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鑽石質地堅硬、晶瑩剔透、稀有罕見,所以很早就受到人們 的追捧,並被賦予某些含義,成為了收藏者的摯愛珍寶。鑽石是最早被人類發現和使用的寶石礦物,以「硬度之王」、「大地之花」、「寶石之最」和「經久不衰的 特殊商品」享譽世界。是勇敢、權力、地位和尊貴的象徵。現在已成為百姓們都可擁有、佩戴的大眾寶石。鑽石的文化源遠流長,也有人把它看成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我國是金剛石資源較為貧 乏的國家,但也有特大天然金剛石的產出,迄今為止發現的大於 100 克拉的金剛石有 5 顆,分別是金雞鑽石、常林鑽石、陳埠 1 號鑽石、蒙山 1 號鑽 石和蒙山 5 號鑽石,其中,最大的一顆金雞鑽石卻神秘失蹤,其下落頗值得探究。
金雞鑽石的發現
金雞嶺,位於山東省郯城縣沙墩鎮大官村東邊。傳說很久以前金雞嶺上棲息著一對金雞,吃嶺上五顏六色的小石子,喝草葉花蕊上的露水珠,公金雞打鳴太陽升,母金雞便會下金蛋,給當地老百姓帶來財富。20世紀30年代,戰火連天,貧苦的當地農民羅佃幫就生活在山東郯城金雞嶺附近的村莊裡。一天,他和往常一樣來到自家地裡翻地時碰到一塊石頭,這塊沾滿泥土的石頭在陽光下略微顯現出不同尋常的光亮,他連忙將泥土擦盡定睛細瞧,果然,一塊形如小雞,大如核桃的黃色寶石在他眼前熠熠生輝。這顆最大的鑽石因此得名「金雞鑽石」重281.25克拉, 為中國鑽石之最,如果放到現在價值至少達到100億以上。
山東省郯城縣沙墩鎮大官村金雞嶺
顛沛流離的金雞鑽石
不久羅佃邦獲得鑽石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便傳到鄉長朱希品那兒。朱希品得知後就想將這顆鑽石據為己有。朱希品告訴羅佃邦有土匪知道了這個鑽石,要殺他搶劫他的鑽石,出於保護他,希望他把鑽石上繳,再加上一番威逼利誘,於是輕鬆把鑽石騙到手。
朱希品騙走鑽石後,當地警察的局長張英傑比朱希品的手段更勝一籌,直接恐嚇朱希品,把鑽石搶走。
1938年春,抗日戰爭爆發這顆鑽石又被當地日軍的顧問從張英傑手裡搶去了。
我國最大的鑽石"金雞鑽石"
金雞鑽石的下落
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珍寶命運多舛。從當地農民,到鄉紳惡霸, 再到日寇上層,你爭我奪,人心不足、彼此傾軋,最終導致金雞鑽石下落不明。對於金雞鑽石的去向未有定論,逐漸成為一個歷史之謎。多年來,對金雞鑽石的下落始終是中國人民心中一份不可彌補的遺憾,它的下落的就像歷史中的其他寶物一樣,說法甚廣,其中最廣為流傳的為以下幾種。第一,遺失於戰爭;第二種說法是鑽石沒有被損壞,而是被撤回的日軍帶回了日本,經過幾番輾轉,流落於日本民間。第三種說法是被日本軍官獻給了日本天皇,日本天皇極其喜愛,隨著皇室流傳下來,據說現藏於日本皇宮。第四種說法就比較可惜了,說是鑽石沒有抗住戰爭的烈火,遺失或損毀於戰爭。第五種說法是,鑽石經過幾次輾轉,經過無數人的手,最後流落於亞太某個國家中。最後一種說法是說,在日本戰敗之後,被某個愛國民間收藏家收藏,不肯公諸於世。
金雞鑽石到底是否在日本
金雞鑽石在被川本定雄奪走之後,引起了日本軍隊上層的覬覦,人們認為金雞鑽石最終極有可能落在某位日本軍界高層人士手中,被當時的日本軍官作為繳獲的「戰利品」獻給天皇,並藏於日本皇宮之內。日本人總是喜歡做這種不光彩的事情,比如我國著名文物「唐鴻臚井刻石」就是於 1908 年被日本海軍作為所謂戰利品呈給日本天皇而收藏於日本皇宮的。而金雞鑽石體積甚小,不易顯山露水,攜帶回日本的可能性最大,只是奪來之物,不敢公之於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