。為了便於研究,筆者從「2015年中國新聞資訊APP最新排名」[3]前十五名中選取了三種新聞資訊APP:人民日報、澎湃新聞、網易新聞。
  • 突發性事件報導中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的內容運營邏輯探析——以...
    摘要:本文以深圳「12·20」山體滑坡事故為例,通過內容觀察分析發現,以人民日報和澎湃新聞為代表的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在處理突發性事件報導時,所遵從的內容運營邏輯主要有:內容源選擇上,利用傳統媒體母體自有資源製作原創報導,並大量轉載權威消息源內容;保持與事件發展緊密同步
  • 深圳山體滑坡事件 臺灣慈濟及時援助不斷
    慈濟志工在山體滑坡的一百公尺處,提供救難人員熱食、點心與茶水。(圖片來源:大愛新聞) 「這些鄉親做了三個分置點,我們就趕到最大的一個分置點去,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很驚嚇……」廣東深圳慈濟志工葉碧峰說明慈濟投入關懷的過程中,所見到鄉親驚恐的心情。
  • 宜蘭蘇澳山體滑坡 白雲寺女住持等9人遭活埋
    蘇澳鎮冷泉路的白雲寺和鄰近民宅遭土石流淹沒,九人被活埋。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0月23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連日來的暴雨衝刷,導致臺灣宜蘭蘇澳發生山體滑坡,9名當地人士不幸遭土石活埋,目前8具遺體已被找到。  據報導,9名罹難者中,目前已知的是蘇澳白雲寺的女住持和2名女高僧,寺廟內的2名義工及躲雨的林姓一家3口。
  • 重慶內環山體滑坡給我們帶來的新警示
    餘永佳2019年10月16日18時,重慶市內環快速路突發山體滑坡。從山坡滾落的土石衝出高速路護欄,使2條車道遭遇了不幸和危險。值得欣喜的是,在滑坡體突襲時,車輛均是勻速前行,並能避讓及時和疏散得當,故司乘人員毫髮無損,僅一輛貨車和兩輛小轎車出現了小外傷。由於這場山體滑坡災害規模有限,故未能像一些車毀人亡的重特大事故那樣,引來眾多媒體的深度報導和具有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力。
  • 中國科研人員在山體滑坡中再獲重大突破,引起國際關注
    在山體碎裂的過程中,固體為什麼可以如流體一般"一瀉千裡"?2020年5月發表於《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的文章揭示了滑坡高速運移機理胡偉團隊在野外的滑坡底部找到了大量納米級的顆粒。一次滑坡,巨大的山體可能會破碎出納米顆粒?這聽起來不可思議。
  • 山體高位滑坡,理縣186人轉移
    川觀新聞消息,12月6日,阿壩州理縣縣委宣傳部消息,因該縣清流村發生山體高位滑坡,目前已轉移群眾186人。12月4日15時,下孟鄉清流村發生山體高位滑坡,滑坡體堵塞河道。災情發生後,理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工作專班。
  • 《太陽的後裔》取景地發生山體滑坡 遊客驚慌逃散
    海外網9月14日電當地時間13日,希臘扎金索斯島的沉船灣發生山體滑坡,事發時海灘上有數百名遊客正在度假,遊客們隨即驚慌逃散,目前確定有7人受傷,無中國遊客受傷的消息。事發地是希臘著名旅遊景點,也是韓劇《太陽的後裔》的取景地。
  • 新聞框架下網絡輿論與網下媒體報導對比研究
    清華大學鄭婕同學的論文《新聞框架下網絡輿論與網下媒體報導對比研究》獲得三等獎,以下是論文全文: 關鍵詞:新聞框架 網絡事件 傳播比較 中文提要:本文以傳播學為視角,藉助新聞框架研究方法,以郭美美事件為例,比較在大型網絡事件傳播中網絡媒體報導和報紙媒體報導的異同,得出一般性結論,並試圖解釋其原因
  • 網易傳媒劉晶:VR使第一視角的新聞報導成為可能
    在全球VR峰會上,網易傳媒副總編輯劉晶表示:新聞本身是報導性的,報導者以觀察者的視角、第三方的視角進入到新聞裡面,很難進入第一視角,虛擬實境的出現,使得第一視角的報導有了可能性。這個關係到類似網易新聞這樣的內容提供方或者說傳媒、娛樂、遊戲這樣的內容生產方,給用戶帶來什麼樣的基於VR技術的內容,只有在內容的探索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我們才可以將硬體的潛力發揮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才能夠給用戶帶來,理論上帶來的一個所謂的VR世界的體驗。AR這個概念可能去年開始也很火,至少傳到我耳朵裡是很火的。
  • 2019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試題及答案:山體滑坡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9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試題及答案:山體滑坡 2019-05-27 22:58 來源
  • 2019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題:山體滑坡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9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題:山體滑坡 2019-11-28 00:35 來源
  • 基於主題語境的高中英語新聞報導寫作教學案例
    單元主題語境:人與自然——自然生態單元標題:Natural Disasters教材分析:閱讀文本是一則專題新聞,文本語言屬於即時性的新聞報導。從首句中的yesterday可以推斷,新聞發布於海嘯的第二天,體現了新聞報導的時效性。最後一段提到後續傷亡人數可能會增加,以及救援工作的困難,突出了災難的嚴重性,也提示了還會有後續的跟蹤報導。
  • 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傳統媒體對突發事件的多平臺傳播——以央視新聞...
