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太叛逆,越說越不聽,這四個「非語言溝通技巧」更有效

2020-12-14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不知從何時起,父母們談論起孩子,總是充滿了抱怨:「這麼小的孩子就這麼不聽話」「我簡直快要被他氣死了」「天天就知道頂嘴」

恐怕就連爸媽也不知道,孩子到底從何時起變得這麼叛逆。明明才3歲的孩子卻太過叛逆,越說越不聽,每當聽到孩子說「不」,他們就變得頭痛,對孩子無計可施。

其實,孩子在2到3歲處於第一個叛逆期,也是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心理、性格都有非常大的影響。這時孩子是「吃軟不吃硬」的,父母應該蹲下跟孩子平等交流,讓孩子在放鬆的家庭氛圍內,完成好的習慣和人格塑造。

01請蹲下身來,用「同理心」與孩子對話

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成長過程,而這時父母的態度尤為重要。叛逆代表著一個孩子的意識得到成長,這時最渴望得到關注,作為父母,我們是否能夠體諒孩子的心情,給予他最大的支持?

很多寶媽在談起孩子時,都覺得兩歲多的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其實在於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不對。一般孩子會出現叛逆,父母的語氣多數是命令式的,這自然而然會引起孩子的抗拒,只能用「不」來回應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想要讓孩子端正行為,父母就要首先檢討自己,保證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合理的。

教育專家盧勤說:「與孩子平視,這是所有從事兒童教育的人都應該遵循的原則,當父母的要想被孩子接受,更應該找好自己的位置,蹲下來,聽孩子說,了解他們的思想,知道他們要做什麼,是不是不該總是居高臨下地審視孩子,滔滔不絕地訓斥孩子呢?」

生活中運用「同理心」的實例

有次和鄰居媽媽閒聊,她告訴我,自從發自內心地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後,理解孩子就變得異常簡單作為一個有女兒的媽媽,鄰居感覺到非常幸福,唯獨讓她奇怪的是,3歲的女兒特別討厭逛商場,每次說帶她去,出門時就要開始打預防針,要不然就又哭又鬧、滿地打滾。

孩子平時性格也挺外向的,去別的地方玩耍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再說逛街是女孩的天性,怎麼到了自己女兒身上,卻成為一種折磨了呢?

後來,她再次帶著不情願的女兒逛街,無意間發現女兒的鞋帶鬆了,蹲下身為女兒繫鞋帶的時候,才發現以女兒的身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是如此彆扭和難受。

身材矮小的女兒,根本看不到琳琅滿目的商店櫃檯,只有來回擺動的胳膊,各式各樣撞擊她額頭的書包。鄰居抱起女兒想要帶她離開的時候,孩子面對櫃檯,才表現得非常開心,對著商品指指點點,根本沒有半點想要離開的意思。

這告訴我們,作為父母,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想要真正和孩子交流,不妨常嘗試著蹲下身去,平視孩子,這樣能更加準確地把握他們的想法。當然,也有很多父母對這個觀點不以為然,仍然喜歡對孩子發號施令,因而和孩子的溝通過程會充滿各種問題。

02這兩個溝通原則,能幫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

.不要使用命令口吻試著和孩子商量

美國一位教育學家曾說:「用建議,而不是命令,不僅能夠維持對方的自尊,而且有助於促使他樂於改正自己的錯誤,並與你合作。」

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不妨嘗試用這樣的方式: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我希望你能……」

「這只是我的建議,僅供參考」

.尊重孩子,但不放任

尊重孩子意願的時候,就是父母向孩子妥協的過程當然,基礎建立在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並且這些問題並不屬於原則性的情況下,這時父母可以適當放寬,沒有必要太過苛刻和死板。向孩子妥協並不意味著縱容孩子,很多父母覺得如果什麼事情都聽孩子的意見,豈不是讓孩子佔據了主導權?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萬一最後孩子越來越難管怎麼辦?

