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一代名媛的上海生死劫

2021-03-05 愛筵

一代名媛鄭念的「上海生死劫」 她體現了中國「最後貴族」的一種精神與堅守。——羅志淵

 

鄭念原名姚念諼,1915年生於北京,父親是日本留學生,曾任北洋政府高官。鄭念早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30年代留學英國,就讀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鄭念後來嫁給同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鄭康琪。鄭念夫婦完成學業歸國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夫婦兩人投奔重慶,鄭康琪加入了外交部,駐澳長達7年。

 

1949年之後,兩人沒有選擇入臺灣,而是留在上海。1957年,鄭念在丈夫去世之後繼其夫在上海任職殼牌石油公司,擔任英國總經理的助理,直到〝文革〞爆發。〝鄭念〞這個筆名就是為紀念1957年去世的亡夫而起。

 

〝一個炎熱的晚上,女主人坐在自家靜靜的書房裡看報。檯燈的光照下,柔軟的沙發,織錦緞的墊子,牆邊裝著中文英文書籍的書架。傭人前來通報有客來訪,然後,會客廳裡,主人和客人聊著天,傭人端來用精緻瓷器盛的茶和英國式薄三明治……〞這是1966年夏天的上海,鄭念還保持著名媛的生活方式。

 

這家人的祖父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著名人物。因此,他們有著豐厚的家產,在國內外的銀行都有存款。也因此,他們才能在1966年的時候還保有那種生活方式——獨立的三層住宅,男女傭人和廚師、園丁。僅在大陸的銀行,她的存款就數以萬計。

 

(與女兒合影)

然而,隨著文革的到來,鄭念的家庭如同許許多多家庭一樣陷入了可怕的災難中。先是家庭遭到紅衛兵的洗劫和摧毀,然後鄭念被捕入獄,獄外的女兒——已經是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演員的鄭梅萍處境更糟,在與母親失去聯繫的情況下,被人活活打死。事實上,這本書就是鄭念以劫後餘生的母親身份含淚寫來獻給自己心愛女兒的。

 

在臭名昭著的〝第一看守所〞裡,七年間,鄭念必須獨自面對各種暴行——飢刑、銬刑、拳打腳踢刑和精神虐待刑,以至於遍體鱗傷,內外交困。但鄭念奮力抗辯,堅決捍衛個人的自由與尊嚴,拒絕莫須有的〝間諜〞罪名。

 

在知識和道德上,她都壓倒了審訊人員,以至於居然能得到某些局部的勝利。在交代材料的底部,落款照例是〝犯罪分子〞,鄭念每次都不厭其煩地在〝犯罪分子〞前面加上〝沒有犯過任何罪的〞這幾個字。在多次重寫交代材料以後,再給她的紙上終於不再有〝犯罪分子:〞這個落款了。

 

她甚至拒絕被釋放,除非當局向她道歉。這是極其罕見的場景。她拒絕了所謂的釋放決議。她要求宣布她根本就是無罪,並且要求賠禮道歉,還要在上海、北京的報紙上公開道歉。這種要求只能讓當時的管理人員感到好笑。他們當然永遠也不會理解這種堅持背後的信念和價值觀。然而這正是中國女性反抗暴政的偉大品格之展現。她的英文自傳《LifeandDeathinShanghai》追述知識分子理想如何被政治粉碎,轟動世界。

 

〝文革〞結束後鄭念成為「被照顧對象」,有機會出席各種婦女界的活動,並同時得到一些特權,比如在內部商店購物。朱大可回憶:〝七三至七七年間,我時常看到那位叫作姚念諼(鄭念)的『無名氏』,獨自出入於弄堂,風姿綽約,衣著華貴。她的孤寂而高傲的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0年,鄭念以看望在美國的妹妹的名義申請出國。雖然去美時已65歲,但鄭念很快使自己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和環境:諸如高速公路上的駕駛、超市購物及銀行自動提存款機……當然,她不否認〝……當落日漸漸西沉,一種惆悵有失及陣陣鄉愁會襲上心頭〞,但她仍〝次日清晨準時起床,樂觀又精力充沛地迎接上帝賜給我的新一天〞。

