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日冷颼颼,復旦大學與臺大合辦的EMBA班熱情研討SONY朝娛樂轉型、重新打造百年老店;學生群中,一位年逾六旬的臺灣上市公司董事長,炯炯有神地聆聽同學們的發言,偶爾想起什麼,立刻在筆記本上記下雪泥鴻爪。
何湯雄董事長,18日就滿61歲。對他來說,慶生沒有上課重要,準備待到18日課程結束才離開上海;金錢也沒有汲取新知重要,為了趕上16日的課程,他14日下午從美國搭機到臺北,15日一早又立刻從臺北轉飛上海。
「點子王」何湯雄說,去年8月考上復旦和臺大合辦的EMBA 班以來,收穫良多。有機會溫故知新,對特力集團的轉型與未來,可激發出更多的想像與可能。
不過,若要把特力像SONY一樣,拿出來讓EMBA班的同學們研討,何湯雄則一臉慧黠地踩煞車,商業機密豈可公告周知。
他說,在復旦念EMBA有一個好處,因為自己在大陸沒有名氣,可以忙裡偷閒,到上海各家門市逛逛,和服務員聊聊天,透過問各式各樣的問題,可隨時抽查盤點品質。
特力有兩大主力業務,除了居家用品零售,另外就是採購。光是大陸地區,去年一年採購金額就達4億美元,折合新臺幣120億元。
為了培養集團第二代接班人,何湯雄說,大女兒何採容最近三個月,悄悄外調上海總部,當起特力集團在大陸的貿易採購總舵手。至於老三何採妍,他也預告,今年3月會外派大陸。
對兩位女兒的表現,他稱許不已,豎起大拇指說:「年輕人你要相信他們,真的酷。他們表現超乎預期。」因為女兒爭氣,老爸可以專心唸書,一直唸到2012年拿到學位,讓那些打賭何湯雄不會把書唸完的人,屆時,要滿地找破眼鏡。
(經濟日報 陳怡慈)
特力:兩岸品牌大整合
全臺最大家居用品通路商特力公司組織再造初步效益浮現。2010年合併營收逾新臺幣330億元,每股稅後盈餘 (EPS)逾1元,為2009年三倍以上,獲利動能恢復至金融海嘯前水準。
特力集團董事長何湯雄16日表示,公司過往獲利以配發現金股利為主,今年應不例外,比率至少七成,亦即賺1元可配現金股利0.7元。
法人指出,以特力上周五收22.3元計算,現金股利0.7元,約當現金股息殖利率3.1%,已是2.5個一年期定儲利率。
何湯雄指出,為落實五年後,集團營收與獲利都要成長一倍的目標,繼特力買下和樂、進而組織整併後,今年還要繼續朝「單一品牌」整合,希望未來兩岸都用同一個品牌和消費者溝通。
特力集團目前有「特力屋」、「HOLA(和樂家居館」)」、「Hola CASA(和樂名品傢俱)」與「FREER(僑蒂絲)」等四大零售品牌,在大陸則掛「HOLA特力屋」,有品牌過多、消費者認知混亂的疑慮。
何湯雄說,這項品牌整合的工程,「再一兩個月之內會定案」,「兩岸的品牌會一致」,「特力屋」三字絕對不會拿掉,但會增加什麼,目前暫時保密。
特力目前有27家門市,全部100%獨資經營,採租賃方式,面積大小不一。特力還在上海租了一個1萬平米大的萬達廣場,自己當包租公、目前接近滿租狀態。
何湯雄說,最賺錢的是上海仙霞店。27家門市去年全部營收人民幣6.4億元 (約新臺幣29億元),今年結合郵購等虛擬通路,大陸部分營收將成長逾50%,全年近人民幣10億元。
大陸門市去年新增九家,何湯雄說,今年展店速度會放慢,開店數不超過五家,目前已選定天津、南京、廣州等城市;另為培養展店所需人才,今年還將成立特力學院,專門培養大陸店面所需人才。
臺灣方面,何湯雄說,去年零售部分,營收約新臺幣150億元,今年將成長到170幾億元,主要動能來自集團的新策略,亦即特力將朝居家修繕業務加速轉型。
何湯雄說,特力去年底在臺北縣中和市開了一家,以提供居家修繕服務為主的小店,結果生意出奇的好。今年決定在每家店30~50坪大小規劃下,在大臺北地區,一口氣開上30~50 家,專門提供居家修繕服務的門市。
這也代表,以後民眾想買家居用品,可以上特力屋;家裡若水、電、瓦斯、門鎖、馬桶等東西壞了,也可以打電話給特力,屆時,將有穿著整齊、態度親切、價格平實的維修人員上門服務。
(經濟日報 陳怡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