其實,兩三歲的孩子再難管,遇到善於教育和引導的父母,也不會是多困難的事情。讓孩子明確自己的權利,從小就開始自己做決定,不僅不會養成嬌慣的壞毛病,反而讓他們變得更獨立更有主見。

03正確引導孩子比說「不行」,更行之有效

「你不能出去玩」

「不能碰這些電器和刀子」

「我說不對就是不對,不要頂嘴」

如果父母一直採用禁止和否定的方式養育孩子,企圖通過這種方式讓她學會自我保護,這不會太長久。隨著孩子的成長,對世界的認知變得越來越豐富,這種教育方式已經沒有辦法說服他,更沒辦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其實,引導的力量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比「明令禁止」來得更有效更明智。

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曾說:「父母首先要用愛心和熱情去教育孩子,鼓勵和賞識是必需品,而不是一味用逼迫和打擊讓他們聽話。在威脅和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只能變成怯懦和虛偽的人。」

04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正確引導?

一.給予及時的鼓勵,讓孩子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媽媽,今天隨堂測驗我考了100分。」萱萱開心地跟媽媽分享著。

「那題目肯定很簡單吧,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有什麼可驕傲的。」媽媽不以為然地說著。

「可就連我們老師都說,這次的隨堂測驗有難度,而班裡只有我自己考了滿分,老師都點名表揚我了呢!」萱萱非常驕傲地說著。

「好了行了你最棒,抓緊去做作業吧!」媽媽似乎對孩子說的話並不在乎。

看到媽媽的反應,萱萱的情緒瞬間失落了,她非常奇怪,自己明明有這麼好的成績,媽媽卻並不覺得開心,一句誇讚也沒有。有多少父母在這樣的情境下,對孩子採用不冷不熱的態度,失去了能夠表揚孩子的機會。

如果這時媽媽抓住機會,對孩子說:「我家寶貝真的太棒了,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肯定很努力,接下來也要再接再厲,媽媽為你感到驕傲!」這樣能讓孩子乘勝追擊,最大程度地激發積極性。

.對孩子的進步,表示及時的表揚

家長要學會誇獎孩子,但也要學會鬆弛有度,不要把一些過高的目標放在孩子身上,這樣會起到反作用,讓孩子感覺壓力很大,產生厭學的可能。家長要明確什麼地方該誇獎孩子,比如今天他在學習上有進步,那就肯定他的努力,並鼓勵他讓他繼續保持這樣的學習態度。

另外,要發自內心地讚美孩子,很多家長不走心的表揚,其實孩子根本察覺不到,他們早已習慣了父母的這種套路。在誇獎時一定要注意方式,語氣不要太誇張,儘量和平時差不多,但又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開心。

05這四個「非語言溝通技巧」更有效,父母可嘗試

溝通不僅僅局限於語言,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會比語言傳達的感情更加豐富。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神態和動作,可以參考以下幾種非語言交流技巧:

.微笑

微笑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無聲語言,父母在向孩子傳達微笑的時候,也發送了一種「我愛你」的信號,讓孩子感覺到能量滿滿。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笑容能帶給他們更多的力量,溫暖他們的心臟,讓他們有繼續前進的動力。

.擁抱

當孩子被父母擁抱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會迸發更加積極的力量,也會有充足的安全感,做什麼事都更加有自信。

.沉默

當孩子在無理取鬧時,父母可以嘗試用沉默的方式回應孩子,這就代表著不認可孩子的行為。用這種理智的方式懲罰孩子,孩子就會知道自己行為有所偏差。當然,如果孩子已經知錯,家長就要及時放棄這種方式,否則就會陷入「冷暴力」的誤區。

.身教

有很多道理與其一遍遍跟孩子重複,不如父母用身教的力量,去影響孩子。這種方式,更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孩子的性格是從小培養的,父母要注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只有注意這些細節,才能保證孩子的人格發育得更健全。