 

1989年,《上海生死劫》中文翻譯程乃珊在華盛頓首次與鄭念零距離接觸。已74歲的鄭念開著一輛白色的日本車,穿著一身藕色胸前有飄帶的真絲襯衫和灰色絲質長褲,黑平跟尖頭皮鞋,一頭銀髮,很上海……以致程乃珊感嘆:〝她是那樣漂亮,特別那雙眼睛,雖歷經風侵霜蝕,目光仍明亮敏銳,只是眼袋很沉幽,那是負載著往事悲情的遺痕吧!〞

 

〝將永遠離開生我養我的故土,我的心碎了,完全碎了。只有蒼天知道,我曾千百倍地努力,要忠貞於我的祖國,可是最終還是完全失敗了,但我是無愧的。〞在《上海生死劫》一書的結尾,鄭念這樣寫道。這本書在上世紀80年代剛出版時,曾一時風行全球,包括中國大陸地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其它因素,似乎也逐漸淡出了公眾的視野,在中國大陸也再也沒有出版了。

 

而離開上海後,鄭念也再沒有回過中國。但是她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祖國的關切。她把自己的稿費捐給了美國的一所大學,資助那些中國留學生。2009年11月,鄭念病逝於美國華盛頓家中,享年94歲。

 

《上海生死劫》到底說了什麼

 

《上海生死劫》就是鄭念在美國以其1966年到1980年這一特殊時期的經歷為題材寫成的紀實小說,其內容基本是按照自己的回憶來敘述的,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一本回憶錄。這本書對那個荒謬年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無處不在的告密現象等都有淋漓盡致的描寫。

自由與平等的消逝

說到自由,首先指的是法律下的自由。不論是政府,亦或者是政府統治下的民眾,首先要遵循法律。尤其是憲法。而那個時代恰恰是無法無天的時代。

在這本書中,當鄭念面臨抄家的時候,她首先想到的是憲法。她寫道:

雖然我認為這是白費力氣,毫無用處,但我仍舉起那本《憲法》,心平氣和地說:「你們沒有搜查證就隨便闖入私人宅第,這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那青年一把奪去我手中的《憲法》,把它扔在地上,氣洶洶地說:「這憲法已作廢了。」

「只有人民代表大會才有權修改憲法。」我說。

「我們已把它作廢了。你打算怎樣?」那青年說。

當政策與語錄凌駕於憲法之上的時候,自由也就消失了。而自由的消失也會導致平等的災難。因為沒有了自由,平等也就失去了意義。沒有了自由,平等就成了選擇性平等。

一個人可能因為自己的資產階級出身(如主人公的女兒曼萍)而失去受教育的權利,而唯有根正苗紅的貧苦大眾才可以擁有這種權利。書中寫道:

女兒曼萍,是個可愛聰敏的女孩子。她在解放後成長的,因此她並不意識到,一個像她這樣教養極好且出身於富家的女孩,原本可以享受到更多。相反的,在這個提倡平等的社會恰恰就是她這種家庭出身的,不能享有與他人一視同仁的政治及生活待遇。在她整個童年時代,就常因為家庭出身而遇到種種麻煩。比如她想進一個質量高一點的中學,那她的入學考試成績,就必須在八十分以上,而工農出身的學生,六十分就可入學了。……以後,她屢遭這種區別對待。每每這時,她總是自感負罪,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恥。

極權統治與告密

自由平等的缺失必然導致人人自危。這樣人人都成了受害者與施害者。人與人之間缺少了信任,不敢說真心話。對於天高皇帝遠的暴君專制而言,這一人人都是暴君的暴民統治更加令人恐怖,因為你不能有任何精神放鬆的時刻,要時刻繃緊階級鬥爭這個弦。而且,你根本不知道該信任誰,你不能有任何感情的自然流露。

在小說中,鄭念寫道:「在文化大革命中,陳列在櫥窗裡的商品都搬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毛的畫像,因此當人們在商業區行走時,似乎有成百雙毛的眼睛在盯著他們。」

