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醫療設備市場規模明年高達4300億美元 我國龍頭企業發展加速

2020-12-18 同花順財經

根據調研機構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7月18日發布的「2019-2030年醫療器械合同製造市場」最新研究報告,到2020年,全球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4300億美元。根據調研機構市場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7月18日發布的「2019-2030年醫療器械合同製造市場」最新研究報告,到2020年,全球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4300億美元。

龍頭企業業績增速加快

醫療器械可以分為高值醫用耗材、低值醫用耗材、醫療設備、IVD(體外診斷)四大類。其中根據使用用途不同,又可以將高值醫用耗材市場分為骨科植入、血管介入、神經外科、眼科、口腔科、血液淨化、非血管介入、電生理與起搏器、其他共九小類。據醫械研究院測算,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5304億元。

在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下,我國醫療器械龍頭企業增速也逐漸拉開距離。比如,以專門從事醫療器械研發、製造、營銷及服務的邁瑞醫療為例,該公司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46億元-24.33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0%-30%。數據還顯示,邁瑞醫療2018年全年營收高達137.53億元(同比增長23.09%),淨利潤37.19億元(同比增長43.65%),今年有望繼續領跑國內醫療器械行業。

近期,邁瑞醫療股價持續上漲,近一個月內的最高點為174元/股,近5日在160元/股附近徘徊。截至今年6月30日,機構投資者持續看好邁瑞醫療,共96家基金持有該股。十大股東中,全國社保基金佔4個席位,其他均為易方達、工銀瑞信等公募基金公司。

位列第二的當屬迪安診斷。該公司股價自7月12日以來,連續數日收於年線之上,漲勢喜人。究其原因,有分析師認為與其業績增長以及當前利好醫療器械政策有關。

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迪安診斷預計盈利2.35億元-2.65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5%-30%。2018年該公司營收69.66億元,淨利潤3.88億元。國信證券點評稱,迪安診斷正在從服務商向產品提供商轉型,公司作為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龍頭企業,對標海外Labcorp,產品代理、外包檢測服務和合作共建三種業務模式將引領其業績增長,當前期現金流改善明顯,隨著實驗室逐漸步入成熟期,業績將持續改善。

位列第三的是樂普醫療。該公司在7月18日投資者接待日活動中表示,對企業利潤空間持樂觀態度。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歸母淨利潤11.34-12.15億元,增速40-50%。

除了上述3家頭部企業增長較快外,在已經公布上半年業績預報的醫療器械企業中,部分企業業績同比增長超過50%。比如,貝瑞基因(85.1%)、藍帆醫療(80%)、泰格醫藥(70%)、健帆生物(55%)、凱利泰(50%)、和天華超淨(50%)等。

虧損企業股價難獲支撐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報告,雖然醫療器械企業未來的市場蛋糕很大,但是很多企業面臨的難題也較多。比如,缺乏足夠的基礎設施資源,生產成本過高,以及生產醫療設備及相關組件的專業人才短缺,甚至因為過快擴張資金鍊緊張等。在這種背景下,一些企業可能需要通過併購來整合資源,增強自身實力。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在醫療器械行業前景概念的帶動下,個別企業股價漲勢較快,業績公布後又陷入波動狀態。以九安醫療為例,該公司股價於7月10日、11日、12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連續上漲幾日後,7月18日早盤時間,九安醫療股價大跌,盤中一度跌至6%以上。截至今日收盤,九安醫療報收5.96元/股,降幅5.40%。

公開資料顯示,九安醫療是國內血壓計行業第一家上市企業,主營健康類電子產品和智能硬體研發生產,近年專注於轉型移動醫療,但其業績一直不妙。

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九安醫療實現營業收入1.5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3531.76萬元,同比下降40.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虧損3498.53萬元,同比下降34.27%。同時,此報告還預告其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預計虧損-6000萬元至-4000萬元。

2013年至今,該公司連續6年扣非淨利潤為負數,引發深交所關注。為了走出財務困境,該公司出售了資產,也進行裁員等措施。但如今依然以來資產處置收益和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來改善業績壓力。

關於如何實現盈利?九安醫療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公司除了做傳統的產品銷售外,目前正積極向移動醫療拓展。藉由網際網路平臺開展醫療健康服務,從病人、合作醫院、醫保返利中獲取利潤。醫保返利當前在上海和成都已開展。」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會注重和電商合作,利用好其線上線下相關資源,同時繼續開展與醫院的合作,注重零售試產的拓展。」

