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申:真假是非一夢中

2020-12-22 新民晚報

上月出席了故宮博物院「縱橫千古 兩岸一家——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作品展」,上周,傅申、陸蓉之夫婦又來到了上海。

「藝術寄託著我的生命,寄託著我的創造才能。」雖飽受小腦萎縮而帶來的行動不便之苦,82歲的中國書畫史學者、鑑定家、書畫家傅申談藝術談人生,字字清晰。

「碰瓷」很難,創新不是亂來

上博董其昌開幕前一天預展,傅申就坐著輪椅到了現場,不知展廳中那些穿越時光的作品,又勾起他幾多回憶。早年的傅申詩、書、畫、篆刻都拿得起,文質彬彬,是中國寶島風頭幾無人能比的大才子,對於傳統藝術,他還是沿襲了中國文人的傳統看法:「寫字是所有讀書人最應該重視和做的事情。」

1977年,在耶魯大學任教期間,傅申即籌辦了「中國書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了中國書法大展,將真偽之作同時展出,向西方觀眾梳理出簡明扼要的中國書法發展史軌跡。從中國臺灣故宮博物院走出,歷任美國佛利爾暨沙可樂美術館中國美術部主任,用日日「血戰古人」亦不為過,但傅申始終認為書法需要創新:「現代人要有現代的風格,要有現代的題材。」上世紀90年代初,臺灣書畫圈創新形成了風氣,但為了創新而背離本意的創作也不少見。1995年,傅申參與創立了臺灣何創時書法基金會,即為了辨明傳統與創新的關係。但他又堅持首先要打好傳統的基礎,不能亂創新。「五音不全,怎麼能唱出優美的歌曲?」那時何創時書法基金會展覽,傅申要求參與者必須交兩張作品,一張表現傳統的功力,一張表達創新的理念。傅申尤其提倡年老的書法家創新,「老樹著花特別美」。而傅申本人率先用最圖像化的篆書對書法進行繪畫性的處理,他特別從自己的書畫集中,找出早年將篆書、隸書、行楷等融於一張紙上的作品,「我不是亂寫的,從字形到字體選擇,常常一個月只能想出幾幅而已,但是我的得意之作。」

傅申 篆書《擬齊白石筆意》軸 70x29cm

儘管治學上非常傳統,藝術實踐上傅申卻非常「不安分」。書畫家跨界,從事陶藝創作在今天已成潮流,傅申卻不覺得新鮮。早在1995年,受兩位藝術圈朋友的邀約,傅申在臺北第一次「碰瓷」。「因為我有篆刻的基礎,所以對我來說,第一次拿起刻陶瓷的刻刀,就有些駕輕就熟的感覺。」2006年,在太太陸蓉之的介紹下,傅申開始和上海璟通藝術中心合作,數次前往景德鎮開始深度「碰瓷」。這次來上海,除了看董其昌,亦是為了出席夫婦倆參與的一個陶瓷展。

書畫是個人創造,陶瓷則需要與陶工合作,另外,在宣紙上只有筆法,但在瓷器上,筆法還須和刀法結合在一起。儘管對刻刀、毛筆都不陌生,但傅申還是認定要將平面的書畫搬到立體的器形上去,是一件頗為費力的事情。

鑑定無定論,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

早在1974年,傅申即以4篇文章,作出駁議,考訂《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為真跡,轟動整個鑑定收藏界。上世紀60年代,傅申在葉公超舉薦下進入臺北外雙溪故宮博物院,和後擔任臺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江兆申同在書畫部工作,「每天的功課就是拜託工友『老牛』推一大車書畫到我們辦公室,我們自己掛,自己看,自己卷,看了三年還沒看完。」而後,傅申又有機會長期過手美國及世界各地收藏,因此其鑑定與治學既以書畫實物為本,又結合中西理論。雖說「真就真,假就假」,但古畫鑑定從無定論,當年《砥柱銘》一戰,至今仍有人質疑傅申的判斷。

不願就具體作品發表意見的傅申總結道,鑑定這件事,不過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沒有證據,不能亂說。當然有時候鑑定家常三緘其口,亦是為了不擋人財路,「自己也因此受過傷害」。或許亦是太清楚這潭水有多深,傅申說自己一生「避免收藏」,「除非博物館不要的東西,有時候有機會也收了幾件,都是與創作有關的,有啟發性的,又買得起的。」

傅申一生只與張大千見過兩次面,卻是研究的權威,他曾豪言:「張大千自認為是孫悟空,可是我就是如來佛,張大千血戰古人,我血戰張大千。」問起中國書畫家最佩服哪一位時,傅申依然答「張大千」,「不僅用功,才氣也非常高。」

行草補破網橫幅

人到暮年,或喜回憶少時。對於自己13歲前隨祖母生活在上海浦東農村的經歷,傅申記憶非常清晰,聽來很難相信自稱「拾荒老人」的傅申家中非但不事奢華,一桌一椅都是壞了又修。傅申曾經自書詩:「西鄰已富尤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白酒釀成因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當是「傅翁」心境的真實寫照。