這一「老大哥在盯著你」的描述不僅讓人再次想到奧威爾在《一九八四》中的描述。還是亞里斯多德說的好:「文學比歷史更加真實。」

在這種人人自危的狀態下,監視與告密也就層出不窮了,在《上海生死劫》中,不論與鄭念同在監獄的獄友,還是她出獄時來跟她學英語的大德,甚至是她的鄰居與保姆,都在時刻監視著她,並時不時向有關部門報告,這種隱私自由為零的狀態很容易使人崩潰,這也可以解釋「文革」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精神病人。

正是這種不論在獄中還是在家中都遭受嚴密監視的狀態,迫使鄭念做出了離開中國的最終決定。她回憶道:「看來我人雖然出來了,但還是在受監視,可能只要我人在上海,不管多長久,都不能放鬆警惕。那晚我獨自一人坐在房裡,第一次生出一個念頭:離開中國為上策。唯有這樣,才能徹底擺脫政治上那種陰沉攫人,提心弔膽之感,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

應該說鄭念在《上海生死劫》所描述的情形,具有相當的普遍性,黃苗子與聶紺弩、馮亦代與章伯鈞、英若誠的經歷等等,都是歷史中真實發生過的一幕。許多知識分子在平反之後都寫了控訴那個時代的文章,說出了自己所遭受迫害的事實,但僅僅有控訴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反思在這種制度下每個人的罪惡。

或許鄭念是基督徒的緣故,鄭念在小說中不僅有控訴,更有反思,這種反思表現了鄭念對幽暗人性的深刻認識,她曾寫道:

能否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潛藏著一種天賦的毀滅狂?我們所披著的文化外衣是十分脆薄,不堪一擊的,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潛伏著一種獸性,假若我還年輕,工人階級出身,自幼接受並崇拜左的教育,相信這是正確的,那我會不會同他們一樣行動?

在這裡,鄭念反求諸己,表達了每個人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的觀點。或許在極權統治下,每個人都是有罪的,正是每個平庸的邪惡導致了集體災難的降臨。

在漢娜·阿倫特看來,或許這種每個人所有的「平庸的惡」才是極權主義起源的人性基礎。鄭念的這本書也為此做了一個有力的註腳。

後悔與無悔

1949之後留在大陸的知識分子,在經歷「文革」劫難之後,大多會不由自主的做一些假設。如果1949年不留在大陸,那自己的人生又會怎麼樣呢?多數知識分子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都把自己的行為跟愛國聯繫在一起,並對自己在1949年的選擇表示不後悔。

與這些知識分子不同,鄭念是明確表示自己後悔的一個人。在這一點上,鄭念有些像陳寅恪,陳寅恪就曾在詩中對自己的選擇流露出後悔之意。得知女兒曼萍的死訊,鄭念曾自責道:「一九四九年把她從香港帶到上海而自責。我責問自己,怎麼看了那麼多有關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的書,卻還看不到個人崇拜之國的本質?」

鄭念還寫到在大學任教的朋友薇妮、亨利夫婦。「文革」後,躺在病榻上的薇妮向其訴怨道:「曼萍死了。我的兒子也無前途。一九四九年我們原可以離開的,不是嗎?我們留在這裡都是傻瓜。」

鄭念及其朋友對自己選擇所表達的後悔,表現了她的誠實。許多知識分子用愛國的言辭來表示自己的不後悔,難道離開的人就不愛國嗎?書中曾寫到她其離開祖國時的感受:「讓我心撕肺裂的另一個原因是,我要與生我育我的祖國永別了。這是個粉碎性的斷裂。上帝知道,我是多麼渴望著效忠祖國。」在此書的《跋》中也可看出她對中國的種種關注。這一切無不體現鄭念的愛國精神。

或許他們對於愛國的概念有所分歧吧,在陳寅恪、鄭念看來,愛國的前提應該是國家愛護我們。一個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地方怎麼能激發起人們對它的熱愛呢?最好的選擇恰如《詩經》所言:「逝將去汝,適彼樂園」。

 

來源網易財經頻道,原文刊於《經濟觀察報》


               

關注企業家的生命、生意和生活,

幫助企業家活出更豐盛的生命。

請關注微信:愛筵(aiyanclub

查看更多已發精彩信息!


