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中國小夥研製出特種水泥,能反彈飛彈,美鑽地飛彈束手無策

2020-12-24 烽火軍哨

我們知道,人類的發展往往離不開戰爭。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在經歷過多次戰爭之後,我國開始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是永久不變的真理,所以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國努力發展,強大自己的力量。如今已經成功走上了富強民主的道路,我國在重視軍隊發展的同時,也十分重視武器的研發,從而全方位提升我軍的綜合作戰實力。我們知道,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大,不單單需要足夠多的軍費作為支撐,同時也需要高科技人才發揮出實力。

我國一位年僅25歲的年輕科學家就不負眾望的研製出一種高新材料,這就是國外夢寐以求的特種水泥。很多人可能對水泥這種材料感覺到不屑一顧,這種在任何一個建築工地都能見到的材料,為什麼會變得如此新奇?還深受國外一些國家的青睞。這種水泥可非一般水泥,成型之後,能夠成功反彈飛彈,為受保護的目標建立起一層真正的防護罩。一般的水泥澆築的混凝土,鑽地飛彈都能夠打穿,但是我國的特種水泥,卻讓鑽地飛彈無計可施。

研製出這種水泥的年輕科學家名叫吳飈,是我國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的一員,大學畢業後,就一直為國防事業做貢獻。工作期間,上級領導要求吳飈為機堡這種大型軍用建築物研製出一種「防彈衣」,以防別國武器的入侵。但如果只是按照常規的思路去設計該材料或者是兌水使其成型的話,根本抵擋不住鑽地飛彈。了解到鑽地飛彈的工作原理之後,吳飈就決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那就是研製出讓鑽地飛彈都鑽不進去的材料,想來想去,只有水泥。

於是吳飈開始整日泡在水泥的研究中。因為要測試堅硬程度,需要不停地測試兌水比例,所以吳飈身上看上去總是髒兮兮的。經過不懈的努力,特種水泥終於被研製成功了,飛彈打上去也會直接被彈飛,這將意味著,美國的鑽地飛彈在我國特種水泥面前就變成了一堆廢銅爛鐵。為了獎勵吳飈為國防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國家還特地頒發了一個大獎給他。其實像吳飈這樣為我國國防事業奮鬥的科學家還有很多,正是因為有他們,祖國才會越來越繁榮,越來越強大!