2015年,傅申曾在浙大、中國美術學院、南藝、魯迅美術學院、清華大學、故宮博物院等連續舉辦16場「書畫鑑定與藝術史」公開講座。從隋唐宋元到近現代,嬉笑怒罵,評書論畫,站立數小時後,亦興致不減地為熱情的粉絲揮毫提筆。不過是區區三年的光景,再看今日傅翁艱難地翻開書頁指點自己最滿意的作品,讓人不禁有些唏噓。也許旁人會認為他現在應該是在醫院休息的人,如今少不了時刻看護在旁的陸蓉之說:「老爺說過,藝術給他力量讓他繼續走下去,他不要『死在病床上』,他寧可在去影展的路上、在美術館的開幕式上。我們已經留了遺囑,會將我們戲劇般的人生、珍愛的作品、藝術收藏和研究書籍,都保留在故鄉上海新場鎮的藝術館中。」

為陸蓉之造像∕鏡片 28.5×33.5 cm

最感恩得葉公超提攜,第一任太太王妙蓮對自己的幫助,傅申說自己因此創造了「貴人鏈」一詞。在中國臺北的師範大學美術系讀書時,黃君壁、溥心畬都是傅申的老師。後來遇到同樣喜歡畫畫的宋美齡,兩人尚能用浦東話交談。而後在普林斯頓又拜在方聞門下,曾與之交遊唱和者,蔣復璁、馬承源、徐邦達、謝稚柳、啟功、楊仁愷、王季遷……無不鼎鼎大名。遺憾不能用毛筆為讀者留言,「現在寫不了了,但看到以前自己的作品,還是開心。我對自己一生很滿意。」傅申說。一切恍如傅申曾經寫下的句子:是非夢中,似夢非夢,人生是非一夢中。(吳南瑤)

