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研機構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7月18日發布的「2019-2030年醫療器械合同製造市場」最新研究報告,到2020年,全球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4300億美元。根據調研機構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7月18日發布的「2019-2030年醫療器械合同製造市場」最新研究報告,到2020年,全球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4300億美元。
龍頭企業業績增速加快
醫療器械可以分為高值醫用耗材、低值醫用耗材、醫療設備、IVD(體外診斷)四大類。其中根據使用用途不同,又可以將高值醫用耗材市場分為骨科植入、血管介入、神經外科、眼科、口腔科、血液淨化、非血管介入、電生理與起搏器、其他共九小類。據醫械研究院測算,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5304億元。
在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下,我國醫療器械龍頭企業增速也逐漸拉開距離。比如,以專門從事醫療器械研發、製造、營銷及服務的邁瑞醫療為例,該公司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46億元-24.33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0%-30%。數據還顯示,邁瑞醫療2018年全年營收高達137.53億元(同比增長23.09%),淨利潤37.19億元(同比增長43.65%),今年有望繼續領跑國內醫療器械行業。
近期,邁瑞醫療股價持續上漲,近一個月內的最高點為174元/股,近5日在160元/股附近徘徊。截至今年6月30日,機構投資者持續看好邁瑞醫療,共96家基金持有該股。十大股東中,全國社保基金佔4個席位,其他均為易方達、工銀瑞信等公募基金公司。
位列第二的當屬迪安診斷。該公司股價自7月12日以來,連續數日收於年線之上,漲勢喜人。究其原因,有分析師認為與其業績增長以及當前利好醫療器械政策有關。
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迪安診斷預計盈利2.35億元-2.65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5%-30%。2018年該公司營收69.66億元,淨利潤3.88億元。國信證券點評稱,迪安診斷正在從服務商向產品提供商轉型,公司作為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龍頭企業,對標海外Labcorp,產品代理、外包檢測服務和合作共建三種業務模式將引領其業績增長,當前期現金流改善明顯,隨著實驗室逐漸步入成熟期,業績將持續改善。
位列第三的是樂普醫療。該公司在7月18日投資者接待日活動中表示,對企業利潤空間持樂觀態度。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歸母淨利潤11.34-12.15億元,增速40-50%。
除了上述3家頭部企業增長較快外,在已經公布上半年業績預報的醫療器械企業中,部分企業業績同比增長超過50%。比如,貝瑞基因(85.1%)、藍帆醫療(80%)、泰格醫藥(70%)、健帆生物(55%)、凱利泰(50%)、和天華超淨(50%)等。
虧損企業股價難獲支撐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報告,雖然醫療器械企業未來的市場蛋糕很大,但是很多企業面臨的難題也較多。比如,缺乏足夠的基礎設施資源,生產成本過高,以及生產醫療設備及相關組件的專業人才短缺,甚至因為過快擴張資金鍊緊張等。在這種背景下,一些企業可能需要通過併購來整合資源,增強自身實力。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醫療器械行業前景概念的帶動下,個別企業股價漲勢較快,業績公布後又陷入波動狀態。以九安醫療為例,該公司股價於7月10日、11日、12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連續上漲幾日後,7月18日早盤時間,九安醫療股價大跌,盤中一度跌至6%以上。截至今日收盤,九安醫療報收5.96元/股,降幅5.40%。
公開資料顯示,九安醫療是國內血壓計行業第一家上市企業,主營健康類電子產品和智能硬體研發生產,近年專注於轉型移動醫療,但其業績一直不妙。
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九安醫療實現營業收入1.5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3531.76萬元,同比下降40.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虧損3498.53萬元,同比下降34.27%。同時,此報告還預告其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預計虧損-6000萬元至-4000萬元。
2013年至今,該公司連續6年扣非淨利潤為負數,引發深交所關注。為了走出財務困境,該公司出售了資產,也進行裁員等措施。但如今依然以來資產處置收益和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來改善業績壓力。
關於如何實現盈利?九安醫療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公司除了做傳統的產品銷售外,目前正積極向移動醫療拓展。藉由網際網路平臺開展醫療健康服務,從病人、合作醫院、醫保返利中獲取利潤。醫保返利當前在上海和成都已開展。」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會注重和電商合作,利用好其線上線下相關資源,同時繼續開展與醫院的合作,注重零售試產的拓展。」
除了九安醫療,虧損明顯的還有國新健康,該公司預計其半年業績預告虧損達9800萬元至1.2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02%至41.61%。國新健康在預告中解釋,虧損預期與公司項目結算方式、投資、公司為了聚焦醫保基金綜合管理服務、醫療質量安全服務和藥械監管服務在人力、技術、場地等方面投入有關。受業績影響,該公司股價也出現大幅波動,今年上半年漲停過4次,但是近期一路從高點30元/股跌至16.15元/股。
對於醫療器械企業當前存在的經營問題,有業內專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部分醫療企業研發投入大,但更多企業的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產品附加值低。因此當前很多企業會積極尋求拓展手段,比如開發新產品、降低生產成本、降低銷售成本等。
(國際金融報見習記者黃華)
來源: 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