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機3天銷量不足300,格力IoT轉型的陣痛

2020-12-12 騰訊網

本文來源:物聯傳媒

格力的手機情緣

說起格力與手機的緣分,最早還要追溯到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局"。

2013年,雷軍與董明珠在一次激辯中稱五年內小米營業額將超過格力。如果超過的話,雷軍希望董明珠能賠償自己一元錢,董明珠回應稱如果超過願意賠10億。最終在5年後的2018年,格力以總營收1981.2億元擊敗小米1749億元,董明珠贏得了賭局。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事情。

雖然格力以微弱的優勢贏得了賭局,但也完全可以看得出小米所打造的以手機為核心的生態鏈,成長潛力有多大。

隨著通信技術的進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手機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關鍵,作為傳統家電巨頭,也需要進行突破。

所以,僅在與雷軍的賭局不久之後,格力就自己搞起了手機。

一向高調的董小姐甚至放出了 "我做手機分分鐘幹掉小米"、"華為做到世界第一時格力能做到世界第二"、"格力手機賣5000萬臺還是1億臺都不是問題"等Flag。而事實上,格力手機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

就在大家以為格力做手機已經成為歷史的時候,近日,一則新聞又被流傳開來。

在沒有上市發布會以及官方宣傳的情況下,12月7日,格力在其官方商城低調上架了手機新品——大松5G手機。據官方信息顯示,該款手機有"曜夜星河"與"魅夜極光"兩種配色,6+128GB版和8+256GB版兩個版本,前者售價2699元,後者售價2999元。

圖源/格力官方商城

不過讓人尷尬的是,這兩款手機的銷量完全可以用"慘澹"二字形容。

據統計,大松5G手機在上市開賣第一天銷量不足30臺,三天之後,手機累計銷量也不足300臺……

為什麼格力偏執於做手機?

其實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就是一個紅海市場,每年智慧型手機的總出貨量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呈現一定的下滑趨勢。根據IDC的數據,2019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約為3.7億臺 同比下滑7.5%

由此可見,僅僅是靠買手機去賺錢並不是一個好生意,這些顯而易見的道理,格力的決策層不可能不知道。

答案就是IoT

作為傳統家電巨頭,格力的主營業務——空調的想像空間越來越小,財報數據顯示,格力在2019年的業績增長已經停滯,而在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之下,走下了下滑。

格力電器財務數據

企業面臨這樣的困境肯定是要尋求新的出路,拓展新的業務,結合目前整體的行業趨勢,家電企業往很多的智能設備業務方向突破是一個最流行的做法,格力也開始探索出路。

2019年底,格力對外展示了家電"一呼百應"智能家居全景藍圖,可通過格力語音空調,格力+App、物聯手機、智能門鎖、魔方精靈五大控制入口,實現格力所有大小家電產品的互通互聯。甚至在規劃中,格力還將打造智慧廚房、智慧臥室、智慧浴室、智慧書房等等。

此外,格力也有通過一些資本布局來進入物聯網這條賽道。

在物聯網業務中,尤其是針對家庭消費類領域,基礎邏輯是:未來會有很多形態與功能不同的IoT設備,而要對這些設備進行集中的管理與控制,並且服務於個人消費者,就需要有一個設備扮演"樞紐"的角色,毫無疑問,手機是這個樞紐最佳的形態。

這也是為何格力對手機念念不斷的根本原因。

在IoT這條賽道上,格力是掉隊的「家電巨頭」

縱觀其他家的巨頭,格力的競爭者們早就將目光轉向了物聯網。

智能家居成為了中國"家電三巨頭"(格力、美的、海爾智家)的首選戰略進化方向——海爾甚至把名字都改了。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比起格力,美的、海爾已加大了IoT業務的營收佔比。而格力IoT所屬的智能裝備業務,僅佔總營收的0.3%。

2020上半年格力、美的、海爾業績分布圖如下:

來源:億歐網

"家電三巨頭"的IoT戰術不盡相同,海爾智家是其中熱情最高的。

海爾智家打的是"差異化"戰爭,基於場景、生態優勢推出一系列健康場景方案,使用戶只需一次購買,便能獲得覆蓋飲食健康、睡眠健康、衣物健康等健康生活。

今年上半年,海爾智家物聯網生態收入達到37.7億元,同比大漲96%。

去年7月1日,經上交所核准,"青島海爾"的股票簡稱變更為"海爾智家"。在外界看來,海爾改名的目的,是向外界釋放自己全面進軍物聯網智慧家庭生態的重要信號。目前,家電板塊正逐漸成為海爾智家為用戶提供場景方案、生態服務的入口。

而在疫情中,格力的空調產品受限於小區封閉無法安裝,對於董明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不是轉型,而是儘快去售賣空調,挽救頹勢。為緩解庫存壓力,曾堅稱"絕不做直播帶貨"的董明珠,開始了全國巡迴直播。