相關焦點

  • 中國25歲小夥造出特種水泥,飛彈打上去直接彈飛
    MOP鑽地彈是美軍現役最大的鑽地飛彈,該飛彈與常規炸彈有著很大的不同,常規炸彈接觸到地表便會爆炸,而MOP鑽地彈會一直往地下鑽,最大能夠穿透幾十米的鋼筋混凝土碉堡。MOP鑽地彈戰鬥部重2.4噸,採用的是GPS制導方式,命中精度高,能夠精確打擊敵方堅固工事下的人員與目標。
  • 25歲中國男子研製出特殊水泥,能將飛彈彈飛?美國鑽地彈無法應對
    他年僅25歲,便研製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水泥,不僅能夠將飛彈彈飛,就連美國威力巨大的鑽地彈都別無他法。他便是吳飈,一個中國小夥,他又是怎麼「化腐朽為神奇」,將平平無奇的水泥變得如此厲害的呢?
  • 我國小夥發明「特種水泥」,獲得科技大獎,飛彈打上去瞬間被彈飛
    但這種要塞也不是萬全之策,因為敵方自然也會針對這種工事研製相應的武器,鑽地彈就是專門針對這些地下防禦工事的。鑽地彈的誕生無疑是對於地下設施的重大打擊,可以說長久以來的一種有效防禦措施從此不再安全了。但各國的科學家們自然不可能就此放棄地下設施,畢竟它在隱蔽性上還是大於地面設施的。
  • 28歲青年發明「水泥防彈衣」,硬度比肩鋼板,飛彈撞上去直接彈飛
    尤其是南聯盟戰爭中,西方使用2.3萬枚精確制導炸彈或飛彈,導致南聯盟80%以上的指揮系統直接被摧毀,即便是堅固的地下要塞和人防工程也日益面臨著新型鑽地彈的威脅。正所謂矛與盾此消彼長,在高爆彈藥和新型鑽地彈不斷進步的同時,各國的工程防護技術也在飛速發展。這方面我國就處於世界前列。青年專家吳飈就在特種水泥上立下不朽的功勳。
  • 蔡英文放棄研製能打到京滬的飛彈 臺媒:釋放善意
    綜合臺媒報導,臺灣軍方權威消息稱,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政府時代積極研發,射程可覆蓋京滬的中程地對地飛彈,蔡英文政府決定不做了,臺媒稱此舉是對大陸釋出善意的信號。蔡英文政府表示,臺灣沒有核武器,就算幾枚飛彈能打到北京,同樣改變不了戰局,因此將軍事戰略調整為防禦為主。
  • 臺自制地對地飛彈簡史
    臺灣自制地對地攻擊飛彈始於美國核力量從島內撤離以後,經歷40餘年發展嘗試,在彈道飛彈方面始終沒有拿出像樣的成果,目前的發展重點集中在中程巡航飛彈之上。    一、從仿製起步    美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曾在臺灣部署過能攜帶核彈頭的地對地飛彈。
  • 臺媒:蔡英文放棄研製射程可及京滬飛彈 釋放善意
    綜合臺媒報導,臺灣軍方權威消息稱,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政府時代積極研發,射程可覆蓋京滬的中程地對地飛彈,蔡英文政府決定不造了,臺媒稱此舉是對大陸釋出善意的信號。蔡英文政府表示,臺灣沒有核武器,就算幾枚飛彈能打到北京,同樣改變不了戰局,因此將軍事戰略調整為防禦為主。
  • 新式LRASM飛彈研製成功,美軍瘋狂採購反艦飛彈
    在冷戰時期,蘇聯是反艦飛彈研製的大國,俄式反艦飛彈以種類齊全,性能卓越而聞名,在冷戰期間的各類海上衝突中,俄式反艦飛彈的戰績可以說如雷貫耳。不過在冷戰結束至今的今天,美國的反艦卻有後來居上的趨勢。LRASM反艦飛彈是英文"遠程反艦飛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的縮寫。該飛彈有著名美國軍火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研製,由美國海軍和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共同出資。
  • 新手打出名堂,飛彈打起遊擊,50年前地空飛彈14營如何用國產紅旗-2...
    但鮮為人知的是,駐守在上海的地空飛彈14營,是首次用國產紅旗-2地空飛彈打下U-2高空偵察機的英雄部隊,而且,從此以後,美蔣U-2高空偵察機再也沒有竄擾大陸。 國產飛彈首次顯神威 與當時赫赫有名的飛彈2營相比,飛彈14營是一支年輕的部隊。
  • 我軍鑽地彈正式亮相,輕鬆擊穿6米混凝土,美軍加固機堡不在話下
    我軍鑽地彈正式亮相,輕鬆擊穿6米混凝土,美軍加固機堡不在話下近年來以來,各國為了抵禦敵軍的遠程空襲,對本國的空軍基地機庫進行了新一輪的抗打擊研發。隨著基礎工程和抗爆設施的最新突破,普通的炸彈和飛彈很難摧毀它們。俗話說:"有矛就有盾"。
  • 韓國研製成K-PSAM攜帶型防空飛彈
