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炒股我每天學習到凌晨兩點、各種趨勢止損模型學了20多種,甚至還看了西方各大哲學流派的書籍來思考交易哲學,最後我的120萬還是虧了60%
我從小考試就特別厲害,對於事物都喜歡鑽研到極致,因此也取得了很多成績。接觸到炒股以後,我以為憑藉我過往的學習能力,最後一定能夠出類拔萃。
我學技術分析的過程,也跟絕大部分人一樣,但自己花的時間精力是超過絕大部分股民的。那時候,經常學到夜裡十一二點有時候搞凌晨兩三點。學技術分析最頭痛的事是要測試。每學一點新知識,總認為自己找到了制勝方法,然後就會賣出原來的股票,然後按新方法重新買一隻。結果,買進去一隻股票,第二天往往失跌,真是見鬼了。不斷學習,就不斷買進賣出,不斷換股,虧損就不斷增加。
我建立自己交易系統的時候,各種各樣的交易系統學了多少種,我也不知道,其中有些還是直接看英文翻譯過來的。記得有一種叫superball的交易策略,當時自己翻譯過來後,也很是興奮,有時候也確實有點效果,但更多情況下是無效的。各種古古怪怪的止損方法前前後後就學了不下20種,也沒見有什麼用。20011年3月底,我的第一個交易系統終於成型了,其中趨勢判斷模塊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如果你以為我就此開始賺錢了,那就大錯特錯了。還是繼續虧,虧得我自己都很懵逼。
我後來又覺得肯定是交易哲學不過關,才導致不賺錢。於是我把西方各大哲學流派都大致了解了一下,最後居然還看聖經。中國股民許多都看佛經,但我一直學的是西方的炒股技術,所以更傾向於聖經。但看了也白看。到頭來,哲學也好,聖經也罷,都沒啥用。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用的話,就是暫時給自己一點心理暗示,能夠睡得著覺了。
所以這些工作我相信比90%的股民做的都多,做的也都好,但最後我的120萬還是虧了70多萬,虧損比例高達到60%,我特別的迷茫。隨後,我覺得一些人云亦云,和過多的「術」影響了我的心智,讓我沒有找到炒股的核心,最終才有這樣的結果。有些原因如下:
原因1:追求一夜暴富
跟絕大部分股民一樣,我總是希望買進去就漲停。現在想來,炒股10年,我一直抱著這種想法在炒股。 追求暴利,是導致自己虧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那時候還有權證,其漲跌停板會比股票本身放大三倍左右,一般約在30%,而且是T+0。記得有一次,自己買了一隻股票的權證,看著權證價格越跌越快,一直跌到跌停板,到收盤時,自己緊張得滿身大汗,衣服都浸溼了。
原因2:追求所謂的「確定性」
我曾經無數次回頭看自己的炒股經歷,事實上,如果心不要太貪,不追求暴利,那我從2009年10月起就可以持續穩定贏利,儘管贏利速度不會太快,但也不會很慢。因為最初的選股模塊已經初步了一些具備了暴利的因子。 當時我固執地認為,炒股之所以受情緒因素影響,是因為技術不到家,技術一旦到家,情緒對贏利來說是極為次要的因素。
正是因為這一觀念,我總是想找到一種確定性,一種買進去就漲,甚至買進去就大漲的確定性。今年前些時候,我曾總結了一下自己的交易行為模式,想分析一下自己為什麼會如此暴虧。總結出來的結論是自己的交易行為模式有幾個特點:全倉,從頭到尾都是全倉;集中持股,每次都把所有資金壓在一隻股票上;追求暴利,寄希望於買入當天或者第二天上午就大漲甚至漲停,否則第二天下午就會忍不住要換股。 這也是我最近的一點體會,交易系統固然是炒股的關鍵,但如果不能跟自己的交易行為模式匹配,再好的交易系統也沒用。
朋友炒股的情況和總結已經寫在了上面,幻想二級市場暴富的夢是不可能實現的,甚至你想在二級市場跑贏通脹都是奢望。我自己做一二級市場聯動的時候,我是玩股票的,而且每次都賺錢,從來沒有虧過。大家知道我贏的秘密是什麼嗎?
因為我們基金入股公司以後,每次開股東會和董事會我都在場,他們所謂的「市值管理」連哪一天公司股價到什麼價格都已經安排得明明白白,那些所謂的k線、技術流我從來沒研究過,但是我炒股從來沒虧過。因為我的信息都是第一手的,沒有中間人。當你的信息聽到的時候,基本信息就過時了。
後來我辭去了基金公司的工作,出來創業實體企業,就再也沒有碰過股票。就連以前的同事推薦給我的信息,我都不會去理睬。
因為你要明白,在二級市場,看清對方的底牌,永遠比自己擁有什麼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