相關焦點

  • 【閱讀】《上海生死劫》
    後來他們留在大陸,鄭康祺曾擔任市長陳毅的外交顧問,又出任英國殼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殼牌石油是一九四九年後唯一留在大陸的西方石油公司。一九五七年,丈夫病逝,鄭念擔任英籍總經理的顧問,有時代理總經理,直到文革前夕殼牌石油公司撤出大陸。
  • 陳棟帆:昨夜星辰昨夜風
    海報設計:萬天星陳棟帆:昨夜星辰昨夜風Chen Dongfan: Nevermore紐約 –否畫廊榮幸地宣布,我們將於2018年4月14日至6月24日舉辦陳棟帆的個展《昨夜星辰昨夜風》,這也是繼2017年首展《羅曼史》之後陳棟帆在否畫廊的第二次個展項目。
  • 高考作文:《昨夜星辰昨夜風》
    儘管有時候光線真的很弱,弱到不仔細都找不到這些可愛的星辰們。可總還是在的,只不過被小小的,夜色中的雲暫時遮住了,暫時發現不了罷了。沒有月亮出現的日子也是很少的。著總讓我想到我的夢想,它們被浪漫地拴到了星星上,或者說,它們就是星星。有時候明亮得使黑夜失色,有時候有微弱地成為黑夜的陪襯。有時候我衝著它們報以微笑,有時候它們像暗色的箭矢一去不見光影。
  • 昨夜星辰昨夜風,是初遇還是相逢?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唐朝李商隱《無題》詩文漫讀:昨夜的星辰,昨夜的微風啊,在畫樓的西邊,在桂堂的東邊。
  • 《昨夜星辰》演員27年巨變
    《昨夜星辰》是一部二十幾年前很火的電視連續劇,由寇世勳、張詠詠、張晨光、陳莎莉等人主演。主題曲「昨夜的昨夜的星辰已墜落,消失在遙遠的銀河,想記起偏又已忘記,那份愛換來的是寂寞。」也紅遍大江南北。作為80後,我印象裡總是浮現趙麗蓉老師演唱的《昨夜星辰》版本。時隔27年,現在的主演都是什麼樣子了呢,lz好奇的搜索了一下。男主角主業賣狗變身藏獒之父,女主角快60歲守身20年,詳見下文吧。
  • 跟著鏡頭品詩詞|昨夜星辰昨夜風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雲南省牟定縣紀委監委供 李光洪 攝)無題【唐】李商隱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 昨夜星辰昨夜風!
    昨夜星辰昨夜風,夏季的雨水總是在不經意間來臨。白天還是豔陽高照,傍晚時分,風起雨湧,還在廣場上閒玩的人們,在一陣風襲來後,都往家趕去。是不是還能聽到孩子的吆喝聲,「打雷了,要下雨了,快跑呀!」。
  • 薩克斯版《昨夜星辰》,真好聽!
    薩克斯版《昨夜星辰》,真好聽! 昨夜的星辰已墜落 消失在遙遠的銀河 想記起 偏又已忘記 那份愛換來的是寂寞
  • 昨夜星辰昨夜風,詩詞中最美的10個「昨夜」名句,值得收藏
    昨夜星辰昨夜風,今天和大家一起讀一下詩詞中最美的10個「昨夜」名句,值得收藏。1、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節選「昨夜星辰昨夜風」是時間:夜幕低垂,星光閃爍,涼風習習。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縈繞著寧靜浪漫的溫馨氣息。句中兩個「昨夜」自對,迴環往復,語氣舒緩,有迴腸盪氣之概。「畫樓西畔桂堂東」是地點:精美畫樓的西畔,桂木廳堂的東邊。
  • 李商隱的這首昨夜星辰昨夜風,究竟是寫給何人的?
    昨夜星辰昨夜風說到李商隱的這首昨夜星辰昨夜風,總是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詩人在詩中沒有寫具體的人物和地點,只是用幾個形象比喻來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奇幻的美感,至於這首詩背後的故事,人們歷來只能靠猜測和臆想
  • 十首最美清夜詩詞:昨夜星辰,昨夜風!
    2020-12-23 10:14:09 來源: 詩詞中國 舉報   昨夜星辰
  • 「似此星辰非昨夜」人人皆知,但能說出全詩和作者的寥寥無幾
