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進入冷哭模式!冬天吃什麼最能抗凍?很多人都想錯了

2021-01-15 中信出版集團

這幾天的降溫狂潮,大家都感受到了嗎?

阿信所在的北京,真的是冷得夠夠的,不但能玩「潑水成冰」的遊戲,前天早上,氣溫更是達到了-19.6℃,這可是55年來的北京氣溫最低值!

根據專家的預測,雖然最近氣溫稍有回升,但是在1月11日左右,又會有一股弱冷空氣南下,氣溫又要降低了!

今天刷到這個新聞,在開著暖氣都有些凍jiojio的房間裡,阿信不由得裹緊了自己的小被子,只恨自己沒有多貼幾兩秋膘。

作為一個合格的吃貨,阿信開始陷入思考:冬天,到底吃什麼最抗凍?

「酒會越喝越暖」這是真的嗎?

說起這個話題的時候,阿信一個愛喝酒的朋友「啪」的一下就站起來了,很快啊!

只見他抄起一個水杯就向阿信示意:「達瓦裡希,瓦舍咋了為!噸噸噸……」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冰天雪地裡手握一瓶透明酒瓶的伏特加,說上一句「ваше здоровье」(祝你身體健康),然後開始噸噸噸,俄羅斯人「戰鬥民族」的形象,一下就立起來了。

一口酒下肚,從喉嚨燒到胃裡,感覺立刻就能暖和起來了。

不光是俄羅斯人冬天愛喝酒,阿信還記得小時候看《狼圖騰》,書裡蒙古獵人們為了蹲守黃羊,夜裡也要靠喝酒驅寒。

就連《東邪西毒》裡,梁朝偉都說過那句經典的臺詞:「酒會越喝越暖,水會越喝越寒。」

所以說,酒真的能「越喝越暖」嗎?

事實上,喝酒的確會對體溫產生影響。

我們知道,人是恆溫動物,為了維持體溫,我們器官需要不斷地新陳代謝,產生熱量,然後通過血液循環將熱量帶到全身。

當我們喝酒的時候,酒精會刺激身體表面的毛細血管,暫時地使血管變粗、血液加速流向皮膚。

同時,在酒精的刺激下,人體肝臟等處儲存的血液也會流到身體表面,因為這裡覆蓋著大量可以感受溫度的神經元,所以我們會有發熱的感覺。

但是,相較於糧食和肉類,酒精能給我們提供的熱量非常少,不論我們感覺有多麼熱,我們身體內的熱量並沒有改變,只是重新分配了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通過其他方式補充能量,那麼靠喝酒來禦寒,反而這會讓本已轉移到皮膚表面的熱量更迅速地損失掉。而一旦酒精帶來的熱勁兒過了,血管收縮,人會覺得更冷。

而且,在酒精的影響下,新陳代謝系統在過冷環境下的代償不足,甚至會讓身體對溫度的調解能力降低。

不得不提的是,俄羅斯人酒喝得多,但是和酒精相關的死亡比例也高居世界前列。每年冬天,我們也能看到因為醉酒昏迷路邊最終凍病凍死的新聞。

所以,阿信在這裡要特別提醒:任何一點酒精攝入,對健康都沒有任何好處。如果想要在冬天不那麼怕冷,最好還是要看看其他辦法。

冬天身體寒,補點「陽氣」怎麼樣?

說完了酒精,阿信還想說說另一種常見的理論:怕冷的話,要多吃些羊肉這樣的「陽性」食物。

很多人也有感覺,喝一碗羊肉湯,身體立馬就暖和了。這又是咋回事呢?

我國的中醫理論,其實非常博大精深。但是在這裡,就讓阿信用現代循證醫學的理論,來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科普一下吧。

這裡要講的一個知識點,叫做「食物熱效應」。

這是指在夾菜、咀嚼之外,身體因為要對食物中的營養素進行消化吸收及代謝轉化,還需要額外消耗能量。

像我們吃完飯後體溫會略微升高,就是食物熱效應在發生作用。

不同的食物,熱效應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蛋白質的熱效應是30%,而糖和脂肪只有5%左右。而食物的熱效應越高,越適合暖身子。

羊肉富含蛋白質,「食物熱效應」較大,會讓我們的身體散熱增加。

而消化食物的過程,還會動用體內大量的水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吃肉吃多了的時候,會感覺更加乾渴燥熱——俗稱「上火」了。

當然,喝羊肉湯的效果這麼好,其實還有一種可能:和喝紅糖水一樣,本質上都是「多喝熱水」的變種,一大杯熱水下肚,可不就暖和起來了?