相關焦點

  • 傅申的書畫鑑定與他的藝術史十二講
    宋·黃庭堅《明瓚詩後跋卷》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和浙江大學出版社將最重要的12場演講錄音,彙編整理成《傅申書畫鑑定與藝術史十二講》一書,作為「浙江大學藝術史叢書」名師系列出版發行。傅申先生親自審校了書稿,白謙慎教授為本書題寫了書名。
  • 藝術家時刻 | 跨越歲月,陸蓉之與傅申的戀愛藝術
    陸蓉之曾在45歲時苦苦追求自己15歲時暗戀過的藝術評論家、書畫鑑評專家傅申,最終成就藝術圈一段佳話。2015年他們已結婚16周年,陸蓉之稱傅申為「老爺」。陸蓉之,著名策展人、藝評家。陸蓉之與傅申的戀愛曾是中國臺灣最熱門的「女追男」案例,如今他們是反差最為強烈的藝術圈夫妻檔:一個是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專家,一個是前衛的藝術策展人;陸蓉之將自己與傅申的故事娓娓道來,是藝術把這兩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粘合在一起,生發出別樣的驚喜。
  • 娛樂圈的悲哀 無法分辨是非真假
    娛樂圈的悲哀 無法分辨是非真假2004年02月05日09:13:49 北京娛樂信報 鄭葉   說他沉思不語,乃是每當記者或是網友向他問及此事於他人生有何影響之時;說他娓娓道來,則是因為他對所陳述的事件經過是那樣如此歷歷在目;至于欣然微笑,是每當老朋友打來電話表示關心和詢問時他所表現出的由衷的感謝;而唯獨眉頭緊鎖這個表情,記者卻一時不知該用什麼語言來概括它的緣由……簡單地說,一是有關媒體就他被綁架一事所作的報導令他難以接受,二是一些網友對這件事的性質的判斷令他極為失望。
  • 臺灣美術史學家傅申作品在國博展出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嶽瑞芳)臺灣著名美術史學家、書畫鑑評家傅申近日應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書畫印個展。
  • 聽傅申揭秘張大千的摹古生涯丨畫事
    傅申:不是,這個手續很麻煩,保羅不是一家的主人,還有徐雯波她們。他問徐雯波,政府要他們家屬聯合起來領回去。結果徐雯波不管,這套是假印,搬家的時候他們也沒有搬走,就散在一地。我收了裝在一個盒子裡,後來回來,在弗利爾美術館整理,現在留在弗利爾美術館。王叔重:您有沒有打一套印譜?
  • 荀晶,是非對錯真假善惡
    非的弄張圖。。。
  • 傅申:研究書法的前途還是要靠中國人
    臺灣美術院是一個民間美術機構,由陳奇祿博士擔任名譽院長,成員包括王秀雄、廖修平、傅申、何懷碩、江明賢、黃光男等18位美術學界聲望崇高的教授。引人注意的是,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國際著名書畫鑑定專家傅申帶來的篆書作品《海嘯》、《核電爆》《強震》《爆射》,著名畫家楊之光看後嘖嘖稱奇,用「書中有畫」來形容。
  • 書畫鑑定家傅申:張大千像孫悟空 作品千變萬化
    原標題:書畫鑑定家傅申:張大千像孫悟空 作品千變萬化   儘管中國歷代都有人造假,但是在傅申看來,張大千作假古畫和別人不一樣,是學習仿古的副產品。很多畫家為了謀求經濟價值作假畫來賣,一個人一生專注於模仿一兩位名家。但是張大千幼年家道中落,一家子都靠他養活。他的作偽是在研究古人、學習古人的基礎上而產生的遊戲之作,他不推銷自己這些假畫,偶有朋友、古董商願意買去,他就「以畫易畫」,收藏名家真跡。
  • 「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作品展」在故宮開幕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縱橫千古 兩岸一家——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作品展」 今天(11月16日)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開幕,持續至11月30日。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84件,均為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四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和精品作。展覽由文化和旅遊部人才中心主辦。
  • 81歲傅申受聘南大名譽教授
    本報訊(記者邢虹)昨天下午,81歲的藝術史學界泰鬥,著名理論家、鑑定家傅申先生接過聘書,成為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名譽教授。  傅申歷任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耶魯大學副教授、佛利爾暨賽克勒美術館中國美術部主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教授、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 「縱橫千古 兩岸一家——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作品展」開幕
    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84件,所展出的作品均為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四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和精品作。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84件,所展出的作品均為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四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和精品作。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 「縱橫千古 兩岸一家——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作品展...
    「縱橫千古 兩岸一家——謝稚柳、陳佩秋、傅申5) "← →"翻頁 11月16日,「縱橫千古 兩岸一家——謝稚柳、陳佩秋、傅申
  • 「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作品展」故宮亮相
    今起至11月30日,「縱橫千古 兩岸一家——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作品展」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84件,所展出的作品均為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四位藝術大家的代表作和精品作。
  • 跨越半個世紀的兩岸情緣——臺灣藝術家傅申、陸蓉之夫婦陪伴98歲...
    6月14日,臺灣著名藝術家傅申、陸蓉之夫婦陪伴98歲的父親陸永明從臺灣桃園登機,跨越海峽,回到他們共同的家鄉——浦東新場。從陸永明先生到臺灣藝壇伉儷傅申、陸蓉之,兩代人的親情、愛情、友情都與浦東新場這座歷史悠久的古鎮相關。陸永明1922年3月17日出生於上海浦東新場古鎮。
  • 傅申先生,鍾漢良嶽父李銘順,「阿爾茨海默症」引關注
    其中有一位老先生特地從美國舊金山漂洋過海而來,他就是「傳奇書畫藝術鑑定家」傅申。然而傅申先生的夫人卻在現場遺憾地宣布,傅申先生已被確診阿爾茨海默症的初期和帕金森症初期。無獨有偶,在東方和江蘇衛視熱播,由鍾漢良,江疏影,炎亞綸主演的電視劇《一路繁花相送》中,李銘順飾演的小叔辛開宇也被確診為了阿爾茨海默症。
  • 南大發力引進學術大咖:院士沈樹忠、藝術史泰鬥傅申受聘該校
    南京大學新聞網發布消息透露,12月12日下午,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授予著名鑑定家、藝術史學界泰鬥傅申先生名譽教授儀式在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報告廳舉行,81歲的傅申先生偕夫人陸蓉之女士趕到南京出席了儀式現場。傅申先生接過南大聘書,表示自己非常榮幸來接受這份榮譽。
  • 「不可論斷」與「分辨是非」
    有兩種不同性質的「論斷」,一種是聖經所定罪的那種「論斷」,另一種在聖經中不叫「論斷」,而是「分辨是非」、「分辨真假」、「判斷罪惡」等等。這些雖然字面上不叫論斷,但同樣都有評判、判斷、斷定的意思。這兩種「論斷」的區別在於出自兩種不同的人。
  •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假定大到地球上的人類分成幾個集團作殊死之鬥,而如果有所謂「外星人」駕著飛碟在雲空外遙望,也不過如小孩觀看螞蟻打仗,覺得熱鬧好玩而已  人們從小被教導要識別是非,長大以後,也永遠不能擺脫是非的糾葛。
  • 《齊物論》:彼亦一是非 此亦一是非
    在《齊物論》中有一句話受到反覆批判。那就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一般論著都把它理解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似乎沒有是非。從此又引出不可知論,相對論,詭辯論。     我們如果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卻可能發現其中合理的因素,那就會有另一種評價。     本期我們就聽一聽周老師關於「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新解。
  • 紅酒雖好但真假難辨?教你4點竅門,一分鐘輕鬆辨別真假紅酒
    導語:紅酒雖好但真假難辨?教你4點竅門,一分鐘輕鬆辨別真假紅酒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據說杜康酒是中國的第一款白酒,是酒祖杜康在夢中獲得釀酒秘方,從而釀造而成,從此以後,白酒也在中國相繼產生,可是自從清朝末期,外國人來到中國,紅酒也被外國人帶到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