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的海鮮分撥中心,只見工人都身著防護服正在不停地分揀、打包新鮮的波士頓活龍蝦。章帝 攝
星沙時報訊(記者 李丹)一隻波士頓活龍蝦從大西洋深水到中國消費者的餐桌需要多久?答案是:只要兩天。12月22日上午,一架載有48噸波士頓活龍蝦的貨運專機通過全國首創的「混合規格模式」進口,降落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混合規格模式』相較之前的『細分規格模式』進口,更為安全、高效、快捷,同時有利於企業降低成本,讓產品到達市民手中更便宜。」年年有魚集團副總裁餘正東介紹,該模式是指讓來貨處於未分揀狀態,混合打包直運長沙,抵達工廠後再分揀分級處理後銷往國內。
年年有魚集團公司2017年入駐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通過與長沙黃花綜保區深度合作,構建以龍蝦為起點,以「包機直運、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分送集報」為流程的進口海鮮全新生鮮供應鏈模式,目前已建設20000餘平方米的暫養、冷鏈庫房。公司依託海外漁民聯合體直採、全程包機極速送達、保稅區內暫養分揀加工、多渠道線上線下銷售等方式,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綠色無汙染的海外高端海鮮產品,已成為全球專業的海鮮供應鏈構建者。
據了解,今年在特殊情況下,長沙海關及其隸屬長沙黃花機場海關多次前往年年有魚集團公司調研了解到,由於國外疫情嚴重,企業發展過程中遭遇正常工作人員減少,用工成本增加等問題。海關部門通過高位推動,關稅部門積極扶持,最終這一在全國首創模式在該公司落地。
「新模式下,可以大大降低產品風險。」餘正東告訴記者,目前,2條年年有魚洲際全貨機航線每周的海鮮進口量近300噸。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在產品海外採購、運輸環節,公司和口岸單位都嚴格把控。通過仔細篩選優質海外供應商,產品進行安全檢測並建立臺帳,要求供應商出具防疫承諾書,對環境、包裝和設備多次消殺,員工進行核酸檢測等方式,確保產品安全性。同時,「混合規格模式」進口可以進一步減少國外的人工分揀工序,減少人與蝦的直接接觸。
當天,記者來到位於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的海鮮分撥中心,只見十幾個工人都身著防護服正在不停地分揀、打包新鮮的波士頓活龍蝦。一個個分裝好的泡沫箱經過多次消殺正在裝車準備發貨。
「產品外包裝會進行六面消殺,境外的包裝將統一回收隔離,發貨均用國內的包裝再重新打包。」餘正東介紹,「混合規格模式」下,公司可創造50至100人就業崗位,目前工作人員全封閉管理,均7天做一次核酸檢測,從產品入關到進入保稅區,疫情防控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多部門監管,做實做細防疫措施。
「快」是生鮮進口貿易的核心要素。「混合規格模式」可以減少龍蝦在境外滯留時長12至36小時,以最快時效「爬」上市民餐桌。據介紹,通過混合規格模式,可以提升龍蝦的存活率,企業的採購成本降低大約4%至7%,同時企業進口關稅稅賦也會相應降低。
「公司期待能通過新模式使業務更加合理化,把市場做大做強。」餘正東表示,在該模式下,波士頓龍蝦的市場價也會有所降低,試運行幾日,波士頓龍蝦已下降6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