辛辣食物是怎麼從口腔「熱」到菊花的?

說到了「多喝熱水」,阿信又想到了一種支配童年的恐懼——從外面瘋玩回家,媽媽貼心準備好的一杯生薑紅糖水。

這種熱乎時甜滋滋,一旦冷掉就辣得難以入口的飲料,當時被老師家長們奉為驅寒保暖的不二法寶,對不愛吃薑的阿信卻是致命的打擊。

除了生薑水,我們聽過紅軍戰士爬雪山時,為了驅寒發汗喝辣椒水的故事。

吃辣吃得滿頭大汗,是我們非常常見的現象。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辣椒的「辣」和「爽」,其實都來自辣椒素。它與感覺神經元上的辣椒素受體結合後,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就會向大腦傳遞「辣」的信息,讓大腦感覺到「熱」和「疼痛」的燒灼感。

就在這時候,大腦感受到的熱和痛也會通知汗腺:「太熱啦!快排點汗來降降溫!」

我們常吃的辛辣食物裡,辣椒的辣椒素、生薑的姜辣素、胡椒的胡椒鹼,都會和對應的受體結合,為我們帶來滿頭大汗的辣味體驗。

再多說一嘴,這種受體在我們的皮膚中和身體裡都廣泛存在,從口腔,到結腸,再到肛門。所以,四川的遊客們才會經常在廁所裡唱起周董的那首《菊花臺》……

只有科學乾飯,才能抗凍保暖

講完了「吃辣發汗」的問題,不能吃辣的小夥伴可能要問了:喝酒對身體不好,又不能光吃肉呀,想要抗凍,我們還能吃點啥?

這裡,阿信就要敲黑板了:我們之前提到過,人體通過新陳代謝產生熱量,通過血液循環把熱量帶到全身。所以,可以從這兩點入手調整飲食。

比如,人體缺鐵會導致血液中的血紅素較少,血液攜氧能力不足。這個時候,整體的組織能量代謝就會發生障礙。

人體產生的熱量不足,就會比別人更怕冷。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貧血的婦女體溫較正常血色素的婦女低0.7℃,產熱量少13%,而當增加鐵質攝入後,她們的耐寒能力明顯增強。

所以到了冬天,可以多吃些富含鐵的瘦肉、蛋類、菠菜,也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促進鐵的吸收。

除了缺鐵,血壓低的人末梢血液循環不足,人體組織也得不到足夠的氧和能量,就比別人更容易手腳冰涼。

這時候,可以多補充一些含碘食物,比如海帶、魚蝦、牡蠣。

碘是促進甲狀腺激素分泌的重要元素,它具有生熱效應,能夠加速體內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讓基礎代謝率增高,從而加強血液循環。

當然,最後一定要說的是,飲食都只是輔助,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如果一直出現畏寒的狀況,要記得去醫院檢查,聽取醫生的專業意見!聽取醫生的專業意見!聽取醫生的專業意見!

畢竟,吃嘛嘛香的前提,是要身體倍兒棒呀。

參考資料:

[1] 《冬天,吃什麼食物更能禦寒?》,李嵐,科技致富嚮導

[2] 《下雪降溫好冷?學習下日常零下30℃的戰鬥民族怎麼過冬……》,果殼

[3] 《喝酒禦寒體更寒》,王瓊江,大科技(百科新說)