以傳統思維做產品,總是會遇到天花板。在萬物互聯時代,企業只有不斷突破邊界,才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實際上對於傳統白電企業而言,要想真正深扎IoT智能家居市場並非易事。在智慧家居場景中,娛樂屬性普遍明顯——智能音箱、手機的使用都是如此。這對於早已習慣了"功能化"的白電企業來說,是個待解的難題。

但即便如此,對于格力來說,這也是一條必須去走,並且需要儘快去走的道路。

~END~

今日份需求已上線

1.求購zigbee控制主機

2.求購智慧園區建設方案

3.更多需求:https://www.iotku.com/Biz/

相關焦點

  • 格力的「陣痛」與「頭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丨易牟2020年,家電行業在變天。「疫情只是原因之一,主要是行業碰到天花板了,就拿空調來說,今年雙11各家的銷量都不行,下降了40%還要多,格力、奧克斯、海爾、美的……這些廠商的日子沒一個容易的,我們這些經銷商,就賺一個辛苦錢。」
  • 格力賣口罩的50天:從系統被擠爆到門庭冷落
    毫無疑問的是,格力口罩是格力電器迎戰疫情的一個縮影,作為緊急轉型是成功的,但在市場變化之下,未能及時跟上節奏從而逐步被邊緣化。 兩天之後的26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澄清公告稱,董明珠表述的是2020年第一季度銷售收入比預期目標少300多億元,而非虧損300億元。
  • 樂淘轉型遇陣痛:供應鏈換血 銷量不佳
    熟悉鞋行業的人士指出,與運動鞋周期長、起訂量高不同,休閒鞋的產品周期較快,從設計到銷售只需20天;起定量較低,每款可生產100-200雙。因此,休閒鞋試錯成本低。如果銷量好,可追加生產,如果銷量差,也不會產生太大庫存。  該人士認為,鞋類品牌初期肯定要經歷市場試錯,至少需要一年四季的時間,再根據試錯結果進行調整。
  • 3天賣不到300臺 董明珠再遭滑鐵盧 該向小米取經?以舊換新迎來機會
    當年格力手機開機畫面出現董明珠的照片讓很多人覺得雷人,兩年之後,董小姐帶著全新5G手機又殺回來了,不過上市3天銷量不到300臺的成績難言樂觀。 格力手機捲土重來 鐵娘子手機夢恐再度擱淺 或許是以前叫格力1代 2代導致銷量不好,這次5G手機改名叫「大松」,等等,這不是格力電飯煲的名字嗎,好歹是全新5G手機,取個新名字不好嗎?不然小編真的有抱著電飯煲打電話的幻覺。
  • 手機上市銷量慘澹,董小姐「手機夢」碎?
    自2015年推出首款手機以來,儘管銷量和口碑雙雙慘澹,但格力還在堅持。12月7日下午,格力新一代手機「大松5G手機」,悄然在格力商城和格力董明珠店上架。開賣兩天(截至9日上午9時15分),大松5G手機在格力董明珠店官網的銷量合計75臺。至今(截止21日下午18時50分),共銷出不到2000臺。
  • 格力5G手機改名後低調上架 高價低配銷量剛過2000
    12月7日,格力電器官方商城上架首款5G手機,更名為大松5G手機。據了解,大松TOSOT是格力電器旗下的一個主營生活電器的專營品牌。 格力5G手機發布以來,在網絡上遭遇一如既往的「群嘲」,銷量、價格和配置仍然是「槽點」。
  • 格力的空調,為何拉不動業績了?
    文/易牟來源/螳螂財經2020年,家電行業在變天。「疫情只是原因之一,主要是行業碰到天花板了,就拿空調來說,今年雙11各家的銷量都不行,下降了40%還要多,格力、奧克斯、海爾、美的……這些廠商的日子沒一個容易的,我們這些經銷商,就賺一個辛苦錢。」
  • 格力全新5G手機銷量如何?
    格力全新5G手機銷量如何?當晚,董明珠一如既往地賣力,頂著驟降的冷空氣,在舞臺上、鏡頭前為格力直播帶貨。 直播最終斬獲25.1億元銷售成績,空調、冰洗、廚衛、各式小家電、空氣消殺淨化器、新能源移動核酸檢測車……格力旗下新舊產品逐一對外亮相,唯獨不見格力手機的蹤影。 5天前,格力低調地在其官方商城上線了大松5G手機,這一動作雖然在四五天後才被發現,但還是引發了不少議論。
  • 白色家電巨頭扎堆 美的 海爾轉型高端 格力電器布局多元
    從趨勢上看,今年以來白電行業似乎逃不開「變貴」這一字眼,上半年,行業內大當家美的集團(000333)在空調營收取得640.3億元的成績,首次超過行業二當家格力電器(000651)後,又一連推出五大品牌,其中COLMO品牌聚焦高端AI科技,產品價格幾乎都在2萬元上下,同時,海爾旗下的高端品牌卡薩帝增長明顯,上半年收入增長超過了70%,今年第三季度,海爾智家(600690)家用空調收入增長
  • 格力低調發布首款5G手機,但銷量卻令人意外!
    ▲ 格力手機1代2015年的時候,格力手機1代在董明珠的宣傳下高調上線了。而後,格力手機2代、3代也陸續發布了。直到如今格力在手機行業已經拼搏了5年的時間。但卻沒有出現過一臺爆款手機,小黑甚至覺得很多小夥伴都從未見過格力的手機。
  • 遭遇轉型陣痛 沙溪服裝路在何方