    其中「似此良辰非昨夜」一句出自黃景仁的《綺懷十六首·其十五》,這一句化用自李商隱的《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於是也有人說黃景仁的這組《綺懷》可與李商隱《無題》媲美,其中第十五首堪稱清代最唯美的愛情詩。《綺懷十六首·其十五》【清】黃景仁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 一曲《昨夜星辰》,讓你回想起過去時光!
    昨夜的/昨夜的星辰已墜落/消失在遙遠的銀河/想記起/偏又已忘記/那份愛換來的是寂寞愛是不變的星辰/愛是永恆的星辰/絕不會在銀河中墜落/常憶著那份情那份愛/今夜星辰今夜星辰依然閃爍今夜的/今夜的星辰依然閃爍
  • 《昨夜星辰》導演陳清宇18日凌晨1時在成都去世
    東方網5月19日消息:記者昨日驚悉,上個世紀80年代名噪一時的電視劇《昨夜星辰》導演陳清宇,昨日凌晨1時在寓所突發腦血栓,被送至華西醫院搶救,昨日中午12時13分搶救無效去世。陳清宇的女兒、妹妹等家屬將於今日抵蓉奔喪。
  • 身無彩鳳雙飛翼,陳更答題《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很有意境
    陳更在第四季詩詞大會的賽場上回答了這樣的詩句:「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這句詩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無題》詩,非常值得人們品讀。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 湖南衛視經典情結不變 《昨夜星辰》原版再現
    據悉,被公認為20年來最經典的20部港臺電視劇之一的《昨夜星辰》翻拍劇已殺青,至此,浩浩蕩蕩的翻拍經典電視劇隊伍中,大家又能看到不同演員、不同劇情,只有借用同樣人氣名稱的《新昨夜星辰》即將面世,但記者今天簡單進行了一次小小調查,從翻拍的《新笑傲》、《新射鵰》,到《新小兵張嘎》《新西遊記》等等,觀眾似乎對經典翻拍評價打分目前都不太高,大家還是覺得有些電視劇既然成為了經典,
  • 上海「名媛群」曝光:假精緻,真裝X
    >可是當有人花了500塊錢,潛進所謂的「上海名媛群」後,竟然意外的發現:「名媛」表面上光鮮亮麗的生活,私底下居然是高階版的「拼多多」??500塊潛進「上海名媛群」可裡邊竟在拼團絲襪?!昨天,「上海名媛群」火遍全網。
  • 「昨夜星辰昨夜風」,「心有靈犀一點通」,也是出自李商隱的詩
    有很多同樣熟悉的詩句,像「昨夜星辰昨夜風」,「心有靈犀一點通」等等詩句同樣也出自於《無題》。不完全統計,李商隱一共有6首無題詩。下面我來介紹這一首。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 LECD 鍾志剛《昨夜星辰》限量版今日發行!
    鍾志剛《昨夜星辰》LECD 限量版9月11日(今日)發行。 ——自彈 隨心 吟唱 昨夜小剛,聽洱海浪聲,以觀音為伴、與星相守、以眾友為師,行良善,修妙香,識自己,開智慧。今用誠摯歌聲,佐吉他一把,唱了十二首女兒歌。
  • 一代名媛鄭念,苦難人生一輩子,卻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可以說鄭念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名媛。但是這個名媛和其他的女人不同,她不喜歡胭脂水粉,只愛讀書。從小就讀了很多書,自己考入了燕京大學,從小就對自己的未來有很好的規劃,並且沿著這條路一直在走。但是鄭念生活在一個動亂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沒有幾個人能夠安穩一生。鄭念嫁人之後,和丈夫去了澳大利亞,後來又回國創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