[4] 《提高機體抗寒能力的食譜,你桌上有嗎》,阮薇,烹調知識

[5] 《天冷手腳冰涼,吃點什麼能讓人熱乎起來?》,丁香醫生

相關焦點

  • 北方人VS南方人,全國抗凍排行榜發布,最抗凍的人原來在這
    昨天(13日),北方大部地區經歷了入冬以來最寒冷的一天,今天,南北方將一起「凍透」,19個省會級城市的最高氣溫或刷新下半年來新低。北方的「天寒地凍」和南方的「溼冷魔法攻擊」正在考驗我們的抗凍能力……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全國抗凍地圖和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看看哪裡的人最抗凍。裝備VS屬性 南北方人到底誰更抗凍?
  • 全國抗凍排行榜發布 看看哪裡的人最抗凍?
    昨天(13日),北方大部地區經歷了入冬以來最寒冷的一天,今天,南北方將一起「凍透」,19個省會級城市的最高氣溫或刷新下半年來新低。北方的「天寒地凍」和南方的「溼冷魔法攻擊」正在考驗我們的抗凍能力……中國天氣網獨家推出全國抗凍地圖和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看看哪裡的人最抗凍。裝備VS屬性 南北方人到底誰更抗凍?
  • 全國抗凍地圖出爐!這些地方的人最抗凍!廣東居然...
    來源:網絡  近日,由中國天氣網 發布製作的  全國抗凍地圖出爐  原來我們都錯了,北方不抗凍  南方也不那麼抗凍  而最抗凍的是...  全國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發布  南京合肥最抗凍  最抗凍的「不南不北地區」  還可以細分為
  • 全國抗凍排行榜發布!看看哪裡的人最抗凍?-大略網
    昨天(12月13日),北方大部地區經歷了入冬以來最寒冷的一天,今天,南北方將一起「凍透」,19個省會級城市的最高氣溫或刷新下半年來新低。北方的「天寒地凍」和南方的「溼冷魔法攻擊」正在考驗我們的抗凍能力……中國天氣網獨家推出全國抗凍地圖和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看看哪裡的人最抗凍。裝備VS屬性 南北方人到底誰更抗凍?
  • 中國天氣發布全國抗凍地圖 中部地區最抗凍
    13日,北方大部經歷入冬來最冷一天。14日至15日,一股強冷空氣將南下,帶來大風降溫及雨雪天氣降溫過後,最低氣溫0℃線將南壓至——貴州南部至浙江西北部一線!你知道國內哪裡人最抗凍嗎?東北三省?NONONO,其實北方有暖氣這個外掛存在,冬天室內溫度反而很舒服。中國天氣官方微博今天推出了「全國抗凍地圖」和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
  • 全國哪裡最抗凍?是北方還是南方,是海派川派還是楚派?
    這兩天,寒潮吹遍全國,南方人北方人都在討論防寒的話題,「哪裡的人最抗凍」成了熱門話題。我們根據氣溫、溼度和集中供暖情況,簡略製作了一張圖,大家都認為行。需要說明的是,要排除其他條件光說冷,那當然是北方和青藏高原冷。
  • 最不抗凍的東北人,冬天是吃啥熬過去的?
    跟你們通報一下:小編這裡地處東北,最近都零下20℃了!其時,在東北,-20℃,也沒什麼驚奇的,每年冬季都有那麼一段時間持續在這個氣溫之下。不過,俺們東北人,可以非常硬氣、豪橫地向全國人民喊話:咋滴!俺們東北人就是這麼不抗凍!不抗凍的東北人,有一萬種為自己保暖的方法:吃酸菜白肉鍋,就是一種。
  • 中國天氣發布全國抗凍地圖:中部最抗凍 北方有外掛
    13日,北方大部經歷入冬來最冷一天。14日至15日,一股強冷空氣將南下,帶來大風降溫及雨雪天氣降溫過後,最低氣溫0℃線將南壓至——貴州南部至浙江西北部一線!你知道國內哪裡人最抗凍嗎?東北三省?NONONO,其實北方有暖氣這個外掛存在,冬天室內溫度反而很舒服。中國天氣官方微博今天推出了「全國抗凍地圖」和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
  • 全國抗凍排行榜,長沙人真的不怕冷嗎?居然可以排到第7名!
    而此次降溫不單單是湖南,而是全國範圍的大降溫。此次的降溫可以說考驗著大江南北的抗凍能力。而南方和北方的寒冷模式卻是天差地別,南方屬於「魔法攻擊」北方屬於「物理攻擊」。近期,中國天氣網獨家推出全國抗凍地圖和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看看哪裡的人最抗凍。你認為長沙排第7合理嗎?
  • 瀋陽人「抗凍能力」居然沒進全國前十?
    前一段時間,寒潮天氣自北向南橫掃我國,讓中東部大部經歷了一次「斷崖式」降溫,並引發一場到底是南方人抗凍還是北方人抗凍的爭論。中國天氣網新近推出全國抗凍地圖和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排行榜顯示,瀋陽居然沒進入省會城市抗凍全國前十,服還是不服?