除了九安醫療,虧損明顯的還有國新健康,該公司預計其半年業績預告虧損達9800萬元至1.2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02%至41.61%。國新健康在預告中解釋,虧損預期與公司項目結算方式、投資、公司為了聚焦醫保基金綜合管理服務、醫療質量安全服務和藥械監管服務在人力、技術、場地等方面投入有關。受業績影響,該公司股價也出現大幅波動,今年上半年漲停過4次,但是近期一路從高點30元/股跌至16.15元/股。

對於醫療器械企業當前存在的經營問題,有業內專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部分醫療企業研發投入大,但更多企業的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產品附加值低。因此當前很多企業會積極尋求拓展手段,比如開發新產品、降低生產成本、降低銷售成本等。

(國際金融報見習記者黃華)

來源: 國際金融報

相關焦點

  • 超聲波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醫用超聲設備的市場規模
    超聲波技術市場及參與者 根據BMRC,由於Covid-19效應在未來五年內,超聲波技術市場的收入將以8.7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63億美元, 2019年為117億美元。
  • 醫療器械新格局:全球巨頭停滯與中國龍頭崛起
    可以說,全球醫療器械的發展看中國。這也將加速中國醫械行業龍頭的崛起,乃至加速中國醫械行業龍頭在全球PK賽中的崛起。全球進入平穩期:乏力的巨頭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醫械行業卻能保持穩健增長。作為行業風向標,市場規模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 借鑑| 國際醫療器械龍頭企業發展路徑分析
    內生發展+外延併購,推動美敦力業績保持穩健增長。2019財年美敦力實現收入305.6億美元,同比增長3.9%,12年內複合增速超9%。在四大支柱產業中,2019財年心腦血管板塊收入最多,有115.1億美元,佔總收入的37%;其次為微創手術和康復治療。
  • 百億美元運動醫學市場,春立醫療(01858)等本土企業迎來契機?
    前言運動醫學作為大骨科的重要細分領域,近年來發展迅速。相關數據顯示,到2024年,運動醫學市場規模將達91億美元。然而近百億美元的市場,外企壟斷了90%的市場份額。目前國內運動醫學市場情況是怎樣的?國內企業的機遇在哪裡?面臨的挑戰又是什麼?這篇文章將為您一一道來!
  • 空分設備產銷量全球第一,今年新籤訂單規模創歷史新高
    空分設備產銷量全球第一,今年新籤訂單規模創歷史新高,未來3年淨利潤CAGR高達41%杭氧股份是國內空分設備龍頭,從設備端向現場制氣服務端拓展。對標全球龍頭林德、法液,未來成長空間非常大。1)中國工業氣體市場近1500億,第三方供氣佔比持續提升工業氣體廣泛應用於鋼鐵、石化等傳統產業及電子半導體、醫療、食品等成長/消費類行業,目前國內市場空間1500億,年複合增速在8-9%左右。
  • Futuresource Consulting:全球消費電子市場規模高達6830億美元
    根據Futuresource Consulting的研究報告,全球消費電子(CE)市場在2019年的市場規模有所增加,但增幅較小,僅增加了30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了6830億美元的貿易價值
  • 2020年全球工業計算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2025年市場規模...
    原標題:2020年全球工業計算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2025年市場規模將近60億美元   1、2019年全球
  • 基恩士:高端製造的代表 世界機器視覺龍頭市值高達千億美元
    就在其他企業被疫情的風暴狂掃得七零八落,節節敗退的時候,基恩士卻逆風前行,而且大步跨越。截至6月2日,基恩士今年股價漲幅已經超過20%,企業市值也突破了1000億美元的大關,力壓軟銀集團成為日本市值第二的企業。出現這樣的轉勢,得益於基恩士的蓬勃發展,疫情發生後,無接觸產品需求給基恩士帶來了極大的市場增長。
  • CIFF廣州|一周「家」事:預計明年我國GDP增長7.5%左右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化,中國政府持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財新網) 2020年中國戶外家具市場規模 已達到28.1億元 2019年我國戶外家具市場規模已達到28.1億元,同比增長19%。
  • 我國醫療機器人市場份額僅佔全球5%
    2021年,全球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達207億美元 全球的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其中手術機器人規模最大,康復機器人增速最快,分支中外骨骼機器人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訓練機器人和仿生假肢機器人等也將已較高的增速增長。 ▼全球行業市場規模 (單位:億美元)
  • 全球醫療監護儀市場格局及發展前景分析
    據歐盟醫療器械委員會的統計數字,2008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總銷售額大約有3360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11%,而2007年這一數字為3000億美元。整體來看,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需求增長率遠遠高於GDP增長水平。  全球的醫療器材市場總值已達數千億美元,美國仍然是最大市場,佔有全球約40%的市場規模。由於經濟發達,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健全,歐盟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
