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鼠迎牛話團圓 兩岸一家同賀春

2020-12-25 中國臺灣網

 

  除夕對華人來說極為重要,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圖片來源:北京文網)

  2009年1月23日下午13點50分,國航西南分公司成都—臺北包機從成都雙流機場順利起飛,噴塗水墨畫風格大熊貓母子親密形象的「秀美四川」號空客A321彩繪飛機首次飛越海峽,以空中名片的方式向臺灣同胞展示四川秀美依然的魅力。(來源:人民網)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中,春節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許多長輩盼了一年,就等這一刻的兒孫繞膝;許多家族隔了一年,成員才在這一刻齊聚一堂。因此,回家的路再遠,春節也要回去。過大年,各地風俗略有不同,「團圓」卻是幾千年永恆不變的主題;而被那道淺淺海峽隔開的人們,更是因了這個中國人最為看重的節日,不斷重複演繹著一幕幕兩岸本一家的血脈親情。在兩岸全面「三通」後的第一個春節到來之際,「團圓」二字,除了親切與溫馨,還多了一份期盼……

  團圓的故事有淚也有笑

  有一個老兵,離開大陸的家鄉去臺灣時,女兒只有6歲。在這個孤獨飄零的父親心中,女兒的形象永遠定格在了那個喜歡布娃娃的年齡。於是,這位父親每年在女兒生日當天都會去買一個布娃娃。老兵在回大陸家鄉定居前夕死在臺北,傷痛欲絕的女兒帶回家鄉的,除了父親的骨灰,還有幾隻大箱子,裡面裝滿了布娃娃。

  類似的故事還有許多,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兩岸中國人團圓的故事永遠充斥著傷心的眼淚。從一歲多就與母親離散的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撰文回憶說:數十年間母親和我3個胞弟在臺灣,我和父親在大陸,多少個中秋月圓時,我仰望明月思母親;1987年夏,已經43歲的我帶著妻兒終於和母親與從未謀面的弟弟相見,然而父親卻未等到這一天,已於前一年辭世與母親天人永隔了!

  時光走到2008年,悲傷的「潸然淚下」早已被「喜極而泣」的幸福淚代替。2008年7月13日晚上,對於66歲的範清菊來說畢生難忘,在即將離開臺灣返回廣州的前夜,她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親哥哥,兄妹團圓讓兩位老人熱淚盈眶,久久不願鬆開擁抱的雙臂。據範清菊介紹,當年她的哥哥跟隨國民黨軍隊撤到臺灣,一別就是幾十年,直到1987年兄妹倆才在香港重逢;而此次第一次來到哥哥位於臺灣的家中,範阿姨直言「這一次臺灣之旅讓我畢生難忘」,期盼兩岸可以更加開放再赴臺探親。

  數不清海峽兩岸還有多少這樣骨肉分離的家庭,他們中有兩岸長期隔絕的受害者,也有改革開放後大陸推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臺方針政策的受益者。而今年,是兩岸「三通」後的第一個春節,必定會有更多感人的團圓故事。

  牛年團圓路:更順更紅火

  進入2009年,「happy 牛 year」這個英文與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完美融合的吉利話,被越來越多的人掛在了嘴邊。而只有此刻到了春節,才算真正進入了「牛年」。回顧鼠年,兩岸間發生了太多不平常的事情;展望牛年,只一個寓意「紅火、強勢」 的「牛」字,便足以道出所有美好的期許。

  鼠年,兩岸同胞經歷了海峽兩岸制度化協商進入新階段、兩岸直接雙向全面「三通」邁開歷史性步伐、兩岸共同分享北京奧運的輝煌這些「喜」;也見證了汶川大地震中的患難同胞情,遭遇了全球金融海嘯的襲擊。

  每一步經歷,都讓兩岸同胞親情增進一步;每一步經歷,都在為兩岸中國人的團圓路鋪下一塊磚。只要經歷過,就是財富!

