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一批90後,馬上就要突破30歲大關。大多90後也都進入了適婚生育階段,但只要留意就會發現,這一代孩子們的結婚生育年齡卻在逐漸後移。這下可急壞了想當爺爺奶奶的爸和媽。然而,這一代的年輕人,有著我們不好理解的思想,和獨到的見解。
【1】現象:90後竟然開始立遺囑
一說到立遺囑,絕大部分的人會想,這是垂暮之年的老人該做的事,但前不久網絡上卻爆出「90後立遺囑」的熱點新聞,而且這還不是個案。
今年3月,南京一位94年出生的女孩辦理了一份公證遺囑,將自己名下的一輛小型汽車留給了自己的男朋友,以見證他們之間的浪漫愛情。無獨有偶,廣州一位從事金融行業的93年小夥子,看到一位朋友意外身亡後引發的財務糾紛,也立下了自己的一份遺囑,並把自己的遊戲帳號也寫了進去。像這樣的90後不在少數,據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8月,在中華遺囑庫立下遺囑的90後已經達到236人,其中最小得18歲。
從這一現象我們不難看出,這一代的年輕人不同於以往,他們在思想上更為成熟,法律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也更加強烈,並且把虛擬財產列為遺囑當中的重要一項,體現了他們對精神需求和情感價值的重視。但這一現象依舊讓很多父母想不明白。
【2】導致90後不想結婚生子的原因
其實,讓父母想不明白的還不止「立遺囑」這件事,很多90後不想結婚,不想要孩子,更讓老一輩們揪心。「不結婚不生娃,你們到底想幹啥?」很多父母發出了這樣的疑問。這一代的孩子有想法,比較有個性,不希望被家庭和孩子束縛,這些原因似乎大人們也能想得到。但還有更現實的原因,恐怕只有這些孩子們才更有感受。
結婚意味著責任,沒有經濟能力的支撐,讓他們對婚姻望而卻步。現在的結婚成本居高不下,光彩禮的說法就有好多,什麼「萬紫千紅一片綠」,什麼「一動不動」。房子是剛需,車子是標配,這些對於一個進入社會沒幾年的普通年輕人來說,的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還有結婚後的生活成本。隨之而來的孩子,更是讓這些略顯單薄的90後力不從心。與其將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不能將更好地給未來的家、未來的孩子,還不如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來得有責任心。
除了高額的結婚成本,日後的生活成本,還有對未來生活是否能幸福的擔憂,還有不願放棄大好前途而結婚等等原因,讓許多年輕人步入不婚一族。
【3】正確的三觀才重要
曾經聽過這樣的觀點;在舊時,結婚是一個人成年以後的第一件事,但在現代,結婚是成年以後的最後一件事。這話比較贊同,在成熟的心智和物質條件下的婚姻會更加和諧、穩定、幸福。
婚姻,是兩個人的愛情走向終點的另一種開始,也就意味著兩個人要共同度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裡,會有太多的波折、磨合和平淡,如果沒有對婚姻、人生的正確認識和理解,的確承擔不起這個責任。所以,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最重要。
很多現象讓我們看不懂90後,但現實生活也讓我們理解90後,不過無論如何,人生是一個過程,每個階段都有它的樂趣和責任。做自己想成為的自己,也承擔該承擔的責任。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一起學習成長,有關於本文你的觀點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