    大洋網訊 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最近研製並試射成功射程達五公裡的K-PSAM攜帶型防空飛彈,對過去完全依賴進口的美國「針刺」與法國「西北風」等攜帶型防空飛彈,產生了節約外匯的替代效果。  韓國國防部消息人士透露,國防科學研究所最近研製並試射成功的K-PSAM攜帶型防空飛彈,是透過安裝在其前部的紅外線探測裝置,跟蹤由敵機中散發出的熱量來擊落敵機的。
  • 中國遠程艦空飛彈海紅旗-9B:僅次於美國的標準6的先進防空飛彈
    紅旗-9防空飛彈的研製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由於當時仍然受到前蘇聯的威脅,再加上中國現役的防空飛彈已經比較落後,自行研製一型遠程防空飛彈已是迫在眉睫,紅旗-9防空飛彈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代號「9號工程」。
  • 臺灣三軍飛彈裝備一覽表
    不過,據臺灣內部透露的消息指出,當時臺灣已造出射程達100公裡的地對地飛彈,只是最終沒有量產和部署。 「天弓」戰術地對地飛彈 90年代中期以後,李登輝秘密指使臺軍進行中程地對地飛彈的研製,並把相關研究計劃分散在各個部門,成立「天戟計劃」。今年6月10日,臺媒體報導臺軍已生產和部署戰術地對地飛彈,數量在10-50枚之間。
  • 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55載創造固體飛彈研製多個「第一」
    55年來,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先後自主研製出我國第一個潛地固體戰略飛彈、第一個陸基機動固體戰略飛彈、第一個多級固體運載火箭等多個系列產品,涉及海、陸、空等領域,創造了我國固體飛彈研製領域的多個「第一」。
  • 東風飛彈精確攻擊
    最近看到中國不斷的秀肌肉發視頻,真是一件很夢幻的事情,過去我們國家先進飛彈打靶視頻都是絕密,幾乎從來不對外公開,這也是一大特色,公開的大多是不太重要的型號,比如反艦飛彈,對於東風飛彈打靶,極少能看到視頻,這一次,真是活久見,也是給周邊國家和美帝提個醒,打的真準,而且特別狠,你的戰機鑽地堡也沒有多少活路!
  • 中國再推世界領先新式反艦飛彈可與美國LRASM隱身飛彈比肩
    中航工業洪都集團一向以攻擊機、教練機聞名,如大家熟知的L-15獵鷹教練機,不過反艦飛彈也是其主業之一,中國第一種反艦飛彈-上遊1型反艦飛彈仿製工作就是由洪都完成的。進入新世紀洪都又相繼研製了YJ-9和TL-7/-17等多種反艦飛彈,成為中國軍方「空面飛彈」的主要供應商。從這次曝光的圖片中可以看到,新型飛彈採用了類似瑞典NSM飛彈和美國最新LRASM隱身反艦飛彈的設計。
  • 估算一下「反艦標準」飛彈
    同時由於主動引導頭的引導精度等方面的性能也更加優越,因此它在末段反彈道飛彈方面也比標準2更好一些,具備較高的攔截精度。而到了標準6,由於有了主動雷達引導頭,它在反水面目標作戰時的射程可以更遠,也能達到400公裡或者更遠水平(250海裡,相當於460公裡)。此外,標準6還增加了GPS引導系統,因此必要時也可以用於攻擊岸上目標。所以說,標準6能不能打船呢,確實可以。
  • 飛蠓進化論:中國FM90防空飛彈分析
    FM-80是中國在法國響尾蛇防空飛彈系統基礎上逆向仿製生產的外貿近程防空反導系統,中國對應的裝備型號是(海)紅旗-7。法國響尾蛇防空飛彈系統是從1964年為滿足南非軍火需求開始研製的,研製成功後於1971年裝備南非部隊代號「仙人掌」,於1978年裝備法國部隊代號「響尾蛇」。此後經過多年發展,響尾蛇/海響尾蛇防空飛彈系統成為國際軍火市場的熱門產品。
  • 中國巨浪2飛彈有多厲害?
    水下外形通過水下外部鈍頭整流罩得到明顯優化,突出水面後將外罩丟棄,轉化為與巨浪-1飛彈相似的尖頭罩,當飛彈飛出大氣層以後,再次將內部尖頭整流罩丟棄,飛彈末端沿襲了巨浪-1的防水尾罩設計。巨浪-2飛彈雖然採用了尖頭罩的設計,但是從研製意圖來看,也採用了多頭分導技術,能夠搭載釋放多個核彈頭,二者其實並不矛盾,美國的「北極星」A3飛彈在尖頭整流罩內就安置了多個核彈頭。
  • 早期赴美留學的清華天才,寧願放棄中國籍,也要留在美國研製飛彈
    然而,還有一些科學家選擇留在了各方麵條件更優越的美國,就比如曾經的清華天才林燁,他寧可放棄中國國籍,也要幫美國研製飛彈,所作所為 引起了不少國人的爭議。眾星捧月的清華天才林燁從小出生於北京,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他打小就聰明好學,為人謙虛,即使天資聰穎也沒有驕傲自大,總是虛心向老師同學學習,這樣的性格自然受到了不少人的歡迎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