    本文以深圳特別重大滑坡事故報導中央電視新聞頻道以及其微博和微信帳號的內容入手,通過文本分析法藉助數據圖表,分析不同平臺央視新聞頻道採取的傳播策略,試圖探析傳統媒體在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中對突發事件的多平臺傳播策略。
  • 中國財經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框架分析
    摘要:本文選取《經濟日報》和財新網兩家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報導,從新聞取材、顯著性、建構框架出發,通過內容分析呈現《經濟日報》和財新網對「中美貿易戰」的解讀和新聞框架特徵。報導篇幅 基於對樣本整體篇幅的分析,本文將報導篇幅分為四個檔次:1000字以下的是短篇報導,1000-2000字為中篇報導,2000字-3000字為長篇報導,3000字以上為超長篇報導。
  • 中國新聞媒體的數據新聞報導實踐研究
    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蒂姆·博納斯·李爵士(Sir Tim Berners-Lee)在2010年的時候就說過「數據新聞就是未來(data-driven journalism is the future)」,這句話的正確性雖然有待檢驗,但是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數位化,越來越多的信息被數字方式儲存,越來越多的數據可以被媒體和公眾獲得,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基於形式論辯系統的滑坡論證分析
    文章以此為出發點,著眼於一種在法律、倫理領域常見的非形式論證——滑坡論證,使用形式論辯方法對其進行建模。借鑑非形式邏輯領域論證圖式的研究,文章對一個源於自然語言文本的滑坡論證案例,即「明日復明日」,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形式論辯領域中的抽象論辯框架及結構化論辯ASPIC[+]系統,對滑坡論證進行刻畫,構建了一個針對滑坡論證的形式化論辯理論。
  • 社會新聞中女性報導的框架分析
    本文選取了139篇《新京報》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會新聞為研究樣本,採用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發現:媒體在報導時傾向於選擇「女性受害者」、「女性施暴者」的新聞事實,重點突出和「暴力」相關的新聞議題,影響受眾認知;並且多選擇形容詞及描述性語句。綜合各種因素進行價值判斷及歸因評估。
  • 6月24日茂縣特大山體滑坡事故回顧以及成因初步分析
    近期,九寨溝地區出現了7級地震,目前住建部聯合當地救災部門正忙於震區救災活動,這裡來回顧一下於今年6月發生的在茂縣的山體滑坡事件。       5、右側潛在崩滑體特徵(E區)     滑塌體右側中部,D區下部,該區域發育多條由本次特大山體滑坡強烈牽引形成的地表變形裂縫。
  • [論文]網體對「躲貓貓」事件報導的框架分析和比較(組圖)
    「躲貓貓」事件中,網絡媒體因為傳播迅速及時、相對完備、無疆界的特點,可以對事件做較長跨度的專題報導,匯集各方資料,基本框限了受眾對此事件的認知,起到傳統媒體無法替代的作用。本文採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對新華網和新浪網在特定時間段內關於「雲南躲貓貓事件」的報導文本進行框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