相關焦點

  • 更年期遇上叛逆期,越吼孩子越不聽,牢記3點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更年期遇上叛逆期,越吼孩子越不聽王姐是個大齡產婦,到了35歲的高齡才生下第一個孩子,對於這個孩子王姐是非常疼愛的。孩子小的時候非常可愛,整天圍著王姐轉。不過在逐漸長大後,孩子也開始出現了叛逆行為。孩子是個男生,因為王姐比較寵他,所以他的脾氣特別的大,經常會因為家裡人沒有滿足到他,而發火,有時還會動起手打王姐。8歲的時候,孩子的叛逆行為就更加的明顯了,到了商場要買機器人,王姐不讓,孩子直接就用手打王姐,然後說憑什麼不給我買?我就要買。王姐這時才慢慢的意識到是自己的寵溺導致了孩子的叛逆。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爸媽可以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大喊大叫都管用
    文/璇璇說育兒大家的孩子是不是都有這種問題,越是管他,他反而越和你對著幹。你說什麼他都不聽,即使知道是為了他好,他也擰著脖子和你說,你不對。但是爸媽有沒有想過你的管束方法有可能是錯的,所以才導致了孩子出現越管越叛逆的現象出現。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魚缸法則」家長可以試試,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管越叛逆,但偏偏家長不管還不行,但畢竟孩子還小,打罵過去家長心裡也會十分後悔、心疼,但當時除了這樣我們當家長的還能怎麼做呢1、2~3歲2~3歲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還可以叫做孩子的自我意識成長期。
  • 苦口婆心說孩子就是不聽?智慧父母掌握3個技巧,很有效
    前幾天去朋友家聚會,幾個寶媽坐在一起聊天兒,情不自禁的聊到了孩子的話題。其中一個朋友談到:每天說了那麼多的「不對」「不能」「不可以」,孩子們卻總是選擇性的裝失聰,這是為什麼呢?說真的,沒有孩子時刻是天使。我把和孩子一起溝通的小經驗分享給了那倆朋友,而在隨後的實踐中,她們都認為是有效的。所以,今兒也跟大家聊聊。怎樣說,孩子才會聽?
  • 閱聽|越長大越不聽話,孩子叛逆該怎麼辦?
    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 叛逆現象在孩子成長中 是普遍存在的嗎 根據有關專家研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反抗期: 第一個反抗期在2-4歲,主要指向身體方面的反抗,即反對父母對他們身體活動的約束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試試「非語言溝通」,可做到「無聲勝有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在孩子學會講話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父母對於孩子的反駁和不聽話簡直頭痛不已,你越是說他他就偏偏不聽你的。上次周末,和朋友聚會,說到她家的小南,今年剛剛4歲,正是嘰嘰喳喳不停歇的年紀。沒用的,我這個急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看見他那假裝聽不見我說話的樣子,我就氣得心肝疼!""其實呀,有時候你不要總是對他說不,試試非語言溝通,結果可能會更好!"其實啊,在孩子步入兩到四歲左右,就會處於第一個叛逆期,俗話說三歲看大,家長在這個時候可以用非語言溝通,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可以",有時候細雨更潤物!
  • 你越管孩子越叛逆,這幾個方法教你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你越管孩子越叛逆,這幾個方法教你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孩子叛逆是每一位家長需要渡的劫,渡劫成功,父母管住孩子,渡劫失敗,孩子的叛逆會變本加厲,說到這裡一定會有很多父母要問,孩子為什麼會叛逆?,所以,父母總是不放心孩子,你越不放心,孩子越要用反抗的方式去證明自己可以,於是,「戰爭」開始了。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這裡是母嬰親子講堂,每日為大家分享母嬰汽車相關資訊,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
  • 教育孩子,要避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溝通更有效
    很多父母生氣就是因為孩子太皮太不聽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跟孩子溝通不到位所導致的,其實雖然孩子比較小,但是我們跟他溝通的時候,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我們應該留出充足的時間跟孩子來一場徹夜談心,了解到孩子真正的需要什麼,同樣也可以去試著理解孩子的那些反常行為,我們家裡有一個11歲的兒子,最近特別逆反,不管是說什麼都不聽,老是跟父母唱反調,當然媽媽的脾氣也不好,在家裡動不動的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結果父母喊得越小孩子就越叛逆。
  • 為什麼孩子越管越叛逆?教育孩子的3個好辦法,比吼破嗓子都管用
    一、為什麼家長管的越多,孩子越不聽話1、孩子太依賴父母家長為孩子考慮得太周到,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就得不到鍛鍊,孩子就會失去獨立性,逐漸形成對父母的依賴,長大後很容易成為「巨嬰」,當孩子獨自面對生活時,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後悔以前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
  • 為何孩子不聽勸?越說越不聽?家長多說這3個字,化解孩子逆反心
