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亂用成語:"解鈴還需系鈴人"誕生於南唐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羋月傳》亂用成語:"解鈴還需系鈴人"誕生於南唐

2015-12-15 14:52:33來源:金陵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12月15日 14:52 來源:金陵晚報

參與互動 

▲《羋月傳》裡的成語「穿越」了。

  □金陵晚報記者 於峰

  《羋月傳》自開播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其中不少穿幫,以及一些不該出現的槽點,成了觀眾熱議的話題。最近,有多位讀者告訴記者,《羋月傳》在臺詞、道具方面有很多令人無語的地方,比如南唐時才在南京出現的成語,竟然出現在了這部以戰國為背景的電視劇中。

  南唐成語秦國人怎麼知道?

  「我竟然在《羋月傳》裡看到出自南京的成語。」中學老師潘先生告訴記者。

  潘先生說,《羋月傳》 第12集裡,有一位大臣來了一句「大王,解鈴需系鈴人」,當時就把他震驚了,因為「解鈴還需系鈴人」的「誕生」年代是南唐,誕生地是南京。

  明代佛家禪宗語錄《指月錄》記載:南唐時,南京清涼寺(也就是現在的清涼山公園清涼寺)有一位法燈禪師,他性格豪放,平時不太拘守佛門戒規,寺內一般和尚都瞧不起他,唯獨住持法眼禪師對他頗器重。有一次,法眼在講經說法時詢問寺內眾和尚:「誰能夠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鈴解下來?」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只有法燈回答:「只有那個把金鈴繫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夠把金鈴解下來。」

  潘先生說,解鈴還需系鈴人是源自南唐的成語,不應該穿越到比南唐早1000多年的戰國秦國去。那時候,不僅沒有「解鈴還需系鈴人」,就連佛教都還沒有傳入中國內。

  馬鞍馬鐙都「穿越」了

  《羋月傳》中,多次出現秦國的騎兵,比如第一集中,就有秦國的士兵騎著馬追趕商鞅,並且將商鞅抓獲。歷史發燒友孫先生說,《羋月傳》中的馬,馬具齊全,看起來華麗麗的,可惜並不符合史實。

  孫先生介紹,陝西出土的秦國騎馬陶俑,證明了秦國的戰馬其實是沒有馬鞍的,只有一種鞍墊,就像一條肚帶扣在馬體上。一直到西漢末年,才有帶鞍橋的馬鞍開始出現,到了晉代,高鞍橋的馬鞍開始廣泛流行。南京象山東晉墓中,就出土過裝有高高馬鞍橋的陶馬俑。而在《羋月傳》中,秦國騎兵的戰馬竟然都有了「穿越」來的馬鞍。

  另外就是馬鐙。孫先生說,馬鐙的出現時間學術界還有爭議,但一般認為是在西漢中晚期至南北朝時期,戰國時同樣沒有馬鐙。「其實,如果嚴格展現歷史原貌,戰國時的騎兵,是騎在沒有馬鞍的戰馬上,雙腳夾緊馬肚子發起衝鋒的,絕不像《羋月傳》中的騎兵那樣裝備齊全。」孫先生說。

  形容楊貴妃的詞也出現了

  記者發現,在網上《羋月傳》的很多槽點也被網友拿出來哂笑。比如,第一集中《羋月傳》小羋月拍楚王的屁股說「老虎屁股摸不得」,其實這個說法是20世紀才有的。

  現代人常用的仿瓷塑料碗,出現在楚國的餐桌上;東漢蔡倫發明的紙,竟然出現在了秦朝,用來書寫莒姬臨終時的遺書。而當時,秦朝人還只能用竹簡和帛書。劇中還出現了「閉月羞花」的臺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形容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沉魚」是形容越國美女西施的;「落雁」是形容漢代美女王昭君的;「閉月」是形容漢代美女貂蟬的;「羞花」是形容唐朝美女楊貴妃的。實在要用的話,只有「落雁」是屬於那個時代的!