    遭遇轉型陣痛 沙溪服裝路在何方 2014-05-19 14:14:20 來源:南都網   近年來,沙溪鎮政企大力推動電商發展
  • 董明珠能否帶領格力反轉?價格戰還有多遠……
    反觀格力,上半年線上份額僅25%,二者出現明顯差距。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內家用空調零售量同比下降14.3%、零售額同比下降26.9%;拆分來看,線上渠道銷量同比增長9.6%,銷售額同比下降9.1%,線下渠道銷量同比下降31.8%、銷售額同比下降37.1%。可見線下渠道已經成為了家電行業的新賽道。
  • 格力頑強再推5G新手機:線下訂貨被引流董明珠網店,官方商城僅售116臺
    縱觀國內手機市場,格力手機蹦躂多時卻始終未能佔有一席之地,董明珠也一再「打臉式」修改自己拋出的銷量目標。如此種種狂言, 在一再被打臉之後,反而演繹出一種「玩梗」的味道,吊足了外界的胃口。當然,更為低調的是這款大松5G手機的銷量,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截至12月11日,問世5天以來,這款手機在官方商城的銷量僅為116臺。舊款滯銷賠錢賣為更深入了解格力手機的銷售情況,12月10日,時代周報記者走訪深圳地區的格力專賣店,發現目前的格力門店中並沒有大松5G手機的現貨銷售。
  • 中關村電子賣場遭遇轉型陣痛
    近日,筆者來到北京百腦匯旗艦店,店外停放的車輛十分稀疏,一進賣場,3個店員便迎上前並承諾「什麼都有」,給予最大優惠。一樓筆記本賣場僅有不足20位顧客,二樓多家店鋪處於歇業狀態。中關村的海龍電子城也是同樣光景。春節期間,賣場停業,大年初六才恢復營業,店員介紹稱,海龍的春節假期「一年比一年長」。「我8年前租下這個攤位,那時每月掙1萬元很輕鬆,如今的賣場店員比顧客都多。」店主楊先生說。
  • 格力「沒有失敗」的手機業務:「397項專利信息」與「760臺銷量」
    另有格力手機部門人士在溝通中坦承,從對外銷量看,目前公司手機業務確實不太好,不過日常工作開展尚可,部門未收到公司重點發力手機領域的指示,目前就是維持現狀。此外,公司對於任何產品品控管理都很嚴,就是定價相對較高。 對於手機業務的推進情況及「內部消化」情況,本報記者聯繫格力電器公關方面,不過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 《藍軍出擊》:在轉型的陣痛中迎接新生
    由東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榮譽出品的43集電視連續劇《藍軍出擊》,以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為時代背景,深刻揭示人民軍隊在轉型中的陣痛和在陣痛中迎接新生的宏大主題。這也是軍改啟動後,第一部反映軍隊變革的影視作品。長期處於和平環境的人民軍隊如何保持「虎狼之師」的戰鬥力?對此,我軍探索的步伐從未停止過。
  • 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機,揚言三年消滅小米,5G新機銷量卻為零
    這一年3月份,董明珠在中山大學講座時,亮出了自己的格力手機。幾個月後,格力手機一代正式發售。對於為何要做手機這一問題,董明珠在年報中寫道:格力手機作為承擔連結和控制智能家電產品的載體,將成為連接各個家電設備並搜集數據的平臺。由此可見,手機在格力的智能家居場景中,擔任著遙控器的角色。
  • 當下為什麼可以買格力?
    通過復盤其他幾家公司的市場走勢就會發現,被剔除MSCI只是短期情緒影響,一年內這些公司都跑贏了滬深300。2015年5月,上海機場的外資持股比例高達28.07%,由於公司的基本面也比較穩健,在之後的12個月內公司股價完全跑贏滬深300指數。
  • 董明珠強勢出手:格力變頻空調低到2000,1.5匹1級能效不足3000
    夏天空調成為了最熱門的電器,根據目前空調指數顯示,單品空調仍然是格力空調銷量佔比最高。就國內市場而言,格力空調銷量佔比在35%左右,美的空調銷量佔比在27%左右,其他品牌的空調最高佔比在10%以下。整個空調市場呈現越發嚴峻的頭部效應,格力和美的已經佔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所以目前對於空調品牌來說,格力和美的成為了首選,其他品牌作為次要選擇對象。
  • 格力慌嗎?
    2018年,以格力、美的、海爾為首的前十品牌,佔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格力、美的、海爾三家份額總和為71.17%。說明品牌集中度很高,給後來者的機會很少。截至2018年10月份,空調行業總庫存達到了4260萬臺,創歷史新高,也印證了供過於求、競爭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