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言放棄,努力澆灌的種子會如期開花
2018年7月,袁嘉俊正式結束初二的學習,成為一名準初三學生。那一年,他籤約了優啟中考,開始了他辛苦但深刻的初三生活。
袁嘉俊屬於主動學習型的學生,他內心渴望學得更好,想要拿高分,也願意付出努力,可是效果不明顯,很多時候力不從心。當現實與預想中差距很大的時候,會有一大波的負面情緒向我們湧來,難受、疑惑、挫敗、失落,我們會本能地懷疑甚至是質疑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那個時候,心裡會有一個聲音在暗示:放棄吧,反正無論怎樣都沒用,不如放棄。
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期待,可如果努力了卻沒有收穫,內心受到的創傷是成倍的,因為內心有渴望,有期待。
當努力得不到回報的時候,是努力錯了嗎?袁嘉俊對此有深深的疑惑,自我懷疑的情緒達到頂峰的時候,他真的很想要放棄。
這樣的情緒嚴重影響了他的學習狀態,他的數學老師發現後及時跟他進行了溝通。他對袁嘉俊說:「努力沒有錯,特別是學生時代的努力,每一份努力都看得見。有時候會覺得被辜負,可能是方法不對,也有可能是時機不到。」
數學是袁嘉俊比較喜歡但又相對弱勢的科目,他很喜歡他的數學老師,所以數學老師跟他說的話他聽進心裡去了。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開始如「苦行僧」在學海裡修行。
今年4月的期中考試,袁嘉俊考取了進賢一中年級第5的好成績,這讓他又驚喜又慶幸。驚喜的是努力終於迎來了回報,成績有了巨大的突破,慶幸的是還好自己沒有放棄,還好自己堅持至今。他說:「學校的數學老師一般上課的模式,就是一道題講解再講解,但育英優啟的老師是先讓我們理清思路,逐步分解解題步驟。我覺得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我更快更好地學會一類題,而不只是一道題。」他仔細客觀的分析成績突破的原因,不把所有功勞僅歸結於自己,更從外部找原因。
接踵而來的6月的中考,袁嘉俊延續了期中考試的亮眼表現,甚至更上一層,發揮得更加出色,以滿點16.5約699的高分持續驚豔眾人。
成績出來那一天,袁嘉俊笑得很開懷。其實他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活潑開朗的人,只是前期學習的困境讓他填了幾分沉悶。而如今,那個嘴角時常帶笑的男孩回來了,而且是載譽而歸,比以前更添了幾分自信。
我們常常會因為努力遲遲得不到回報而心生怯意,心底有無數個聲音在吶喊:放棄吧,沒用的,放棄吧。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就選擇了放棄,因為努力很累,堅持努力很難,而放棄有實在太容易。
可是當我們堅持下來了,努力澆灌的種子開出花來的那一刻,你只有喜悅,只有感動,只有滿滿的成就感。那一刻的欣喜,那一刻的得到是可以抵消所有的艱辛和磨難的。
幸好袁嘉俊沒有放棄,你看,努力澆灌的種子在6月如期開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