  • C&C:2019年全球光器件市場規模98億美元 同比下滑4.85%
    4/07/2020,光纖在線訊,專注於光通信尤其是光器件領域的市場研究公司--和弦產業研究中心(C&C)今天發布2019年度光通信市場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度全球光器件市場規模約98億美元,同比下滑4.85%,2018年度市場規模約103億美元。    報告稱,2019年,對於光通信企業來說,可謂是動蕩的一年。
  • 行研|百億美元運動醫學市場,本土企業如何攻破外企堡壘?
    前言運動醫學作為大骨科的重要細分領域,近年來發展迅速。相關數據顯示,到2024年,運動醫學市場規模將達91億美元。然而近百億美元的市場,外企壟斷了90%的市場份額。目前國內運動醫學市場情況是怎樣的?國內企業的機遇在哪裡?面臨的挑戰又是什麼?這篇文章將為您一一道來!
  • 聞泰科技深度解析:全球ODM龍頭企業
    2019 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約為 382 億美元,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為 940.8 億元,安世半導體是全球領先的功率器件供應商,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工業等領域。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提高帶動的對功率器件的需求增長,併購後與聞泰科技有望實現業務協同,同時作為內資企業有望顯著受益於國產替代機遇,預計安世業績將保持較快增長。
  • 百億美元規模的聽力輔具市場,誰主沉浮?
    據WHO最新研究數據,全球大約有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其中3400萬是兒童。(殘疾性聽力損失是指成人更好的那隻耳朵聽力喪失超過40分貝,兒童更好的那隻耳朵聽力喪失超過30分貝。) 據估計,到2050年將有9億多人出現殘疾性聽力損失。聽力缺損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每年將給全球經濟帶來高達7500億美元的損失。
  • 愛博醫療深度解析:專注創新的眼科器械龍頭企業
    根據愛爾康公司(Alcon)的報告及估算,2017 年全球眼科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 230 億美元,預計 2018 年至 2023 年 CAGR 為 4%。2017 年眼外科市場規模約 90 億美元,視力保健市場規模約 140 億美元,預計 2018 年至 2023 年 CAGR 為 4%,在細分領域中,植入性產品(人工晶狀體、青光眼手術產品等)預計增長率 6%,將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 人工晶狀體為眼外科植入性產品中最主要的細分領域。
  • 醫療器械行業深度報告:中國製造崛起之路開啟
    醫療器械可細分為醫學影像、體外診斷、心血管器械、骨科器械等多個領域。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增長迅速,遠超全球增速。2016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059億美元,同比增速為5%左右,略高於全球藥品行業增速。2016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617億元,近年來增速超過20%,遠高於全球增速,也高於我國藥品市場規模10%左右的增速。醫學影像、體外診斷、心血管器械和骨科是醫療器械行業中最大的細分市場領域。
  • 萬孚生物:國內POCT的龍頭企業,下一隻英科醫療(300482)
    業務介紹司屬於醫療器械業下的體外診斷行業。公司專業從事快速診斷試劑及配套儀器的研發、製造、營銷及服務,是國內POCT的龍頭企業之一。是國內POCT企業中技術平臺布局最多、產品線最為豐富的企業。簡單說,POCT就是突破檢驗專業人員、場地空間、檢測時間的限制,省去樣本處理、樣本送檢、設備檢測、數據處理以及數據傳輸等諸多步驟,即時快速得到檢測結果的方法,解決了傳統醫療器械的大型醫療器械的空間局限痛點,目前全球 POCT 應用場景主要以醫院和診所為主,家庭消費較少(僅僅是血壓、血糖等各類簡單監測)。
  • 行研|百億美元規模的聽力輔具市場,誰主沉浮?
    據WHO最新研究數據,全球大約有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其中3400萬是兒童。(殘疾性聽力損失是指成人更好的那隻耳朵聽力喪失超過40分貝,兒童更好的那隻耳朵聽力喪失超過30分貝。)據估計,到2050年將有9億多人出現殘疾性聽力損失。聽力缺損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每年將給全球經濟帶來高達7500億美元的損失。
  • 詳解血糖監測設備市場發展趨勢
    一、市場空間容量巨大,國內市場滲透率低下 據中國糖尿病學會統計,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到 1.14 億,患病率約為 9.7%,血糖監護系統普及率不足 10%,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 圖1 血糖儀滲透率對比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血糖監測系統全球市場容量高達 200 多億美元,2016年中國血糖檢測市場規模約60億元,滲透率僅為 20%,遠低於平均水平。