  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宣布部分開放臺灣民眾返鄉探親以來,常有國民黨老兵在輾轉香港轉機時,因人生地不熟、對現代化交通工具和信息工具不熟悉,無法按時登上香港飛往大陸的航班,機場有時一次性能滯留700名臺灣老兵。團圓的路,曾經走得如此辛苦!

  2009年,直航後的首個春節,中國人的回家之旅註定要吸引太多的目光。除了大量臺商返臺過年,兩岸直航還帶動了大陸遊客赴臺過年的熱潮。據臺灣旅遊主管部門介紹,春節假期將有500個大陸旅遊團赴臺,其中大年初一單日赴臺遊客將首度突破3000人,總計13220名大陸遊客在春節期間赴臺,約可為臺灣帶進新臺幣8.5億元的商機。大陸的媒體也在報導:春節赴臺遊對一些在臺灣有親友的大陸家庭吸引力巨大,「家庭式包團」佔到了20%左右。

  說到團圓,還不得不提那兩隻被島內譽為「和平大使」的大熊貓,「團團」、「圓圓」,大陸民眾賦予了這兩隻可愛動物多麼溫馨的名字,牛年的大年初一,它們就要正式與臺灣民眾見面了,馬英九曾說:這正是「團圓」的時候,所以他認為團團、圓圓的名字「適時、妥當」。

  品嘗年夜飯、品味天倫之樂……春節裡的活動總是洋溢著濃濃的親情,而帶來這一切的,正是「團圓」。「三通」滿月了、「團團」「圓圓」要在島內亮相了、《海角七號》要在大陸上映了,如今,兩岸人民不僅可以在空間上團圓,心靈溝通也日益多元。經過鼠年振奮人心的發展,借著新年的「牛」字,我們在這裡祈願,願赴臺過年的人們帶著溫暖上路、帶著親情回來,願我們回家團圓的路永遠這樣順暢下去,願兩岸中國人攜起手來共渡經濟難關、共創中華民族「牛氣沖天」的新未來!(趙靜)

