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羅的《宏觀人才學》中有這樣一段話:「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人;知道事物實際上是什麼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 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才能是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夠改變一個事物的能力,若是往科研方面說,那便是發明創新的能力。因而,並非是所有的人都具有這樣的能力,也並非所有人都會走上科研創新的道路。這條路不僅需要先天的天賦,也需要極大的熱愛與毅力,當然,在我國走過或是正走著這條路的人不勝枚舉。他們用自己的才能和熱愛為我們的國家不斷創新,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
他年僅25歲,便研製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水泥,不僅能夠將飛彈彈飛,就連美國威力巨大的鑽地彈都別無他法。他便是吳飈,一個中國小夥,他又是怎麼「化腐朽為神奇」,將平平無奇的水泥變得如此厲害的呢?
一、國之所需,便是努力嚮往的方向
吳飈,於1996年畢業於中國工程兵工程學院,後成為了研究所的一份子,從事科研工作。
1999年,25歲的吳飈接到了第一個獨立試驗項目,由他全權進行某新型遮彈層的設計。
在說到這個設計之前,必須來說一說為何需要有這個設計。科研,最大的目的便是服務於國家,自然也就是國之所需了。
在如今的國際競爭中,科研一直是國家間競爭的重中之重。面對各類武器的發展速度,各國之間便陷入了一個永無休止的「攻防遊戲」,只有研究出能夠抵擋他國武器的武器才能夠使得國家安全受到保護。
而在各類厲害的武器中,鑽地彈無疑是一個重量級的武器,它被稱為「炸彈之祖」,可用來摧毀各種堅固的設施,且其研發的根本目標更是在於奠定鑽地核武器的技術基礎。鑽地彈有能力摧毀地下60米深的碉堡,這樣的爆炸威力可謂是堪比小型核武器。
一切堅固的防禦工事在穿地深高達六十米的鑽地彈面前都顯得徒勞無功。但對於吳飈來說,這令人生怕的鑽地彈並非是沒有剋星的,且這一剋星是十分常見的東西——水泥。
眾所周知,水泥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建築粘合劑,早在上世紀時便已經廣泛運用於各種建築中。在傳統戰爭中,水泥也是碉堡等防禦工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厚度極大的水泥建築物能夠抵擋敵人的部分襲擊,保護重要的武器裝備。
因此,水泥所構建的機堡等建築物能夠抵擋普通武器的傷害,但不得不承認,現有的水泥是根本無法與威力強悍的鑽地彈想媲美,為此,才有了開頭的主人公吳飈,以及他所研發的特種水泥。
二、研究從不是易事,高材生成「工頭」
事實上,當吳飈接到了研製新型遮彈層的任務時,他經過一番對武器的研究後,認為水泥或許是能夠抵擋鑽地彈這樣威力巨大的武器的最好原材料,於是他決定從水泥入手。
所謂的遮彈層也就是給工程穿上一層防彈衣。這也是為何吳飈會將其與水泥聯繫在一起,當然他所要設計的防彈層所需要的並不是建築工地上的普通水泥,而必須是高強度的水泥,才能夠用來配製他要的特種水泥。
在買到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後,吳飈便按照他研製的配方開始進行高強度的混凝土製備試驗。
當然,每一個實驗成功的背後是無數次的失敗,對於吳飈來說,亦是如此。
為了研發出這種水泥,他需要進行大量的反覆實驗。科研的工作從來沒有容易的,終日都是在實驗室中面對著各種實驗設備,埋頭苦幹。而吳飈的工作環境還要惡劣許多,他日復一日地研究水泥、攪拌水泥。
吳飈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的:「我們表面上與民工類似,都是做的混凝土的澆築,但實際上我們做的還是有差別,做的是混凝土澆築中的混凝土配比的研究,材質不同,結果也不一樣。」
就這樣,吳飈每天的工作就是對水泥進行配比、攪拌、澆築、養護等多道工序,一遍遍的重複、一點點的調整。
為了儘快研究出高強度的水泥,吳飈那段時間每天都要和水泥為伴,且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只能夠一個人進行實驗。他的手曾被水泥灼燒得很嚴重,他的肺因為吸收了不少的有害氣體而受到損傷……
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經過日以繼夜、艱苦研究的三個月後,吳飈終於研製出了特種水泥——高強度混凝土靶板。那麼這一研究又有著什麼樣的貢獻呢?
三、為國家做出重要的貢獻,祖國的新一代支柱
若是說的簡單點,這種特殊的水泥實際上也就是用於建造的碉堡外層,讓其多加了一層能夠防彈的塗層。
對於特種水泥的功效,吳飈是這樣子說的:「當飛彈打上去其實就是打了個白點,很快就給彈走了。要是放在普通混凝土上面,飛彈穿過普通混凝土就像切豆腐一樣簡單,一下子就鑽進去了。但是打這種水泥上就像打鋼板一樣,不僅打不進去,而且還會給彈到一邊去。」
足以可見吳飈所研製的這種特種水泥功效之大。但畢竟由於製作這種特種水泥的材質特殊,無法大範圍普及。
但這種新水泥的發明對於我國來說具有著重大的意義,諸如用於保護具有極高戰略價值的建築,也可保護重要的武器裝備。據專家的估計,若是在戰爭中,憑藉這種強力水泥的加持,能夠為我國挽救上千架的戰機。
毋庸置疑,吳飈的發明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防實力。目前這項科研成果正應用於一項重點國防工程建設,已然成為了我國堅固防護盾牌的重要技術支撐。
特種水泥具備這樣厲害的功效,而發明者吳飈也因此而榮獲了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在其參與完成的20餘項科研項目中,他先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獎10項、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這一年,吳飈年僅28歲,而他已經撐起了中國堅實的國防盾牌。
小結
吳飈成功研製特種水泥一事無疑是我國科技水平的一次大進步,科技,從來便是與國家安全緊密相聯的,科技水平的提高意味著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更有能力維護我國的安全與穩定。
百年前中國的屈辱歷歷在目,不正是落後才導致了挨打,才有了那麼多的侵略,如今,中國已經徹底地站起來了,用發展和強大告訴世界:中國再也不是那個任人欺負的國家了,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夠肆意欺負我們的國家了。過去的屈辱不可忘,唯有砥礪前行,方能不忘初心,繼續奮進,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
誠然,我們身邊有著太多如吳飈這樣優秀的中國人存在,他們是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秉承著刻苦鑽研的毅力為祖國做奉獻。也正是這些優秀的人才,才有了如今的中國,不斷突破和日漸強大的中國。
每一位為國家做奉獻的人都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歸於己身,則是應當認真對待自己的身份,學生當向上學習,在業者當堅守崗位,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祖國的支柱,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資料:《宏觀人才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