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陣子,和小學同學Z一起吃了晚飯,無意中談到了他的父親,Z臉上仍然刻骨銘心。
「你知道的,我小時候很頑皮。從懂事開始,爸爸沒有一天不打我。有時候用皮帶打,有時候拿一根棍子,甚至用磚頭砸。有幾次,我感覺自己差點被殺了,真的...」
聽著Z的回憶,我想到小時候的傳言:說Z的父親愛喝酒,每次喝完酒就打他,看來果然是真的。所以勸他說:「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還計較幹什麼?」
Z苦笑道:「說實話,我小時候每次被打,都以為自己不是他親生的,不然怎麼能打得那麼狠!他總是說打是為我好,但是這麼多年來,我真的從來不感謝他……」
Z的話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實在我們身邊,許多90、80後,都在小時候被父母打過。確實,正如Z所說,那些孩子長大後幾乎沒有感謝過父母的。
例子1:鄰居小紅有一個脾氣暴躁的母親,每當她發現小紅成績很差時,就會直接開打,所以鄰居經常在晚上聽到小紅的求饒和慘叫聲,身上也是青一塊紫一塊的。
長大後,小紅還繼承了母親的脾氣,愛打女兒,而且經常與丈夫吵架。
當然,到目前為止,小紅與母親的關係很差,見面時經常吵架。她說,這輩子都不會原諒母親小時候那樣對待她。
例子2:高中同學張嵐,在每個人的眼中是一個乖乖女,但是只有熟識她的人才知道,她的「乖巧」來自父母不斷的棍棒教育。
打得多了,她的舉止變得唯唯諾諾,並且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並且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焦慮。
現年30多歲的張嵐依然單身,儘管她也有過男朋友,但是當對方提到婚姻時,張嵐就會退縮。
看了心理醫生後,才得知小時候被打的經歷讓她對婚姻有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同時,她內心深處也懼怕兒童教育。
她與父母的關係一直不鹹不淡,雖然談不上恨,但也絕對不感激。
二
有人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打孩子不是我們的傳統教育方式嗎?為什麼不可以呢?
哪個孩子沒有被打,怎麼就不懂得感激父母的苦心呢?
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打孩子是以愛的名義粗暴發洩個人壓力。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有多少父母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手中卻舉起了一根棍子。
如果你 真的愛孩子,那麼應該幫助他們耐心地找出問題所在,然後一起考慮解決方案。
打孩子,實際上是許多父母在受到極大刺激後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
君不見很多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在他們事業不順、家庭矛盾多的時候發生的嗎?
剛好在父母壓力很大時,孩子的學習或行為就會出現問題,父母就找到了壓力的宣洩口了。
簡而言之,打孩子就是為了以愛的名義發洩壓力而已。
2.打孩子是對他們尊嚴和親情的無情踐踏。
大多數被打的孩子沒有尊嚴,他們的內心充滿了困惑、恐懼和絕望。比如文首Z的例子。
父母發洩了他們的情緒和壓力,但是孩子們的尊嚴消失了,他們的感情被踐踏了。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自卑和怯懦,對父母的感情相對較淡。比如例子2中的張嵐。
3.打孩子給他們的身體和心靈留下嚴重創傷。
許多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身上的瘀傷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和成長。
但是更嚴重的是靈魂的創傷,其中一些無法終生治癒。
現在,科學研究已證明,經常受到父母打罵的孩子的大腦容量會減少,容易出現情緒障礙,甚至失控。
比如上面例子1的小紅,長大後也是性格暴躁。
4.打孩子將影響他們未來的婚姻和育兒。
可以想像,在經常被打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對婚姻、家庭和育兒的印象很差。
因此,許多人逃避婚姻和養育子女,例如上述示例2中的張嵐。
某些人會將這種行為延續到下一代,例如示例1中的小紅將延續打孩子的行為。
那麼,那些被毆打的孩子,長大以後又怎麼會感謝父母呢?
三
當然,當我們回頭看時,我們的父輩所處的年代跟現在不同,他們仍然要為溫飽而奔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同時,當時的教育理念有限,因此打孩子在當時並不少見。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而且蒙氏教育、正面管教等先進育兒理念也廣泛傳播。所以,為了我們孩子的健康發展,請對打孩子這種行為堅決說不!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這種從小被父母打的朋友嗎?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