相關焦點

  • 辭鼠迎牛丨六月牛(福建)美文
    辭鼠迎牛文/六月牛(福建寧德)提筆抒寫辭鼠迎牛,歲首又見牛哞!呼風喚雨,接來一個嶄新的春天。遍野新綠,爭欣向榮,綻放生命萬紫千紅。歲首牛哞,最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當奮蹄耕犁,把農民手裡捧著粒粒猶如他孩子似的種子,播進希望的田野上。粒粒飽滿金燦燦,那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最質樸最美好的夙願。亦把我滿懷健康長樂福安泰順的種子,播進心田,長成馥鬱芬芳的生命花,讓春風送往你我他她,溫暖人心。歲首牛哞,日新月異。務實的天牛,背著春姑娘幸福而來,抒寫宏偉的新詩篇。
  • 託里縣:包餃子 迎新春 話團圓
    春節吃餃子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寓意,在春節期間,託里縣住建局駐烏雪特鄉井什克蘇中村工作隊同村「兩委」組織三十餘名村民開展了「包餃子 迎新春 話團圓」活動。  漫天飛雪抵擋不住村民參與活動的熱情,村民早早來到工作隊食堂三三兩兩的開始和面、切肉、切菜,現場一片忙活熱鬧的景象。
  • 【中國墨莊】《賀春》特輯(第031期)
    (孤雁出群)(次韻宋彩霞老師)董文堂辛丑除夕兩岸青山飛鳥絕,一間木屋盡歌聲。舉杯共飲思鄉酒,村老家親無疫情。初一也同三祝!年夜萬家燃竹,四海煙花騰逐。晏醒賀年人,但見落紅疊覆。祈福!祈福!又是一朝春祝!花千樹,嫣紅奼紫歌一處。歌一處,神州八億,撥雲驅霧。開天闢地多艱苦,今朝再髮長徵路。長徵路,滄桑如幻,煙霞飛渡。鼠遁牛來自挺胸。冰酥雪化趁東風。知時好雨催苗長,解意天公助蕊紅。程似錦,勢如龍。人間至此少寒冬。
  • 兩岸大岞村的鄉情故事:共沾雨露同風波
    「共沾雨露同風波」 ——兩岸大岞村的鄉情故事 等是浮家滄浪水,共沾雨露同風波。」在臺灣基隆(舊名「雞籠」)一帶,廣為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當地老人幾乎人人會哼唱。歌謠唱的是同根情,表達的是鄉思鄉誼。大岞,一個普通甚至有些「土氣」的村落名,在兩岸卻各有一個——基隆大岞村和惠安大岞村,二者同根同源,有著特殊的情感與血脈聯結。幾十年來,兩村之間雖隔著一灣海峽,卻無法阻擋兩地鄉親交流往來的步伐。
  • 津臺同「粽」迎端午 共續兩岸媽祖緣
    新華社臺北6月7日電(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同「粽」迎端午,共續兩岸媽祖緣。正值端午佳節,「兩岸媽祖緣」文化交流活動正在臺灣持續進行。天津媽祖匯親團一行60餘人於6月2日抵臺,先後前往大甲鎮瀾宮、臺中萬和宮、鹿港天后宮、麥寮拱範宮、嘉義頂埔震安宮,嘉義新港奉天宮進行兩岸媽祖匯親。6日下午,匯親團抵達第七站——雲林北港朝天宮。 匯親車隊駛入朝天宮廟區大橋,沿路民眾熱情高漲。
  • 今夕何夕,團圓事事同
    團圓事事同。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星燦烏雲裹,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今夕何夕?正月十五月圓之時,圓子飄在碗裡,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圓,碗裡浮圓,抒發了月圓人圓事事團圓的期盼。詩中的浮圓子,也叫圓子,北宋《歲時雜記》記載:「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
  • 山茱萸賀春
    山茱萸賀春 2018年02月12日 18:4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祁雲枝 字號 內容摘要:金色陽光下,站在一株山茱萸前,望著「劈啪」作響的賀春小禮——朵朵「煙花」,我的心裡,是亮堂的
  • 共度明月夜,同話中華情!這場直播太值得再看一遍
    全國青聯秘書處、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舉辦的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雲上過中秋」活動,在微博、微信、快手、嗶哩嗶哩、抖音、今日頭條、唱吧、鬥魚、虎牙、抖音火山版、映客直播、「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等平臺播出。
  • 2016海峽兩岸婆媳文化節在臺灣南投縣舉行
    中新網臺北10月23日電 (記者 徐德金)23日下午,由浙江奉化市政府主辦,奉化市婦聯、臺辦和臺灣南投縣婦女會承辦的2016海峽兩岸婆媳文化節在臺灣南投舉行,40多對兩岸婆媳代表相聚一堂敘鄉情、同獻藝,共同尋找和諧相處的「幸福密碼」。奉化媳婦、中國國民黨原中常委、蔣經國兒媳蔣方智怡,南投縣縣長林明溱參加活動。
  • 「家國·傳情·團圓」兩岸學生微電影創意大賽徵集啟事