  • 中國天氣網發布「全國抗凍排行榜」,省會級城市裡南京人最抗凍
    昨天(13日),北方大部經歷入冬以來最冷一天,今天南北方將一起「凍透」!@中國天氣推出全國抗凍地圖和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南京抗凍指數達到五顆星,排名第一!中國天氣氣象分析師王天奇表示,北方地區,雖然整體氣溫低,但有暖氣加持,屬於「外掛抗凍區」;而南方的抗凍能力根據地理位置和緯度的不同有所區別,並不是所有地區都抗凍。
  • 日漫穿幫鏡頭被誤解20多年,冬天穿裙子不是漏洞,日本人確實抗凍
    穿幫鏡頭,說實話無論對於國內外作品而言,其實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無論再怎麼經典的動畫作品,都有可能會有穿幫鏡頭的出現,或大或小罷了。有很多穿幫鏡頭很明顯,而且很低質。有的穿幫鏡頭雖然不明顯,但從側面也能反映出,製作人員的工作態度。
  • aespa成員私服造型,吉賽爾穿的最實在,東北人寧寧也太抗凍了吧
    滿滿的都是期待!成員們在16日的時候,就乘車前往汝矣島的KBS演播大廳進行《歌謠大祝祭》的事前彩排和錄製。四位成員身穿私服的樣子也被鏡頭記錄了下來,我們來看看四位成員的私服都是什麼樣的吧!從車上下來之後,karina和winter走在前面,雖然戴著口罩,也能感受到成員們美貌。
  • 全國抗凍排行榜發布!福建人竟然……
    昨天(12月13日),北方大部地區經歷了入冬以來最寒冷的一天,今天,南北方將一起「凍透」,19個省會級城市的最高氣溫或刷新下半年來新低,寒冷正在考驗我們的抗凍能力……近日,中國天氣網推出全國抗凍地圖,從圖上看出,福建人的抗凍指數也是槓槓的呀!
  • 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抗凍?胖人不怕冷?網友吵翻了……
    的話題就會引起眾多網友的熱議很多北方人認為南方不冷很多南方人認為北方人更抗凍真的是這樣嗎?這樣看來,是不是南方更冷,南方人會更「抗凍」呢?北方人還是南方人更抗凍?其實,每當看到這個問題,北方人都會覺得,南方的最低氣溫都沒下零度,還抗凍?接下來,南方人就會反駁道,北方人過冬全靠暖氣和棉襖,穿那麼暖和怎麼可能知道「凍」是什麼感受?
  • 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抗凍?胖人不怕冷?網友吵翻了…
    北方人靠什麼過冬?當然是暖氣了!那南方人呢?一身正氣!的話題就會引起眾多網友的熱議很多北方人認為南方不冷很多南方人認為北方人更抗凍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來好好說說這場「世紀大戰」
  • 最抗凍的生物,室外零下30度不冬眠,多次「凍死」也能復活
    審核-小文談到冬天,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寒風凜冽」「天寒地凍」「寒冷刺骨」等成語,且在我國北方,冬季基本都在零下20攝氏度到零下30攝氏度之間。而最北部的漠河一帶,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四五十度,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溫度,可以說是滴水成冰。
  • 南方人冬天去東北,怎麼穿才抗凍
    都知道南方氣候溫暖,幾乎可以說沒有感受過東北的氣溫。其實作為南方人,不見得沒有北方人抗凍。雖然北方溫度低,但卻分乾冷和溼冷,用網友的說法就是魔法傷害與物理傷害的區別,那麼作為南方人去東北究竟應該怎麼穿才抗凍。南方人在東北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像在南方的冬天一樣,毛衣套在秋衣外,毛衣外面又套羽絨服或棉襖,這樣一層一層,層層疊疊的穿法。
  • 為什麼有些人不怎麼怕冷? 冬季吃什麼能暖身?
    很多本來怕冷的人,冬季特別辛苦,穿上羽絨服之後還是手腳冰涼,晚上蓋上被子雙腳都暖不過來。那麼,能不能通過飲食來讓身體暖起來呢?胖人不一定「抗凍」為什麼有些人不怎麼怕冷,有些人卻特別怕冷呢?
  • 東北的冬天,到底能冷到什麼程度?
    東北的冬天,到底能冷到什麼程度?凍蘋果、凍梨、凍柿子~買完了可別直接吃牙掉了都咬不掉一層皮總之,嘎嘎嘎嘎冷就這麼來了,可是,東北人的骨子裡就有這樣一種情緒,雖然出門會冷到骨髓裡,冰到靈魂裡。但是,即使冰天雪地,也必須出去嘚瑟,該玩玩,該吃吃、該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