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習習秋意濃,暑氣卻冷不丁就殺個回馬槍,高溫秋老虎依然威力無比! 8月28日晚7時許,廣州從化某高校一名剛返校的學生發高燒42℃,出現意識障礙、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情況十分危急!幸而南醫五院急救團隊全力以赴救治,終於令其脫險。帶來這場高燒的,正是「熱射病」——一種嚴重的中暑。
當晚,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接到120緊急求助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通綠色生命通道,派救護車前往事發學校。
當醫護人員到達現場時,看到患者抽搐、嘔吐、昏迷不醒,經測量,體溫達到41.8℃。
急救車上,患者的體溫持續上升,高達42℃,出現深度昏迷、嚴重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症狀,隨車醫護人員迅速採取物理降溫、建立靜脈通道、快速補液等措施,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
「快、快、快……」急救車風馳電掣般返回醫院。此時,早已等候在急診科門口的醫護人員火速將患者送到急救室搶救。「心電監護、酒精擦浴、冰帽降溫、開放多條靜脈通道積極補液、保持呼吸通暢……」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地展開搶救。
患者才21歲,風華正茂,這麼年輕的生命,一定要全力救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值班的醫院黨委書記李紹波立即指令重症醫學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感染科等科室的專家前來會診。專家們經過認真研究、深入分析,初步確定患者的病情為「熱射病」,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考慮到病情危重,患者被轉入到重症醫學科搶救治療。
說到「熱射病」,您可能覺得陌生,但是提到中暑,您應該會熟悉。「熱射病」是中暑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死亡率、致殘率極高。特別是發病後的24小時為「黃金搶救期」,直接決定著救治質量和康復成效。
「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呼吸急促,體表血氧飽和度70%。」
「要進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患者呼吸。」
「快用酒精擦浴、冰毯、冰帽進行降溫處理,降低腦代謝、保護腦細胞。」
「肌注氯丙嗪+異丙嗪治療,快速靜注安定抗抽搐及持續10mg/h安定維持。」
「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快使用磷酸肌酸針營養心肌。」
「脫水,降低顱內壓。」 ……
凌晨12點多,醫護人員行腰椎穿刺術,取患者腦脊液進行檢查,測壓>330mmH20,嚴重超過正常值水平。考慮患者有顱內高壓,腦水腫。於是立即予以廣譜抗菌素、抗病毒、脫水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維持內環境穩定,以及維持生命體徵平穩等處理。
在多學科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都有了明顯好轉。
在連續幾天幾夜裡,患者數次出現病危情況,專家及時進行會診,隨時調整用藥,再加上重症醫學護理團隊精心護理,最終患者脫離生命危險,神志清醒、生命體徵平穩後,轉到呼吸內科病房繼續康復治療,9月10日病癒出院。
話你知:什麼是「熱射病」?
「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汗液無法正常排出,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出現昏迷、暈厥等現象。在中暑的分級中屬於重症中暑,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溼的天氣。主要症狀為:頭痛、頭暈、嘔吐、無汗、口乾、昏迷、呼吸衰竭等,體溫高達40℃以上,嚴重時會導致臟器衰竭乃至死亡。
據介紹,此次搶救的患者,就是由於在感染基礎上引起超高熱,並長時間處於悶熱的環境狀態,體溫一度高達42℃,加上患者將近190斤重,脂肪較多,散熱較慢,因此導致昏迷、器官受損。
專家提醒,遇到高溫天氣,或長期處於高溫高熱作業環境,一定要注意降暑降溫。如出現昏迷的現象,應立即將昏迷人員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冷水反覆擦拭皮膚,隨後要持續監測體溫變化,若高溫持續應馬上送至醫院進行治療,千萬不可以為是普通中暑而小視,耽誤治療時間。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秦新立、黃曉橋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