    一、活動名稱、意義、主題及內容  (一)活動名稱: 「家國·傳情·團圓」——兩岸學生微電影創意大賽徵集啟事  (二)意義:為進一步增強兩岸青少年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認同,為兩岸和平發展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和輿論氛圍,我社擬會同兩岸相關部門於2013
  • 2020海峽兩岸中秋燈會在「中國第一水鄉」周莊點亮
    新華社南京9月28日電(記者劉巍巍)水巷流金、古樹披彩、小橋疊翠……2020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28日晚在「中國第一水鄉」江蘇省崑山市周莊鎮點亮,兩岸民眾在流光溢彩的花燈中共迎中秋佳節。本屆中秋燈會設周莊和崑山開發區慧聚廣場兩大燈區。
  • 情真味濃團圓夜 嘉頓伴你話中秋
    (原標題:情真味濃團圓夜 嘉頓伴你話中秋)       如今國內疫情慢慢好轉
  • 思念是船心是月,天上人間話團圓
    而中秋,是闔家聚首的團圓之日。因為千百年來,惟有中秋月最圓最美。這不止源於人們的傳統觀念,還有自然規律的演變。中秋節晚上的月亮,是最皎潔最豐盈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無論人在哪裡,無論年方幾何,都共享一輪明月,各寄一份相思。
  • 「共沾雨露同風波」 兩岸大岞村的鄉情故事
    基隆大岞東宮裡供奉著媽祖,牆上掛著許多老照片,張細山在介紹這些記錄兩岸參訪交流故事的老照片。等是浮家滄浪水,共沾雨露同風波。」在臺灣基隆(舊名「雞籠」)一帶,廣為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當地老人幾乎人人會哼唱。歌謠唱的是同根情,表達的是鄉思鄉誼。大岞,一個普通甚至有些「土氣」的村落名,在兩岸卻各有一個——基隆大岞村和惠安大岞村,二者同根同源,有著特殊的情感與血脈聯結。幾十年來,兩村之間雖隔著一灣海峽,卻無法阻擋兩地鄉親交流往來的步伐。
  • 茶園結茶情·兩岸一家親
    9月23日-9月25日,由成都市臺聯、臺盟成都市支部聯合主辦的「茶園結茶情·兩岸一家親」——蓉臺茶產業暨茶文化研習營分別在邛崍、雅安、眉山展開,來自蓉臺兩地的茶文化專家、茶產業代表共30人參加活動。她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活動不僅能增進兩岸同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更是積極向臺灣同胞分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機遇的重要契機,希望大家碰撞思想、整合資源、共話發展。她強調,此次活動以「蓉城星力·同心桑梓」為平臺載體,聯合中共眉山市委統戰部首次實現跨地市州舉辦,既是臺盟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一次實踐活動,也是探索臺聯工作助推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
  • 臺胞話中秋:不同的慶祝方式、不變的團圓意蘊
    30日,正在雲南進行「全國臺聯2020年兩岸媒體人云南行」參訪活動的呂紹園說。呂紹園來自臺灣,2015年來到大陸工作,目前在廈門海滄擔任社區主任助理,也是廈門海滄融媒體中心特約記者。他說:「據我所知,臺灣高雄也有博餅傳統,但我沒有參加過,在大陸反而體驗到了,這幾年的中秋節我都很期待這個環節。」
  • 新年歌曲:迎新年
    >新年歌曲:迎新年2016-01-30 10:10:5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ti:迎新年]  [ar:張小英]  [al:18巨星喜迎春]  [by:零起點文具]  [offset:500]  [00:00.00]『迎新年』  [00:02.00]☆張小英☆  [00:04.00]《18巨星喜迎春》  [00:06.00]詞: 曲:  [00:08.00]
  • 首屆兩岸牛樟芝技術產業化懇談會在福州舉行
    原標題:首屆兩岸牛樟芝技術產業化懇談會在福州舉行   2013年4月20日首屆「兩岸牛樟芝技術產業化懇談會」在福建中醫藥研究院順利召開。國家食品生產力促進中心、福建中醫藥研究院御醫漢養養生產品研發基地、福建希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臺灣同興企業有限公司、羿同企業有限公司、全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宇樟生技有限公司,廈門侑盛貿易有限公司等兩岸牛樟芝產、研、銷單位出席會議。
  • 陰陽師數珠新皮膚萌意賀春怎麼獲得 值得購買嗎
    陰陽師數珠新皮膚萌意賀春怎麼獲得? 獲得方法: ☆數珠新皮膚萌意賀春情報☆ 擺上石搗臼,備好蒸米粉,身穿翠綠裙褲的少女挽好袖子,舉起木錘開始搗年糕!「咚一下,大吉大利!咚兩下,好事連連!咚三下……誒,咚三下是什麼來著?」 數珠皮膚・萌意賀春即將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