相關焦點

  • 南唐「出品」南京成語 穿越回戰國《羋月傳》
    ▲《羋月傳》裡的成語「穿越」了。 《羋月傳》自開播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其中不少穿幫,以及一些不該出現的槽點,成了觀眾熱議的話題。最近,有多位讀者告訴記者,《羋月傳》在臺詞、道具方面有很多令人無語的地方,比如南唐時才在南京出現的成語,竟然出現在了這部以戰國為背景的電視劇中。南唐成語秦國人怎麼知道?「我竟然在《羋月傳》裡看到出自南京的成語。」中學老師潘先生告訴記者。
  • 解鈴還需系鈴人(圖)
    就像人的神經繃得太緊了,到後來就不懂得張弛有度,更不要說收放自如了。  陳忠和把中國女排帶成現在這副樣子,不是能力問題,是心態問題。而這支中國女排會輸成這副樣子,肯定是能力問題,但卻是由心態造成的。  也就是說,中國女排的問題不是換個主教練就能解決的,也不像足球那樣是個痛苦的、系統的、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的大難題,往簡單說,過了心態這道坎兒,中國女排還將是我們看習慣了的那支女排。  女排基礎不弱,好苗子也不少,她們缺的是機會,少的是經驗積累的過程。如果陳忠和把心態調整好了,不怕輸球,輸得起了,這些苗子也就有了成為女排新脊梁的可能。
  • 「解鈴還須繫鈴人」的原意是什麼?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句成語現在表達的意思是,「誰惹出來的麻煩,應該由惹麻煩的人自己去解決。」清代作家曹雪芹在他的著作《紅樓夢》第九十回中,曾用「心痛還得心藥醫,解鈴還須繫鈴人」這樣一句話,比喻誰惹出來的事情,仍然由誰去解決。那麼,「解鈴還須繫鈴人」的原意是什麼呢?
  • 作家質疑《羋月傳》錯用「金屋藏嬌」等多典故
    作家張一一質疑《羋月傳》對諸子百家中的「四大顯學」厚此薄彼《羋月傳》被指混淆「金屋藏嬌」「奇貨可居」等多個常見成語典故歷史劇《羋月傳》創下《花千骨》《琅琊榜》之後又一全國收視熱潮「奇貨可居」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而呂不韋這時還沒有出生著名成語典故「金屋藏嬌」本指漢武帝劉徹與表妹陳阿嬌的幼年軼事
  • 《羋月傳》前瞻:女性視角的大秦帝國
    觀眾對《羋月傳》有這樣的固定期待,除了《甄嬛傳》的影響根深蒂固以外,很大程度上還來源於許多人對《羋月傳》的角色、故事和歷史背景的不了解。就比如,這個「羋」字就難住了不少人。羋,楚國的國姓,楚國歷代君王均沿用此姓,楚國不少王室族裔也都由此姓而來,如楚國四大家族屈、景、昭、項。
  • 羋月是秦始皇的什麼人?專家:《羋月傳》不靠譜!
    隨著瑪麗蘇神劇《羋月傳》的深入人心,羋月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羋月嫁給了秦王。那麼,羋月和秦始皇之間是什麼關係?虛無縹緲的羋月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存在羋月這個人。不過,羋月的原型在歷史上確實是存在的。但是絕對和電視劇裡的羋月,沒多大交集。
  • 《羋月傳》裡的成語「穿越」,你發現了嗎?
    《羋月傳》裡的成語「穿越」,你發現了嗎?
  • 從《羋月傳》的低級史實錯誤說起
    歷史劇《羋月傳》近日在北京、東方兩大衛視同時熱播,在收穫高收視率的同時,《羋月傳》也遭到許多網友吐槽,而其最大槽點還要數史實問題。歷史劇取材於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維持歷史的真實」是黑格爾所倡導的一條重要的創作原則,對於一些網友質疑的「春申君黃歇應該比羋八子小25歲左右」「白起應比羋八子小15歲」「屈原的出生年代有誤」等問題我認為還不算什麼,歷史劇並非歷史百分之百的完整再現,編劇在史料的選擇上進行一些調整和改造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出現一些低級的常識性錯誤就不足取了,而《羋月傳》中恰好就存在不少這樣的硬傷。
  • 羋月傳人物關係 歷史上的羋月是什麼樣的人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羋月傳人物關係 歷史上的羋月是什麼樣的人 孫儷主演之電視連續劇《羋月傳》熱鬧螢屏,又是一出跌宕激烈的古裝宮廷大戲。電視劇的女主角羋月是何許人?歷史上真有這個人嗎?有。她是先秦風雲人物秦宣太后,秦始皇嬴政的曾祖母,也就是秦始皇他爹的奶奶。
  • 羋月傳孫儷劉濤放屁是什麼梗?羋月傳羋字怎麼讀是什麼(組圖)