    導讀:為何孩子不聽勸?越說越不聽?家長多說這3個字,化解孩子逆反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何孩子不聽勸?越說越不聽?家長多說這3個字,化解孩子逆反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越吼,越打,孩子越叛逆?李玫瑾建議家長做好這3點,比怒罵1000句都管用
    3個時期。2-3歲,第一叛逆期,也稱寶寶叛逆期。這時,孩子的自主意識開始萌芽,對周圍世界產生探索衝動,初步有了「自我」與「需求」的概念。但是由於此時語言功能與表達系統還未發育完善,與父母交流通常會「驢唇不對馬嘴」,所以會產生叛逆表現,如給他吃不喜歡的食物會直接摔碗,玩具要自己擺放,別人動會發脾氣等。
  • 孩子越教育越叛逆,多半是家長方式不對,這4個禁忌很多父母在犯
    ​孩子小時候明明是乖寶寶,長大了卻越長越叛逆,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很多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孩子變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出在家長的教育上。孩子在成長,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別怪孩子越來越叛逆。原來最近朋友和孩子大吵了一架,朋友憤恨地說道:「你小時候多聽話,真是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叛逆,我對你太失望了!」沒想到孩子聽見後更生氣了,怒吼道:「我變成這樣不都是你教的嗎?
  • 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父母要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昨天還忘了老師布置的作業,真不知道你長個腦子是幹什麼用的!」「我就沒見過像你這樣的孩子!」小剛聽到後跑到自己臥室裡狠狠地關上門,這樣的場景反覆在家裡上演著。很多父母表示自己也不喜歡嘮叨,只是孩子總把家長的話當做耳旁風,也不認真聽。事情真是這樣的嗎?為什麼有的家長越跟孩子嘮叨,孩子越叛逆呢?其實這超限效應的表現。
  • 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方法不對父母喊破喉嚨也沒用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已經大概能猜到,這個詞語就是用來形容孩子的。可以理解為,2歲左右的孩子很讓父母心煩,而且越管越叛逆。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養育過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家裡的孩子到了2歲左右,突然變得有點固執、死板,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有一旦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哭大鬧的情況。而且父母還不能管,越管越叛逆。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起打罵教育更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起打罵教育更管用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在孩子處於第一個叛逆期時,家長的管教方式就決定了孩子以後是否會加倍叛逆。2歲的孩子已經初步具有自我意識,會經常說「不」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享受自我控制權。而且此時的孩子思維是單向的,不會變通,不管他們是否同意家長的要求都會說「不」。所以家長經常能看到孩子一邊說「我不要穿這件衣服」,一邊把自己遞給他的衣服穿上了。
  • 孩子越管越叛逆,那是因為你用錯了方法
    我經常在後臺收到這樣的留言:我的孩子10歲了,可是我說的話他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完全不聽我的;青春期的孩子太難管了,甚至是用已經過時的教育方法去要求孩子,如此這般是無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家長真的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嗎?那麼,應該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家長要做扶手不做拐杖,和孩子溝通。
  • 「我不,我就不」,應對2歲孩子叛逆期,有效溝通比揍一頓更有效
    」,「我就要……」常掛嘴邊;想做什麼就得做了才行,否則就躺地上大哭大鬧;最近還學會了打架,跟樓下小朋友玩,一個不高興就開始動手……說了多少次,道理沒少說,可娃一句不聽,急脾氣的弟妹忍無可忍,最近開始動手,時不時就得揍上一頓。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打罵管用!
    我相信非常多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遇到過孩子「管不服」的情況。他們讓孩子關電視睡覺,說第一次沒聽見,第二次撅嘴,第三次磨蹭說條件。家長們不得不耗盡耐心責罵他們一頓才管用,但孩子們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去這樣做的。他們還在生悶氣,叫他吃個飯,比上天堂還難.孩子「不聽話」,越說越叛逆。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萬句都有用
    相信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越管越叛逆」的情況,比如要孩子不要看電視了,在父母說第一遍的時候,他們就像沒有聽見一樣,第二遍就會很不開心地把嘴巴嘟起來,而第三遍的時候他們還會在那裡磨磨蹭蹭,非要把家長的耐心耗盡,挨頓罵和懲罰之後,才會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而且還表現得非常不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