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句成語現在表達的意思是,「誰惹出來的麻煩,應該由惹麻煩的人自己去解決。」清代作家曹雪芹在他的著作《紅樓夢》第九十回中,曾用「心痛還得心藥醫,解鈴還須繫鈴人」這樣一句話,比喻誰惹出來的事情,仍然由誰去解決。那麼,「解鈴還須繫鈴人」的原意是什麼呢?
最早記錄這件事的是宋代文人惠洪,他在《林間集》下卷中這樣記載:「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到了明代,瞿汝稷在《指月錄·法燈》中記載:「金陵清涼泰欽法燈禪師在眾日,性豪逸,不事事,眾易之。法眼獨契重。眼一日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師曰:『系者解得。』眼曰:『汝輩輕渠不得。』」
這段記載翻譯成今天的話說就是:南唐時金陵清涼寺有個泰欽法燈禪師,他活著的時候,性情豪放不羈,終日無所事事,眾人都看不起他,只有法眼禪師一個人看重他。有一天,法眼問眾僧:「誰能把綁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解下來?」眾僧沒有一個能回答得出。恰好,這時泰欽法燈禪師來了,法眼就把剛才提出的問題再問泰欽法燈禪師,他回答說:「把鈴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那個人可以解鈴。」法眼見法燈道出了圓滿的答案,就教育眾僧說:「你們這些人啊,千萬不要小看他。」
其實,法燈禪師不僅是一位得道高僧,在文學方面還有很深的造詣。這件事之後,法燈深得法眼禪師的賞識,後來在法眼禪師座下作維那(寺廟中統攝僧眾統管禪堂的主要負責人),協助法眼開創了佛教五宗中著名的法眼宗。
發展到今天,人們把「解鈴還須繫鈴人」引申比喻為「誰惹的麻煩由誰去解決」的意思。
雪落長河來源 蘭州晨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