    羋月傳》孫儷劉濤放屁是什麼梗  在長達60分鐘的點映現場,惹來最多熱議便是羋月的「放屁」梗。在回憶裡,原來這是姐妹倆在童年時期愛玩的遊戲,萌萌噠小羋月問小羋姝:「姐姐你會放屁嗎?」然後在手臂上「放屁」將小羋姝逗得大笑。
  • 經營網店、看《羋月傳》 寒假作業讓你震驚
    「這學期我存了48元零花錢,一點零食都沒有亂吃過。」倩倩說,她會努力把錢攢到50元,然後換成5張嶄新的10元,封在一個大信封裡發給爸爸媽媽,「他們應該很震驚吧!就像大人的公司會發年終獎一樣,我也要像個成年人一樣,犒勞他們這一年為我的辛勤付出。」
  • 《羋月傳》:文火煨湯口味自調
    羋姝羋月姐妹情深網易娛樂12月17日報導 鄭曉龍,可謂之真正的金牌導演,他如若點石成金,凡有劇作必能引領潮流,成為那個年代的現象級大作,《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金婚如今,攜《羋月傳》再度來襲,成就霸屏模式。《羋月傳》自開拍以來一直引發多方關注,不單是因為鄭曉龍,更是因為「娘娘」和《甄嬛傳》原班人馬,超高的期待值讓這部大劇一開播就成了眾矢之的,一系列吐槽聲不絕於耳,筆者以為,任何一部影視劇從最初的高期待到最終的高吐槽,都是因為觀眾莫名的提高了自己的內心期待值,這讓人不禁想起當初的電影《一步之遙》。
  • 經營網店、看《羋月傳》 寒假作業讓你「腦洞大開」
    「這學期我存了48元零花錢,一點零食都沒有亂吃過。」倩倩說,她會努力把錢攢到50元,然後換成5張嶄新的10元,封在一個大信封裡發給爸爸媽媽,「他們應該很震驚吧!就像大人的公司會發年終獎一樣,我也要像個成年人一樣,犒勞他們這一年為我的辛勤付出。」
  • 看完《羋月傳》後,孫儷在《羋月傳》中的演技越來越差了?
    鄭曉龍導演曾在訪談中談道,孫儷拍《甄嬛傳》時,是在演人物;而在《羋月傳》裡,則像是與角色相融,演技上了一個新層面。網友認為演甄嬛時,孫儷的情緒是收斂的,因而更恰到好處;但演羋月似乎過於外放,可能源於對人物的理解不夠深入和與她個人氣質的不洽合。《那年花開月正圓》裡似乎也是如此。
  • 羋月傳莒姬跟羋月是敵人嗎?
    正當威太后準備向莒姬動手的時候,聰明的莒姬又和懷王的寵妃鄭袖打好了關係,在鄭袖的保護下,莒姬和羋月姐弟才能安全的生活在步步危機的王宮之中。莒姬最大的願望就是等到羋戎成年後,封到一塊小小的封地,她就呆在這塊小小的封地止之中,安度晚年。但現實總是殘酷的,最後她為了保全羋月姐弟,自殺身亡,她在死之前還精心的化過妝。
  • 《羋月傳》看點全推薦 孫儷三段感情催淚譜就傳奇
    看點五、甄嬛集體穿越:臺詞古而拙文白莊而雅 經典臺詞:我雖出生王族,但卻被人一直踩在腳下,一無所有,我不墨守成規,也不懷狹偏見,我既能一擲決生死,又能一笑泯恩仇。這一次,這些清宮裡的娘娘也集體穿越到了戰國時的《羋月傳》。華妃蔣欣變成了孫儷的養母莒姬,最後為保羋月而自殺身亡。沈眉莊斕曦則不再是《甄嬛傳》中義結金蘭的好姐妹,她變為前魏後陪嫁之媵有著囂張的氣勢;崔槿汐姑姑依舊是照料著羋月的至親,只是她的身份由貼身侍女變成了羋月的生母。
  • 《羋月傳》服裝被評「豔俗」 專家憾言:歷史劇應傳承文化
    《羋月傳》劇組曾表示,在服化道方面,劇組毫不吝嗇,堅持用最好的製作打造最佳的視覺效果。秦國尚黑,服飾的料子就稍微偏粗獷一些,色彩以黑為主,黑紅搭配;楚地在南,色彩鮮豔;義渠是草原部落,就以毛皮、粗質感的手工布為主。全劇共1000多套服飾,僅孫儷一個人就有80套,比甄嬛多20套。
  • 羋月傳:威後是為大王正妻,羋月只是媵妾女兒,為啥還一直針對她
    羋月傳:威後是為大王正妻,羋月只是媵妾女兒,為啥還一直針對她要說起威後,真是精於算計的一個人,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楚國,都作為楚威王的正妻,威後也算得上是一國之母,但令人奇怪的是,作為一個正室,大王的正妻,為什麼威後一直跟羋月過不去呢
  • 《羋月傳》:一個大寫的坦蕩
    所以,《羋月傳》初看很拙,人物笨傻得甚至有點卡通了,但又很吸引人,因為情節總在意想之外,這恰說明,《羋月傳》做到了跳出現代,不僅穿衣戴帽,每個人物在思想表達上也向古人走近。所謂「格局」,不是指做了大事,打了勝仗,人的大小格局在於內心、氣度和眼界。換句話說,羋月、武則天、甄嬛,三個女人都在政治鬥爭中最終掌權,但她們的做法、想法和所求一定是不同的。
  • 《羋月傳》孫茜:用生命完成了個大寫的慘!
    原標題:《羋月傳》孫茜:用生命完成了個大寫的慘!   孫茜《羋月傳》   由著名導演鄭曉龍執導,孫儷、劉濤、馬蘇、方中信、黃軒等人主演的大型古裝巨製劇《羋月傳》自開拍之初就以國劇重磅的姿態奪人眼球,存在於焦點位置多時,也讓無數觀眾和劇迷翹首期盼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